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校本課題研究
“研究”一詞比較高深,仿佛與我們距離很遙遠,但其實與我們真的很近,從課堂上、班級管理中、家庭教育中等各方面都能發現問題,那么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研究,應該算作“校本研究”,校本研究距離我們的教學最近、也最實用,那么基于我的理解和做法,淺談一下“校本課題研究”的理解和實踐。
先來分享兩個耳熟能詳的名言: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你的教師走上研究這條幸福之路上來。
——【蘇】蘇霍姆林斯基
邁克爾•富蘭說:“問題是我們的朋友,回避真正的問題是有效的變革的敵人。因為我們必須面對這些問題并取得突破!
我的理解:作為教師面對教學中的問題并取得突破,其實就是校本研究。
課題研究對教師自身的意義
自身的工作: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積累研究經驗;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有助改變工作環境和狀況。
自己的生活:具有了研究的意識,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可以把孩子當作一個研究對象。我們有不少的教師能夠做到“愛生如子”,到卻不能做到“愛子如生”。
結合自己的例子。談自己對校本課題的理解:
我從事教務工作十年,每年的計劃、很多,有計劃、就有總結,這些材料存放與檢查成了我的一項“工程”!,后來,隨著工作量加大,怎樣從繁瑣的收繳材料中解脫出來,我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于是在教科所陳主任的指導下,結合上級經常性檢查的情況進行梳理,經過和老師們溝通、研究,開發了三種手冊《教育科研手冊》、《教師教育手冊》、《班主任工作手冊》,這樣,我從繁重的教務管理中解脫出來了,效率上來了,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應該就是校本課題研究的例證。我在XX年評選xx市創新教師的時候,在創新成果一欄,我就將這三本手冊納入其中,最終,我被評為“xx市創新教師”。所以說,“研究”并不神秘,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并能有效的解決,使我們的工作更加規范、高效,那么,我們的研究就是有價值的。
所以,我今天我發言的題目與“校本研究”和“同伴互助”有關。以期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明確概念:什么是校本課題研究?
校本課題是“以校為本的課題研究”的簡稱,它是指: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內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研究目的,所開展的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活動。
校本課題研究的基本特征表現為:
。1)基于學校:學校是教育的主體,是教學行為研究的基地,其含義為:①校長是教育科研的第一責任人,校本課題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抓手。②學校教師是校本課題研究的主體,參與教學研究是所有教師(而不只是少數人員)的權力和責任,學校就是研究中心,課堂就是研究室,教師就是研究員。
。2)在學校中:學校發展只能是在學校中進行的,它不能靠簡單移植,靠“取經”,而是要靠學校的自我覺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所以,校本課題植根于學校的教學活動,貫穿于學校教學活動的過程,并為所有的教師所體驗、所認同,其研究的成果將逐步沉淀為學校的傳統和文化。
(3)為了學校:以校為本的課題研究,無論作為一種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機制,其直接目的都是為了改善學校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使學校具備研究的職能和能力。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對中小學教師而言,不能解決自身真實教學問題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學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研究,不能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研究。
追問:
什么樣的科研才是“教師的科研”?
什么樣的課題才是“自己的課題”?
能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推動工作有效進展的課題才是“自己的課題”;
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實際作用的,并且教師能夠勝任的科研才是“教師的科研”。
因此,教育科研的重心必須下移,科研的陣地必須前移!敖鉀Q身邊具體問題,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搞教師們期望的研究周期短、能夠有實效解決自己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研究。
因此,應該把研究的重點指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旨在引領教師不斷重構實踐性知識,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倡導廣泛開展校本課題研究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二、具體操作:明確校本課題研究的一般途徑和方法
校本課題研究的選題、來源以及科研課題的題目的確定,這些與課題相關的一系列的問題都在陳主任的講座都有涉及,不再贅述。僅就課題研究的一般途徑與方法,結合我校實際談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