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淮陽龍湖風景區導游詞(精選3篇)
河南周口淮陽龍湖風景區導游詞 篇1
信陽地區,南依大別山,西南靠桐柏山。大別山東西延伸,形成了江淮的分水嶺。這里庫、塘、堰,星羅棋布,水域面積廣,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漁業產量高。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因此,信陽被稱作河南的“魚米之鄉”。
信陽處于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信陽各類資源極為豐富。有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濃而飲譽海外的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陽毛尖;有儲量、質量均居全國第一的非金屬礦珍珠巖和膨潤土;有產量居全國首位的銀杏資源等。近幾年來,信陽的工業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已形成電力、輕紡、建材、化工、機械、食品、醫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
好了,信陽市的基本情況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開始游覽今天的第一個景點——雞公山。
雞公山,古稱雞翅山,位于信陽市南38公里處。主峰海拔784米,狀如雄雞引頸報曉,故稱報曉峰。主峰兩側有蜿蜒的靈華山和逶迤的長嶺,宛如雄雞的兩翼,人們稱“雞翅翅”。整個形象猶如雄雞昂首振翅挺立于群山之中,顯得分外壯觀,故名雞公山。
雞公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8年5月,國務院把雞公山列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著名的國大避暑勝地之一,早在本世紀初就已馳名中外。它是由奇峰怪石、云海霧潮、泉溪瀑布、林木花卉、山莊別墅諸多景觀構成的自然風景區。
雞公山的云海也很壯觀,有“云中公園”的美譽。雞公山的山泉星羅棋布,有“十泉九瀑”之說,山頂蓮花池旁有“寶劍泉”,玉噴珍跳,競向上涌,為山泉之冠。南街有“普濟泉”,籠子口有“籠口泉”,二道門處有“甘泉”,還有“雞公泉”、“消夏泉”等。雞公山有大小瀑布20多處,除響水塘瀑布在西麓外,其余均分布在東溝,所以叫東溝瀑布群。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雞公山腳下,請大家隨我下車登山。登雞公山有兩條路,一條是登山古棧道,人們可拾級而上;另一條是1963年修造的盤山公路,可以乘車上山。今天我們選擇步行登山,走4公里山路就可以到達山頂,雖然會累一些,但沿途景色十分秀麗,使你感到不虛此行。
登山棧道是通往山上中心旅游區的主要通道。主要景點有百步梯、中天門、牛耳寨、八字石刻、五怪石、二道門、甘泉、陡石崖、籠子口等。
現在我們將要攀登的是百步梯,共有臺階四百余級,請大家做好準備。我引領各位徒步登山。過了“百步梯”,就是中天門了。中天門也叫一道門,是進山古道的第一道山崗。本來這里是沒有門的,1990年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修建,供游人休息用。一道門內兩邊山坡上有蜿蜒起伏的石砌垣寨和寨門,形如牛耳,人們便叫它“牛耳寨”,傳說是唐末農民起義屯兵處,由于明清時期戰事多,山民也曾在此避兵禍。
好,請大家駐足看這塊摩崖石刻,它被當地群眾稱做“八字石刻”。在這塊石壁上,刻有“青分楚豫,氣壓嵩衡”八個隸書大字,每字50厘米見方,豎排兩行,上下長2米,是雞公山第一任公安局長揭覺廣于民國二十三年所題,楚豫泛指南方和北方,狹意指湖北、河南、嵩衡指中岳嵩山,它生動地再現了雞公山的地理位置和雄偉氣魄。
現在,我們站在觀景臺上,請向南看,在對面的山脊上,怪石嶙峋,有的像爬行的烏龜,有的似蹦跳的青蛙,有的狀如覓食的野豬,有的形似振翅欲飛的山鷹,有的像道人禮膜拜,人們稱它為五怪石。傳說五怪石是五個屢考不中落榜秀才的化身,他們聽說“雞公有靈,有求必應”,于是上山燒香求告雞公,保佑榜上有名。雞公化作拾柴人在此拾柴,遇到這五人一個問:“老頭,雞公靈否?”一個問:“到山頂還有多遠,快累死我了”,有的還對老人說了些無禮的話。雞公見他們讀書不用功,上山怕苦怕累,活著不過是酒囊飯袋,于社會無用,就將他們化為怪石,永遠留在半路上,教育后人要不畏艱難、艱苦奮斗,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五怪石”。
河南周口淮陽龍湖風景區導游詞 篇2
內鄉縣衙
內鄉縣衙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朝代縣級官團衙門,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現存建筑為清朝光緒二十年所建,自1984年對外開放以來,縣衙以其特有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自身魅力吸引了大批黨政領導和中外游客,享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的美稱。1996年11月被公布為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縣衙的首部建筑叫照壁,為青磚浮雕組成的一字形建筑物。照壁的正中在一個形似麒麟的怪獸,貪,這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貪婪之獸,傳說它能吞下金銀財寶,從畫上可以看到它的腳下和四周盡是寶物,但它并不滿足,張著血盆大口,妄圖吞吃天上的太陽,結果卻落了個粉身碎骨,葬身懸崖的可悲下場,照壁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創,主要是警戒官員不要貪贓枉法。
照壁對面的牌坊叫宣化坊,它的南面書菊潭古治,北面書宣化二字,是知縣每月的初一、十王宣講圣諭、教化百姓的地方。
大門面闊三間,明間為過道,東梢間的前半間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擊鼓鳴冤之用;西梢間的前半間立有兩通石碑,上面刻有誣告加三等,越訴笞五十,更增加了縣衙的來嚴肅性。大門是門子打更報時、監管進出人員的第一道防衛之門。我們進大門后,現在看到東邊的建筑叫寅賓館、衙神廟、三班院,西邊建筑是膳館和國內僅存的清代監獄。從大門古巴大堂百米甬道的中央有道門,叫儀門,是官府的第二道下門。中間的大門過去時常不開,只在新官到任的第一天或迎接州、府官員時才可打開;儀門東西兩邊還各有一個小門,東邊的門叫生門,過去時常開著,鵂人們的日常出入,西邊的門叫死門,又叫鬼門,當犯人被判處死弄之后,從西門拉出去行弄,所以舊城處決犯人叫走西門或上西天。
現在我們過了儀門,你能看到的這座高大壯觀的建筑特就是縣衙的大堂了。大堂前甬道的兩側,東為吏、戶、禮房,西為兵、弄、工房。六房是舊時衙門的職能辦構。大堂東邊的建筑為縣衙,西邊的建筑為主簿衙、縣丞、主簿分別為八品和九品。大堂是知縣發布命令、舉行重大典禮和公開審理大案、要案的地方。
堂肖的抱柱聯是清代的御史魏向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如負國何忍負之。堂中央的設施叫曖閣,是專為知縣審案設的公堂,曖閣的正中放著三尺公案,上面放著審案用的文房四寶和紅綠頭簽。綠頭簽是捕任命不,用來捕人的;紅頭簽是刑簽,下令動刑的。正面屏風上繪海水潮日圖寓意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圖上的飛鳥叫白鷴鳥,是正五品官的標志,過去一般的縣設的是七品縣令,不設曖閣,而內鄉過去統管的轄區較大,包括現在的西峽全境、淅川東南的部分鄉鎮,所以在內鄉縣衙為五品官者不乏其人。清代的知縣審案的時候,由東側走上曖閣,然后原被告才能被帶上來,跪在堂前的跪石上,東邊正方形為原告石,西邊長文武為被告石,因為在有的案件中涉及有同案犯,所以這里的被千石比原告石長一些。
大堂后為門子房。守衛門子房的人叫門子,是由知縣的親屬或新近的人擔當,實際上他們是官員手足耳目的延伸,是官與民信息溝通的惟一途徑。對老百姓來說,不論是告狀還是辦事,最先接觸的就是衙門里看門的門子,于是他們中的一些奸滑者便利用職務之便索取賄賂,時間一長,門子逐漸變成了門路的意思。現在人們常說的走門子走門路之類的就是從這里演變過來的。
門子房后有一屏門,我們空過屏門,進入二堂,這里是知縣調解處理一般案件的地方。堂肖抱柱聯:法行無親令行無故,賞疑唯重罰疑輕這是要求為官者即要做到法律面前親疏平等,又要做到對證據不足沿存疑問者慎重對待,從輕發落,避免冤枉好人。這副對聯用到親、故、重、輕四個字,真實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為官者的執法思想,平仄順暢,恩威并施。大家看,二堂正中懸一匾額琴治堂,這里的琴治是引用了《呂氏春秋中的一個典故,說的是宓子踐在任單父縣令時,身不下堂,鳴琴而治,輕輕松松地把單父治理得井井有條。后任縣令巫馬期卻奔波于民間,凡事都要新自去做,他便去問宓子踐這其中的緣故。宓子踐就告訴他說,我是重人,你是重于出力,用人者安逸,出力者當然勞累,后來的人們就用琴治來比喻鳴琴而治,以此來稱頌為官者知人善任、政簡弄輕。后來的地方官們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用人之道能夠與宓子踐相比,就把二堂稱為琴治堂二堂靠墻放置的是型具。東側放笞杖,即打板子時用的竹板子。西連有夾棍。拶子是清朝時審訊女犯專夾手指的型具。夾棍這種弄具始于宋代,俗稱三木之刑,專夾小腿,適用于一些證據確鑿卻拒不吐實情的男性案犯。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夫子院,就是師爺辦公的地方。過去的師爺是由主人自稈聘請或從家鄉帶來,主張言從則留,言不從則去,他與主人之間是非常親密而平等的賓主或朋友關系,屬知縣慕僚,幫助知縣參政議事,大多是一些有知識、有才華的人,所以包括知縣在內都尊稱他們為老夫子,而他們辦公的院子就稱為夫子院了。院內有一棵元代的桂花樹,至今已有700年的歷史了。桂花樹的旁邊,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南天竺,取竺和桂的諧音為主貴,意為一般的庶民百姓不能輕易進來,只有達官貴人方可到此。
河南周口淮陽龍湖風景區導游詞 篇3
新鄉市為豫北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歷史遺跡眾多,文物資源豐富。
全市擁有各類自然景觀數百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國家級森林公園 一處,國家級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一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50余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00余處,歷史文化名城一處,歷史文化名鎮一處。
新鄉區位優勢明顯,形成了豫北重要商品貿易中心。京廣線與新荷、新焦線在此呈十字狀交匯,107、106國道縱貫南北,已形成了干支結合,四通八達,縱橫貫通,快捷方便的交通運輸網。全市商業設施完備,網點密布城鄉。代表當代大都市先進水平的平原商場、華彬商廈、新大新商場等大型綜合購物中心豪華氣派;各種規范宏大的超市、商業街、步行街,成為市區亮麗的風 景線;已有600年歷史、全國三大藥材交流大會之一的百泉藥材交易會,素有“不到百泉藥 不全”之譽,其成交額居全國三大藥交會之首。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的長垣眼鏡市場、新鄉電子大市場、豫北建材大市場、延津縣花生市場等都頗具規模,在省內外享有盛譽。通訊事業的發達,架起了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的橋梁。全市裝機容量57.2萬部,安裝用戶36.3萬門,市區百人電話擁有量達28部;數字數據網、分組交換網和計算機互聯網等數據用戶達到8273戶;在全國率先完成政府上網工程;開通了市縣鄉三級網站,成為輻射全國的豫北地區最大的通訊樞紐。商貿中心地位的確立,促進了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
按照構建現代化城市的格局,在加大舊城改造的基礎上,向東向南拉伸城市骨架,兩年來,先后改建、拓寬了市區主干道20余條;完成了衛河一期治理;新建了怡園、幸福里等住宅小區;改建、新建了五水廠和污水處理廠;街道通過實施拆墻透綠和一街一景一樹一燈等“城市形象工程”,城市面貌大為改觀,整個市區面貌煥然一新。新鄉文化底蘊渾厚,人杰地靈。新鄉古稱庸國,春秋屬衛,戰國屬魏,漢為獲嘉,至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鄉縣至今已有1400余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曾是平原省省會所 在地。古老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明。仰韶、龍山文化遺址,依稀可辯;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同盟的牧野大戰,古跡依存;姜尚衛河垂釣、比干拋心忠諫、圍魏救趙、張良刺秦、官渡之戰、陳橋兵變都源于這方熱土;孔子講學“杏壇 ”猶在,李白放歌于忠臣之前;張蒼逞思于《九章算術》,陳玉成天國殉難;明神宗胞弟潞簡王陵,十二丞相青史可鑒……。
抗日戰爭,“平漢游擊隊”威震敵膽;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新鄉兒女浴血奮戰。新中國成立后,古老的牧野大地更是人才輩出。劉莊黨委書記史來賀與焦裕祿、王進喜、雷鋒 、錢學森一起,被稱為建國以來產生廣泛影響的五位共產黨員之一;中央候補委員、新鄉市委副書記兼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被譽為“鄉鎮黨委書記的好榜樣”;“中國十大女杰”之一劉志華、新飛電器集團帶頭人劉炳銀、著名作家劉知俠、歌唱家關牧村、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明學、被國際數學界稱為“第二個拉瑪努揚”的數學家劉治國等等,都為新鄉人贏得了驕傲和自豪。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環境,給新鄉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有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比干廟 、潞王陵 、國家森林公園白云 寺、國家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4處,省級名勝風景區百泉、萬仙山、八里溝、京華園 等54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來抓,努力將其培育為新鄉市經濟增長新的亮點。
新的世紀,孕育著新的希望。新鄉人將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發揚“五種精神”,緊緊圍繞發展這個主題,抓住結構調整這一主線,突出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務實高效,團結奮進,勵精圖治,開拓創新,把一個全新的新鄉展現給二十一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