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寶華山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句容寶華山導游詞范文 篇1
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江蘇句容西北部,地處312國道南側,距南京主城區僅30公里,車程40分鐘。整座寶華山以近30平方公里的森林景觀為 主體、依托享譽東南亞的千年古剎隆昌寺、并融合數百種珍稀生物,名副其實成為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互著稱的“律宗*名山”, 還有“一嶺、二龍、四池、七臺、九洞、十二泉、三十六峰”等傳奇景點。寶華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寶華,歷代 文人墨客登山、訪寺者無數,留下許多傳奇故事和大量詩文墨寶。
寶華山是我國佛教圣地之一。山中隆昌寺距今1400多年。寺廟殿宇宏敞,伽藍千間,曲廊逶迤,大雄寶殿雕梁畫棟,琉璃覆頂,金佛危坐,金剛屹 立,神情各異,用大理石砌成的廣場可容千人。每當朝霞夕照,寺內晨鐘暮鼓,經聲佛號,沉抑悠長,回蕩山谷,可謂“巷巷竹林寺,杳杳鐘聲 晚!鼻迩』实燮叽蜗陆希蠈毴A山,為大雄寶殿親筆題匾“光明法界”。隆昌寺因律戒嚴明“為金陵四百八十梵剎之 *上者”,被佛教稱為“律宗*山”,不但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僧尼來此受戒,而且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僧人也前來朝佛受戒。
寶華山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交匯區,其優越的自然條件生長著豐富的植物物種資源,1984年被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素有寧鎮山脈“天 然植物園”之稱。寶華山自然保護區目前仍保留了一些中國特有植物種和古樹名木,如寶華玉蘭、銅錢樹、蘇木蘭、老鴉柿等。其中,寶華玉蘭 是特產于寶華山的珍貴樹種,是1932年由我國著名林學家鄭萬鈞教授在寶華山考察時首次發現并命名的,已被列入重點保護植物,也是江蘇省的植物 名片。
寶華山還是秦淮河的源頭之一,據《寶華山志》記載,“秦淮其源二,一出句容華山,一出溧水東廬山;合流入方山;自通濟水門入于郡城 ”。
江蘇省動物名片——中華虎鳳蝶也驚現寶華山,其堪稱我國蝴蝶中的瑰寶,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虎鳳蝶* 具特色的`是在有黃色襯底的圓形前翅上,背表自前緣向后翅延伸著7根像虎斑一樣的粗黑條紋,它與背表綴著黃、紅色新月斑和藍色圓斑的后翅和諧地 結合起來,再配以凹進的肛角與尖細的燕尾,形成一幅自然天成的杰作。
隆昌寺始建于梁天監元年(502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興盛時有僧人3000多,全國70%的僧尼到此受戒,是“律宗*名山 ”。寺中戒臺、千人鍋為全國之*,明代敕造的銅殿、兩座無梁殿為國內僅存,大雄寶殿內供奉的是香港寶蓮寺贈的高7.84米的“天壇大 佛”。寺廟殿宇宏敞,伽藍千間,曲廊逶迤,大雄寶殿雕梁畫棟,琉璃覆頂,金佛危坐,金剛屹立,神情各異,用大理石砌成的廣場可容千人。 每當朝霞夕照,寺內晨鐘暮鼓,經聲佛號,沉抑悠長,回蕩山谷,可謂“巷巷竹林寺,杳杳鐘聲晚!鼻迩』实燮叽蜗陆希蠈毴A 山,為大雄寶殿親筆題匾“光明法界”。隆昌寺因律戒嚴明“為金陵四百八十梵剎之*上者”,被佛教稱為“律宗*山 ”,不但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僧尼來此受戒,而且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僧人也前來朝佛受戒。
天龍福地廣場以寶華山36座山峰中天龍峰命名。一代天子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上寶華山,六進隆昌寺,而天龍峰則為乾隆皇帝為百姓祈福之地 。相傳乾隆皇帝曾在此為江山社稷求萬年,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為百姓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美好生活。寶華山天龍福地 廣場占地5000平方米,由百福圖、壽星像、十二生肖柱、民俗文化墻四部分組成。
寶華山森林覆蓋率達92%,有天然氧吧之稱,既是遠離喧囂, 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度假勝地,也是舉行戶外定向越野、露營活動的理想場所。
真人cs野戰基地、拓展訓練基地位于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占地約六千平方米
,依托天然地形建設。景區真人cs野戰項目針對不同人群設置了陣 地攻防戰、戰、深入敵后、《三國演義》戰、斬首行動、解救人質、保護首長、無間道、大逃殺等十余種任務戰。拓展訓練則通過數十種高空、 地面、場地項目的實施,達到增強團隊活力、溝通力、自我價值實現、創造力和凝聚力的目的,為熔鑄卓越的團隊營造良好的協作氛圍。
寶華玉筍
“寶華玉筍”高級綠茶,產于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間古木、溪流、綠蔭、云霧、溶洞、泉水、花卉遍布其間,向以 “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 享譽海內外。
寶華玉蘭炭雕
寶華玉蘭炭雕,不僅能夠裝飾空間,還具有凈化 空氣、吸收有毒物質的神奇功效。寶華玉蘭是寶華山獨有的樹種,近期,經有關專家學者論證,全球單體寶華玉蘭僅存38棵,生長于寶華山,且寶華 山有一棵全球“腰*粗”的寶華玉蘭,其學術研究價值堪比大熊貓,因此又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寶華山景區以寶華玉 蘭為素材,以活性炭為載體,制作了寶華玉蘭炭雕系列旅游紀念品,打破了寶華山無特色旅游紀念品的空白局面,充實了“食、住、行、游、購 、娛”旅游六要素的內容。
句容寶華山導游詞范文 篇2
各位團友,大家好,我現在給大家介紹的是華山,古稱“西岳”,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120公里。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的,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1.2億年前,據《山海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云外影倒黃河里”,人稱“天外三峰”。還有云臺、玉女二峰相輔于側,36小峰羅列于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云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謂的西京王氣之所系。
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跡。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游記不下千余篇,摩巖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有神話故事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蕭引鳳”等。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里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游的事跡;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于華山東峰(亦稱朝陽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余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山的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現在,由我來給各位當導游,帶領大家參觀聞名世界的西岳華山。
華山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華山海拔二千多米,由好幾座高大的山峰組成,當你快要步入華山腳下時,就會感到它的氣勢非凡,整個山勢雄偉壯觀,再加上云霧繚繞,朦朦朧朧,像仙境一般。遠遠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高聳立云端,近看,陡峭的巖石,形態萬千,看,這一座山峰昴首屹立,那一座山峰插入云天,似乎高不可攀,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玉泉院是上華山的起點。院內水榭、石坊風景如畫,有江南園林的韻味。從玉泉院起步,沿途有魚石、五里關、天女散花、青柯坪等20多處景點,游人如行道上,美不勝收。
自古以來,華山就以它的山勢險要而出名。蒼龍嶺是一塊巨大的巖石,臥在半山腰,它就像一只獅子,占據著方圓幾十里的地方,巖石兩側是深圳特區不可測的懸崖,登山的人只能扶著鐵鏈上去。
“鴿子翻身”是勇敢者去的地方。兩邊的山峰中間懸著一塊巖石,有一條繩子接著,登陸山的人經過這里,必須雙腳步懸空,飛躍過去。
華山很險要,清澈的泉水從山上直流而下,像一條白色的綢帶在山間盤旋。一把把黃色的“利劍”直入云霄,四周有一大片鮮花,在山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大家好!華山參觀完畢。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西岳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山岳之一,位于華陰市城南,海撥2200米,北瞰黃河,南依秦嶺,“遠而望之若花狀”(《水經注》),故有其名。又因其西臨少華山,古稱太華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里有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華岳仙掌"。
華山以奇險峻秀而馳名天下,自山麓至絕頂,名勝古跡極多,廟宇道觀,亭臺樓閣,雕塑石刻隨處可見,險徑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勁松,引人入勝。山頂有朝陽(東峰)、落雁(南峰)、蓮花(西峰)三峰,皆巋然筆立,直插云霄。三峰之下,有云臺(北峰)、玉女(中峰)諸峰環侍拱衛,各具特色,顯得山勢雄偉,峰巒疊翠聳削。
北峰,亦稱云臺峰,是總轄四峰的沖要處所,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只有一嶺南通,故險要異常。峰頂有真武宮,依山為屋,疊起層樓,隱映于蒼松翠柏之間,周圍山色如畫,絢麗多姿。
東峰,峰頂朝陽臺,、是華山觀日出的絕佳境地,故稱朝陽松林,東峰有甘露池、青虛洞、下棋亭、鷂子翻身等景點。據說宋太祖趙匡胤曾在這里和陳摶下棋,結果失敗,而將華山輸與陳摶。
南峰,又稱落雁峰,是華山的最高峰,海撥2200米。四周皆松林,雜以檜柏。迤邐數里,濃陰匝地。南峰上有明代建造的金天宮也稱白帝祠。峰頂有老君洞,相傳道家始祖老聃隱居于此。洞北有太上皇,泉水碧綠,東注澗下,今稱“仰天池”。東面崖下有石坊,稱“南天門”。坊外西出有長空棧道,通至賀老石屋。南峰上還有老子峰、煉丹爐八卦池等名勝古跡。
西峰,是華山最秀麗奇峻的山峰,因峰頂翠云宮前有蓮花石,形狀如蓮花。故稱蓮花峰。據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三圣母之子沉香壁山救母之處就在西峰。翠云宮旁有一巨石中裂,形如斧劈,名斧劈石。石旁樹立一柄鑄鐵長把大斧。峰的西北面,筆立如削,空絕萬丈,人稱舍身崖。此外,還有西元洞和蓮花洞等古跡。
華山登山道路蜿蜓曲折,處處是懸崖絕壁,峭峰陡立,奇險異常。1985年修筑了12公里長的華山登山道,對其它險要處也設有鐵鏈護欄保護游人的安全,使登山者感到有驚無險。1994年又修筑了一條登山臺階路。1996年華山索道建成營運!白怨湃A山一條路”已成為歷史。山上山下,風景區內,新建了旅游飯店、餐館、商店等旅游服務設施,可以滿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需要。
華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境內,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余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幾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絕壁,東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霧。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游覽者。
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并且華山還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為1700多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華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120公里的華陰市境內。華山距西安咸陽機場138公里。機場沒有直達華山的班車,一般需要在西安坐車前往華山。華山有兩個火車站:華山火車站和華山北站。隴海線上各站可乘普通火車在華山站下車。發自西安的動車和高鐵則停靠在華山北站。西安火車站與西安城東客運站均有發往華山的班車或旅游專線車。華山景區內部交通主要為索道。
華山四季景色神奇多變,不同的季節可以欣賞到“云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春季雨足霧稀,萬物初醒,山花爛漫,是踏青訪春的好去處;夏季能見度高,氣候涼爽宜人,可看到日出和山間瀑布,時常伴有云海出現,嘆“但聞人語聲,不見有來人”之幽境;秋季溫度適中,紅葉滿山,山崖為底松檜為墨,一抹絢爛令人心顫,是登山的最佳季節;冬季白雪皚皚,雪淞峭壁遠山相望,給人以仙境美感。而日出則是華山一年四季都不可少的景致。
山五大主峰各有特色,東峰(朝陽)是看日出的最佳處;西峰(蓮花)兩側狀如蓮花,是傳說中“沉香救母”的地方;南峰(落雁)是華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三峰以下還有中峰(玉女)和北峰(云臺)兩峰。中峰是去其它四峰必經的之地;北峰頂平坦如臺,著名的“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華山還是道教圣地,山上古跡眾多,現存道觀20余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華山以北7公里處的西岳廟,是古時祭祀西岳華山神的廟宇。如今每年的農歷三月期間,華山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山廟會,三月十五日是朝山盛會日,這一天西岳廟將舉行盛大的拜岳大典。
華山(主峰景區)有兩個山門(進山口):東山門和西山門(也稱華山門)。坐索道上山,前往東山門;如步行登山,從西山門進入。華山目前有東、西線兩條索道,分別到達西峰和北峰。
句容寶華山導游詞范文 篇3
華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約120公里的華陰縣城南,是秦嶺的一個小支脈,因其西臨少華山,古稱太華。華山北瀕黃河、渭水,南連秦嶺,共有 五峰,即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云臺、中峰玉女,其海拔都在20xx米以上。古書《山海經》道“太華之山,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望若華然”;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華山“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因為古時候,“華”與“花”兩字是相通的。也有人說,華山起名于山頂的蓮花池。
華山在五岳之中以雄險著稱,向有“華山天下雄”的盛譽。華山屬斷層山,由抗風化能力特別強的花崗巖組成。大約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秦嶺一帶發生強烈的地殼運動,形成一個巨大的花崗巖體的侵入“巖株”,其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0公里,面積約150平方公里。至新生代,由于華山北麓渭河地塹不斷陷落,秦嶺山地幾經抬升,使形成華山主體的花崗巖侵人體出露地表,并在第三紀新構造運動中大幅上升,加上大自然的風雨雕琢,形成險拔峻秀的山勢。
“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華山只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峪道可行,山路逶迤曲折,艱險崎嶇。玉泉院是游人登山的必經之地,相傳在宋朝,道士賈得升為其師陳傳(號稀夷)建的祠。因院中泉水與華山上的玉井潛通而命名,亦名希夷祠。院內長廊回合,殿宇、亭臺、秀石別致,溪流環繞,茂林修竹,環境幽雅,泉水清冽甘美?涤袨樵鴮懙溃“谷口清泉引曲流,長廊回合樹無憂,泉聲岳色可忘世,讓與希夷睡萬秋。”
從玉泉院進山,南行2500米,有石門擋路,這就是五里關,人稱“第一關”。不遠處希夷峽谷,又有一道石門,僅容只身通過,號稱“華鐵門”,俗稱“第二關”。經沙蘿坪、毛女洞、過云門,就到了青柯坪,路程恰為一半。前面西峰拔地而起,氣勢磅礴,北跳秦川,渭河如帶,黃河隱約可見。“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坪東有塊“回心石”,石前萬丈陡崖直聳云端,令人望而生畏。游人至此,上則畏險,退則不舍,有徘徊猶豫之感。
從回心石挽索拾階而行就是華山第一天險--“千尺”。危崖峭壁、突兀凌空,高約20米,鑿有370多個石階,左右垂有鐵索,寬僅容身。仰望直巖嶄立,一線天開,俯視如臨深井,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與“千尺”緊鄰的“百尺峽”,其陡險之狀更甚于“千尺”,現在幾經修整,已化險為夷。“老君犁溝” 也是登山必經險路,依山傍壑,陡坡直上,鋪有570多個石階。相傳是當年太上老君在華山修煉,看到人們開山鑿道, 十分艱辛,便以自己的青牛挽鐵犁,辟出這條山路,故名“老君犁溝”。當地有民謠曰:“千尺、百尺峽、老君犁溝往上爬。”在“老君犁溝”的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崖壁太陡峭了,連猴子都發愁。
從猢猻愁下聚仙臺,過橫翠崖北上就到了北峰,也叫云臺峰。其山勢崢嶸,三面懸絕無路,只有一道山嶺與其他山峰相通,蒼松翠柏,掩映上下,巍然獨秀,有若云狀,故名“云臺峰”。1949年6月,我人民解放軍八勇士越過懸崖峭壁,奇襲北峰偽軍,創造了“神兵飛越天險,英雄智取華山”的奇跡,打破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
從北峰南上,要經擦耳崖、上天梯和蒼龍峰等險道。在巖陡路窄的擦耳崖,人面壁挽索貼身而進,有時候巖石會擦著耳朵;至其盡頭壁立60°,登 30級 “石?”,手足并用,稱之“天上梯”。過此不遠,就到了蒼龍嶺下, 一道黑色的山脊,似蒼龍橫在空中,首尾各搭一山,上下長達1500米,登山道就開鑿在嶺脊上,徑寬不過1米,中突旁殺,兩側深壑千仞不辨水石,游人出沒于浮云游絲之中,令人無不驚嘆。
“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金鎖關形勢險要,是華山東峰、西峰和南峰的咽喉。在三峰之間是一片洼地,西面有鎮岳宮,它依山巖而建,松林籠罩,有名的“玉井”就在院中。每當雨季,玉井的水溢流出來,經過“二十八宿潭”奔注東西兩峰之間,變成瀑布飛流直下,成為華山名勝。
西峰也叫蓮花峰,筆立千仞,懸絕異常,峰頂一巨石,上覆石葉,形如蓮花瓣,故稱蓮花峰。峰頂另有一大石,中部大凹,狀似刀削,名“斧劈石”,為“沉香劈山處”。神話“寶蓮燈”中,華山女神三圣母的兒子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地方。
東峰朝陽峰,山勢壯麗,古松參天,峰頂朝陽臺是觀日出的絕妙之處。每當破曉,火團冉冉升起,水光相映,霞光萬道,身臨其境頗有“江山如此多嬌”之感。峰東北有巨崖直垂,黃白相間,遠望五指分明,形如巨掌,因名“仙掌崖”。傳說是古代河神巨靈劈山開河之處。過去華山和中條山是連在一起的,擋住了黃河的去路,河神巨靈手托華山,足踏中條,劈山開河,使黃河東流大海。唐代大詩人李白贊頌道:“巨靈咆哮辟兩山,洪波奔流射東海。”峰東側有險徑“鷂子翻身”通往博臺,為漢武帝時衛叔卿下棋遺址,相傳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與陳摶在山上下過棋,宋王輸了華山,亦名下棋亭。
南峰是華山主峰,峰有二頂,分稱“落雁”與“松檜”,其中落雁峰海拔2200米,是華山最高峰。在絕頂之處“仰天池”旁的石壁上,鑲刻著“太華絕頂”、“登峰造極”、“兒視諸峰”、“洗手摩天”等明清和近代詩人題詞。
近年來,華山游客與日俱增,為緩解上山道路擁擠阻塞,建了華山黃甫峪旅游公路暨“智取華山”登山路,結束了自唐代以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