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讀書心得_醫學生讀后感(精選3篇)
醫學生讀書心得_醫學生讀后感 篇1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八個字的時候,我就感到它沉重的分量。醫生自古以來就是一份備受尊重、光榮而神圣的職業。因為醫生保衛著人們幸福生活的基線——生命健康。
入學一年多來,盡管我還不能說是入了神圣的醫學領域,但我已初步意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我應該從何做起。
有人總結出這樣的一個公式:成功=1%靈感+99%汗水。在這兒我要說:優秀的醫生=100%的愛心+100%的細心+100%的信心。
愛心是作為一名醫生最起碼的保證。愛是一切道德的基石,一切禮儀皆從中產生。父母對子女的護愛,子女對父母的敬愛,正常人對老弱病殘的關愛,戰士對祖國的忠愛……離開了愛世界將變得麻木、凄涼、悲愴。《愛的奉獻》的歌詞更可以說是歌頌愛的經典,“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生命的源泉……死神也望而卻步,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有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最神奇最美麗的語言,那就是愛,它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人們的心靈。有了這種語言,人類可以在春天播種希望,在秋天收獲幸福。醫生就是這樣一份職業,只要我們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才能托起愛的這一片七彩陽光,才能去溫暖他人,才能在施與愛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
細心是作為一名醫生出色完成工作的條件。“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醫生的事業不允許任何毫厘之失。如果說一切都可從頭再來的話,那只有生命才能給出一個絕對而有力的否定。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有義務使生命得以延續。我們即將成為醫生大軍中的一員,就該對得起世人對我們的稱呼。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素有“白衣天使”之稱的所有醫務人員的形象。除人類病痛,助健康之美。我們更有責任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沒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沒有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沒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將暴露出對生命的踐踏,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任,對醫生這一神圣職業的褻瀆,對醫藥衛生事業這一美好形象的玷污。
信心是醫生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是醫生本身的考試。信心不是憑空捏造的,更不是憑嘴巴說出來的。它來自于日常學習的厚積薄發。荀子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杜甫如果沒有“讀書破萬卷”,那如何能“下筆如有神”呢?信心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礎之上的。對每一條醫學理論的熟悉,對一證一候,一病一情的認真分析、斟酌、揣摩,對每一個病因病機了如指掌……不光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沒有我們日積月累地努力學習,沒有豐厚的知識基礎,那所謂的信心只能算是盲人騎瞎馬。
除人類疾病我們義不容辭,助健康之美我們責無旁貸。面對這一神圣的事業,我們只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使每一天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學有所進、學有所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忠于我們的醫務事業,在生活中培養愛心,在學習中提高信心,從而在將來工作中逐漸增強信心。用我們的愛去驅散病人身心的烏云,讓患者在愛的陽光沐浴下,燃起對生命的希望。
醫學生讀書心得_醫學生讀后感 篇2
知道符強老師是在本校讀大一那年,也是參加講座,經符老師介紹完自己的經歷不由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意,自己也變成了他接近“鐵桿”的粉絲,《名老中醫之路》便是大一那年他推薦給我們讀的,此后也一直很喜歡符老師的講座。想來五年多時間仿佛一晃而過,符強老師添了幾絲白發,但依然精神抖擻,依舊稱得上是博學古今中外而有術業之人。今晚,在得知他成為伯仲書苑的指導教師時暗自歡喜慶幸,不管自己以后有沒有時間經歷參加全部相關活動,有他在,相信伯仲書苑濃厚的的學術氣氛會一直延續下去,于人于己都是好的。認真聽完今晚的一番講授之后,相信大家也一樣獲益良多,而且今天意外也非常榮幸的獲得了一本老師慷慨相贈的《生活之道》,想來今天是極歡喜、極受鼓舞的。
今晚老師介紹了很多很好的書籍,也突出講了些《生活之道》的相關章節感悟,其中感觸頗深的便是符老師提煉出來的《生活之道》中“寧靜”篇關于沉穩與寧靜的相關論述。我想,那不只是醫生的一種潛在的職業性要求,更是一種從醫的境界,是生活中為人做事的一種境界,是包含行為和精神態度雙方面的。此外,符老師告誡我們要“活在當下”,昨天、今天和明天,既不能追悔墮落止步不前,也不能過分擔憂杞人憂天,重要的是朝著自己目標的方向做好當前的每一件事,也就是活在當下并把握當下。
回想五年的大學生活至今,我慶幸自己還保留了一點點讀書的習慣,只是越來越感覺自己“急功近利”起來,關注的心靈及精神層面的東西越來越少了,而關注于為學業、為技術方面的“讀書”越來越多了,課外書是依舊買的,只是翻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有時候真有種“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之感,但有時很無奈,有得必有失,選擇而已。至于如何權衡,我想,讀書習慣是一定要保存的,哪怕只是偶爾翻翻,學業為重也是必要的,人在一定的時間里就要做相應的一些事情,可能我們這個階段有些事情是必定遭遇尷尬的,但是,至少不要讓自己“被培養”成了專業的“巨人”思想的“矮子”,或者,對一些人來說是丟失了一種古往今來讀書人的情懷。在這個浮躁的現實生活中,大家需要活的藝術一些,多讀書便是其中一種。最后,借用一句印度諺語: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Reading and fighting!
醫學生讀書心得_醫學生讀后感 篇3
XX年1月13日,我和我的同學們離開了呆了4年的母校,來到了我將在此度過1年也就是大學生涯中的最后一年,且最重要的一年的實習醫院----威海市文登中心醫院,因為文登是我的故鄉,所以回來后感覺既熟悉又親切。
由于交通堵塞等原因,我們的車很晚才到達,比預計時間晚三個小時,但科教科、護理部的幾位老師仍然站在夜色中代表全院在迎接我們,從他們親切的問候和熱切的舉動中,我們感覺回到家了。像是投入了母親的懷抱,由于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長時間,勞累了一天的我們也感覺有點餓了,這時餐廳的一位師傅及時趕到,問候我們有沒有吃飯,說餐廳已經準備好了飯菜,我們當時就被師傅的關心所感動了,連聲道謝,因為今晚不用餓著肚子睡了。同時,搬行李時,比我們早來的濰坊醫學院的同學雖然已經躺下來,但知道我們來了后主動起來幫我們搬行李,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晚上發生的這一切,讓遠離母校的我們心里有了安慰。原本不安的心平靜了下來,因為文登中心醫院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親切的。我們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在這好好的實習,與中心醫院融為一體,不辜負老師們對我們的期望。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是科教科老師按照我們的需要和上崗要求安排統一培訓,由院各科室主任做了8次報告,包括:一、醫院概況簡介。二、學生管理的有關規定。三、治安管理的一般常識。四、醫德醫風教育。五、醫療文書的書寫。六、有關護理知識的講解。七、院內感染的講座。八、手術室的有關知識。其間科教科的老師還穿插地組織我們到各病房看病歷、觀看關于醫療糾紛的專家講座及急救處理方面的錄像,讓我們對實際的臨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為正式上崗工作打下了基礎。
經過一周的培訓,我對醫院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學到了好多新的知識。首先,劉衍廣院長給我們講了醫院的發展歷史及規模,讓我了解到我們醫院是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背景,以及發展潛力。作為威海市排名在首的醫院我們的發展前途不可限量。同時,科教科在教學管理方面對我們也作了嚴格的管理規定,讓我們一開始就樹立嚴謹的作風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形成我們固定的思維方式,為將來參加工作打好基礎,醫院的警務力量也讓我們在充實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在此對警務人員為我們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謝,因為他們是我們醫院實行正常而穩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