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精選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12-11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精選15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25課,請一位同學讀課題,最后一個字怎么讀?誰再讀? 大家一起讀。 (設計意圖:“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對學情的預知,因為“弦”字音很難讀準,必須強化。)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篇古文。我們先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因為是古文,再加一條:根據(jù)提示讀出恰當停頓,按自己的語速去讀,讀好了就坐正。多媒體出示

        (設計意圖:“老套的初讀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課課落實才能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淖詫W意識與能力。)

        2、檢查讀書

        (1) 誰讀第一句。預設: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2)誰讀第二三句?預設:哉和“兮”老師用紅色標示強調,都是語氣詞,這樣的詞后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聽老師讀 自由練讀。誰再來讀。

        (3)誰讀第四句。預設:有一處重音強調要讀好--------“必”得之

        (4)誰讀最后一句。預設:要讀好”謂/世/”這里的連續(xù)性,語氣停頓 。

        3、就這樣,語速放慢,適當停頓。我們齊讀。讀的`有點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讀越好的請舉手。把掌聲送給自己。

        (設計意圖:第一句預設看是評價語,實際是讀書基本要求。以此為“榜樣”,學生知道該怎樣努力達到要求。后幾句的預設,目的在于教師心中有數(shù)。教師的主導如何體現(xiàn)?此處留有點撥的可能。若學生達到,教師不需贅言;若學生達不到,教師則進行精當?shù)狞c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教師要在備課時進行這樣的預設。)

        三、說說課文大意。

        1、課文讀得有點基礎了,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課文下方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自己去試說每句話的意思了。 (設計意圖:學生先學。“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學生能力從何而來?不是教師教出來,學生要有踏踏實實的自學過程。)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設計意圖:巡視不是無所事事,是快速把握當下學情,班級上中下三個層次學生學力如何?進度效率如何?難點在何處?通過巡視實現(xiàn)對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把握。教師要思考原先預設是否需要調整?通過巡視、調查、調整以使下一步分層教學更有針對性。)

        3、我們來交流一下:多媒體出示。

        (1)第一句。這句關鍵要理解哪一個字?組個詞理解--善于。善于近義詞---擅長。

        (2)第二句。(這里又出現(xiàn)兩個“善”字。屬于一詞多義的詞語,大家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嗎?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在當時享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的稱號。

        (3)第三句。注意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長江、黃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 都的意思,連起來再說5)最后一句。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推斷“復”是什么意思?再。不復鼓呢?

        4、同學們剛才較好地理解了這篇古文,真棒!運用借助注釋說句意,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閱讀古文,也可這樣進行。

        (設計意圖:每句都有相應的預設,有的是方法滲透,有的是背景資料補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識講解,有的是與課文重點相關關鍵詞語的強化,還有的是連詞成句的示范。預設之,以達心中有譜,教學交互,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的教學實效。)

        四、學習想象

        1、大家剛才較好地理解了古文,就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請快速用波浪線畫出最能體現(xiàn)鐘子期是伯牙知音的語句。來讀讀你劃的句子。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跋率帧辈胖顪\。)

        2、找準了,現(xiàn)在我們邊練讀句子邊想象情境。請一位同學讀子期的贊嘆,咱倆要配合好!怎么配合,你要聽懂我的心思來讀你的感嘆。多媒體: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高山—-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志在流水-志在流水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2

        一、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

        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 故事引路,揭示課題。

        (二) 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六、說設計思路

        在教學時,我主要以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感人故事為主線,通過講述這個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文中。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內涵,感受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友誼,深入體會他們互為知音的感人故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嘗試背誦課文。在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時,我適當?shù)匮a充了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把聽,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互統(tǒng)一。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藝術的魅力”這一主題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話,77個字。這篇課文語言精粹,簡潔流暢,適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古文意蘊,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審美樂趣。

        知音相逢,千載其一,伯牙絕弦,蕩氣回腸。古人與學生雖相隔遙遠,但文字中所傳遞出的真摯情感卻跨越時空,叩擊著我們的心靈,值得我們在讀中體驗、讀中感受、讀中理解。峨峨群山,仁者之樂,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為流傳不衰的文化經(jīng)典。“高山流水覓知音”所傳遞出的,不僅是摯友間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這就需要我與學生一起,透過語言文字,去觸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潔的情懷;通過組合閱讀,感受文化經(jīng)典在歷史長河中的恒久魅力。

        學生在五年級時,對于“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閱讀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達形式,使學生在走進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難。作為第二課時教學,就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在誦讀、感悟、對話、拓展中,含英咀華,披文入情,提升語感,感受意蘊。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自讀自悟中,豐富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通過組合閱讀①,形成對“知音”內涵的理解,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能根據(jù)注釋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觸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課外資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義。

        教師準備:相應課件,組合文本。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二)體會知音情深

        1.閱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學生自由讀。

        (2)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讀。

        3.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知音”內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藝,而獨一子期能知其志。──《呂氏春秋》

        (2)指導讀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師生對讀,烘托情感:

        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

        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說──(生讀)

        (4)課文讀到這里,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再次創(chuàng)設情景引讀,感受生命之交。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已聽不到子期說──

        生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已聽不到──

        生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讀寫結合。

        5.緊扣“絕”字,感受文言文的語言。

        (1)交流對 “絕”字的理解。

        (2)從“絕”字中發(fā)現(xiàn)文言文語言的特點。

        (3)再讀課文,感受文言文語言魅力。

        (三)組合閱讀,觸摸知音文化

        1.出示詩文,表達感受。

        2.自讀詩句,積累語言。

        3.背誦課文。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4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指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huán)節(jié)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師范讀,齊讀,指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謂/ 世/ 再無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xù)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指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指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ū砻娴。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ㄊ⒓拍、憂慮、渴望……)

        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

       。ǹ鞓、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ê冒。。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ㄕ姘舭!了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指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指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指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睂W生讀。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指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ㄗ悠谒懒,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業(yè):

        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教學思考:本課設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后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教學時要多指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三、讀懂課文內容

        1.交流學文言文的方法。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感情朗讀。

        4、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睂W生讀。

        5、你理解伯牙的心聲嗎,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五、作業(yè):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

        4.體會寫實和聯(lián)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二、學習生字詞語

        1.學生自學生字詞,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

        3.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4.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譜寫。

        四、學習課文第二意義段

        1.讀書。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jīng)過。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么?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2.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著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里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zhèn)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

        3.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

        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朗讀。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6

        一、吟詠古詩,揭題導入

        1、出示有關友誼的詩句,生齊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揭題導入:讀完詩句,你一定被詩中濃濃的情誼所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和友誼有關的古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生讀。)

        二、初次讀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3遍,做到字正腔圓。

        指名讀,師:他讀得怎么樣?評議字音準確和發(fā)音的清晰。再讀一讀,不但字音要準,每個句子都要讀通順,尤其要注意斷句。

        2.指名讀,糾正斷句錯誤的句子。

        師:誰來評一評?出示難讀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范讀,生再讀。)

        師:再把課文讀一讀,讀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齊讀,要求文從字順。

        三、合作探究,感悟知音。

        1、鏈接資料,邊讀邊想

        俞伯牙:晉國上大夫,衣著華貴,羽扇綸巾

        鐘子期:楚國的打柴樵夫,青布包頭,兩截布衫

       。ㄋ伎、交流:讀完資料,你有什么疑問?)

        2、探究課文。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說)哪個字表現(xiàn)出了巍峨?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么樣的山?你哪個字表現(xiàn)了“高聳入云”?齊讀。

        師:是呀,一個“峨”字竟然表達出來了這么多的意象,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

        還有哪一句能說明子期善聽?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江河的寬廣(浩浩蕩蕩)(你抓住了“洋洋”二字來讀出江河的寬廣。

        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贊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xiàn)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

        師:讀著讀著,我眼前就浮現(xiàn)出了一副畫面,你看見了嗎?生想象伯牙鼓琴,鐘子期聆聽的畫面嗎?(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怎樣彈、怎樣聽?)

        生補充伯牙善鼓的資料。

        (4)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xiàn)什么呢?

        生想象、交流。

        師追問:這所有的一切,子期明白嗎?子期理解嗎?子期通曉嗎?

        (5)師: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

        伯牙所念——

        生: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師:此話怎解?指導理解這句話,“念”做何解?為什么“必得之”?強調“一定”“必定”!

        生:當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當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傷、志在開懷,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生:是知音。(板書:知音)

       。6)師: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天,他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生答)

        師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yōu)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jīng)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著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里,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chǎn)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shù),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么?(引導學生說文言文。)

        師:是啊,知音相遇,是心靈的交融,讓我們讀課文的前4句,感受他們的快樂。學生齊讀前四句。

        (7)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

       。8)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著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9)他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前程都絕斷了,他萬念俱灰,恨不得追隨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這琴這弦呢?

        四、資料鏈接,課外拓展

        1、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詩歌師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師:他用這種“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著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后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2、有關交友的典故、名言和成語。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教材意圖:

        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重點

        是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的豐富意象和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其次,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教學時主要采取以下步驟:

        (一)、學生嘗試讀文,根據(jù)讀文情況教師可示范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二)、課文讀通順后,請學生根據(jù)注釋、插圖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ㄈ、了解課文內容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四)、作業(yè)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于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ㄎ澹、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

       。ㄗⅲ航滩姆治鲋饕獊碓从谌私贪嬲Z文第十一冊《教師教學用書》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改動)

        二.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ㄒ唬┍菊n時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chuàng)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的語言文化

       。ǘ┙虒W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高山流水》錄音

        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把握節(jié)奏結合課下注釋、課后資料袋,想一想是否讀懂了這個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ㄈ┙虒W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給出詞語高山流水,師生共同讀詞引入課文

        板書課題伯牙絕弦,生讀指導生讀準弦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導讀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計,從詞語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同時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

        2.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解題:課題伯牙絕弦,怎么理解?圍繞課題,學生質疑?(如伯牙為什么而絕弦?為誰而絕弦?)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學生提出疑難,師生共同活動指讀,合作讀,齊讀,教師范讀達到能順暢地讀課文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3、聯(lián)系注釋,讀懂文意

        最喜歡讀哪一句,為什么?師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善,一字多義

        (2)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你就是善聽的子期,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山?當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指導朗讀

        (3)欣賞音樂,拓展語言:

        引入語言拓展訓練:俞伯牙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xiàn)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聲也許還會表現(xiàn)很多景象,鐘子期會如何贊嘆?聽音樂,用ABCC的形式說出畫面深入理解無論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贊之,這真是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此時的伯牙心情如何?帶著理解讀出知音歡聚的融洽和歡樂

        (4)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理解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感悟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時通過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伯牙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疑惑,默讀背景故事回顧重點句子,體會知音難得(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到底有沒有知音?誰是伯牙的知音?當他志在高山時,鐘子期會贊曰,當他志在流水時,鐘子期會贊曰,正是聞弦歌而知雅意,鐘子期聽的是琴聲,懂的是志向,是胸懷,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師生感情朗讀《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伯牙此時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伯牙此時還有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理解讀)

        齊讀最后一句,理解伯牙為什么而絕弦以及知音離散的痛苦和悲憤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

        5、升華文心,熟讀成誦

        短短的77個字,卻帶著我們領略了人生的喜悅和悲涼,無論是琴藝高超的伯牙,還是聰慧敏感的鐘子期,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簡練的文字塑造豐富的形象,抒發(fā)真摯的情感,讓我們的心靈永駐芳華千百年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為真摯友情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著這一曲動聽的《高山流水》,背背這篇課文

       。墼O計意圖:結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最后熟讀成誦,達到

        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業(yè):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贊同伯牙的選擇嗎?

        寫一寫,你想對伯牙說點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課

        板書:

        伯牙絕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鐘子期

        必得之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語言的魅力,理解對聯(lián)的意思,體會對聯(lián)的巧妙之處,積累對聯(lián)。

        2、進一步品味反問句和設問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個意思因為表達的句式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

        3、領悟文化的精深,增強民族責任感,樹立遠大抱負。

        4、了解成語的來歷,理解成語的意思,積累成語,從成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5、通過誦讀感悟對聯(lián)的建筑美、對稱美、語言美、節(jié)奏美的特點。

        6、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意識,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

        7、訓練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初步學習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多種手法的結合運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構思和認真修改自己習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品味反問句和設問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個意思因為表達的句式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

        2、領悟文化的精深,增強民族責任感,樹立遠大抱負。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意識,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

        4、寫清引發(fā)愿望的原因,和如何實現(xiàn)這個愿望。不說空話,寫出真情實感,注意合乎邏輯、合理布局。

        教學準備:搜集有趣的對聯(lián)、搜集表現(xiàn)報效祖國或者民族氣節(jié)的名句、收集你喜歡的對聯(lián)。

        教學時間: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師:我們過春節(jié),家家戶戶門口貼了什么?(對聯(lián)、春聯(lián))誰能向大家說說你喜歡的對聯(lián)?

        2、指名學生回答。

        3、師:大家的記性可真好呀!今天我們又要認識兩副對聯(lián),請翻開書語文樂園二,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學習“讀一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指名學生讀每副對聯(lián),想想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小組討論。

        3、交流與提示:

       、俚谝桓崩镉泻枚嘞嗤淖,它們的意思一樣嗎?第二副里的字雖然不一樣,但是字音卻有很多相同的,它們是什么意思?(結論:這兩副對聯(lián)非常巧妙地運用了相同的字或者同音字來表達不同的意思。)

        ②對聯(lián)是講求對仗的,仔細看看它們是不是對仗的?(結論:的語言文字具有獨特的魅力,也只有才有對對子的語言交流活動,古代文人精湛的文字功底值得我們自豪。)

        4、多種形式朗讀背誦。

        5、拓展:你還能搜集到哪些有趣的對聯(lián)?

        6、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對聯(lián)。

        三、學習“讀一讀,體會下列句子的語氣和表達的感情”。

        1、多種形式讀這三句話,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引導體會句子的語氣和表達的感情。

        ①出示用第一句話改編的陳述句“在人類古老的長河中,沒有哪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一樣擁有這么豐富的書法瑰寶!辈删湓掃M行對比,看看哪一句表達的感情更強烈更肯定。(結論:看來,反問句更能表達強烈的情感。)

       、谝源朔椒,要學生自己體會后面兩句,看看它們是什么句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論:同一個意思因為表達的句式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我們在過程中也可

        以用這樣的句式來表情達意。)

        3、進一步朗讀,體會。

        第二課時

        一、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請同學們讀讀本題的兩個句子,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結合注釋或字典,說說對句子的理解。

       。骸懊怪癫饲嗍贰奔匆粋人如果能給國家做出貢獻,就能將自己的名字和功績永遠記在史冊上,這是非常光榮的事情。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就是國家的興衰成敗,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只有每一個人都積極努力地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國家才會興旺發(fā)達。

        3、可聯(lián)系課前搜集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4、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背得快。

        5、小組交流搜集表現(xiàn)報效祖國或者民族氣節(jié)的名句。

        二、學習“成語故事”。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個故事,看看這個故事寫了什么?

        2、指名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3、誰能結合故事內容說說“奉公守法”的意思?

        4、小組討論:趙奢的做法對不對、好不好?你覺得趙奢是個怎樣的人?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5、指名回答。

        6、講故事比賽:《奉公守法》

        要求:講故事的時候,運用文中特別能表達趙奢品質的詞句,如“依法懲治”“毫不畏懼”“奉公守法”等。

        7、學生評。

        第三課時(探究與實踐:了解對聯(lián))

        一、引“聯(lián)”導入,營造活動氛圍。

        (出示幾副對聯(lián))同學們,這些對聯(lián)寫得多好呀!對聯(lián)是漢語園地中的一朵奇葩。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對聯(lián)。請你和同學們一起探究把!

        二、明確探究的內容。

        1、你在那些地方看到過對聯(lián)?

        2、對聯(lián)有哪些特點?

        3、從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到有關對聯(lián)的知識?

        三、自主合作,完成探究。

        1、自由組合形成探究小組,選出組長。

        2、分配探究任務:整個小組研究一個主題,或者小組成員各自研究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一起交流。

        3、討論探究途徑。

        師指導:《四庫全書》,通過絡搜索,百度、谷歌,鍵入你的主題。

        4、展開探究活動,各小組成員注重合作,小組間保持聯(lián)系,互通信息。

        師適時指導。

        四、交流探究成果。

        1、小組內部交流,準備好在全班交流的發(fā)言稿。

        2、小組間相互交流,彼此借鑒。

        3、全班集體交流,師從內容、方法上進行。

        五、拓展延伸。

        開展“接對聯(lián)比賽”“互贈對聯(lián)增友誼”活動,讓這朵奇葩開在學生心里,深入人心。

        第四課時(習作:心愿)

        一、引生入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在你們這么大的時候就有了一個美好的心愿,那就是當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桃李滿天下。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心愿呢?那是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充滿了愛心的好老師,使很多頑皮的孩子有了進步,所以我也想像我的老師那樣,于是我就認真學習,終于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現(xiàn)在我還在為自己”當優(yōu)秀教師“這個心愿而努力呢!同學們,你們有怎樣的心愿?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又怎樣為它而努力著呢?

        二、自由交談,開闊思路。

        1、結合“想一想“的環(huán)節(jié),思考里面提出的問題。

        2、小組內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3、指名交流,要求:心愿的由來要合乎邏輯,糾正牽強附會引導學生要言之有理;實現(xiàn)愿望的過程要說得真實,具體,可行,要切合實際做到言之有物;“心愿“的價值取向應該是達到某種美好、有意義的.目的。

        引導學生區(qū)別“心愿”和“夢想”,二者都有“希望將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想法”這層意思,但夢想的程度深,夢想是對更高更遠目標的期待,一個人會有一個或兩個夢想,而“心愿”可能只是對一個小小的目的的期待,你可以擁有許許多多的心愿。注重引導學生對“心愿”和“夢想”的區(qū)別目的是啟發(fā)學生從小處著手,從生活中的小事,小現(xiàn)象,遺憾中去思考材料,避免學生一味選取大、假、空的素材。

        4、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適時,結合學生生成相機啟發(fā),拓展學生思維。

        三、明確要求,片斷引路。

        1、學生就三個問題寫片斷。

        A、你有怎樣的心愿?

        B、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

        C、怎樣為它努力?

        2、學生寫片斷,教師巡視。留意寫得好的,備于講評有針對性和示范性。

        3、賞析片斷。

        第五課時(習作賞析)

        一、寫法指導,整合成。

        1、做到言之有序,可開門見山表達自己的心愿,再談心愿的由來;可先敘述引發(fā)心愿的事情再表達自己的心愿。

        2、應把引發(fā)心愿的事情作為重點寫詳細、具體,注意寫好自己的內心活動,流露真情。

        3、在敘述中適當穿插議論、抒情的語句。

        二、自評自改,完善習作。

        修改要求:

        1、是否按照一定的順序,詳略得當,語言表達是否清楚具體。

        2、是否具有真情實感。

        三、指導品賞,成就激勵。

        1、小組評析。同學們,習作稿已初步形成,愿不愿意和伙伴交流交流,傾聽一下好的建議?請自由組成四人小組,一人讀,三人評,看看是否達到本次習作要求。

        2、抽樣導評。展示學生的習作(好、中、差各一份),引導全班同學評議,欣賞成功之處,提出建議,修改不足之處,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修改完善。同學們,一習作的成功還有待于反復地修改。課后,你可以找信得過的伙伴評一評,也可以讓爸爸媽媽給你提提意見,然后自己認真地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追浅:寐牭臉非銈兿肼爢幔肯肼,可是有要求,老師請你用心的聆聽,看看透過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2、 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首動聽的樂曲,包含著一個千載流傳,令人吟誦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和鐘子期。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彈琴的技藝很高。我們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詩寫的好,人們稱他為什么?那么俞伯牙的琴彈得那么好,人們就會稱他為——琴仙。而鐘子期卻和他大不相同,他不會彈琴,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人,他僅僅是一個在山中靠打柴為生的樵夫。那么,他們之間到底有怎樣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學習課文《伯牙絕弦》,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板書課題,齊讀)

        二、 初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

        1、 自由讀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 指名讀文。

        3、 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它要求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美。現(xiàn)在你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節(jié)奏。

        4、 指名讀文,指導讀出文章節(jié)奏。

        三、 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抛鳛楫敃r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鐘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坡(lián)系剛才講述的故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過渡]: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有一天,伯牙乘著小船到了長江口。滔滔的江水觸動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對著江水彈起琴來。一首曲子還沒有彈完,他就發(fā)現(xiàn)有一個打柴的人立在岸邊正在聽他彈琴。這個人呀就是鐘子期。就是因為這次相遇,使伯牙認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就讓我們深入課文,從文中找答案。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

        ⑴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相關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茀R報交流: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 理解“善哉”這個詞語的意思。(表示贊嘆的意思)

       、 用贊嘆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④ 此時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聲高亢嘹亮。子期透過琴聲,了解到他的心聲,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偉的志向。(出示泰山圖片,感受它他的雄偉氣勢,指導朗讀)

        B、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 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樣的情景嗎?

        ③ 有感情的朗讀這句話。

        ⑶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里不單只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里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

        ① 出示詞語生讀。

        ② 現(xiàn)在你就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會贊嘆到:善哉—(引導學生說句子)

       、 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他們情投意合,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却蠹蚁胍幌耄偌既绱酥叩牟,他的周圍會缺少贊美聲嗎?為什么他偏偏視子期為他的知音?

        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樣?

       、纱藭r的伯牙,他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這樣感嘆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讓我們再來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歡樂與激動。(齊讀課文的前4句)

        〔過渡〕:這短暫的相遇讓他們彼此成為知己。在分別的時候,他們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訴衷腸。然而,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著這份歡樂與激動前來赴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⑴齊讀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⑵這真是“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談。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伯牙斷了琴弦,留下了無邊的孤獨、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話。

        四、 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 伯牙絕弦,他向世人宣告什么?

        2、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這樣一首短歌來悼念子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 此時。你一定已經(jīng)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就讓我們拿起書,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篇文章。

        4、 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伯牙說些什么?寫下來。

        5、 “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就讓我們伴著這動人的旋律,再來讀讀課文,能背下來的同學嘗試背誦。

        五、 板書設計

        25 伯牙絕弦

        俞伯牙 所念

        知音

        鐘子期 必得之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0

        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教案人教版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學習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知識鏈接】

        余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镀堊觿駥W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林”,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鐘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肚俨佟酚涊d: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島悲鳴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F(xiàn)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chuàng)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

        1.背誦《三字經(jīng)》“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說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么特點。

       。ˋ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說,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藹藹云霧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青青草色……

        一.激情導入,揭題

        1. 同學們,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笨梢钥闯鲋羰呛蔚鹊恼滟F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

        2.讀題解題:介紹伯牙后說說“絕、弦”是什么意思?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則文言文,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先看看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后評價并相機提示學生注意斷句停頓,讀出節(jié)奏。

       。ㄟ^渡:同學們將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也讀得有些古文味了,那這則文言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去看看。出示)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意。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2.結合課文下的注釋和課外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大家兩人一組互相講給對方聽,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向老師求教。

        3.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故事。

       。ㄟ@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呀,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么是“知音”?

       、賹W生反復讀課文,勾畫出鐘子期和俞伯牙互為知音的語句寫下來。抓住關鍵字“善”,反復品味。(聽著琴聲,鐘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時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導學生讀出激動、驚訝!)

       、诖竽懴胂螅翰缽椙俪硕攵胩┥、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

        仿句說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鐘子期曰:“善哉,( )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善哉( ), 兮像( )!”

        ③指導朗讀,板書“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想想此時伯牙的心境應該是 ,讀出心中的激動與歡喜。一個所念,一個必得之,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板書:知音)

        2.探究二:為什么要“絕弦”?

        ①過渡:碰到這樣的知音,那伯牙為什么還要斷弦呢?(就是這樣一鼓一聽,一彈一和,兩心相印,其樂融融。約定的一年見面時間將至,伯牙坐船撫琴而來,但與他見面的是子期的.墳墓呀。所以……也可借助學生的答題話語過渡)

        ②出示語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在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壑笇Ю首x語句(此時,面對鐘子期的墳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這種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讀——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腸寸斷的情況下,讀——

        就在他悲痛欲絕的心境下,讀——

       、苄〗Y:可見知音難覓呀!所以我國的古詩常有提及“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弊杂勺x資料袋,讀完袋,相信同學們對這個故事會有更深的了解,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那份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課后搜集表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再無知音 子期死

        伯牙所念 鐘子期必得之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圍繞“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兩句話進行讀和悟。

        2.突出“善哉”、“知音”兩個詞的教學。

        二、教師教法

        1、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理解內容,體會感情,增強語感。

        2、點撥引導,激發(fā)想象,想象當時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jié)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運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升華情感,使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三、學生學法

        1、自讀自悟,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2、自由探究,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變通的方法,來感悟文言語言。

        3、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學會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

        四、教學步驟

       。ㄒ唬、延續(xù)前文,讀文引入

        (提前板書課題)同學們,通過前文的學習,你一定能將課文讀好了吧,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請大家注意聽他的聲音是否響亮,節(jié)奏是否抑揚頓挫。

        學生點評。

        老師點評:(點評中突出:課文中最難讀的兩個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本文中最容易讀破的一個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學生讀好了課文,隨機總結孩子們是如何讀好的,進行方法的指導:讀準字音,讀對句子的節(jié)奏和停頓,正確讀出語氣等)

       。ㄔ谇拔膶W習的基礎上,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將課文讀通,讀熟,讀出節(jié)奏,并能初步讀出韻味。)

       。ǘ、聯(lián)系實際,理解善哉

        1、當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這樣贊嘆?——指課件

        當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怎么贊嘆?——指課件

        2、換位體驗:

        假如你是鐘子期,當伯牙琴聲志在高山,你會怎么贊嘆?

        假如你是鐘子期,當伯牙琴聲志在流水,你又會怎么贊嘆?

        (讓學生說三到四個不同的答案,對于“善哉”,學生會說“真棒”,“太妙了”等,也同樣讓回答的同學把自己的理解帶到句子中說一說。然后小結:真是太好了!你們的回答“善哉”)

        3、指導學生讀。

        總結學法:其實看字面的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說,這叫變通。它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我們聯(lián)系生活來理解古文中的詞語,也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

       。ㄍㄟ^這樣的引導,學生感覺到了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這樣的訓練,同時也是學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檢查與訓練。)

        4、作為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肯定不止表現(xiàn)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學生自由回答)

        5、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清風徐徐”(再次課件出示詞語讀一讀)現(xiàn)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皎皎兮若明月!薄

        6、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炊煙……子期會怎么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課件配上《高山流水》古箏音樂)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想象,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ㄈ、聯(lián)系課文,感悟知音

        一、相遇知音

        1、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正是(引讀)——“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課件示)。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就叫——知音。而無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2、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再讀課文這些文字,一起感知知音相聚的歡樂與融洽。齊讀。

       。ù藭r學生定能將自己感受到的知音間心意相通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像這樣有感情的朗讀,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二、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

        課件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預設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終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手指課件)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

        伯牙斷了琴弦,留下了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段話。(課件示,配上《高山流水》古箏音樂)

        (通過朗讀使學生感受到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真知己的境界,層層推進,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2

        感受毀滅 珍愛擁有《伯牙絕弦》課堂教學實錄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閆 學 特級教師

        【文本透視】

        我一直堅信:解讀決定設計。如果說每一個教師遵循的教學理念各有側重,那么對文本的解讀可謂千姿百態(tài)。因此,每次面對新的文本,我首先考慮的不是設計,而是反反復復地對文本進行透視: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fā)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鐘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為知音。后來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將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長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樂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雖是文言,但相對淺顯,在教學中可借助注釋進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本課難點在于理解 “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后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擁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聲以及他通過琴聲所傳達的心聲都有子期能夠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嘗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難覓,他絕望地摔碎了瑤琴,從此也向整個世界封閉了心靈的大門。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卻是難上加難?赡芪覀儾⒉蝗狈α奶煺f笑、吃飯娛樂的朋友,但真正心靈相通的知音卻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謂“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永遠不放棄對知音的尋求,不被人理解時也能夠坦然地面對孤獨,擁有知音是人生的幸運,沒有知音也不會陷入絕望的深淵。

        文本似乎昭示著,孤獨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宿命。我們尋求著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但這份溫暖卻總是那么難以企及。即使我們曾經(jīng)有幸感受到這份幸福,但因為人生中種種難以預料的因素,我們的幸福往往轉瞬即逝,反而加倍地承受著失去的痛苦。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是一場人生的悲劇,是一個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嘆息,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

        閱讀這個文本,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向往這份美好……

        【教學實錄】

        課前文字游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詞語游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詞的組成結構。你能照樣說一個這樣的詞語嗎?要求后面兩個字是疊字。

        板書:

        楊柳依依

        生1:白雪皚皚。

        生2:流水潺潺。

        生3:其樂融融。

        生4:春風習習。

        生5:書聲瑯瑯。

        師出示:   

        清風徐徐 明月皎皎 楊柳依依 芳草萋萋 炊煙裊裊 流水潺潺 春雨瀟瀟 白雪皚皚 云霧蒙蒙 霞光灼灼

        有沒有注意,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么的?

        生:這些詞描寫的都是美麗的景物。

        師:平時有意識地積累,一定對我們的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揭題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讀到的《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與我們平時讀到的文章不一樣。有時,我們也把文言文簡單地稱為古文。與古文相比較,我們今天常見的文章就叫白話文。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開始喜歡古文,喜歡古文特有的味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二、整體讀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大聲讀,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文言文的朗讀跟現(xiàn)代白話文的朗讀不一樣,光讀通順了、讀流利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jié)奏和韻味,F(xiàn)在再讀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學生再讀課文。

        師:請一個同學讀。

        指名一生讀課文。

        (該生讀得通順流利。)

        師:真是不簡單!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老師沒有做任何講解,就能讀得這么通順,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再指名一生讀課文。

        師:真好!我最欣賞她讀的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還有一個地方:鐘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強調得好!第三個地方: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讀得好!看來同學們讀課文沒問題了,F(xiàn)在齊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放慢節(jié)奏試試。

        學生放慢節(jié)奏再讀課文。

        三、初解絕弦

        師:讀得越來越有味道。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我們沒有讀了百遍,但七八遍已經(jīng)有了。那么文章的意思是不是自見了呢?是不是都理解了?好,考一考你們: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怎么解?

        生:伯牙從此不彈琴了!

        師:好一個從此不彈琴了!“絕”怎么解?

        生:“絕”就是斷絕。

        師:“絕”就是斷絕,“伯牙絕弦”就是伯牙斷絕了琴弦。但是這個同學剛才卻直接說伯牙從此再不彈琴了。他解釋得真好!他不是機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釋進行翻譯,而是變成了我們現(xiàn)在能夠理解的、經(jīng)常在用的表達方式來說,看來他是真正讀懂了題目的意思,他真會學習。我們學習文言文就要這樣學會變通。

        師:文章的題目就提到了伯牙絕弦,那么文章中還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絕弦?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里也提到了伯牙絕弦。

        師: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提到了伯牙絕弦。這里的絕弦僅僅是把琴弦弄斷,不再彈琴了嗎?它意味著什么?它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宣告了他在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沒有知音了。

        師:他永遠地告別了彈琴,徹底地放棄了彈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里的絕弦不是一般的絕弦,實際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將永不彈琴,徹底地放棄彈琴!我相信如果我們繼續(xù)讀課文,你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對這篇文章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再解絕弦

        1、何謂知音:

        師:現(xiàn)在再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還有哪些地方?jīng)]讀懂?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意思是說,伯牙非常擅長彈琴,鐘子期非常喜歡聽伯牙彈琴。

        師:這里的“善”字怎么解?

        生:擅長,喜歡。

        師:真好。有沒有注意這個“善”字在文章中出現(xiàn)了幾次?

        生:四次。

        師:每一次出現(xiàn)都是一樣的解釋嗎?

        生:不是。善鼓琴,善聽,“善”都是善于,擅長的意思。

        師:后兩個“善”字?

        生:感嘆詞!

        師:感嘆詞?但我們解釋的時候不能直接解釋成“感嘆詞”,要善于變通!

        生:這里的“善”就相當于“啊”!

        師:有不同意的嗎?

        生:“善哉”就是“好啊”!

        師:“善哉”就是對別人表示贊嘆,“哉”是一個語氣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贊嘆,我們變通一下,用現(xiàn)在的表達方式,肯定不只“好啊”這一種方式,我們還可以怎么說?

        生:我們還可以說“真棒啊”!

        師: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

        生:不錯!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厲害啊!

        生:妙極了!

        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里的“善哉”可有多種解釋,不論是“好啊”還是“妙啊”,還是“棒啊”還是“行啊”,都表示贊嘆。我們看出來了,四個“善”字用法不一樣。古漢語中一個字有多種用法,在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也往往有這種現(xiàn)象。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彈出了高山的感覺,鐘子期就說:“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樣高大,就像泰山一樣巍峨!”

        師: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對你說一聲“善哉”!同樣,后面一句你應該也能讀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鐘子期就說:“真棒!就好像江河一樣光大!”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生:我對他有補充。這兩句話說明伯牙彈琴的技藝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夠透露出什么來。

        師:他能夠用琴聲表達自己的情懷,的確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的時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遼闊,表現(xiàn)了出來,鐘子期就聽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倆心靈相通一樣,可見鐘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師: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那么我們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的確是善鼓琴,鐘子期的確是善聽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從這兩句看出了伯牙的確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就仿佛看到了——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

        師:于是你就怎樣贊嘆?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現(xiàn)在你還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長江黃河!

        師:于是你就怎樣贊嘆?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真好。伯牙善鼓琴,我們的資料中也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請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生:還會表現(xiàn)鳥語花香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秋天落葉滿地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無邊無際的藍天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春天繁花似錦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冬天雪花紛飛,白雪皚皚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秋風習習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清晨朝陽四射、霞光灼灼的壯麗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春天楊柳依依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春雨綿綿、詩情畫意般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鳥在枝頭歌唱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春天竹子拔節(jié)的景象。

        生:還會表現(xiàn)秋天果實累累的景象。

        師:好!作為一個善鼓琴的人,作為楚國有名的音樂家,正如同學們所說,他的琴聲一定表現(xiàn)了很多很多動人的情景。

       。ǔ鍪菊n件。)

        師:他的琴聲一定還表現(xiàn)了那徐徐清風——

        生: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潺潺流水,瀟瀟春雨,皚皚白雪,蒙蒙云霧,灼灼霞光!

        師:現(xiàn)在你們都是鐘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風!

        師:真是一個善聽的子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師:也是一個善聽的子期!我們都是鐘子期,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曰——

        生: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鐘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師:志在炊煙——

        生:善哉,裊裊兮若炊煙!

        師:志在流水——

        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

        師:志在春雨——

        生:善哉,瀟瀟乎若春雨!

        師:志在白雪——

        生:善哉,皚皚乎若白雪!

        師:志在云霧——

        生:善哉,蒙蒙乎若云霧!

        師:志在霞光——

        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

        師: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

        生:知音!

        師: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

        板書:    

        知音

        生:知音!

        2、相遇相知:

        師: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在遇到鐘子期之前,他還會缺少贊美嗎?

        生:不會!

        師:不缺少贊美,那他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師:那別人呢?

        生:而別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內心深處的感覺。

        師:也就是說,不能真正聽得懂伯牙琴聲的妙處。

        生:別人的贊美都是空虛的贊美,并沒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內心深處的感情,沒有聽得懂伯牙彈奏的曲子的韻味,而鐘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鐘子期視為知音。

        師:你能設想一下別人那些空虛的贊美是怎樣的贊美嗎?

        生:別人會說:伯牙,你真厲害!真不愧是我國有名的音樂家!

        師:可是伯牙的琴聲到底好在哪兒,卻說不出來,所以這樣的贊美是空的,是不著邊際的。

        生:別人的贊美始終是膚淺的,是表面的,根本說不出哪里好,只是說你好,沒說出哪個部分好,而鐘子期卻說出他的哪個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師:那你說別人的那些膚淺的贊美到底是怎樣的贊美?

        生:伯牙,你的琴聲真是太美了,沒有人能彈出這么美的琴聲!

        師:盡管這樣的贊揚是很高的評價,但這樣的贊美卻沒有像鐘子期這樣真正道出伯牙琴聲的妙處。所以這樣的贊美是膚淺的,是毫無價值的。

        生:別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樂家,所以聽到別人贊美,就都覺得伯牙的琴聲一定是非常棒的。

        師:別人贊美就跟著贊美,卻并沒有真正聽出美在何處,所以這樣的贊美也是沒有什么價值,是嗎?

        生:鐘子期是最能體會和了解伯牙內心深處是通過音樂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別人卻沒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為自己的知音。

        師:也就是說只有鐘子期能真正聽得懂伯牙琴聲的妙處?梢韵胂螅谟龅界娮悠谥埃斏乒那俚牟乐驹诟呱,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去說——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當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去說——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當伯牙聽到那些毫無價值的、沒有意義的、空虛的、膚淺的贊美的時候,他是一種什么心情?

        生:一種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來聽他彈琴的人中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他琴聲的韻味。

        師:他的內心充滿了失望!

        生:他還有一種無奈!因為他想表達的情緒的高潮部分卻無人能夠聽懂,因此他感到無奈!

        師:他感到一種無人能夠理解的無奈!

        生:我想伯牙這時候肯定感到寂寞,因為他想到聽他彈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聽懂他內心所想,因為他感到寂寞!

        師: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憂郁、很失望,充滿渴望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理解他的內心深處是怎樣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個跟他心有靈犀的人!

        師:心有靈犀可能是對知音最好的注解。正如這個同學所說,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他渴望遇到一個真正的——

        生:知音!

        師:那時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萬次地發(fā)出一種呼喚,他呼喚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處。

        師:然而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俞伯牙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樂的,一定要在音樂事業(yè)上走得更遠,一定要有成就,是鐘子期帶給他的希望。

        師:因為有了知音,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憧憬。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為終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興奮的,因為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師: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萬千,這萬千的感慨又匯集成一句話,他一定會對鐘子期說什么?

        生:他一定會說,知我者,乃鐘子期也!

        師:知我者,子期也!傳說,俞伯牙與鐘子期之間有著深厚的情意,伯牙曾為等待子期在江邊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視為兄長,最后一次相見兩人依依不舍,灑淚而別。此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生:我覺得不只是音樂方面的知音,他們已經(jīng)是一對生活上的知音。

        師:他們已經(jīng)成為一對人生的知音!

        生:我覺得鐘子期和俞伯牙不僅是音樂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為鐘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聲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關心俞伯牙,所以我覺得他們是生命中的知音。

        師: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相遇絕不僅僅是音樂方面的心有靈犀,他們的相遇是一顆心和另一顆心的相遇!

        生:他們有一種心靈上的交流。伯牙是善于彈琴的,他總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現(xiàn)在琴聲里面,而這時鐘子期在旁邊默默地聽著,能夠努力使自己領會琴聲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們都能夠互幫互助,這對于俞伯牙來說應該是一種很大的快樂和幸福!因為有這么好的知音在自己身邊!

        師:這真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而那樣能夠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夠遇到,真是太難得了。知音歡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歡樂、非常融洽的場面,是嗎?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請同學們感受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

        生:(飽含深情地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這個同學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歡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歡樂!的確,多么歡樂的相聚,多么難忘的時光!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3、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是怎樣的痛苦,這是何等的決心!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再無知音了呢?

        生:伯牙認為鐘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鐘子期沒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終身不復鼓了。

        師:伯牙覺得除了子期再也沒有別人了,是嗎?

        生:我覺得他們之間已經(jīng)建立了一種非常深刻的友誼,子期死后,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來作他的知音了。

        師:世再無知音,子期一死,他的心也跟著死了。

        生:因為只有子期才能聽懂伯牙的心聲,聽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

        師: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聽到的贊美都是虛的,不著邊際的,膚淺的,是嗎?

        生:俞伯牙和子期的關系是很好的,就像親人一樣,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著死了。鐘子期給他帶了希望,結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對生活也絕望了,所以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了解他的人了。

        師:說得真好。在伯牙看來,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人了。伯牙不由得會想,當他鼓琴志在高山,再也無人能像子期那樣贊他——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無人像子期那樣去贊嘆——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著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樣沉重的打擊,這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最為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生:他在斷絕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他在音樂道路上輝煌的前程!

        師:音樂所帶來的樂趣全都斷絕了。

        生:伯牙在斷絕琴弦的時候,同時也斷絕了他的心弦!他認為已經(jīng)沒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了。

        師:好一個斷絕心弦!絕得不僅僅是手上拿的弦,絕的分明是自己的心弦!

        生:伯牙在斷絕琴弦時也斷絕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向往。

        師: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斷絕了!

        生:伯牙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引起他的注意,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引起他的希望,能夠點燃他的希望之火。

        師:也就是說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向整個世界關閉了心靈的大門。

        生:我覺得還斷絕了他的快樂!因為以前鐘子期聽他的琴聲,子期都能聽得出伯牙琴聲的好處,現(xiàn)在鐘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傷心!

        師:所有的快樂都隨著子期的離去而化為泡影!伯牙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希望,斷絕了快樂,斷絕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尋!只留下一片無邊無際的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你再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死的不是別人,而是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這個知音一死,在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這樣的知音了!再讀這句話。

        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能運用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初步讀懂故事內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重、難點】

        重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知音”的真正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本文古今字義差別不大,較容易理解,雖然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學過《楊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閱讀基礎,但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還是較少。因此,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準備了課文的預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讀解題——未見其文先生情

        1、課前靜息,音樂傳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緊扣本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魅力,為新課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

        2、簡介人物,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簡介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板書:伯牙子期)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揭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文,爭取讀準讀通。

        出示導學提示,學生借助注音與注釋自由讀課文。

        2、難句指導,要求讀出節(jié)奏。

        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停頓。

        (2)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配樂熟讀,練習讀出韻味。

        師:讀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讀古文和我們讀現(xiàn)代文不一樣,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講究節(jié)奏,讀到入情處還會搖頭晃腦,下面我們就來找找古人讀書的感覺。

        出示課件,多種形式合作朗讀:

       。1)師生對讀兩次。

       。2)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讀一次。

        三、研讀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讀感悟,初識琴聲之妙。

        (1)師:讓我們回到那個八月十五的晚上,漢陽江邊,皓月當空,琴聲陣陣,伯牙和子期一個鼓,一個聽,當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不由得贊嘆道——當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聽得如癡如醉,再一次發(fā)出由衷地贊嘆——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導讀好感嘆的語氣。

       。2)相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義,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角色體驗,領悟心靈相通。

        (1)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想象,師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頭語言訓練。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鐘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導學生說話。

       。2)引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xiàn)象。

       。4)聚焦“鐘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體會“知音”的內涵,在此滲透“泰山”、“江河”的含義,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板書:所念必得)

       。6)學生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3、課堂練筆,感受相遇之喜。

        (1)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學生練筆: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鐘子期這樣懂你的朋友,此時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慨?請用“伯牙得遇鐘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的句式寫下來。

       。3)指名反饋,師簡要點評。(板書:知音)

        4、借用原話,重溫知音典故。

       。1)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師:從此以后,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品讀明理——破琴絕弦祭知音

        1、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指名朗讀這三個字,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師范讀:“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讀好這句話。

        2、吟誦短歌,體會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師生吟誦:古書中記載,聞知朋友死訊,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借助短歌中的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形象讀出悲痛。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無人能得,(擦去板書:所念必得)“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男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jīng)]有知音的孤獨中去,(擦去板書: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女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讓我破琴絕弦,也絕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吧!一起讀——

        師:這真是破琴絕弦肝腸斷,人間無處覓知音!

        五、誦讀傳神——一詠三嘆懷知音

        1、余音繚繞,提領一頓。

        師:正是這喜得知音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唱和吟誦著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后面的“資料袋”,了解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

        2、回味經(jīng)典,背誦全文。

        借助“資料袋”,充分靈活地運用教材資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一詠三嘆誦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無知音

       。1)課堂小結,升華認識。

        師:同學們,學習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書:知音)

        師:從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盡管你們相隔千年,盡管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要懷抱著愿望,在生活中苦苦尋覓著自己的——知音!

        師:孩子們,你一定會在成長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當幸福降臨時,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偈占w現(xiàn)知音好友的詩文和名言警句;

        ②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4

        背景:

        本周,我上了人教實驗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叵胍幌逻@次授課過程,感覺有很多不足之處,留下了許多遺憾。但也有少數(shù)幾處“亮點”,使得這堂課充滿了活力。

        教學片斷(一)

        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生1:白雪茫茫。

        生2:虎視眈眈。

        ……

        師: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小黑板出示)

        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炊煙裊裊   淚水漣漣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春雨綿綿  笑聲朗朗

        師:同學們,大家一齊來讀一讀這些詞吧!(生齊讀)

        評析:初看起來,這只是老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作的平常積累,并無什么新奇之處。其實,我在設計這樣一個文字游戲的時候,除了要達到積累的目的之外,還巧妙的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作了充分的鋪墊?此坪唵蔚拈_頭,其實為化解教學的難點,豐富學生的語言作了充分的準備。

        教學片斷2:

        正式上課:

        師:江城武漢,九省通衢,在長江與漢水交界之處,有一處著名的,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景觀,你們可知道,是什么嗎?

        生:黃鶴樓。

        師:在黃鶴樓的對面,有一座高聳入云的現(xiàn)代建筑,和我們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嗎?

        生:龜山電視塔。

        師:在龜山電視塔的腳下,還有一處著名的景觀,這里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大家知道嗎?

        生:(齊)古琴臺。

        師:是啊,在這里,流傳著一個美麗而凄婉的故事;在這里,回響著一段千古傳誦的絕唱……有誰知道古琴臺這個地方的來歷呢?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講一講這個故事,好嗎?

        生:講述古琴臺的故事。

        師:你講得真好。≌媸莻知識豐富的好孩子。你剛才講的只是一個民間故事。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這個故事的歷史記載。只有5句話,77個字的一篇小文章。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137頁。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評析:老師從學生身邊的景觀出發(fā),從他們最熟悉的景觀入手,一步步引入古琴臺,這樣的開課,讓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津津有味。接下來,請一個同學簡單的講一講古琴臺這個地方的傳說,引入課文,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老師提出的“5句話,77個字”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精神。

        教學片斷3:

       。ㄕn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學讀明白了?

        生: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太美了,像泰山一樣巍峨!”伯牙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太美了!像江河一樣廣闊!”

        師:你說得太好了!“志”是什么意思呢?

        生:心里想著的意思。

        師:說得太好了,請你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過看后面的注釋知道的。

        師:你真會學習!是啊,結合注釋來理解課文,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一個好方法。同學們,當伯牙在鼓琴時,鐘子期是怎么贊賞的呢?

        生:“善哉,”

        師: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借助注釋告訴老師嗎?

        生1:我知道了:“善”就是“美,好,棒”的意思。

        生2:我補充他的,這里的“善”表示的是贊美的意思。

        師:說得真好!這個“善”字還在課文里的另一句話中出現(xiàn)了。(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個“善”字有是什么意思呢?

        生:這里的“善”是“善于,擅長”的意思。

        師:你回答得真好!同學們,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鐘子期是這樣贊嘆的……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當伯牙彈琴,志在流水時,鐘子期是這樣贊嘆的……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難道鐘子期的琴聲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嗎?還有什么呢?

        生1:我想還有他的歡樂和憂愁。

        生2:我想還有四季的景色。

        生3:我想還有他思鄉(xiāng)的情懷。

        ……

        師:是!伯牙的琴聲何止高山,何止流水。ㄐ『诎宄鍪菊n前談話中的詞語)

        師: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鐘子期曰:

        生齊:“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鐘子期曰:

        生齊:“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師: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鐘子期曰:

        生齊:“善哉,裊裊兮炊煙!”

        師: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曰:

        生齊:“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評析:這一部分的教學,師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帶領學生一起讀通文本,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伯牙琴藝的高超以及鐘子期的“善聽”,尤其是后面的發(fā)散,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當伯牙的琴聲中有清風、芳草、炊煙、楊柳之時,鐘子期是如何贊美的,由于有了課前對“清風徐徐、芳草萋萋、炊煙裊裊、楊柳依依”等詞語的積累,所以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容易,同學們的齊聲回答一下子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讓課堂變得生動起來!

        教學片斷4:

        師: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鐘子期!同學們,你們都已經(jīng)快成了伯牙的知音了!我們把這些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出來,那就是:(課件出示)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生齊讀)

        師:這句話誰都懂了呢?“念”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覺得“念”應該是“心里想的!钡囊馑肌

        師:答得真好!“必得之”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認為“必得之”是“都知道!钡囊馑肌

        師:是!凡是心里想的,都能夠知道。這多么不容易!由此看來,鐘子期不但能夠聽得出伯牙的“琴音”,還能識得出伯牙的心意,更能夠了解伯牙的“情音”啊!正因為如此,所以伯牙才識鐘子期為他的――

        生齊:知音!

       。◣煱鍟呵僖簟∏橐簦

        師:知音難道僅僅是聽“琴音”,知“情音”的人嗎?請你們再讀文中第二句,看看再讀之后對知音還有什么新的理解或認識?

       。ㄕn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我讀了這句話以后,覺得這里的“志”字很有意思。我理解到,僅僅聽“琴音”,知“情音”還不能稱為知音,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的志向。

        師:你說得太好了!同學們掌聲鼓勵他!是啊,知音,僅僅是聽“琴音”,知“情音”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知“志向”。

        (師板書:知志向)正因為這樣,所以伯牙才識鐘子期為他的――

        生齊:知音。

        評析:這一部分的教學,老師帶領學生從理解字詞入手,一步步向文本的深處挖掘。尤其是在對“知音”的理解上,學生通過課后的“資料袋”已經(jīng)知道了,知音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大部分同學在閱讀本課時,就僅僅停留在對知音的字面認識上,認為伯牙把鐘子期視為知音的原因只是因為鐘子期能夠聽得懂他的琴聲。其實這樣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老師緊緊抓住“所念”“必得之”兩個詞,讓學生的理解向深處前進了一步:知音不僅是要“聽琴音”,還應該“識情音”。接下來,現(xiàn)次出示上文,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一句中出現(xiàn)的“志”字來再次深入理解,學生頓時豁然開朗,原來,知音更重要的是要“知志向”!對“知音”一詞有了如此透徹的理解,學生也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含義了。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中的重點生字、詞語。

        3、初步理解課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講述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借助注釋初步認識、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感受文言文的獨特魅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講俞伯牙和鐘子期相識的故事以引入課題:

        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從小就酷愛音樂,天賦極高。于是,就拜當時很有名氣的一位琴師為師。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氣的宮廷琴師。

        可是,俞伯牙卻一直很苦惱,因為他每天彈琴,卻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他的琴聲,他感到很寂寞、很傷心。有一天,他又懷著寂寞孤獨的心情來到江邊彈琴消愁,他如癡如醉地彈著,將自己遠大的抱負和寬廣的胸懷全都融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聲中。正彈得興起時,忽然聽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贊嘆聲……(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呢?我們一起到課文)

        2、教師板書課題:伯牙絕弦(學生讀課題,教師正音,注意“弦”字的讀音)

        3、讀課題,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絕”和“絕弦”的意思,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可結合注釋想想該怎么讀。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一會兒點評、正音。)

        3、教師引導正音。(誰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教師適時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

        4、讀古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注意它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但停頓不等于斷開,要把尾音拖長就更有韻味了。誰再來讀一讀?

        5、教師范讀(可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決定是否教讀)。

        6、學生再讀課文,可試著劃出朗讀的節(jié)奏。

        7、看看你劃的節(jié)奏和老師的是否一樣呢?(教師出示劃好節(jié)奏的課

        文)全班齊讀。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小結:讀得太好了,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來也不難,我們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

        三、初解絕弦

        1、課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著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2、伯牙為誰而絕弦?

        (板書:鐘子期 介紹:鐘子期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

        3、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說一說插圖內容

       、俪鍪尽安/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結合插圖,理解“善”(善:擅長)。

       、谡f說這一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8、課文中還有兩個善,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讀句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A、理解“善哉”表示贊嘆,用現(xiàn)在的話還可以怎么說?

        1)這兩個“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妙!好。。

        2)“善哉”相當于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纱丝梢钥闯鲞@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B、講解:“哉和兮”都是語氣助詞,沒有具體的解釋。

       。ㄕf說這兩句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

        C、剛才說到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彈出來,哪個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書:志)體會二人心靈相通。

        D、還有哪個字也是這個意思的?(板書:念)

       。ㄐ〗Y同意不同字的現(xiàn)象,說明中國的漢字多么豐富)

        4、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在小組內交流)

        5、全班匯報:

       。ㄉ瞄L彈琴的俞伯牙遇到了善于聽的鐘子期,兩人相見恨晚,成了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破了琴,決定從此不再彈琴。)

        四、鞏固所學

        1、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在小組內講一講,看誰講得生動(推選一名講得好的同學在全班講述,教師總結)。

        2、再次朗讀課文。

        五、作業(yè)布置

        熟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

        子期:善聽必得之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方贪冈O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并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教學內容: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1、自由讀課文。...

      • 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我是慢慢讀懂本課的,這里的“慢慢”一詞可以說有年頭了,自打我上小學學習本課始,至今,“慢慢”不可謂不長。我以為讀懂之后,就樂意教授這一課。...

      •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母親的純凈水》(精選17篇)

        設計思想:《母親的純凈水》一文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從課文的特點、地位出發(fā),體現(xiàn)略讀課文(拓展閱讀)教學“精讀學法、略讀習法、一課一得”的特點。...

      •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導學案(精選16篇)

        學習目標: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學習重點:憑借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

      •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初讀《草蟲的村落》一文,我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是一篇極富聯(lián)想和想像的課文,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來描寫: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游俠、遠方的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

      • 六年級語文上冊《稻草人》教案設計(精選12篇)

        活動目標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注意讀出節(jié)奏和情感。2、了解稻草人的作用。3、了解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4、 結合兒歌,講解制作稻草人的步驟和方法。5、 理解兒歌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通用2篇)

        知識與能力:1、引導學生了解一詞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2、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體會概括敘述的句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 六年級語文上冊《草原》教學反思(精選12篇)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的美去感染學生,還是教師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都要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將學校規(guī)定的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 最新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竹節(jié)人》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篇)

        《竹節(jié)人》記敘了童年時代的“我”和伙伴們自己制作竹節(jié)人,并不顧時間沉迷于斗竹節(jié)人,以致兩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師沒收,結果卻發(fā)現(xiàn)老師也與他們一般,喜愛竹節(jié)人。...

      • 六年級語文上冊《一面》教學反思(通用9篇)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xiàn)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fā)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 六年級語文上冊《丁香結》教案(通用17篇)

        【學習目標】1.整體感知,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2.品讀優(yōu)美句子,理解丁香結的象征意義。3.學習本文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仿寫作文。4.比較古人寄寓在丁香結中的情感,感受作者豁達的胸懷。...

      • 六年級語文上冊《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伯牙絕弦》是小學六年級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

      • 六年級語文上冊《林海》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教育點: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課堂教學的全面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 六年級語文上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要求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 六年級語文上冊《月光曲》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教學反思:《月光曲》講述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盲姑娘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使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的傳說。重點是《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男人的天堂| 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 成全影视大全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av|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二|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观看| 开封县|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永久免费| 欧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天堂|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蜜臀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国产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免费成人av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资源|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 少妇熟女高潮流白浆| 中文字幕精品人妻丝袜| 午夜福利啪啪片| 久久国产国内精品国语对白|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饥渴的熟妇张开腿呻吟视频| 国产高清无遮挡内容丰富|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二区|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国产av丝袜熟女一二三| 九九热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av偷偷|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 国产精品不卡区一区二| 亚洲精品国产无套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