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精選14篇)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1
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一天假,于是我便隨媽媽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陰,畫出清明二月天”,我們帶上鞭炮、紙錢,跟爺爺奶奶一起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于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三婆之后,我們來到了姥姥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著風飄向遠方,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傳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姥姥生前一直過著艱苦的生活,生下爺爺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爺爺讀書時糧食緊缺,每天上學都必須自己從家里帶桌子凳子,自己扛著走幾公里的路到學校。有一次,姥姥送爺爺去學校的途中,一輛車子駛過,姥姥把爺爺一推,自己卻被車子撞了。從此,姥姥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后來,失去母愛的爺爺通過努力當上了一名醫生。
姥姥,今天您的曾孫女來看您來了,您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著活的人。
這份親情讓我們心緊緊的相連,這是血濃于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么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也不會變。不是嗎?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2
清明節快要來了,我們與小姑媽一家就來到了奶奶那兒包清明馃,準備過清明節。
我們剛到奶奶家時,爺爺奶奶就已經將包馃的工具擺齊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工具全是爺爺一手制造出來的。我這兒瞧瞧,那兒看看,發現了兩件新奇的玩意兒,一件活像一把木頭勺,長柄,只是那勺子里雕刻著一只小鳳凰;另一件四四方方的,是用兩塊大小一致的木板組合,兩塊木板間有一個軸,能夠讓木板自由移動,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半圓形的餃子似的大清明馃怎么會用這兩件東西做的呢?真是奇怪!
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忙著制作香噴噴的清明馃了。小姑媽負責和面,經過長時間的工作,那本來硬梆梆的大面團變得柔軟而細長,爸爸再用刀將長長的面團切成小段,這就是馃的雛形。接著,爸爸再開始用那件四四方方的工具了。只見他先將一小段面團放置在一塊板靠近軸的地方,再用另一塊木板往下壓,再把面團,不,是把面餅掉個頭再壓……經過半分鐘的時間,一張又薄又大的面餅登場了,這東西就是給奶奶她們包清明馃用的。我見這東西好玩,便嚷嚷著要試試。爸爸一聽,連連答應(估計他累了,正想休息),便將這活兒交給了我。我照前面爸爸做的方法按部就班,果然做出了一張面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來的許多面餅,全是我壓的!
忽然,奶奶從碗柜內拿出了一碗黑芝麻白糖餡,說是想做糖馃。于是,小姑媽又拿出一團青色的面團,這就是做糖馃的材料了。小姑媽將它揉成長條,切為一團一團的,便成了“青”團。青團要比面團粘手多了,為了制作方便,我們在做馃時要在青團表面撒上一些面粉。奶奶見材料準備完畢,便開始做馃。她先將團子捏成碗狀,再用勺子往里加滿糖,最后用手把旁邊一些青往中間擠,形成了一個丸子似的糖馃。這還沒有完,前面提到的勺狀的工具起作用了。爸爸先把球形的糖馃放在“勺子”的中心,再均勻的往下壓,直到馃占滿“勺子”時,再將馃敲出來,一個圓圓的、上面有一只鳳凰的糖馃便做好了。我也試了幾個,十分有趣,看著一個個自己加工的清明馃,我的心中感到滿心歡喜。我想:這些清明馃是出自自己之手,一定非常好吃。
這一次上奶奶家玩,真是愉快,好像進入了一個“農家樂體驗中心”,體驗了做馃的快樂。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3
清明,俗稱鬼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這天,人山人海,人們以插柳條,燒紙,踏青,掃墓祭祖等活動方式來紀念死去的先人,人們通常會帶烤豬和各種水果去祭拜。
這天,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雖然以往清明時經常下雨,但今年不同,天氣十分的炎熱,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如同火球。由于太熱了,有種太陽會時不時噴射出火焰的感覺!
我們這天也去祭拜,由于現在倡導無煙祭拜,所以我們不像以前帶這么多的東西去。我們祭拜完后還寫了一封“天堂的信“祈求逝去的太奶奶,太爺爺和外公能保佑我們,后來我們臨走前還參觀了一個木棉花,中間有一團機器噴射出的火焰,這是干什么用的呢?原來,是用來祭拜革命烈士們的,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這個和平安詳的社會!
在祭拜先人時,必須要注意不要攜帶太多易燃品,包括電池,木頭,紙,香等。不然沒拜成先祖反而引起火災,所以電視上許多臺新聞都有報道:“為了保護環境,請盡量不要燒紙祭拜。”志愿者們還鼓勵人們拿燒紙的紙錢,紙房子等各式各樣祭拜的易燃品來換取鮮花,為的就是不要引發火災。雖然很多人都遵守了規矩,但是還是有些人還是會燒紙,燒香。雖然只是煙霧比往日少了,但仍有灰色的煙時不時飄出來。雖然燒紙是一種對先祖的敬意,但是為了空氣的改善,為了人們的安全,為了身體的健康,為了我們盡量不要用燒紙,燒香。
我們拜祭太奶奶,太爺爺,外公他們,表達了對逝去的太奶奶,太爺爺和外公的敬意,希望他們能保佑我們全家幸福!!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4
清明節,大家都知道,要去掃墓,還不許吃熱飯,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別著急,聽我慢慢跟你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就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大部分人都離開了重耳。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同他一起避難去了,其中有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的暈了過去,介子推用刀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端給重耳吃了。十九年后,重耳回國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對和他一起流亡出走的大臣們都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誰知介子推不愿見他,緊閉大門。偷偷背上他的老母親上綿山了,晉文公讓他的御林軍上山去找,可是找不到,有人獻計:放火燒山,只留下一個出口讓介子推出來。晉文公聽從了那人的計策,便縱火燒山,火燒了很久,介子推死活不愿出來,便被燒死了。晉文公沒看他出來,又讓人上山去找,見到他們母子倆靠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只留下兩具尸體,晉文公悔恨交加。在收拾介子推尸體的時候見他脊背靠著柳樹洞,便從里面拿出一塊布,上面寫著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從此以后,人們就有了清明節吃寒食、掃墓的習俗。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5
今天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這里,一個埋葬著無數英雄的地方,這矗立在我們面前的烈士豐碑,訴說著英雄們光榮而無悔的事業,歲月的風塵早已在它身上刻下斑駁的印記,讓我們無法不回想起那段滄桑沉重的往事。
動蕩歲月中的戰爭連綿成一曲激蕩人心的軍歌,這令人激昂的旋律中,跳躍著一個個赤色的音符,他們——便是我們的英雄。在那艱苦不堪的歲月,人民整日受著壓迫與剝削,不僅有來自統治階級的壓迫,還有那些用槍炮和野蠻行徑壓制中國的帝國主義的壓迫,我們的英雄就在這時奮起,他們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難,卻無法接受他們所愛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為了解放中國,解放人民讓人民都生活在和平自由的環境中,他們選擇了莊嚴而偉大的事業革命,經過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有了今天。這些英雄們,或許,在他選擇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經準備好放棄肉體和軀干的生,但同時他也選擇了精神與靈魂的生。他放棄了短暫的生,選擇的卻是長久的,不朽的生!所有的人民英雄同他一樣,放棄的是自己的生命,卻換來了更多人民的生命。無名烈士,你們倒下的身軀為后來的革命者筑起了堅韌的基石,你們的鮮血激活了祖國的山川河流,你們的忠骨養育了神州大地的青青芳草殷殷花朵,我們永遠懷念你們!
看吧,英雄們的光芒輝映著云彩,暮鴉的回歸演奏著懷念的哀歌,風牽著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訴每一個人:他們不是傳說!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6
4月5日 晴 星期五
今天天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媽媽一起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著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說,也只有踩著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著煙,那香味是那么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著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后,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說:“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么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爺爺你們“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當我再次想起這首古詩的時候,又到清明節了。作為少先隊大隊委的一名舉旗手,我參加了今年我校組織的一二年級全體師生去竹山祭掃鄧仲銘烈士墓的活動。
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懷著悲痛的心情,邁著沉重的腳步朝竹山走去。很快就到了竹山腳下,烈士墓坐落在竹山的西北麓,秦淮河畔。我們沿著有些陡峭的臺階一步一步地向上走,鄧仲銘烈士墓便肅然屹立在了我們的面前。墓地不大,它的四周是用鐵柵欄圍成的,周圍都是郁郁蔥蔥的松樹和柏樹。我抬頭瞻仰墓碑,2米長的漢白玉墓碑上,正面有“鄧仲銘烈士永垂不朽”9個鏗鏘有力的大字,其它三面用陰文鐫刻著烈士的生平事跡。墓碑的上方籠罩著一個六角亭,亭檐上的三個陰文金字“仲銘亭”熠熠生輝。
我們按要求站好隊,認真地聆聽著主持人的致詞。接著,我們在墓前默哀。我們要衷心地感謝烈士為我們創造出來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少年。隨后,我們繞墓碑一圈,莊重地用雙手把小白花敬獻給了烈士。
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有無數像鄧仲銘一樣的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昂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紅領巾,我們怎么能夠忘記這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么能夠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讓我們靜靜地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這一朵朵小白花當中,讓它們永遠地陪伴在革命先烈的身邊。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8
今天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也是一個緬懷和祭奠先祖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我自七歲起,便每年都在這個日子里跟著爸爸和哥哥一同下鄉掃墓,曾留下過很多美好的回憶。今年這個清明節比以往更加難忘。
一到鄉下,我就跟叔叔和哥哥們一起忙著準備祭祀用品,萬事俱備后,便向目的地尋去。一路上,我們穿插在來來往往掃墓的人群中,漫步在猶如金色海洋的油菜花旁。
不一會,我們分別來到了各位先祖的墓前,逐一畢恭畢敬地獻上祭品并進行虔誠叩拜,祝愿老祖宗們在另一個世界里過得安詳又愜意!
路上,每遇花草樹木,爸爸都停住腳步,認真細致地對我進行講解,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講到茶樹和茶葉:芽和葉,一芽一葉、一芽二葉……葉子是通過萌芽發育一片一片逐步長大而形成的。這場植物課填補了我很多知識空白,讓我認識了梨樹、樟樹、枇杷、苦棟……期待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有更多的機會,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是啊!我們在堅信清明節緬懷和祭奠先祖的傳統形式有它的深遠意義,應當發揚和傳承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做好對長輩在生前的盡孝,尤其是長輩最需要晚輩們照顧和呵護的最后一段日子。
這個清明節我過得非常有意義,也特別難忘,但我又是帶著既開心又沉重的心情度過的。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9
4月5日 晴 星期五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今天我像去年一樣和媽媽一同去為外公掃墓。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著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么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說:“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里,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里。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著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著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辟”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裝著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后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說,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時節人們都會倍感傷心、思親,思念已故的親人。聽說清明的由來還有一個凄慘的故事,所以清明是一個節日與節氣并合在一起的節日,我也思念一個人,但是他不是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
我的姥爺很疼我,小時候我學著大人的樣子收拾碗筷,一不小心釀成了大錯,我把豆油壺踢倒了,這時姥爺快步走來,把我抱起來,才去扶起豆油壺,那可是新買的,媽媽說:“爸,這豆油好幾十塊錢呢,你倒是先把豆油壺扶起來呀!”姥爺瞅了瞅我對媽媽說:“嚇到我大外孫女怎么辦?”說完進屋去看我了,還問我有沒有傷著,這就是姥爺對我的愛,這種愛雖無形卻很偉大。
我有一輛小車,姥爺推著我在路邊玩,我左看右看的,媽媽說:“爸你就慣著她吧!”這時我的眼睛瞪的溜圓,心想我難道不是你的親閨女嗎?大家一齊吃飯時,姥爺總會夾肉給我,我屬小狗無肉不歡,姥爺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
姥爺身體一直很好卻得了一種怪病,看著姥爺一天比一天憔悴我很心疼。
時光匆匆,我長大了,姥爺卻去世了,但是我想失去的人不會再回來,而活著的人要活的精彩,其實經歷過一次生死離別、陰陽相隔,會更懂得生命的價值,活著的意義。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11
清明節的下午,我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到人民公園的革命烈士碑去掃墓。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革命烈士碑周圍一片寂靜,兩旁的松柏舒展著綠色的枝葉,高高的挺立著,守衛在革命烈士碑前。
我們來到了革命烈士碑前,烈士紀念碑高高地聳立在我們面前。望著胸前鮮艷的紅領巾和聳立著的革命烈士碑,我們仿佛見到烈士就站在我們面前。他們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直視著前方,他們好像見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又好像看著我們這些未來的小主人,在祖國溫暖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在嚴肅的氣氛中,我們開始掃墓了。第一項是獻花圈者花圈雖然沒有買得好看,可是畢竟是同學們親手做的呀!它表達了同學們對先烈的敬仰。在莊嚴的哀樂聲中,同學們都低著頭,看著手里的小白花,心里好象壓了一塊石頭,沉重極了。過了三分鐘,同學代表出來朗誦革命烈士詩和表心聲。周圍非常安靜,在同學們顯得特別莊重嚴肅,但每個同學都熱血沸騰的。接著羅校長給我們講了一個莫雄的故事一個烈士和我們年紀差不多,他為了人們能過上好的生活,他堅強不屈地和敵人作戰爭,心里充滿了對烈士的敬仰,對敵軍的仇恨。我心想:有了您們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繁榮的祖國。我們不會辜負您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貢獻的人。最后,我們圍著革命烈士碑走了一圈,在革命烈士碑的后面撒下了我們親手做的精巧別致的小白花,留下了我們對烈士的崇高敬意。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12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春天來臨,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轉眼就到了。此時春光明媚,我、表弟安安還有外公要去山上掃墓。
一路上風景優美。“你好,你好!”小花、小草伸著懶腰,向過路的人揮著手,打著招呼。“歡迎,歡迎!”一眼望去,各色的無名花競相開放,白色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小鳥兒也嘰嘰喳喳地在歌頌春天的到來。但這美麗的風景卻無法撫慰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外公邊走邊給我講起了這清明節的傳說。那是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 害而流 亡國外,眼看重耳餓得都快要暈過去了,介子堆割下了自己的肉,放進了野菜湯里。19年后,重耳做了國君,重賞了當時的隨臣,卻忘了介子堆。介子推遂認為自己無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晉文公一樣會被別人幫助當上國君。于是背著老母親隱入山中。重耳聽說后,放火燒森林,原以為他能出來,卻不見身影,于是上山找他,終于找到了他和母親的尸體。他為之感動,于是定4月4日是寒食節,4月5日是清明節。
穿過一條條雜草叢生的小路,我們終于到了祖墳。“咚、咚、咚”一陣金屬落地聲震耳欲聾。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大人們在用鋤頭仔細地清理祖墳旁的雜草,一根根一片片的雜草很快就被清理得干干凈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墓碑。我們開始緬懷、祭祀祖先,只見大人們先擺上香蠟、貢品,再拿著香叩拜三次。輪到我和表弟了,我讓表弟先拜,平時滑稽可愛的他單手拿著香,身體呈90度鞠躬,彎腰三次,顯得十分認真而且虔誠。
禮畢,我們坐在山坡上,一眼望去,還有許多人三五成群地趕上山去,他們神情黯淡。思緒飄回了親人和他們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他們手棒黃色、白色的花朵以表懷念,整只隊伍像軍隊那樣莊嚴。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13
清明節,我們一家人去了秦始皇兵馬俑。一到兵馬俑博物館,我就被它的雄偉與古樸所震撼!我站在一號俑坑旁贊嘆道:“哇,這跟語文書上講的一模一樣”兵馬俑排列整齊,氣勢雄偉,他們一個個手握寶劍,身材魁梧,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前方,真不愧是追隨秦始皇多年、久經沙場的軍隊啊!我們仿佛置身于喊殺震天、戰馬嘶鳴、尸橫遍野的古代戰場中。后來我從爸爸那兒得知,兵馬俑剛被挖掘出來時呈彩色,之后受空氣影響迅速變成灰土色,而且多半呈碎裂狀,六個月才能接成現在看到的樣子,每個俑的碎片都會“物歸原主”,不能“張冠李戴”。隨后,我們進入號稱“青銅之冠”的銅車馬展廳,在長方形玻璃展柜內陳放了兩輛舉世罕見的青銅車馬,其中一輛由于部件繁多、工藝復雜,拼裝了長達八年之久,我不禁為古人兩千多年前的精湛工藝而贊嘆!
我們還參觀了唐代第三位皇帝李治和我國古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當我們進入乾陵,一條長長的神道呈現在眼前,兩旁是幾十個雕刻精美的石像,神道盡頭是武則天的“無字碑”和李治的“述勝記碑”。墓碑后方還排列了六十一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參加李治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所修建,六十一尊石人像是唐朝對外交往的歷史見證。
雖然我們來去有些匆忙,但我已經感受到了我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久遠,以后我還要重游西安!
清明節出去游玩也是很開心的。
六年級關于清明節的500字作文 篇14
細雨蒙蒙,透過細膩的細雨,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嘆,又是一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著幾滴小雨,伴隨著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說那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余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里都沾著春雨,一有什么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于桿的縫里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后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院子里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長。那是14年前母親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著我的回憶,觸摸著空氣,觸摸著風,看到它們仿佛打開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