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后心得感想800字(精選3篇)
《文化苦旅》讀后心得感想800字 篇1
苦苦的味道,為這本記錄中國千年文化的書,多寫了一道滋味,未看過《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會想到,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名勝與歷史估計在它們的背后會有如此深層的涵義;而作者運奇妙筆,以干凈漂亮的散文組合,使它們成了一篇篇讓炎黃子孫驚醒的文章。
“淺者波光云彩,小橋流水江村”這副楹聯道盡了江南小鎮的魅力。江南小鎮它不是經大自然雕琢出來的自然山水,而是屬于中華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們不曾到過此處,但書中的小鎮卻給予我們一種回到家般的自在,難怪萬年來,許多文人遇到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時,便會此隱居起來,但荒山結廬有生活中的麻煩,大隱隱于市便成了文人來到江南的最好推力。其實我們對“隱”有著正反兩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當中國文化收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而開始凋零時,文人或學著就會帶著他們的文學修養到此地隱居起來,借以免于戰爭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和官場浮沉是文人失意的時刻,做什么事都不順心,此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紓解,找個地方隱居,等到休息夠了又是一段新征程的開啟。壞處是有人會把隱居當初沽名釣譽的工具,假隱以求得一官半職,這些舉動讓中國特有的隱的文化開始產生變質,隱生前的孤傲和死后的名聲全然黯暗。盡管如此,我們對隱還是抱有正面看法,因為古代中國給文人發展的空間太狹隘了,逼得他們只有隱居或者死,與其這樣讓自己的雄心壯志損落,我們會選擇沉潛,待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在自然與人文環境中的沉思,考量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從他的文采想至他的被貶,既遭貶謫,而永柳二州又是荒遠之地,因此他自放于山林水澤之間,將其困厄感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賞山水之間與文章創作之中,使中國文學史上有了“永州八記”這樣出色的山水文學。這樣的一代士人的氣節與傲疑問來氣讓后世學者不得不尊敬他的文化意識及人格,帶著崇敬和疑問來瞻仰這位大文豪。合上書卷,我們不由自主的走向床前,流動的車潮和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種文化,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許咱們應該背起滿滿對中國文化的疑慮,親自去遼闊的土地,讓我們讀過書
余秋雨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去深思著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用心思細膩的筆觸,寫下了華夏的文化。《文化苦旅》它不甘甜,因為里頭有太多不忍與親身體驗的辛酸。
走進書中的情境與思考,我們不禁嚴肅起來,像一群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塊不甚熟悉的土地,逼我們不得不因歷史和那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于我們眼前出現的莫高窟山洞,石洞依舊壯觀,石像、壁畫依舊不言,我們靜靜看著光影投射的石壁的變化,如同它們靜靜地看著敦煌千年的變化。千年前的一刀劃下,開啟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壯麗。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工手中的一串鑰匙把守了千年敦煌,卻任其流落在外人手中,而中華子孫卻也將之棄之而不顧,那一馬車,一馬車的文物運往國外,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而又充滿意義的洞窟,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它并非外表絢麗,而它只是一種儀式,一種人生的,及它深層的蘊藏。我們在這兒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華的標本,一種美的標本,一樣美的標本,縱使它曾殘缺被人無情的轉換。
《文化苦旅》讀后心得感想800字 篇2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一年一度的集團公司團干部培訓班如期舉行,10月15日,鮑店煤礦外招七樓會議室充滿著濃濃的青春氣息。來自集團公司公司各單位的50余名團干部歡聚一堂,交流經驗,共同接受企業文化知識的學習培訓。作為基層團委的一名團干部,通過短短一天的學習,無論是聆聽集團公司團委李書記的講話、兗礦企業文化知識的報告,還是分享7家兄弟單位的典型經驗介紹和參觀學習,都讓我感覺受益匪淺。
培訓班上,集團公司宣傳部賈慶格科長做了責任文化宣講報告。他從企業文化的基本知識到兗礦 “天地人和”責任文化的科學內涵,并結合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給大家進行了生動的講解,為廣大團干部準確把握責任文化作了方向性指導,進一步增強了團干部推動責任文化落地生根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作為企業共青團工作,如何勇于擔責,繼續創新,在參與企業文化建設中更好地凸現作用,展現優勢,給我們提出了新課題。我覺得,共青團組織要參與好企業文化建設,應該充分利用企業文化,發揮好企業文化的“三個作用”。
(一)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凝聚青年人心的作用。共青團團組織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將集團公司“天地人和”責任文化容融入到日常的宣傳工作中,通過對青年思想的引導,特別是要加強“立責于心、公允至信”核心價值觀、“創新領先、合力致遠”企業精神的宣傳,讓這些理念內化于心、固化于行,最終實現廣大團員青年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促進青年全面成長,形成正確的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廣大團員青年聰明才智凝聚到為大集團建設作貢獻上來。
(二)充分發揮好企業文化豐富拓展共青團創新實踐活動的作用。一是要善于利用企業文化創新發展我們的各項共青團活動。在開展共青團活動中,我們要融入更多的“天地人和”責任文化元素,使各項活動更加符合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二是要善于搞好共青團各項活動與“天地人和”企業文化的結合。我們日常開展的“五四”、“雷鋒學習日”等活動,均可以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范疇,用企業文化健全完善的創建體系來加強對這些活動的指導,促進這些活動的規范運行、創新發展。
(三)充分發揮好企業文化促進公司和諧發展的作用。要突出抓好青年文明工程,進一步豐富青年志愿者活動的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定期深入社區、深入家庭,幫助困難職工家庭,開展好各項送溫暖幫教活動。要高重視青年文體活動的積極作用。團組織要利用好重大紀念節日,引領青年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幫助團員青年自覺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營造健康活潑的企業文化氛圍。要積極為廣大團員青年工作、學習和生活創先良好條件,使廣大團員青年安心工作、幸福生活,滿足青年的安全感、尊重感、成就感、自我實現等需要,形成“德潤和諧”的良好氛圍,推動責任文化建設和大集團建設,促進公司又好又快發展。
《文化苦旅》讀后心得感想800字 篇3
“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
——題記
瀟瀟灑灑地走了回天涯,讓山山水水留下了點自己的足跡。你說它苦,它苦中有樂;你說它樂,它樂中帶苦。用旅程修飾筆下的文字;用時間磨礪人生的滄桑;用回憶勾勒出最完美的篇章。他說希望筆墨留下的痕跡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他希望如此,可卻說這實在已是一種奢望。于是,行走在陸地、江海,懷揣著一個繾綣的夢想,誠惶誠恐地開始踏訪著一個個或新穎或陳舊的夢境。
像那海灘上一地的細沙,風過,沙動。潮退后,依舊是原來的樣子,可留下的,還有海的味道。從敦煌行至陽關,從邈遠的四川平原旅至古色古香的蘇州。有過在寧靜的三峽下苦苦地冥想,有過在神秘的洞庭湖畔低低地自語,更有過行走在蘇堤、白堤之上,駐足于雷峰塔廢墟之中。他常常笑語,這是欠西湖的一筆宿債,或許,又是還了他兒時的一個陳舊的夢境。走走停停,歇歇走走,走的又黑又瘦,讓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洗去了最后一點少年英氣,或者是疲倦的伏在旅店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他不得不承認他無法不老,但是至少曾經還像這般年輕的大膽。無論是他筆尖之下那揚揚灑灑,絢麗多彩的文字,還是他嘴中不太愉快又略帶苦澀的旅途,對我來說,都充滿著無盡的好奇和幻想,我尊重他,我想,不僅僅是我一個。
再美的景色也需要有歷史的沉淀,和文人的裹卷,正是如此,才能吞吐千年。也許百轉千回中,對歷史的多情,總會讓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的負重。也許那是苦的,但歷史的滄桑感總會給人更多,更珍貴的回憶,就是那種苦澀后的回味,在身體里纏綿了千年,只為等那一瞬間,然后無無盡的延綿……也許這整一個,都只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那個小小的縮影,伴著人的苦,人的思,人的憶,人的記,而后,散發出它無法遮掩的光彩。或寧靜,或喧鬧,或婉約,或大氣。也許浪漫安詳是你所愛,又或者高貴浮華才是你所鐘情,那又有什么干系呢?你可以坐在莽莽大地之上,站在高山河流之旁,甚至,只需停駐于那些流轉了千年的文化之中,靜靜地聽他訴說,訴說這千百年來的滴滴點點。
當你真正融入這山水畫、人文畫般的大自然之中,你會迷戀上她千種萬種的風情。陽關蒼茫的白雪,廬山迷蒙的霧靄,蘇州精雅的林園,吳江凄冷的落葉,你與它們交融在一起,然后發現自己會無端的動容。交織著老屋的回憶,夾雜著對風景無限的感懷,也許再當你靠在殘破的古老城墻之上,你內心里,會少一些對著殘垣斷壁的悲涼,更多的是,對久遠歷史的贊嘆和對古老文化的敬仰,甚至,是膜拜。
思緒是不止的,我看出來了。每一次臨別時的不舍,全都精巧地隱藏在那一句句精短的皆為之中,他是怕再寫下去,便很難再收手了吧。一本薄薄的書,怎夠抒發他無窮的感懷。我亦知,那些跋涉于山水中的記憶,早已蓋過他口中所說,所嘆的苦澀。他定亦想像他所欣賞的理查德教授一樣,像頑童一樣舉著雙手,引吭高歌。于是,文化的精魂,和著風,和著陽,和著腳印足跡,釋放出它無比耀眼的光芒。
文化苦旅,苦了人,甜了心。
有些記憶,從不曾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