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委全委會暨全縣經濟工作會上的講話
第二個問題,緊盯建設能源化工基地的歷史機遇,在新的起點上謀求經濟社會發展新突破
,是全面完成“”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編制“”規劃、實現趕超發展的關鍵一年。抓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責任更大。縣委確定今年全縣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盯市委、市政府建設“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經濟增長極”的目標定位,圍繞“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主題,深入實施“工業強縣、產業富民”兩大戰略,積極培育“能源化工、綠色雜糧、特色文化、紅色旅游”四大產業,著力破解“交通、水資源、生態、人才”四大瓶頸,扎實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集體林權制度、醫藥衛生體制”三項改革,努力走好“循經濟、旱作農業、城鄉一體化發展”三條路子,認真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不斷開創經濟、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新局面。只要我們按照這一思路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特別是在優勢資源開發上從一開始就避免粗放型、低水平、低效益的發展模式,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可持續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
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縣加快資源開發、實現富民強縣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依托煤炭、石油、風能、天然氣、煤層氣等優勢資源,轉變工作重心,堅持“引強入”,加快開發進程,以與日俱增的精神,只爭朝夕的激情,爭先創優的干勁,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力爭到20xx年,初步建成“四大基地”,走出“三條路子”。即:建成以沿江、砂井子經濟帶和甜水堡項目區“兩帶一區”為主體布局,煤電、煤化、風電一體化發展的能源化工基地;以“雙二百萬”為基礎,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相統一,適宜區全覆蓋的綠色草畜基地;以小雜糧為代表,適生區全覆蓋,擴量提質與出口創匯同步推進的特色雜糧基地;以道情皮影為引領,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黃土文化、生態文化為支撐的紅色旅游基地。走出優勢工業、特色產業互為促進,低耗能、少排放、多循,產業深度開發、資源綜合利用的綠色循經濟路子,以旱作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節水農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和以鐵路、高速為主線,江新區為龍頭,舊城、鄉鎮、村鎮同步推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路子,把縣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科學發展的陜甘寧三省交匯處的區域中心城市。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標,今年重點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核心動力,著力在增強綜合實力上謀求新突破。項目是發展的載體和支撐。全縣上下一定要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意識,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任務、領導班子的第一政治、干部考核的第一標尺,堅持上爭國投、外引客商、內聚民資,努力促使項目工作取得更大突破。在項目工作上,要嚴格落實“四項制度”,即:嚴格落實領導干部聯系重大項目制度,今年每個縣級領導都要抓1個500萬元以上的國投項目和1個1000萬元以上的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從爭取、引進到建設、竣工,跟蹤指導,全程參與。嚴格落實綜合經濟部門項目工作“一票否決制”,把國投項目的爭取任務分解到有關綜合經濟部門和四大班子領導,壓實擔子,靠實責任。對完不成任務的部門,年終取消綜合獎評定資格。嚴格落實項目工作獎懲制度,進一步完善鄉鎮、部門項目建設考核辦法,實行重獎重罰,真正獎出動力,罰出壓力。嚴格落實項目建設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監督檢查,確保工程質量不出任何問題。要高度重視“”規劃的編制工作,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圍繞資源開發、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和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加強與國家、省市規劃銜接,聘請知名專家指導幫助,超前謀劃、積極研究論證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爭取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納入國家、省市“”規劃盤子。
(二)堅持把煤油開發作為提速發展的主攻方向,著力在推進工業強縣上謀求新突破。工業是縣的希望,大辦工業是縣的戰略選擇。通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我縣的煤炭石油資源開發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我們要乘勢而上,把煤油開發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加快推進,務求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要圍繞“五大煤礦”、“三大油區”和“四個工業集中區”建設,按照境最佳、服務最優、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四最”要求,加大協調服務力度,創造優質高效境,全力支持煤炭石油企業加快開發。年內,完成劉園子、甜水堡煤礦礦井建設任務,開工建設馬坊川、甜水南兩大煤礦,完成毛家川煤礦礦井檢鉆施工、“五通一平”和燃煤電廠初設招標、征地拆遷等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油田產能建設,力爭年內產能突破100萬噸。要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充分考慮縣城長遠發展和保護境的要求,對縣城工業集中區實施整體搬遷,工業、城建等部門要提早謀劃、勘查新址、拿出園區建設總體規劃。要在加快四個工業集中區基礎配套建設的同時,重點在企業引進上下功夫、做文章。今后,凡是引進新辦的工業企業原則上都要向園區集中;凡是入駐園區的企業原則上投資都要在500萬元以上,而且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較高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三)堅持把旱作農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著力在農村全面發展上謀求新突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一批新的強農惠農政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連續第7年關注“三農”問題。我們要始終立足農本經濟這一基本縣情特征,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切實加快特色產業開發,著力建設一批以鄉鎮為單位,以萬畝為起點的規模基地,加快旱作農業發展步伐。要把草畜產業開發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功夫、花大氣力抓緊抓好。要認真實施草畜產業開發“4411”工程,抓好國家扶貧絨山羊產業發展項目,年內新種紫花苜蓿20萬畝,引繁絨山羊30萬只,全縣規模化養羊比例達到50%以上。要搶抓我市重建“隴東糧倉”和加快發展優質小雜糧的大好機遇,積極推廣旱作農業新技術。今年立春早、節氣早,各鄉鎮、農口各部門要從現在開始,積極做好全膜玉米覆蓋工作,也可根據區域分布種植一些洋芋、豆類作物,確保完成省上下達的100萬畝覆膜任務。農業局要盡快制定全膜雙壟溝播種植考核辦法,對完不成任務的嚴格實行責任追究。今年,我們將實現黃河水到縣城,從現在開始,分管領導和農辦就要著手謀劃沿川發展高效農業的問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措施,不斷擴大設施農業種植面積,加快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步伐。要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縣實際和鄉村重點項目,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村經濟新發展。要認真實施扶貧整村推進項目,著力解決貧困人口生產生活問題。要全面落實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扎實推進“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輸轉農村富余勞動力,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00元以上。
(四)堅持把城鎮建設作為開放開發的平臺載體,著力在推進城鄉一體化上謀求新突破。城鎮化是一個地區文明進步的標志。要按照“著眼未來,適度超前,突出特色,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加快建立以縣城為龍頭、中心城鎮為骨干、中心村為輻射的城鎮產業體系,著力構筑以城帶鄉、要素互補、城鄉共榮的發展格局。縣城建設要以“全面建成中心區、積極擴建南北區和逐步完善服務功能”為目標,不斷加大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力度,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年內,要千方百計籌融資,重點實施好新區拓建工程,改造延伸8條市政道路,使縣城面積擴大到6平方公里;抓好城區境綜合治理和綠化、亮化、美化,新建公廁,添置垃圾箱,加強配套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十鄉百村”工程要求,結合小康農宅示范點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和“萬村千鄉”等項目的實施,整合資金,聚合要素,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村商貿向城鎮靠攏,新型農宅向城鎮擺布,真正建成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人口比較多的新型鄉鎮小城鎮。要強化城鄉規劃編制與管理,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20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要按照市上建設長慶橋—甜水堡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帶的要求,千方百計爭取項目,搞好規劃,切實抓好曲甜沿線曲子、木缽、甜水三鎮的規劃修編和建設工作,著力提升城鎮的吸引力和帶動力。要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加強城鎮精細化、規范化管理,動員全體市民積極參與,創建全省衛生文明縣城。
(五)堅持把基礎建設作為破解瓶頸的重要內容,著力在改變落后面貌上謀求新突破。加快發展,基礎先行。隨著煤礦、煤電項目的推進,水、電、路、生態等基礎保障尤為緊迫。加之我縣基礎設施建設欠帳較大,一批重大交通、生態項目仍在積極爭取之中。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必須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必須持之以恒地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方面,要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挖潛改造等12個續建項目,開工建設11鄉鎮人飲水源、“千湖百池”等10個水利工程,加快揚黃續建工程步伐,確保實現水通縣城。電力方面,加大農網改造、工業用電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供電質量。交通方面,要加快“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砂路、組組農機路”建設步伐,爭取長青鐵路、高速公路列入國家“”規劃。梯田方面,要整合退耕后續工程、扶貧整村推進、流域治理、土地整理等項目,新修梯田10萬畝,積極爭取縣坡耕地水土綜合治理項目開工實施。生態方面,重點依托甜水上海綠洲、三北防護林項目,沿江兩岸造林綠化,建成曲甜一線“綠色通道”;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草場承包工作,加大封山禁牧處罰力度,爭取縣北防沙治沙項目立項批復。
(六)堅持把關注民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任務,著力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上謀求新突破。加快發展是手段,改善民生是目的。各級各部門務必從全縣發展大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傾注更多精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使廣大群眾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要始終突出集中力量辦教育、圍繞縣城辦“大教育”的理念,繼續加大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力度,年內突出抓好新建初中一期、紅星小學二期、城初中綜合樓、四中餐飲樓、城小學綜合樓、職中科技培訓樓建設,積極爭取項目實施南關小學整體搬遷;要做好閑置教育資產綜合利用,辦好職業技術教育,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和公立醫院改革,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做好各種傳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要以開展計劃生育“創新提高年”活動為載體,以鐵的紀律和強硬措施全力做好各項工作,確保順利通過國家、省市驗收;繼續實行“一票否決”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大份量,嚴格獎懲,對年終考核全縣倒數第一或國家省市考核出現問題的鄉鎮黨政一把手、計生委主任,要實行誡勉,并在一年內不提拔、不調動。要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體系,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和城鄉低保、就業住房等社會保障工作,著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大道情皮影、紅色旅游等特色文化產業開發力度,爭取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和紅色革命歷史紀念館立項建設;完成東老爺山森林公園續建工程,建成山城堡戰役紀念園入口牌樓、紀念館和紀念廣場,爭取進入全國第二批紅色旅游重點項目規劃。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落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