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族的導游詞(通用3篇)
客家民族的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我叫,是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位于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我們先來看民居,客家民居存世最多,也最為著名,被中外建筑學界稱之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建筑物之一。民居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你們知道民居為什么是圓的嗎?因為客家人大多住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賊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擁擠,所以建造了民居。
民居之所以那么堅固,建造民居的材料也很奇怪。他們在土中摻入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黏合劑,以竹片、木條做筋骨,夯筑起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顫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真是令人驚奇!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他們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征。樓里的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層房屋的用途很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是貯倉,三層以上做臥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井然有序,毫不混亂。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了,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參觀
客家民族的導游詞 篇2
游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旅行的導游,我們今天將參觀客家民居。
在這里,我們先了解一下客家民居。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都居住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得是避免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建造了這種房屋。大家誰我手指的方向看一下,這些營壘似的住宅就是客家民居。好,咱們下車吧!
這種房屋用糯米飯和雞蛋清作粘合劑,在土中摻石灰,以竹片、木條做筋骨制造而成的。這樣夯筑的墻厚1米,高達15米,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建房屋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像橘瓣一樣排列。大家來用手敲一敲這房屋,是不是非常堅硬?沒錯。普通房屋壽命一般在七十、八十年左右,這些客家民居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呢!經受過非常大的打擊卻還是安然無恙。
客家民居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呢?每戶人家分到低層至高層各一間房,房屋用途驚人的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做臥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不混亂。
今天咱們就參觀到這里吧,明天再見!
客家民族的導游詞 篇3
“中國達斡爾民族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尼爾基北9千米處的群山地帶,西鄰111國道,交通方便,東面是國家“十五”計劃工程、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后形成的納文湖。民族園工程投資1000萬元,20xx年開工建設,現已開園迎客。
達斡爾民族園規模宏大,占地面積2184100平方米。這里植被繁茂、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美。民族園立意新穎,地方特色濃厚,具備舉行節日慶典、民族祭粑、文體娛樂、民俗生態旅游、傳統教育、休閑度假等多種功能,是莫力達瓦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點。 民族園東邊有一個半徑45米的圓形休閑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高大的民族圖騰圓柱,柱身四周塑有達斡爾族曾崇拜的原始圖騰物和人們生產、生活的歷史場景,畫面精美、歷史感強、民族特色鮮明。柱頂有一只雄鷹(海東青)昂首振翅,搏擊長空,意寓勤勞、勇猛、智慧的達斡爾族及莫力達瓦人在向著美好的未來奮力騰飛。
環繞圖騰柱的是反映達斡爾歷史上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大輪車、弓箭、搖籃、神鼓等器物和人們飼養的羊、狗等。廣場上兩面達斡爾族歷史文化墻,藝術地再現了達斡爾族的歷史神話傳說、生產、生活、文體活動等場面。 民族園的東南面屹立著一座無名英雄紀念碑,高大肅穆的紀念碑上嵌著鋼板雕塑,塑有清初至今,數百年來達斡爾族參與抗擊沙俄、抗日御敵、解放戰爭等浴血奮戰的英雄群像,碑文介紹了達斡爾族人民為保家衛園、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國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寄托了后人對先烈的無限崇敬和追思。
中國達斡爾民族園為AAA級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