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通用3篇)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1
華山是中國五岳中最高的一座。它在西安以東120公里處。它有五個像花瓣一樣的山峰。最高峰是2180米(7085英尺)。
我們和一些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討論了去華山的事。由于雙方時間表的變化,這一點沒有實現。此外,他們計劃在晚上爬山,以便在日出時到達山頂。我們對此不感興趣。我們想在山上度過一夜。弗朗斯部門為我們安排了一次旅行,在北峰的簡單酒店預訂。他們派了兩個研究生陪我們,雖然之前沒去過華山。周六早上八點我們遇到他們,打車去火車站。我們四處打聽,我找到了一輛小型公共汽車。公共汽車停了幾站。一個是看一個關于生長在山上的傳統藥物的介紹,并有機會購買一些。如果我們懂中文,可能會很有趣。我們的導游給了我們所講內容的大致輪廓。另一站是快速午餐站。
華山有兩種途徑。【中國諺語:“通往華山只有一條路,只有一條路”,意思是有時候艱難的路是唯一的路。]西入口需要在道路上行走10公里,然后才能開始攀爬。我們從東入口出發,在那里公共汽車把你帶到一輛纜車的底部,纜車可以到達1500米的北峰。我們的計劃是走上北峰,然后第二天爬上另外四座山峰,然后坐纜車下去。
我們在下午早些時候開始爬山。這條小路由石階組成,在最窄的地方有粗糙的鏈條扶手(我們戴著自行車手套來保護手)。從身體上來說,這更像是爬摩天大樓的臺階,而不是在家里走小路。然而,當時氣溫約為95度,沒有多少陰涼。我們帶了很多水,包括一些我們冷凍的瓶子和一些在西安市中心高檔百貨商店買的佳得樂。沿途有很多小吃攤,在那里你可以買到瓶裝水,中國版的佳得樂,以及其他高價的飲料或小吃。
下午4點前我們到達了北峰,在酒店休息。我們的房間很簡陋,但足夠舒適和干凈。因為山上缺水,既沒有淋浴也沒有水槽可供沖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種體驗就像露營,但是我們睡在一個大帳篷里!
在酒店餐廳吃完晚飯后,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和導游交談。我們有點驚訝地發現,他們都對日本有負面的看法,但像美國一樣。日本在中國的二戰行為似乎沒有被忘記,并在學校得到了強調。
我們看到了美麗的日落,看著天空變得燦爛,有成千上萬顆星星,包括銀河系。這是我們在中國見過的最晴朗的天空。華山的新鮮空氣是一種享受!
我們的導游都計劃早上4點起床看日出。弗蘭和我把睡眠放在首位。我們碰巧在日出前一點醒來(我們的房間朝東),出去看天空變成玫瑰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的導游錯過了日出,因為他們在房間里熬夜看電視轉播的歐洲足球錦標賽
今天的計劃是爬另外四座山峰,但我們保留縮短路線的權利。第一部分是陡峭的中峰攀登。在低的北峰之后,其他的都在大約20__米處。去中峰的路上有很多人——大多數是中國徒步旅行者,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其他的外國人。
我們在去中峰的路上參觀了兩座道觀。每個人都有一個祭壇,上面有香和水果。友好的僧侶邀請我們做祈禱或向所愛的人送去祝福。弗蘭接受了他們的邀請。在第一座寺廟里,她點燃香燭,跪在祭壇前的墊子上,默默祈禱我們平安到達華山的各個山頂(祈禱得到了回應)。在第二個寺廟,她跪在祭壇前的墊子上,給幾個正在經歷人生挑戰的朋友送去了無聲的祝福。每一次加持后,她都俯身向前,和尚敲鼓。
過了中峰,人群就瘦了很多。接下來是東峰,有陡峭的爬梯攀巖。弗蘭對這次攀登表示懷疑,但意識到梯子并沒有那么差,于是開始攀登。這是一個很好的決定,因為那時我們能夠做一個循環,在這一點上,路徑幾乎是空的。繞過兩邊都有陡坡的懸崖頂,我們愉快地走到了南峰和西峰。甚至還有少量的泥土痕跡!南峰的頂峰是華山的最高點,所以我們當然要求另一個徒步旅行者給我們的導游和我們拍照。每座山峰的山頂景色都很美。華山和周圍的山脈非常崎嶇,讓我們想起了在美國西南部或內華達山脈的徒步旅行。
我們走了一條路線,最終把我們帶到了從中峰返回北峰的主線上。我們很高興登上了花山的五座山峰(花瓣)。
坐纜車(亞洲最長的),到公園入口只需7分鐘。我們搭了班車進城,然后轉乘去西安的公共汽車。
我們的導游告訴我們,我們一共走了4000級樓梯!我們很高興開始時沒有這些信息。回家后的三天里,我們酸痛的腿部肌肉指示我們乘電梯去五樓公寓,而不是爬樓梯。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2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來介紹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臨潼區。它最早發現的時間是1974年.說來也奇怪,它的發現者竟然是一位正在掘井的農民。它的發現,即刻引起了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及時地采取了保護措施和開發工作。
兵馬俑一共分為3個坑:一號坑,二號坑與三號坑。大家瞧!這是一號坑,坑里嚴謹有序的陣容,反映了秦始皇時代軍隊的強大。二號坑和三號坑內,有些陶俑因接觸空氣而脫落顏色,有些還會因此破碎,考古學家不得不再用黃土覆蓋上,所以二、三號坑里的陶俑比一號坑中的陶俑相對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塊塊燒制成的,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里約有20_個陶俑,還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沒有挖掘。可想而知,這多麻煩、多辛苦啊!坑內每一個陶俑都跟真人一樣,形態各異,表情豐富,形象逼真。可見當時的勞動人民多么的聰明、偉大!
秦始皇陵兵馬俑龐大雄偉的氣勢,不愧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
陜西名勝古跡導游詞 篇3
黃帝陵簡介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于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倫制作了樂器。我國后來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
黃帝還以他懲罰邪惡,首次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陜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后,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于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后就安葬在橋山。
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后面便是黃帝陵。黃帝陵位于山頂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約4米,周長約50米,陵前40米處有一約20米高臺,其旁一石碑上書有“漢武仙臺”四字。此臺系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劉徹巡游朔方歸來時,祭奠黃帝,祈仙求神時所筑。
黃陵下的軒轅廟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進廟門,左邊有一棵巨大的柏樹。相傳此柏為黃帝親手所植,故稱“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廟門北有一過廳和一碑亭,碑亭里陳放著47塊石碑。最北邊坐落著大殿,大殿前還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掛甲柏”。據傳,這是漢武帝掛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偉壯麗,門額上懸掛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間有富麗堂皇的黃帝牌位,其周圍殿墻下還有一些陳列品。
陜西咸陽乾陵概況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陵。因處于長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乾陵。
乾陵位于乾縣城北門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園原有內、外兩重城墻。內城東西長1450米、南北長1582米,厚度為24米。四面各有一門(東為青龍門、西叫白虎門、南稱朱雀門、北是玄武門),現在各門附近的村莊仍以門名稱之。
乾陵的地面設施遺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門外。據《金石萃編》記載:宋金時共有13段題字,但多被風雨剝蝕,唯金代太宗天會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寫、旁有漢字翻譯的“即君行記”保存較為完整。女真文字現已絕跡,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為研究我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極其珍貴的資料。
兩通石碑北邊,原有61番酋石像。現存60尊,是武側天為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國名,官職及姓名。明代劉伯溫作詩道:“番王儼待立層層,天馬排空勢欲騰。”郭沫若也曾詠詩曰:“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就是對石刻雄姿的描寫。
乾陵形制雄偉,建筑也很牢固,據《新唐書·嚴善思傳》載:“乾陵玄、石門,冶金固隙”非常堅固。據勘查,墓道長63.1米,寬3.9米,全用石條填砌。從墓道口到墓門共39層石條,每層間都有鐵栓固定,井用白鐵水灌注。這些情況與文獻記載吻合。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廣為搜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于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乾陵的范圍很廣,除山陵外,還包括縣城東北一帶17座陪葬墓在內,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墳墓。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個別墓前陳列著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歷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黨和政府曾多次撥款重修,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重點發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參觀、游覽。
西岳華山導游詞
各位團友,今天我們將游覽被譽為“石作蓮花云作臺”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于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1992年12月會山被評為全國風景名勝40佳之一。即使沒來有來過華山的朋友也會從一些有趣的神話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華山的情況,如“自古華山一條路”、“華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華山論劍”,以及近代的智取華山等,這些美麗的神話傳說和故事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華山的向往和崇拜。
華南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
說到奇,它是由一塊巨大的完整的花崗巖構成。古人云,“山無石不奇,無純石不大奇”,“華山削成而四方,其廣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謂之“大奇”。華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東、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聳立,“勢飛向云外,影倒黃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稱。提到險,其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懸巖鐫刻的“全真巖”,三面臨空,上凸下凹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懸巖上開鑿的千尺童、百尺峽、老君犁溝、擦耳崖、蒼龍嶺等處都奇險特別。“自古華山一條路”。山中道路僅有南北一線,約10公里,逶迤曲折,艱險崎嶇,不少地方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玉泉院,據說因這里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它是攀登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為隱士陳摶所建。院內殿宇亭臺、回廊曲折,泉水淙淙,是游賞勝地。玉泉院與我們一會將會見到的東道院、鎮岳宮都是道教的活動場所,現共有殿宇53間。院中建筑多是清代乾隆年間重新修建的。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這里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這里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游客來到這里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嘆無功而返。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到達了北峰。經過前面三關,我想大家已經對華山的險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吧。北峰雙名云臺峰,海拔1550米,這里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云狀,因恰似一座云臺而得名。它的高度是最低的,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扼守的四峰的要樞。我們面前的這個小亭叫“軍魂亭”,此名來源于景片《智取華山》。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傳說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后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舍身樹等。由于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后又被賦于了一些浪漫與溫柔。
經中峰,我陪同大家去東峰參觀。
東峰,又稱朝陽峰,峰頂有朝陽臺,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道家仙境。傳說宋太祖趙匡胤與華山隱士陳摶老祖在一個孤峰,上有棋臺,那就是他們下棋的地方。陳摶又叫希夷先生,是一個有道行的仙人,二人經過商議,越匡胤以華山做賭注。結果輸給了陳摶,按事先訂立的條件,華山自此成為道家的道場且永有納糧。在東東峰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這只巨掌20余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峰,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據說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華山時留下的指印。
南峰又名落雁峰,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來到這里如臨仙境。正如古詩所云“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這里四周都是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里,濃陰密閉。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是險要之處就是第四險關“長空棧疲乏”。長空棧道懸空半壁,下臨深淵,是華山最險要處之一。沒有過人的膽量和堅定的意志,是不敢一游的。峰頂有“太上泉”,池水青綠澄澈,常年不竭,俗稱“仰天池”。池崖上鐫刻甚多,多為明清和近代詩人所題。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寫的“華山論劍”大概也是發生在南峰。
我們現在來到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峰,又稱蓮花峰,得名于峰頂翠云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峰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處有“摘星臺”,登臺俯瞰,秦川茫茫,藍天如洗,浩瀚無際,渭、洛二水如銀帶,北望黃河細如絲。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后曾寫下“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
現在我們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石身有一條0.66米寬的裂縫,關于這條裂縫也有一個感人的傳說。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圣母與被玉帝打下凡世的金單璽相愛之后,結為夫妻。二郎神楊戩大罵其妹三圣母私配凡夫,違反天條,于是將三圣母壓在華山西峰頂的巨石下面,后來三圣母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成人得知真相后,來到華山,戰勝楊戩,了壓在母親身上的巨石救出母親,全家得以全聚。這就是“劈山救母”神話發生的地方。
億萬年來鬼斧神工,造就了華山驚險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詠頌,使華山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說,華山與華夏緊緊相連,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從關于華山的傳說、掌故中我們可以看出,它不但博大、計策、典雅、深沉、嚴肅,而且幽默、詼諧,甚至還有一絲浪漫與溫柔,這不正我們中華民族的寫照嗎?
最后,祝愿我們中華民族像華山一樣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