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精選8篇)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1
淅淅瀝瀝的雨一直下了好幾天,今天是清明節,太陽公公終于從云縫里露出來了。
我推開窗戶,外面陽光明媚,樓前的小樹已經長出了一片片新芽,小花開放了,一片春的氣息。
我們一家人決定去桐溪戶外野營。我們準備好帳篷、零食、水等戶外用品后就駕車出發了。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突然,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我抬頭望去,原來是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散發出來的。一朵朵盛開的油菜花,在微風中擺動,就像一只只黃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我們繼續駕車,不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桐溪水庫,水庫前面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坪,已經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那里游覽。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照相、有的在劃船、還有的在捉迷藏……我們在草坪的中央支起了帳篷,然后把吃的東西都拿出來,在帳篷里邊吃邊欣賞著外面美麗的風景,心里舒暢極了。我們的帳篷是藍黃相間的,在綠油油的草坪上格外顯眼,引來了許多好奇的小朋友,我大方的向他們介紹我的帳篷,并請他們進來玩。我還去了水庫的堤壩上,在那里拍照留念。
愉快的一天很快就過去了,今天真開心,春天真美!但是也請大家在踏青的同時,愛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境吧,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美麗的春天將與我們永遠相伴!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2
清明節下午,帶著對春的期盼,帶著對春的眷戀,帶著我的綠色的好心情,我們母女倆推車漫步在楊公堤上踏青、游玩,尋找春天。
一路上,雅致的房屋,碧波蕩漾的湖水,高聳的'座座山峰……把我吸引到了一個神仙般的境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使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這話的含義。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花港觀魚。在那兒,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現。
“媽媽,快看!”我驚奇地叫了起來。“原來,許多樹木的葉子是從一個個拇指般小的芽孢變來的呀!”我迫不及待地向媽媽敘述起來。躺在草坪上,深呼吸,一股淡淡的,攜帶著芬芳的青草味兒,撲鼻而來。這是一種大自然的氣息,妙不可言。不一會兒,一根根“飄逸的長發”躍入我的眼簾。楊柳嫩枝從高處垂下來,那綠色的小芽,為我們帶來了春的信息。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呀!她們像一個個新生的嬰兒那樣嬌嫩、可愛。那顏色,翠綠,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簡直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春回大地,真是美不勝收!
春姑娘邁著她輕快的腳步來了,然而,冬媽媽卻留戀著白雪皚皚的西湖,沒有走。在今天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歲寒三友—梅、竹、松,依舊回合在花港觀魚中,讓我再一次好好欣賞了一番。梅花張開了笑臉迎接我們。從遠處看,紅的像燃燒的火焰,白的又如片片白雪……
踏青、游玩,讓我感受春的氣息,放飛了心情,使我更喜愛親近大自然。春天邁著她那輕快的腳步來了!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3
清明節這天,陽光明媚,微風中似乎還有些涼意。在這個春風拂面的清明時節,我們去濕地公園踏青。
路上,我興奮的觀賞著路邊的風景。桃樹已經開了花,粉紅粉紅的,給馬路增添了幾分生氣。花壇里的草有紅色的,還有綠色的,襯托著那粉紅粉紅的花朵。春風像媽媽那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我迎著春風,不一會兒就到達了濕地公園。
剛走進濕地公園的大門口,那迷人的景色就把我迷住了。到處都是綠油油的草坪,草坪上的樹木都已抽出嫩綠的新芽。往里走有一個大湖,湖邊上栽種著許多花花草草,它們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看,那雪白的櫻花,一簇簇,一串串。還有紅色的櫻花也開了,滿樹花朵開得火紅,一朵朵,一團團,像孩子們的笑臉。最漂亮的要數那桃花了,姹紫嫣紅,遠遠望去,仿佛從天上落下來的一片片朝霞,散發著清香。我大口大口地吸著香氣,仿佛總也聞不夠。走近一看,有的桃花半開半合,只綻開兩三瓣,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桃花全開了,露出黃色的花蕊,在枝頭怒放著;有的含苞欲放,仿佛一個等待出世的嬰兒。總會引來一只只勤勞的小蜜蜂,它們圍繞著一朵或兩朵花不停的飛,有時停在那上面吸點花蜜。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再往里走,我們發現了一大片漂亮的油菜花地。金燦燦的油菜花連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美麗極了。我不由得深深呼吸,那香味沁人心肺,讓人心曠神怡。那誘人的香味還引來了許多蜜蜂和蝴蝶。一時間,我仿佛進入到了一種幻想的情境當中。我在油菜花中跑著,跳著,笑著。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傳統節日清明節來臨之際,人們的心情就變得悲傷愁苦,思念自己逝去的親人。在傳統節日清明節前后,每家每戶都要到已逝親人的墓地掃墓,祭奠已故親人。我們家也不例外,今天我和我的爸爸媽媽一起回新洲的老家。
來到墓地,這兒到處長滿了雜草。小樹。爺爺的墳墓雖然已經被奶奶整休過,但我的爸爸還是小心翼翼地將墳墓上的雜草小樹處理干凈,接著從車里取出香、蠟、紙和鞭炮,還有鮮花。然后點燃蠟燭。香插到墓碑前,把鮮花放到墳頭上。我隱隱約約看到我的爸爸的眼里閃著淚花。我知道,這不是開心的淚,不是激動的淚,而是思念的淚。
爺爺離開我們二十年了。聽奶奶講,爺爺離世時,我的爸爸還在念初中。我連爺爺的面都沒見過。每當看見別的'同學跟自己的爺爺手牽著手回家時,我就會露出羨慕的神情。親愛的爺爺,二十年過去了,你在這靜靜地躺了二十年了!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我仔細端祥著爺爺墓碑上的遺像,他的嘴角有一絲笑意。我在爺爺的墳前磕了三個頭,希望他能保佑我的身體健健康康,學習頂呱呱的,也保佑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
在墳墓的旁邊,開著許多美麗的小花,它們雖然不大,但鮮艷奪目。每一朵花都那么精神。我暗暗地想:小野花呀。小野花,你們辛苦啦!只有你陪伴我爺爺了。我的爸爸一邊燒著紙錢,一邊哽咽地說著爺爺在世時的往事。看著那飛往天上的灰燼,那一刻,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5
四月的天,陰雨綿綿。趁著天空放晴的一小會兒,祖孫三代提著供品,來到公墓,祭奠長眠在這里的祖先。
那一枝白玫瑰在風中顯得特別耀眼,我不知道那是誰家的冢,也不知道她在這兒待了多久,可那新鮮的玫瑰讓人感到安慰,還有人記得她。有人說最偉大的愛情是老去后還依然愛你,我以為,死去后依然愛你更為震撼。
有人在墓前哭訴著,我聽不清那些只言片語,也聽不懂,因為我不曾經歷那樣的生死離別,但聽過一句話:最悲苦的是被時間留下來的那個人,被留下來回憶兩個人的一切。也許這已是一種告慰天靈的方式吧!
聽爺爺說,太公很早就去世了,只有四十歲,得的是胃癌,當時的醫療水平差,再加上家里的積蓄也不多,沒托多久。人生幾何,如煙花般美麗而短暫。
燒了一些紙錢,放了些鞭炮,焚香跪拜之后,心意便也到了。“點點淚和紙錢比,水灑少去不見人。”一批人上來,一批人又下去。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輪回,生老病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留下那一個個花籃,那一盤盤供品,一柱柱香,一句句祈禱,還有那一枝在風中特別耀眼的白玫瑰。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6
清明節到來的時候,人們總會來到祖先的墓碑前獻上一束美麗的花,還幫這些已故的先輩打掃一下墓碑。
一陣顛簸、一陣跋涉,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前。山上的空氣格外清新,而這周圍的一切還是老樣子,雜亂無章的小樹,以及遍地的雜草。此時濕潤的空氣、藍藍的天空,四處寂靜如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一家人一到墓碑就開始有條不紊地忙著。
我看了一下墓碑,臺上長滿了許多又細又長的枝條,四周長滿了許多高高的雜草。我把帶來的鋤頭拿起來開始鋤草,一邊看艷陽高照的天空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就算再苦再熱,也要把雜草給鋤好。”鋤完草后,我和爸爸一起負責把雜草給扔走。漸漸地,雜草沒有了,墓碑臺上的雜草沒有了,墓碑四周的雜草也沒有了。
我們在整潔的墓碑臺面擺上了一束美麗的鮮花,還放了幾個紅彤彤的蘋果和香噴噴的梨,供上了一杯茶。最后,我們站在墓碑前向已故的祖先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懷念和敬意!
這時,一列火車經過了,火車司機按喇叭的聲音像是對祖先的問候。清明節,讓我們緬懷先輩!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寫一首詩。雖然今年清明節沒有下雨,但是,路上行人心情依然十分沉重,特別是那些痛失親人人們,更是沉浸在緬懷親人、追思以往難過之中。
今天,我們全家人一早就坐車趕到老家商丘,一起為老爺、老奶奶掃墓。他們是爺爺爸爸、媽媽,我出生時候他們已經過世,只在家里照片上見過他們慈祥樣子。來到墓地,旁邊樹已經長出嫩綠小芽,家人們一起擺放供品,爺爺面含悲傷口中小聲地念叨著什么,我和姐姐手牽著手,因為害怕我手心里都是汗,我小聲問姐姐怕不怕,姐姐說:“沒什么好怕,墳墓里都是我們至親人,他們曾經也和我們一樣活著,因為年紀大,或者生病才離開人間,他們只會希望我們生活更好。再說,每個人都是要經歷生死,活著人一定要好好珍惜,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珍惜我們身邊友誼,珍惜那些愛著我們給我們幸福人們。”我接著說:“姐姐,是不是還要珍惜、愛護環境呢?珍惜現在幸福生活呢?”姐姐笑,滿意地點點頭。
我們全家人按照輩分順序排隊站好,爺爺奶奶口中念念有詞:“爹媽,我們帶著全家人來看您老,現在生活好,吃呀,穿呀,住呀都挺好,孩子們也都很孝順,你們可以安心……”我們一起給祖爺爺、祖奶奶磕頭。離開路上,我發現爺爺奶奶依然眼含熱淚,我和姐姐拉著他們手給他們說一些我們近來學習上取得進步,還有學校一些趣事,通過這些事情來減少爺爺奶奶思念親人悲傷,后來,爺爺奶奶。
祖先已離我們遠去,我們活著人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健康、快樂和幸福。
描寫清明時節的周記600字 篇8
“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對于農業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除了播種、植樹之外,人們也開始準備養蠶了。然而,清明轉變為一個節日,與另外一個節日和幾個歷史人物有關。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文公重耳流 亡期間受盡了屈辱,只剩下少數幾個臣子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就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了給他吃。
后來,晉文公執政,介子推卻隱居山中不受封賞。晉文公搜尋不見,便放火燒山逼其出來,不想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下令全國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由于清明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漸漸地就合二為一了,這個節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人們在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古時又叫踏青節、祭祖節、掃墓節、鬼節等。”向明陽介紹,其傳統習俗包括掃墓祭祖、踏青春游、放風箏、蕩秋千、插柳、蹴鞠等。
記憶最深刻的是,小時候上山采摘清明菜,一種葉片上有白絨的野生植物,洗凈、切碎,和米面揉成團,制成綠瑩瑩的清明粑,“以紅糖、咸菜、臘肉等為餡,用蒸籠蒸熟,味道鮮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