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心得(精選4篇)
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心得 篇1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優秀短篇小說之一。
著名的小說家41歲生日的那天,從外面游玩回到家里,在信箱里看到一封厚的奇怪的信,他好奇的打開信封坐下來看:
一個女人,在生命以最美綻放的十八年,去守侯一份僅僅是她所珍惜的感情。看著深愛的人周旋在香肩軟腰里,一次邂逅,一次遺忘;再次邂逅,再次遺忘,心是怎樣的痛?
不是沒有失望,只是任失望一次次侵襲,卻控制不住自我繼續愛著,又或者,她根本沒想去控制。從年幼的她撞到他懷里那一刻開始,愛,是那許多年一向支撐她活下去的勇氣。“世間再沒有比置身人群之中,卻又孤獨生活更可怕的了”,“我一心想著你,在心靈深處始終單獨和你呆在一齊。”不在他身邊六年,就是這樣靠回憶,不到一年的點點滴滴的回憶度日。然后,回到他的周圍,希翼著能到他的身邊。
“我一回來就去找你!”這是他離開前的承諾,一個男人是這樣能夠輕易的將承諾說出口,卻又完全不留任何痕跡的忘記。能夠不擁有,可是不要擁有后再失去,那種空白的痛讓人難以承受。這個堅強的女人卻帶著深深的失望,和一個屬于他們的孩子,孤身遠行了,帶著愛離開了。
“我期望你想起我來總是懷著感情,懷著感念。紀念那忘卻的時刻。”然而,他卻不會想起,如果沒有這最終的一封信。
8年,又是8年的時間,她回來了,她游弋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間,為了讓他的孩子,能夠過和他同樣的生活,不沾染灰塵,雜質的生活。她永遠理解不了任何人,在內心,她只愛一個人,一個將她遺忘的那樣徹底的一個人。能夠放棄自尊,放棄一切去愛他,不在乎自我會不會讓他覺得低賤。又是一次離別,同樣的房間,同樣的話語,“我一回來就去找你。”她灼灼的看著他,期望他能夠回憶起她以往的幸福,可是,他沒有,終沒有記起這個女人。她明白,這又是一次永遠不會實現的承諾。
她這樣失落的穿戴著,即將離開那間承載著她一生夢的房間時,在鏡子里看到他往她暖手套里塞進鈔票時,我體會著心如刀割的感覺。在他眼中,她只是個風塵女子。是的,沒有自尊的風塵女子。那一刻,她絕望了吧?疼到顫抖……
頭發花白的管家都能記得的,而他卻能這樣忘記。眼淚最終在無人看見的地方滴落。
“可一夜之間他就殘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復回。我又是孤零零的一個人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孤單。”恒久以來她的愛轉移的承載體也失去了,最終,內心不可承受的坍塌的了。絕望,徹底離開,結束自我的傷,自我的痛。
這樣一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女人,讓我心疼,讓我動容。這就是女人,為愛能夠不計一切,能夠飛蛾撲火,為了一點點的幸福,即使再短暫的幸福,能夠用一身的傷痛去守侯。無論那是個怎樣樣的男人,無論是否值得。愛了,永不回頭。
信最終看完了,一些零碎的片段似乎能夠拼湊起來,他似乎記起當初的小女孩,記起那三天的相處,那個年輕女郎的美麗,可是他不明白她的名字!他的身體已經麻木,手上的信滑落在地,桌子上的花瓶,在今日他生日的這一天,第一次空著,他也明白已經也將空著,他似乎吻到了白色玫瑰淡淡的味道還彌漫在這個屋子!他的眼淚最終掉下!
他努力的站起來,走到門口,推開房門,望向對面的屋子,隱隱約約,那個不起眼的小房間,有依稀的燈光,窗戶微微的開著一線,窗戶后面是女人十八年前童年時的樣貌,她純潔,美麗的眼睛,偷偷的觀察著他的一切。
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心得 篇2
總的來說,這篇短篇小說寫得是一個少女對一個等徒浪子一見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篇文章是經過陌生女人的來信展開的。她在信中訴述她對他的愛慕,從她還是個孩子那時起,她就是他的了,一生中從未改變過,還為他生了個孩子,他給她最寶貴的禮物,然而孩子死了,她的世界也就坍塌了,她沒有守護好對他們的孩子,他不能原諒自我,也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因為他不曾記得過他,雖然她對他無所求,但孩子就是她對他的寄托,孩子死了,就更沒有活下去的力量了。
“不和你在一齊,我就不想幸福地、愜意地生活,我把自我埋進一個晦暗的、寂寞的世界里,自我折磨自我”,這證明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偏執的愛,在她得心里,她是為他所活的,沒有了他,她的世界就不應當也不可能會是幸福愜意的,她為了他,愿意過痛苦的生活,把折磨自我當做是一種享受,她樂意折磨自我。尋求痛苦的刺激,來證明自我還愛著。就像她自我所說的“我悲傷,我要悲傷,看不見你,我就強迫自我過著清淡的生活,并且還以此為樂。”
“我幸福地承受著你嫻熟的溫存和情意,并且看到,你的活力對一個情人和一個妓女是沒有區別的,你縱情恣欲,毫不在乎消耗掉自我的很多元氣。”“我陶醉在往日的幸福之中,我又感覺到了你這種獨一無二的心靈上的兩重性,在肉欲的活力之中隱含著意識的、亦即精神的活力,這種活力當年就已經使我這個女孩對你俯首聽命,難舍難分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人在柔情蜜意之中,在那片刻之際是如此不要命,如此一覽無遺地暴露自我的靈魂。”女主人公會愛上作家,能夠說是巧然,但也是必然。這是因為作家身上有深深吸引女主人公的地方—肉欲與精神的活力,他人格上得兩重性。
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心得 篇3
20__年第一本聽完的書——《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對于這本書,聽說過很多次,只是感覺這樣的一個題目有些怪怪的,直到那天在喜馬拉雅聽書上的一篇文章里,竟然有關于這本書的簡短說明。忽然對這本書有了很大的興趣,于是從喜馬拉雅上聽了原版。并且從網上搜羅資料簡介的時候,發現了徐靜蕾早期導演的同名電影,也想對電影說些什么。
昨晚看完電影,在深深的夜里,看著姜文扮演的作家,把那一摞書信放下,走出自我的屋,對面已經空無一人的房子,他仿佛看到了那年的那個13歲小女孩,他仿佛有些愧疚,有些悲傷。最終的那個長鏡頭,小女孩的眼神幽幽,再一次如同火苗燃燒了作家的內心。
幾乎所有的感情,都是從眼神開始的,從最初小女孩誤撞到了作家的身上,一個眼神的對視鎖定了一生的愛戀。第二次,是她們的街上偶遇,可是作家沒有認出女人就是當年那個十三歲的小女孩。第三次,她們在一齊三天,作家也不明白是那個十三歲的小女孩。直到女人懷孕,從此生活下去的唯一支柱便是孩子,她以為孩子是作家的延續,把所有的愛戀都傾注到孩子身上。然而,最悲哀的也許就是之后,她和作家又纏綿一夜,可是作家依舊不記得她,直到她看到作家把錢放到口袋里,徹底的絕望。或許,女人在離開作家的時候,想好了,再也不來,然而當她看到老管家的時候,當老管家認出她就是當年的小女孩的時候,那一刻她的城堡還是倒塌了,淚如雨下。
不可否認,徐靜蕾是娛樂圈的才女,想想這個主角徐靜蕾來演也是很貼合的。幾乎所有人都說,女人愛的卑微,但我覺得女人愛的并不卑微,而是愛的高貴。
故事中有好幾個細節,就是重逢之后,作家認不出她,她感到悲哀,其實她完全能夠告訴他,把自我的一切告訴作家,告訴作家自我有個作家的兒子,至少讓作家明白他應當擔的職責。然而,她不說,她緘口不提,直到最終,用死亡把這個故事寫下最悲傷的一個結局。用這樣的一封信,把這個事情告訴作家,作家也無需擔職責了,因為她死了他們的兒子也死了。
其實,女人是幸福的,至少她在世的時間,她有寄托為了兒子過活。或許,真正悲哀的是,是作家,因為作家余生的日子,心里永遠有這樣的一根刺,每一次想起來,必須會扎的心痛!
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感心得 篇4
近月來我閱讀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它講述了一個少女自13歲起愛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從此以后對作家一生依戀,甚至不惜生下與作家一夜風流的孩子,墜入風塵,最后她的一生在痛苦與淚水的掩埋中度過。
這本書引發了我的深思:一個女人是否值得為愛情而付出自己的一生?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認同。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株花,是一種草,是涓涓細流,是綿綿群山。卑微花草亦不為爭春而苦苦等待,群山細流自會流向遠方。生命是來之不易的,生命是獨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同樣是短暫的。就我個人看來,我認為這個女人的行為并非敬畏生命,或者說她絲毫沒有理解生命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在愛情,金錢,權勢的面前,生命價值高于一切。
其次,書中的女人并沒有正確的理解生命的接續,在我看來,她所謂心心念念的腹中胎兒只是她求得男人百媚一笑中的一種手段罷了,不難從她的字里行間看出,她對孩子所謂的愛只是建立在孩子與那男人的一種血緣關系上罷了。作為一個母親,當她決定生下那個孩子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她的身上增加了一種偉大而神圣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不可推卸的,是圣潔而美麗的,是對孩子由衷的疼愛與珍視所產生美好的紐帶,絕不是利用!
也許我說不清楚生命究竟是什么,孔亭喬木,吳宮蔓草,楚寺寒鴉,亭亭修竹。人生就像一場戲,每個人亦是這戲中的主角,所謂愛情,友情,權勢,金錢亦不過是戲中斑斕的點綴。它又像一本書,由你自己執筆,細細品讀,生怕錯過了精彩的篇章,不翻到最后永遠不知道結局的輝煌。采一縷和煦的陽光,擷一泓叮咚的清泉,劃一葉輕盈的扁舟,只愿各自安好,為自己而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