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傳》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
《林肯傳》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最近小編讀完了林肯傳,這本書之前聽過好多人提起過,本來以為林肯傳會是一部很勵志的人生故事,但讀完發現并不完全是這樣。
細看歷史表象之下的東西,哪怕只是表象之下的一點點,你也會立刻變得啞口無言。
矛盾的林肯
20xx年英國《泰晤士報》組織專家委員會對43位美國總統分別以不同的標準進行“最偉大總統”排名,亞伯拉罕·林肯排名第一。類似這樣對林肯的褒獎多不勝數,在美國華盛頓幾乎處處可以看見林肯的形象,林肯可以說被認為是個圣人。
但在美國還有另外一派的觀點,他們認為所有關于林肯的一切都是謊言,林肯不配擁有那些榮譽。
林肯的一生或許是勵志雞湯文章最好的選材:一個社會底層的ren進過努力拼搏,當上美國總統,造福美國民眾,為美國作出巨大貢獻,名垂史冊。
但細看歷史表象之下的東西,哪怕只是表象之下的一點點,你也會立刻變得啞口無言。
如果用第一視角來看,你會覺得他可憐,第二視角你會覺得他無法理解,換為第三視角時你甚至會覺得他簡直可惡。
不妨按照書中的方式介紹一下林肯吧
林肯的前半生
林肯出身貧苦。
林肯的父親是美國典型的拓荒者,他們一家住在偏遠的地方,除了他的幾個鄰居,方圓幾十里都沒有人煙。林肯九歲時,母親因病離他們而去,隨后同父親搬到一個小鎮,而后一個寡婦成為了林肯的繼母。
直到15歲林肯才開始認字。他對讀書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且自學能力超強,不僅自學了文法,還研究了不少歷史著作。到最后甚至自學成為了一名律師。此外,林肯還時常關注政治問題,經常與周圍的人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青年林肯個頭高大,卻不能說風度翩翩,因為他經常不修邊幅,穿著看起來總是有點怪異。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個很勇敢、善于辯論而且幽默的人。他能在一群人面前侃侃而談好幾個小時,而且經常讓他的聽眾捧腹大笑。
林肯還有一種實干人的正直與善良,就算很缺錢的時候,他的律師費也分文不多收取,一次遇到一個可憐的老婦人,不僅免費幫她打官司,還請她吃飯,幫她買車票。
林肯的感情生活。
他在自學律師的時候遇見了自己的真愛,那可能是林肯最幸福的時光。幾年后,他的初戀因病去世,至此林肯的人生都蒙上了一層憂郁。
過了幾年,林肯由于各種原因和一個并不喜歡的女子結了婚,婚后林肯并不幸福,甚至林肯說他最害怕的就是回家了。
機緣巧合當上總統。
這是一個巧合。當時美國的南北兩方的相互詆毀,共和黨和民主黨理想的候選人遭到輿論威脅,林肯正是在這個空隙,被選為美國總統。
其實巧合之中也有必然,林肯之前與道格拉斯的辯論已經讓他小有名氣。還有他敏銳的思想、高超的演講技巧、謙遜的態度。幽默風趣的談吐和朋友們的支持。成為他當總統缺一不可的必然。
政治是復雜的,人在其中往往身不由己,直接從行為來判斷處于政治中心的人實在不容易。而林肯沒有留下可供參考的日記,沒有親近到能完全傾訴想法的人。這也許是他的悲劇,又或者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試著理解一下林肯。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勢總統,白宮里很多人都對林肯不服氣。在他上任時,南方已經提出要退出聯邦。林肯的就職演說明確作出保證要維護聯邦統一。為了這個承諾他該怎么做?
林肯明白自己的弱勢,但要應對這場危機必須讓北方做好準備。他任命自己曾經的對手蔡司做財政部長,連任命書都寫得低聲下氣。為組建一支軍隊,到處挑選良將,就算將領因不聽他指揮出現錯誤,他也不敢過度責備。
他時時刻刻揣測民心,觀察輿論的變化,因為每個決定都需要得到民眾的支持才能進行下去。
有時迫于形勢的變化他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因為這些事情,人們對他產生了誤解,很多朋友也斷絕了和他的來往。
林肯心中苦悶至極,卻無可排解。白宮中每天還充斥著渴望工作的求職者,為觸犯軍規的士兵祈求豁免的祈求者,這些都令他無比煩惱。
是什么支持他去前行的?是什么讓他忍受得了這么多折磨?一個平民出身的人,怎么忍受得了這樣的壓力?
林肯的演講中經常提到上帝的指引,可能他說的是對的吧,是上帝的指引,讓他能在形勢如此復雜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依然堅持。
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南方戰敗了之后,林肯下令不要再給戰俘定罪,不設置軍事法庭。“我們本來就是兄弟,戰爭讓我們失去的太多,現在該和好了。”
沒過幾天,林肯遇刺身亡。
林肯因為是黑人的解放者而受到崇拜,他卻親口說過白人和黑人不應該生活在一起;他頒布了《解放黑奴宣言》但曾經說過只要能讓聯邦統一,奴隸制廢除不廢除都沒有關系······
雖然把這些行為都放到當時的情景中可以找到讓人理解和接受的理由。但是林肯的心到底是怎樣的?他是不是只是單純的政客?是不是他做的一切只是為了保住總統的位置?
他是一個孤獨的斗士,沒有人真正了解他。他和妻子長期有隔閡,三個孩子中只存活下來一個。很多朋友都離開了他。沒有留下可供參考的日記,林肯的行為又充滿了矛盾。他的行為是迫于形勢所驅還是內心的想法?無法得知。
南北戰爭有60多萬亡魂,人們會簡單地想:除了戰爭難道不會有更溫和的解決辦法?也許會吧,但歷史沒有也許,南北戰爭是那個時代的罪惡,時代的罪惡不該只怪到領導者的頭上,林肯一個人是無法改變大勢的方向的,他的行為其實代表的是那個時代。
那林肯偉大在哪?
我認為,林肯偉大的地方在于他用政客的手段實現了政治家的夢想;在于他充分利用上帝賦予自己的天賦投入總統的職位中;在于他對聯邦的無私奉獻;在于他在歷史前進的無情中,仍保留了一顆不斷完善和寬容的心。
他生得卑微,死得凄慘,在人世間沒有享受到多少幸福,后來把所有都投入到美國事業中,不為榮譽,不祈求功名,甚至不奢求理解。直到死去的那一瞬間。
是非功過由后人評說吧,正如他所說過的。
你可以在一時蒙騙所有人,也可以在長時間蒙騙一些人,但不可能在長時間蒙騙所有的人。
《林肯傳》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沒有閱讀這本書之前,對林肯的認知,僅限于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和解放黑奴。閱讀之后,被林肯傳奇的故事和克服重重磨難所吸引,很勵志!
林肯在印第安納州荒涼清冷、孤寂陰暗的森林中度過了20xx年青少年生活,艱苦的條件比他日后解放的許多黑奴還要厲害,也許磨難對于意志堅定的人是一種財富,它給林肯帶來了堅韌和寬容。
林肯只接受過很短暫的正規教育,通過自學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而充滿智慧的人。熱愛知識、渴望學習是他改變命運的法寶。
在他借過的所有書中,讓他收獲最大的是《斯考特教程》。這本書指導了林肯如何進行公開講演,而且還向他介紹了西塞羅、德謨斯蒂尼以及莎翁筆下人物的著名講演。他所閱讀的莎翁的作品,比他閱讀的其他人的作品加起來還要多,而且莎翁的作品也影響了林肯的演講風格。
林肯的笑話和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你可能沒想到,林肯嶄露頭角是因為摔跤。有一天,全鎮的人都集中到白橡樹下,觀看林肯與“叢林男孩”的頭子杰克·阿姆斯特朗的摔跤比賽。當林肯打敗阿姆斯特朗時,他達到了他在紐沙勒聲望的頂峰。
年輕時的林肯和安妮經歷了讓他永生難忘的熱戀,婚約在身的麥克奈爾的糟糕表現,讓林肯有了機會。林肯經常騎馬陪同安妮去參加當時盛行的縫被大會。有一次,他竟然厚著臉皮走了進去——可很少有膽敢闖入這種場合的男人——坐在了安妮身旁。安妮心跳加快,一縷緋紅綻放于她的雙頰。由于興奮過度,她的針腳也變亂了。
夏日的夜晚,林肯與安妮漫步于桑加蒙河畔,夜鷹在樹上鳴叫,螢火蟲在夜空中編織著金色的針線。到了秋天,他們會在林中游蕩。橡子閃耀著五顏六色的光點,胡桃噼噼啪啪地掉在地上。如果到了冬季,剛剛下過雪,他們就會步行穿越森林。
然而,這對戀人之間的極樂狀態十分短暫。安妮病逝后的幾個星期,是林肯一生中最悲慘的一段日子。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不斷地說他也不想活了,甚至幾度想要自殺。他每天都要步行五英里,去往安妮所葬的“協和公墓”。安妮去世兩年后,他曾對州議會的一個同僚說道:“盡管我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快樂地活著,然而,每當我一人獨處時,其實是非常低落的。我甚至都不敢帶著便刀。”愛有多深,失去的痛苦就有多深。
上天眷顧有準備的人,不過運氣也還是很重要的。垃圾堆底部發現了一套足本的《布萊克斯通法律評注》,讓他越讀越來勁,從來沒有哪本書能讓他這么全神貫注。他一口氣把洋洋四卷都讀完了。然后他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當一名律師。
他和貝利在紐沙勒倒霉的開店經歷,讓他損失殆盡。然后貝利又酗酒致死,結果只剩林肯一人來承擔債務。林肯為了恪守誠信,省吃儉用14載,直到1848年他入選國會議員后,他才把他的部分薪水寄回老家,還掉了這筆舊賬。
林肯與瑪麗·陶德結婚,完全出于道義角度。逃婚過后,居然又復合了,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數吧。林肯這么做的代價就是犧牲了自己內在的和諧。他曾徹底地捫心自問,他知道自己并不愛她,不過自己已經答應娶她了。隱藏的想法一旦浮現,就猶如噩夢一般。
如果林肯娶的是安妮,他會幸福得多。不過他就成不了總統了。他的思想和行動都很遲緩,而且安妮也不是那種驅使林肯去獲取政治名望的女人。不過瑪麗進入白宮的決心一直未滅,從她嫁給林肯那天起,她就一直讓林肯為著共和黨的國會議員提名而奮斗。如果瑪麗有什么優點的話,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相信她丈夫能成為總統的那股執著。
1854年,道格拉斯廢止《密蘇里協議》的時機,把林肯給“刺激了”。他再也無法保持平靜。現在他已決定竭盡自己全身的能量,為信仰而決戰了。正是這個連自己老婆都為他感到羞恥的普通男士,在那個10月份的酷熱的下午,開啟了一項日后能夠進入史上不朽業績名錄的事業。不過,1855年林肯競選參議員又失敗了。
事實上,即便到了林肯當選總統的兩年之前,美國普通百姓對林肯的認識也就是他曾與聰明強大的斯蒂芬·道格拉斯辯論過。
1958年,林肯已經49歲了。經過了這些年頭的苦苦掙扎之后,現在他走到了哪一步呢?論經商,他是個失敗者。論婚姻,他的生活刻板而陰冷。論法律事務,他倒是非常成功,年收入達到了三千美元。不過要論到他的政治理想,論到他內心最寶貴的希望,他遭遇的還是打擊和沮喪。
經過了十九年悲涼的失敗,他在一夜之間就登上了令人暈眩的勝利之巔。共和黨經過重組之后,于1860年春在芝加哥召開大會,會上準備提名一位總統候選人——幾乎沒人幻想亞伯拉罕·林肯能夠被提名。戲劇性的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西華因為印刷工喝了酒耽誤了選票,而就在1天的延遲期中被曾經的支持者抖出的黑料,給林肯帶來了出人意料的機會。
1861年,當他最終進入白宮時,全身一槍未中,許多人都感到驚訝。還有一些人,則是非常失望。經歷了失業者的糾纏、同僚的鄙視和不配合、南北會戰屢次失敗的戰爭,痛失愛子的悲痛,林肯都扛下來了,最終贏得了聲望。也許無論身處什么樣的位置,都會有相對應的遭遇吧。如果深陷困境,仍要有突破,這世上就沒有容易兩字。
也許林肯迷信也有其道理,被刺殺居然因為一個演員想出名,實在很無奈。他終于從總統夫人令人發指的折磨中解脫了,而她毫無節制的揮霍,他也不用再煩心了。林肯的遇刺身亡,令美國舉國哀痛,他的人生就是一個傳奇,一部奮斗逆襲的經典。他最令人敬仰的精神,就是那永不放棄的信念!
《林肯傳》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卡耐基的《林肯傳》以感人至深的文字描述了一位平民總統傳奇的一生,展示了林肯從一個在叢林里成長起來的少年蛻變成為一位青史留名的總統的歷程。個人感覺此書非常值得一讀,作者卡耐基不愧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生導師,隨著他的描述,一個神情憂郁、百折不撓、品德高尚、滿懷仁慈之心的林肯形象在我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林肯年幼時曾在叢林中拓荒,之后當過郵差、開過店、做過律師,他沒有被生活的困頓所束,相反卻磨礪出了許多優秀的品質。比如恪守誠信,林肯早年開店失敗肩負一千美元的債務,他本可以向法院請求分攤責任,然后以經營失敗為由鉆空子逃脫債務,可他反而挨個拜訪債主,保證只要給他時間,定會連本帶利還清。于是他省吃儉用14載,直到入選國會議員后,才還掉這筆舊賬。比如持續學習,林肯早年的求學生涯是四處浪游、支離破碎的,但他卻培養起了一種人類最寶貴的優點,那就是熱愛知識、渴望學習。林肯常年大量閱讀,圖書拓展了他的眼界和胸懷,而且他的一生一直把閱讀當作自己最主要的樂趣所在。比如幽默樂觀,林肯少年時經常給全鎮人講故事和笑話,他講的林中笑話能讓人們連續笑好幾個小時。而他自己也渴望身邊聚起一大堆人,可以被他講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所以演講家不是天生的,林肯總統生涯中多次感人肺腑的演講與他少年時的愛講故事是分不開的。
我從不羨慕任何一位偉人,因為我知道他們生活中的麻煩定數倍于常人。林肯就是這樣,成為總統后和妻子、內閣、各位將軍之間矛盾重重,糾紛不斷。在南北戰爭初期,失敗和打擊如影隨形,可林肯始終對最終的勝利堅信不疑,他的信心未曾動搖。馬克思這樣評價林肯: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傳》心得體會范文 篇4
6月28日下午,未央法院領導班子召開了“ ”學習教育第二次專題研討會,會議由院黨組書記、院長田明慧主持,院領導班子各成員參加了會議。
會上,田院長圍繞“堅守信仰信念,增強規矩意識”的研討主題,結合我院當前工作實際和個人學習體會,以《堅守職業信仰、嚴明黨的紀律、爭做合格法官》為題帶頭做了發言。
田院長談到: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要依靠嚴明的紀律和規矩。黨的規矩主要有黨章、黨的紀律、國家法律以及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
結合對黨的規矩內涵的理解,田院長談到自己的四點體會:一是要堅守法官的職業信仰。在當前辦案壓力日益繁重的時期,堅定法官的職業信仰和發揚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作風具有重要的意義。二是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要充分發揮黨員在執行紀律方面的帶頭作用,引導大家堅定正確的司法理念,保持良好狀態,營造良好氛圍。三是要始終堅持依法辦事。審判工作繁重有目共睹,但主觀上絕不能放松,要始終堅持公正司法,以公正促公信,落實好司法責任制、嚴守審判紀律、加強審限管理。四是要努力提升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司法工作也應當嚴守群眾紀律。要以公道、公正、善心為思想基礎,廉潔自律,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田院長要求:要以“ ”學習教育為契機,堅持把黨支部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關注、關心干警思想和生活,凝聚向心力,不斷增強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會上領導班子各成員分別結合思想工作實際,從堅定信仰、加強學習、嚴守規矩、真抓實干等方面行了研討交流。
《林肯傳》心得體會范文 篇5
作為新時代的護士,作為江西醫務人員中的一員,我一定順應時代的要求,堅持不懈的努力,為塑造江西醫務人員新形象貢獻一份力量,為提升江西醫務人員整體形象建設增光添彩,緊跟衛生改革發展的步代,為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宏偉大業而努力奮斗!
從心做起,聽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如何才能夠從心出發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
記得在我的孩提時代有著這樣的記憶:因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進了醫院,本來就對醫院有恐懼感,剛一進醫院大門,就一直哭嚷著要回家,醫生還說需要打針,于是在爸爸媽媽軟硬兼施的誘逼下,來到了打針的地方,就見有位阿姨穿立腳點白大褂,戴著白口罩,頭上還戴著一頂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舉著針,一手拿著棉簽,面無表情地來到了我的面前,我越發害怕,嚇得一直往后退,雖然被父母強行按住身體,但還是不停地扭動,就這樣,折騰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動,再動就給你多打幾針!”還邊責令母親將我按得動彈不得,現在想來,如果當時那個護士不是那么隱,而是微笑癥鼓勵我,也許我就不會那么害怕了吧!
隨著時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長大了,面對人生選擇時竟然也戲劇化地做了一名護士,成了人們眼中的“白衣天使”,當我成為兒科護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既然我也是一名兒科護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來面對生病的孩子,改變我孩提時腦海中那咱面無表情,看上去讓人生畏的護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歲的小男孩的一句話讓我更堅信我這樣做是對的。第一次給這個小男孩做治療的時候,我就像平時一樣面帶微笑一樣走進病房,他就總是盯著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著奶奶要找我給他打針,聽他奶奶說本來有護士準備給他打針的,可他硬是不肯,握著小拳頭不讓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兩只小手由我挑選,我很詫異,為什么這個小男孩會有這樣的舉動,但當時沒有問,只是在思考,接下來幾天的治療都由我為他進行的,可由于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針,我便忙著我自己班上的事兒去了,好久沒看到我,他就說打針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邊微笑著輕輕撫摸,邊細聲問道:還痛嗎?他眨眨眼望著我說:不痛,其實一點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時候,我就問他,為什么每次打針都找我,而他說了句讓我非常感動的話,阿姨,因為我想看見你對我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