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教學寶典 > 文言文翻譯 > 《憶江南》譯文(精選17篇)

      《憶江南》譯文

      發布時間:2022-11-07

      《憶江南》譯文(精選17篇)

      《憶江南》譯文 篇1

        憶 江 南 作者:白居易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三首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象天堂一樣的杭州:游玩山寺尋找皎潔月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玩賞那起落的潮頭。什么時候能夠再次去重新玩游?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杜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象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總要再次相逢。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容。早晚復相逢。

        《憶江南》

        2003/01/01

      《憶江南》譯文 篇2

        古詩詞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于詩詞難以理解,感悟。此時如果能夠借助電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像,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浸淫于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梢哉f,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精彩鏈接,能夠構建出一條無形的時空隧道,穿過它,學生們會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古詩詞閃爍千年的異彩。

        下面,我就以《憶江南》這首詞的教學實例,就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的教學情境,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配樂朗誦創意境──美

        古詩詞節奏,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音樂又是聽覺語言,是人類心靈的詩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處。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

        在教學《憶江南》這首詞時,我選用了古箏曲《高山流水》那舒緩和悠揚的曲子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的豐富想象是他們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那古曲的韻律將學生帶入江南水鄉,此時,和著悠揚的古曲播放詞句的朗誦錄音,與教材配套的教學朗讀磁帶,音色純美,讀音準確,感情充沛,播放適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營造出的教學情境,令詩歌形象更有立體感,使詩歌情感更能震撼人。頓挫有致,聲情并茂地朗誦,感染了每一個學生,學生不難體會到詞中那絕妙的意境:詩人遙望江南,不由得贊揚江南的美景,因為這些都是他曾熟悉過的。音樂是最美的聽覺語言,用音樂來詮釋古詩詞,學生對詞有了更新的認識,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擴大了思維空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難以名狀的美,音樂美,詞句美,意境美,豐富了情感,為進一步的體會詞句奠定了基礎。

        二、巧用插圖入意境──易

        每篇的課文的插圖都是文章的重點所在。巧用插圖便于很快地進入詩詞的意境!稇浗稀芬辉~的插圖則是詩人站在江邊遙望江南,想起了江南的勝景,詩人為什么對江南如此的眷戀呢?結合白居易的情況簡介,了解到他曾在江南曾做過蘇州刺史,杭州刺史,江南的美景深深地留在他的腦海中。第一幅是詞中插圖,圖中我配上了音樂在古箏曲《高山流水》及朗誦錄音、動畫效果,在朗誦的時候,詞句則伴著打字機的聲音顯示在畫的右側,形象逼真,一目了然。而圖中只是選用了紅色的江花和綠的江水,凸現了詞句的畫面美,色更美,圖畫直觀地把學生帶到了詩詞的意境。

        三、欣賞畫面悟意境──妙

        別林斯基說:“詩歌不能容忍無形態的,光禿禿的抽象概念必須體現在生動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滲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滲透多面體的水晶一樣!边@正是中國歷代詩人、詞人所追的藝術境界,一首首好詩、好詞創造了我國古詩詞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詩中有畫”,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詩,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閃爍于形象之上。我們不妨以此特色設置教學情景,師生親自動手,用豐富的色形,優美的線條、整合的畫面,將無形的詩詞形象變幻成有形的視覺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躍的課堂氣氛里,領悟文字的內涵,體會意境的高妙。

        在教學《憶江南》的時候,我制作了4張幻燈片。用搜狐和一搜、百度等搜集了與課文相吻合的圖片,來給學生視覺上的感受。第一幅書中插圖。第二幅則是江南日出的美景,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寫照,近處的江邊的藍草碧綠,江水如藍,遠處太陽升起,朝霞滿天,江花似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詩詞的意境,我根據這兩句詞又制作了兩張幻燈片,選取了色彩鮮艷的圖片,一張是春日日出圖,火紅的太陽升起來,整個畫面都被朝霞染紅了,蕩舟江上游船和游人也被染成了紅色的了。整個畫面就體現了一句詞:日出江花紅勝火。另一幅圖則主要體現“春來江水綠如藍”,選取了一張水綠如翡翠的那樣的畫面,江邊碧綠的植物染綠了清清的江水,好一個“綠如藍”的清幽的畫面!一只小船蕩舟江上,好不愜意。讓人感到了一種勃勃的生機。優美的畫面使學生置身于詩情畫意之中,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圖畫的展現詞的意將不講自明。

        四、巧設板書突重點──清

        板書是一堂課的靈魂所在,巧妙的板書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憶江南》一詞的教學中,我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為線索,設計了如下板書:

        江南好 (美)──日出江花紅勝火

      《憶江南》譯文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字,會寫6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內容,由《憶江南》體會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熱愛之情。

        4.查找有關資料,閱讀有關詞作,激發學生學習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與鄉村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理解這兩首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準備

        1.投影。

        2.范讀磁帶、配樂磁帶。

        3.搜集有關兩首詞及作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詩詞對照,導入課題。

        1.出示詩歌,學生自由讀議。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這些詩句都是寫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歷代文人騷客所吟唱歌詠的,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江南春景的詞,題目是《憶江南》。(板書課題)

        出示文本,讀一讀,比較詩詞有什么不同。

        3.簡介詞及詞牌名。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詞有各種不同的詞牌,比如:“憶江南”“漁歌子”。我們本節課將要學習的這首詞,詞牌名原是“謝秋娘”,自從白居易用“憶江南”為題填了三首詞之后,詞牌名就由“謝秋娘”變成“憶江南”了。

        二、檢查預習,了解學情。

        通過課前預習,你了解了哪些有關本文的知識?(學生參照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老師適當補充。)

        1.作者簡介: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大多反映中唐社會生活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最為著名。白居易還是詞創作的有力推動者,《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發展開拓了道路。

        2.朗讀情況:注意“諳”讀作ān;最后一句讀出反問的語氣。

        3.詩意理解。(學生根據預習情況自由說。)

        4.提出不懂的問題。(能解決的互相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簡要板書,留待課中解決。)

        三、朗讀感悟,理解詞意。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帶著以上問題,分組讀課文,小組內進行討論。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探究。

       。1)江南好

        結合以前學過的有關江南春景的詩詞想象:一個“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鶯歌燕舞、綠柳紅花……)可以換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為什么?從這個“好”字,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贊美、向往)

        這正是作者憶江南的原因。

       。2)風景舊曾諳

        諳:熟悉。這兒風景之好并不是傳聞,而是作者親身體驗、親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青年時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即六十七歲時,寫下了包括本首詞在內的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作者寫江南好,重點寫了什么?(江花、江水)運用了什么方法?(比較:紅勝火;比喻:綠如藍)

        這種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也可以見到,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能不憶江南?

        這是個什么句子?(反問句)再讀體會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和懷念,把讀者也帶入了無限遐想之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江南真美呀,那兒的風景我曾經非常熟悉:太陽升起,江邊的野花比火還紅艷,春天來了,江水碧綠見底,如同藍草一般。這能不讓我回憶起江南嗎?

        4.指導背誦。

        (1)再讀體會。

       。2)根據詩意想象畫面。

        四、閱讀拓展,深入賞析。

        白居易的《憶江南》從寫成流傳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還將一直為后人吟詠贊頌,那么這寥寥數語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三首《憶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3.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學生反復讀,老師作簡要介紹。

        五、作業。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并把想象的畫面畫下來。

        板書設計: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江花紅勝火

        能不憶江南?

        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譯文 篇4

        一、導入新課

        進入春天已近一個月了,我們剛剛感受到春的氣息,可一場雨雪又把我們帶到了潔白的冬季。剛才同學們背誦的《江南春》中已告訴我們此時的江南已是千里鶯啼綠映紅了。今天,我們就隨著名詩人白居易去領略江南的神韻。板書課題

        1、解題:同學們對江南了解多少?

        師:江南灑湖縱橫交錯,小橋流水,雋秀的古典園林,樸實動聽江南絲竹,柔軟華麗的江南絲綢,精美的刺繡等等。江南的蘇州、杭州還有人間天堂的美譽,無數的文人墨客對此地總是流戀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時旅居杭州。50歲時曾在杭州當太守三年,后在蘇州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氐铰尻12年后,67歲時寫下了千古絕唱《憶江南》。

        三、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誰談一下對“憶江南”三個字的理解?你對詞有多少了解?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請同學們借助課文中的注釋自學這首詞。在學習和誦讀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配樂)

        4、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詩人一開口就用通俗的“好”字來贊美江南,你認為這個“好”是指的什么?(換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風景舊曾諳”這句中,哪個詞寫出了詩人是在“憶”江南?“諳”又怎樣講?

        小結:江南的好是詩人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一切那么熟悉,詩人僅在杭州為官時,就寫了200多首詩,寫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詩人的心中,可江南這么大,詩人抓住什么來寫的這“好”呢?

       。1)指讀,齊讀

       。2)這兩句抓住什么來寫的?(理解意思)

       。3)自讀這兩句,齊讀。說說詩人寫的這兩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異色互襯

       。4)想象:師讀,生想象——說說眼前是怎樣的畫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麗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日出,花開得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

        春來,碧水悠悠,純凈優雅,女生讀

        5、江南如此的好,記人“能不憶江南”?

        齊讀——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詩人在哪里“憶江南”?(洛陽)

        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之時,洛陽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處一片灰色。(欣賞江南的圖)

        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再讀“能不憶江南”?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華

        1、詩人所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根據你了解資料來談

        2、學生補充

        3、師補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與杭州百姓交朋友;與當地風雅之士詩酒唱和;有名的“白樂天醉酒茅家埠”

        詩人與杭州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離別杭州時,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萬眾夾道,灑淚送別。他的好友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一詩中寫道:“聞有白太守,拋官歸舊奚,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4、指導讀

        詩人不僅眷戀江南美景,他還憶什么?更深深地念著與江南人民的濃濃情意。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無限思念,讀:能不憶江南?

        五、升華

        1、詩人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來收全詞。但這已勾起了他對江南人無限懷念之情,于是又寫下了另外兩首《憶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讀,討論三首詞的異同。

       。2)從這兩詞中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讓詩人魂牽夢繞。多么深的江南情結!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齊讀:

        3、師生共讀三首《憶江南》,師生唱和,師讀前面的,學生接后面的。

        4、背《憶江南》

        5、唱

        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獨在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詞開始就是為配合音樂而創作的歌詞,今天,我們也來試著唱一唱。可以用我們學過的歌。

        板書:  憶   江   南

        ↓               美景

        江南                          贊美、思念

        濃情

      《憶江南》譯文 篇5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1、示范讀、激趣。

        2、品味讀、悟情。

        3、想象讀、入境。

        【學習目標】    

        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師:(課前交流一分鐘)同學們好,認識你們很高興。

        生:老師好。

        師:老師想聽你們用無錫話向我問好

        生:無錫話問好。

        (全場笑)師:面朝臺下聽課的老師們,大家也用無錫話向他們問好,歡迎他們來到無錫。

        生:老師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無錫。

       。o錫話)

        (全場一片歡笑的掌聲)

        師:昨天汪老師觀看了你們在開幕式上的演出,你們的朗讀讓我很感動,我想這是清清的長江水滋養了你們,讓你們這么小小的年紀就如此懂得頌讀中華經典詩文,所以老師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學習誦讀古詩詞,好嗎?

        生:好。

        師:開心嗎?

        生:開心。

       。ù舐暤兀⿴煟汉,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詩詞的課堂。上課。

        生:起立: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

        師:汪老師這是第一次來無錫,但當我一踏上無錫這塊土地的時候,我心情很激動,因為我曾在無數次誦讀古典詩文的時候,無數次的神游此地,這兒是老師,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追尋的故鄉──板書(江南)

        生:齊讀:江南

        師:讀了這兩個字,你們一定很自豪,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句詩來說說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嗎?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你已經讀過這首詞了,真好,今天老師就是想向你們領教這個經典名句。還有想說的嗎?

        生:江南最美是太湖。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師:江南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人間天堂”的美譽。(配樂播放江南最具有特色的風景圖片,解說:這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回廊,江南絲竹,別有韻味。)

        師:這就是你引以為自豪的水鄉──生:江南(齊)

        師: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旖旎的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氐铰尻柺旰螅謩撓铝艘唤M千古絕唱《憶江南》。

        板書:憶江南

        師配樂范讀。

        生自由讀 。

        生(個別)讀。

        師:讀得不錯,不愧是江南這詩詞故鄉的孩子。

        生:齊讀。

        師: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老師想請教大家對“憶江南”三個字的理解?

        生:“憶,是回憶,懷念。詩人懷念江南的往事。

        生:是詩人想念江南作的詩。

        生:“憶江南”是詞牌名。不是詩的題目。

        師:你對詞有多少了解呢?生我知道詞在宋朝很有名師向來以唐詩宋詞并舉。

        生:詞是古代詩歌的一種,詞的句式有長有短,因此又叫長短句。

        生:詞牌是曲調的名字。

        師:對,可以這樣說。詞,原是配合隋唐以來燕樂而創作的歌辭。后來逐漸脫離音樂關系,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體。

        生:詞有各種詞牌。每一種詞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句式。

        師:你還知道其它的詞牌名嗎?

        生:我知道西江月。

        生:漁歌子生:水調歌頭、長相思。

        師:你們怎么知道這么多?

        生:通過查閱了資料。

        師:同學們很會學習,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這一點對學習古詩詞很重要。下面就請同學們用這些好的方法先來自學這首詞,在學習和誦讀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生自學、自讀。(配有優美的古箏樂)

        師: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領略到了什么樣的意境,能描述一下嗎。

        生:這首詞寫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時的美景。初升的太陽很紅,把江南的花映襯得更紅艷,紅得勝過了火,而江水綠得如藍草染過一般,我怎能不懷念江南呢?

        師:詩人白居易一開口就用這個通俗的“好”字來贊頌江南,這個“好”讓你體會到了什么,能說說你的看法嗎?

        生:這個“好”是贊美江南的美景。師那就換個字,江南“美”,不更好嗎?

        生:我覺一個“好”字說明江南不只是景美,還有很多的好。

        生:一個“好”說明江南各方面都很“棒”,詩人非常喜歡江南。

        生:一個“好”說明詩人很喜歡、懷念江南。師:請你讀一讀。

        生:江南好。ù舐曎潱⿴煟何衣牫鲈娙说馁潛P之意。還可以怎么讀。

        生:江南好。ㄐ÷晣@)

        師:我聽出詩人的向往之情。就這樣可以大聲贊,可以小聲嘆。把詩人的贊揚之意和向往之情盡寓其中!

        生:齊讀。

        師:“舊曾諳”是什么意思?

        生:“諳”是熟悉的意思!芭f曾諳”的意思是過去很熟悉。

        師:一個“舊曾諳”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說明詩人過去對江南很熟悉,所以詩人很想念江南。

        師:你很會理解,一個“舊曾諳”說明江南之“好”不是聽別人說的,而是當年自己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舊曾諳”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古典詩詞語言精妙,我們學習古詩詞不僅僅要知道它的意思,還要懂得通過語言來品味、欣賞。你認為這首詞還有哪里寫得好?

        生:我認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边@句寫得非常好。

        師:“好”在哪?

        生:這句用火焰與江南的紅花作比較,寫出了江花的紅艷,用藍草的藍來形容江水的綠。

        生:太陽很紅,原來花就是紅的,在陽光的照射下,所以紅花就更紅了,勝過火。

        師:江水又怎能綠如藍?這個“藍”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從這個“藍”字感受到了這不是平常的綠,綠的很純凈,很美。

        師:這“綠”在“紅”的映襯下……你來說。

        生:由于江花是紅的,太陽是紅的,在紅色的映襯下,江水就顯得更綠了,如同藍草染過一般。

        師:于是就出現了── 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這是何等的一種境界?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紅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師:好一個紅得更紅,綠得更綠!請你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生讀。

        師:老師也想讀可以嗎?

        生:可以師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學生鼓掌

        師:請不要忙于鼓掌,先說說你為什么鼓掌?你欣賞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生:老師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時聲調較高,讀“春來江水綠如藍”聲音很輕柔。生:聽老師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詩中的美景。

        師:現在請同學生閉上眼睛,跟老師到這開滿鮮花的江邊走走。(播放音樂)生(閉目靜聽)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南一簇簇的紅花鮮艷如火。

        生:我看到了江邊盛開著大片大片的紅花,太陽出來了,朝霞滿天,映照得花兒更加紅艷,那紅艷光彩奪目,勝過燃燒的火,再看那一江的春水,碧綠如藍草,就像晶瑩剔透的翡翠。

        師:多美啊!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保暻椴⒚卣b讀)

        師:你怎么讀得這么好啊?生因為我在讀得時候眼前出現了我想象中的畫面。

        師:很好,想象畫面朗讀,聲情并茂,讓聽眾也和你產生了共鳴。這就讀出情,讀出了味。

        師:日出花開勝火,男孩子讀──生:日出江花紅勝火(男生讀)

        師:春來碧水悠悠,女孩子讀──生:春來江水綠如藍(女生)

        師: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這是個什么句式?

        生:反問句。

        師: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從這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詩人不能不憶。

        師:請你讀出不能不憶!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詩人在哪憶江南?生洛陽

        師:可知道洛陽遠在哪兒嗎?

        生:在北方。(看地圖,感受南北距離)

        師:北方的春天來得比較晚,同學們請看白居易寫于洛陽的一首《魏王堤》七絕。出示課件:《魏王堤》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生讀。

        師:能借助注釋讀懂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春天嗎?

        生:那兒由于天還很冷,“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卻在無力的搖擺。讓人感覺春天還沒有來到。

        師:而此時詩人舊曾諳的江南卻已是──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讀)

        師:詩人觸景生情,怎能不追憶江南春景?讀

        生:(讀)能不憶江南?師:從這句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詩人極度的思念之情。師:請你極度思念!

        生:(讀)能不憶江南?

        (深情地)生:我還體會到了詩人的無限得感慨之情。

        師:請你感慨!

        生:(讀)能不憶江南!

       。詭械兀┥何疫體會到了詩人的贊嘆之情。

        師:請你贊嘆!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在思念中贊嘆!在贊嘆中思念!

        生:齊讀:能不憶江南?

        師:詩人通過反問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可是詩人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美景嗎?板書 (景)

        生:白居易懷念的還有我們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很風流。(全場笑)

        師:江南真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生:我們江南的小吃多,味道好。……

        師: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白居易曾在年青時就喜歡行旅江南,蘇杭是江南名城,風景秀麗,人物風流,給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后來他在杭州、蘇州做官幾年,在那里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蘇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又要回到洛陽,蘇州人們不舍得他走,都哭著為他送別。他的好朋友劉禹錫曾在詩中描述蘇州人們為白居易送別的場面:“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師:你就是詩人白居易,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讀

        生:(讀)能不憶江南?

        師:詩人忘不掉的還有什么?

        生:詩人忘不掉的還有江南的人。

        師:帶著我們的這些感悟再讀這首詞。

        生:有感情的朗讀。

        師:詩人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但這一句能不憶江南?卻勾起了他對江南的無限懷念之情,于是便又寫下了另外兩首。出示:

        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生自由讀,并在老師的帶領下尋找這三首詞的異同,進一步了解“憶江南”這個詞牌。)

        師:從這兩首詞中你又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生:難忘杭州,在靈隱寺、天竺寺中散步尋找從月亮上飄落的桂花的事。

        生:難忘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師: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生:難忘江南美酒、美女。師: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生:在江南的事詩人都忘不掉。生:這是詩人對江南深愛的感情。

        師:一種江南情結!板書(情)

        同學們帶著詩人那望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讀《憶江南》生齊讀。

        師:“古人唱歌兼唱情!”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獨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師帶來了《憶江南》的歌曲,同學們請用心來聽:(播放江南曲聽吟唱)

        師:你從這聲韻悠揚的歌曲中聽出了什么?

        生:詩人走過大江南,懷念每一個地方。

        生:我看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春天。

        生:詩人想,我為什么生病啊,否則就在江南永久的生活下去,該多好啊。

        師:請你朗讀這首詞,把你這樣的感受通過讀傳達出來,生讀。(掌聲)

        生:我聽到了詩人對江南的愛和深深的懷念。

        師:融入你們的這些感受,請大家誦讀這三首詞。

        師生互動讀(老師讀一句,學生重復后三個字,構成了類似二重唱的朗讀,情韻裊裊)音樂響起,師生共同隨著旋律唱起來,享受著文字的美,音樂之美,江南之美。

        師:哪位同學能背下來。

        生:紛紛舉手背。

        師:所有會背的同學站起來面朝聽課的老師們,把這詞中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生:全體起立,齊背。

        師:同學們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詩書氣自華”,愿無錫天一實驗小學的學生在誦讀經典詩文的熏陶中,個個“氣質如蘭”。下課。

      《憶江南》譯文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古詩與詞的區別。

        2、理解《憶江南》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4、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大家欣賞。說說古詩的特點:有五言詩、七言詩。詩的字數很整齊。

        二、 初步理解詞與詩的區別

        1、自讀“預習”。讀后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誰能找到詩與詞的區別?

        三、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憶江南》理解詞意

        1、《憶江南》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江南好  好:美好 。

        舊曾諳 舊曾:以前、過去!

        諳:熟悉。

        紅勝火 勝:勝過、強過。

        憶江南 憶: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還是以前熟悉的那樣。太陽光下,江邊的鮮花比火還要紅艷。春光里,江水碧綠如藍。如此美麗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總結升華

        1、讀《憶江南》。

        (邊讀邊想江南美景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 大自然)

        【板書設計】

        日出 江花 紅勝火

        憶江南          能不憶江南?

        春來 江水 綠如藍

      《憶江南》譯文 篇7

        《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然而,江南之春,無所不在,美不勝收!敖虾谩,“好”在哪兒呢?并不是“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詞中的一個“好”字,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好”字,才能欣賞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

        【片斷一】(調起來)

        師:一說到春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用一兩個詞語來描繪。

        生:在音樂中回味、想象春天后,交流詞語: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春光明媚、春花爛漫、百花盛開、百鳥爭鳴、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春意盎然……

        師:春天真是太美了!此時此刻,你還想起了哪些有關春天的詩詞?生:吟誦春天的詩詞:《詠柳》、《春夜喜雨》、《春曉》、《江南春》……

        評析: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是語文教學藝術的一個特點。教例中,教師善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進入作者描述的意境之中,讓學生回憶對春天的感受,并用詞語、語句來描述,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激發了他們對春天的興趣,調動了他們感受春天的欲望,學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調起來了。

        【片斷二】(沉下去)

        師:江南之春,獨具魅力,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詩人用優美的語言來贊美她。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寫過一首詞:《憶江南》……(教師聲情并茂地(吟誦起來,有的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跟著誦讀)江南之春,究竟美在何處?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詞,細細地去尋找、感受江南的春天。生自找合作伙伴研讀《憶江南》,讀后交流)

        生:江南之春,美在“江花”。你看,太陽升起來了,天邊是通紅通紅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鮮艷的紅花,江花被朝霞映得火紅火紅,勝過了燃燒的火焰。

        生:“江水”也很美:它的顏色像藍草一樣青綠,整個江水就像晶瑩碧透的翡翠。

        生:我覺得“江花”寫的并不是花,應該是江面上的浪花在陽光的照耀下紅得勝過了火焰。

        師:看來,你們在理解“江花”時出現了分歧,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讀讀這首詞,看看插圖,聯系上下文,想想“江花”到底指什么?

        (生再次與學習伙伴研讀,理解“江花”,讀后交流)

        生:從圖畫上來看,“江花”應該是江畔的花,而不是江面上的浪花。

        生:作者把“江花”和“火”進行比較,既然是比較,兩種事物應該有可比性。江水本身是綠的,火焰是紅的,它們倆沒有可比性。由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江花”應該是指江邊的花。

        生:我有補充。江邊的紅花正因為有了陽光的照耀才會更紅,因此它紅得勝過了火焰。

        生:如果把“江花”理解為“江面上的浪花”,那么這一句詞寫的就是江水,而下一句“春來江水綠如藍”寫的也是江水,那不就重復了?

        師:現在,你們明白“江花”的意思了嗎?

        生:明白了。

        評析:“沉下去”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沉下去”,突現學生主體。用“沉下去”來形容上述教例,主要有兩層意思:

        一、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當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起來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主動學習。上述教例中,教師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去尋找和感受春天的美就體現了這一點。

        二、把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當教學中學生理解出現異義時,教師并沒有直接告知其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研究解決問題。在這一堂課上,教師讓學生通過研讀、討論來理解“江花”的正確意思,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片斷三】(放出去)

        師:江南之春僅僅美在“江花”和“江水”嗎?你還從哪一個字中看出江南春天的美麗?

       。ㄉ芸煺业搅恕昂谩弊)

        師:“江南好”,“好”在哪兒?透過這個“好”字,你還看到了哪些江南春天的美景?

        出示課件: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____,____,_____,____能不憶江南?)你也能學著作者用自己的詩句來贊美江南的春天嗎?(多媒體屏幕上江南春天的畫面不斷變化)

       。ㄉ亟M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填到橫線上)

        評析:抓住一個“好”字,放飛學生的思維,學生隨著變幻的畫面,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聯想到了“千里鶯啼綠映紅”“千朵萬朵壓枝低”“草色遙看近卻無”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美妙的詩句,并通過自己的重新組合填補了“好”字留給讀者的空白。這一“放”,更加豐富了學生對江南春天的感知,而且,不僅僅是就詩學詩,還使學生以往學過的知識得以提取與鞏固,使知識融會貫通,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片斷四】(收回來)

        師:想起如此美麗的江南,作者怎“能不憶江南”?這個“憶”是什么意思?

        生:是懷念、想念的意思。

        師:這“憶”與題目中的“憶”是同樣的意思嗎?

        生:題目中的“憶”是“回憶”,而這里的“憶”表達的感情更深了。

        評析:“放”的目的是“收”,感受江南春天的美麗是為了體會作者對江南春天的思念與贊美之情。在上述教例中,教師抓住一個“憶”字,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了。

      《憶江南》譯文 篇8

        《憶江南》片段賞析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民族文化的殿堂,從而熱愛古詩詞。在新課程標準中也對小學生提出了要背誦古詩詞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見,使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從而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然而,江南之春,無所不在,美不勝收!敖虾谩保昂谩痹谀膬耗兀坎⒉皇恰凹t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詞中的一個“好”字,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好”字,才能欣賞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龍港一小市教壇宿將張文燕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

        【片段】

        師:古典詩詞我們光知道它的意思還不夠,要懂得通過語言來品味,來欣賞。那么你認為這首詞那里寫得好?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好個綠更綠,紅更紅,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老師來到這江邊走走,你能從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紅、綠。

        師:我們看到的什么是紅的?

        生:花、火、太陽。

        師:紅紅的太陽,照著紅紅的花。

        生:那么紅,那么熱烈。

        師:什么是綠的?

        生:江水。

        師: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綠,那么清澈,帶著春天的氣息。

        師:多美呀!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生:聲情并茂的誦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分男女聲讀 個別讀…………

        師:這美令我們陶醉…………是不是就是這些花和水?

        生:還有“好”,因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師:這個“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傳奇,最傳神的,誰能用“江南好”說說江南的風景?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

        生:…………

        師:真厲害!讓我們聽《江南絲竹》想想白居易還憶什么?

        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的作業,根據要求寫一句話,寫出江南的美景。

        憶江南,憶江南!

        曾經的歲月怎能忘?曾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憶江南?

        生:交流。

        師:“能不憶江南?“能不憶江南?“能不憶江南?詩人對江南有無限懷念之情,于是又寫下了另外兩首。出示:

        《憶江南》之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憶江南》之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師:從這兩首詞中,你又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生:自學、感悟、誦讀!

        【評析】

        本課的教學,老師注意在課堂中喚起兒童的思維想象,通過適當的引導,點撥,在品味詞句的過程中,把誦讀、吟誦、想象融匯其中,進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詞的畫面美,意境美,語言美。

        通過仿寫詞,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能體現出新課程的新理念,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不僅領悟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還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信息量大,極大地擴大了知識面,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把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緊密地結合起來。

        古詩詞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于課本、課堂的學習的局限。老師教《憶江南》時,借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寫的三首《憶江南》組合起來,以開頭的一首,帶動學習另外的兩首。讓學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眷戀之情。

        風景舊曾諳,能不憶“課改”?──《憶江南》教學反思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西城實驗小學 蔣壽軍

        教學十幾年,教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詞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謂“風景舊曾諳”。剛開學,學生的課本還沒來,我就想先讓學生學習自認為我比較熟悉的《憶江南》這首詞,結果孩子們給了我一份不曾預約的精彩,讓我感慨,讓我欣喜,讓我“能不憶課改”?

        【教學片斷】  

       。ㄍ队俺鍪尽稇浗稀愤@首詞,指導學生讀通,讀正確,讀出感情。)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以前理解詩詞意思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生1:江南風景優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陽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還要紅,春天來了,碧綠的江水像藍草一樣綠。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風景優美,都是我過去就很熟悉的。太陽出來,把江邊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燒的火焰還要紅,春天到了,綠綠的江水像藍天一樣。我怎能不懷念江南呢?

        面對出現的這兩種理解,這是我未曾預設到的。也許以前學生手中有課本,根據課后注釋沒有出現過這種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會按參考書的解釋一一給孩子們訂正,但是這次我沒有馬上判斷誰是誰非,受新課改理念的影響,我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教學資源。  

        師:同學們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暫且不評說這兩種理解哪一種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還是“江邊的花朵”?;“藍”到底是“藍天”?,還是“藍草”?我們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研究性課題,給你們一天的時間去探究好嗎?  

        第二天的語文課上,孩子們都躍躍欲試,看來他們的收獲真不少:  

        生1:我在網上查到了這樣一段話說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邊的花朵”。這段話是這樣說的:“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以“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課本,課本上的注釋是:藍:藍草,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可以用來制作青色的顏料,所以這里的“藍”應該是藍草。

        生3:白居易還有一首詩《暮江吟》,其中有這樣一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從這句詩看,白居易善于寫江水的“紅”,所以我認為這首詞中的“江花紅勝火”應該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覺得這首詞中的“江水綠如藍”,這個“藍”的意思是“綠”。如果把它說成顏色,顯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認為“藍”應該是一種綠顏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藍草”這種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爺爺探討了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把“藍”解釋成“藍天”是不合理的,因為詩人在這里皆在點明江水的“綠”,而藍天代表的是“藍”,所以我認為這里的“藍”應該是一種能代表“深綠色”的物體,到底是不是“藍草”,爺爺說只有問問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認為這里的“江花”應該是指“江邊的花朵”。因為下一句寫的是“江水綠如藍”,如果這一句還是寫江水,不就重復了嗎?古詩很講究對稱,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襯。

        生7:我從《小學生必背古詩》本上查到的是這樣的注釋:“這首詞抓住早晨紅艷艷的鮮花及春天綠得發藍的江水來概括江南地區的美麗風景,誘發讀者對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淺白順暢,概括力強。”這段話把“藍”說成了“藍色”,也不無道理。

        生8:老師,對不起,我沒有查到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資料。但是我在網上搜索時發現了一篇寫江南的很優美的文章,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我喜歡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灣;我愿意讀柳永詞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張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記憶深處留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個寧寧靜靜,清清爽爽的江南;一個楊柳春風,杏花煙雨的江南;一個小橋流水,玉人吹簫的江南;一個詩一般靈秀,夢一般瑰麗的江南。”

        生9:……

        【我的反思】

        一樣的內容,一樣的孩子,一樣的教師,為什么以前沒出現這樣的課堂?這樣的學習?這樣的精彩?

        1、教輔資料課后用:

        如果說這次學生課前手中有課本,有其他工具書,我感覺不會出現這樣的課堂現象,因為孩子和老師都相信課本,相信權威。所以給我們的啟發是:一些教輔資料,我們應該用在出現問題時,需要探究時,用在課后。在課前查閱資料有時有必要,但是更多地會形成孩子們思維的惰性,在課堂上就很難聽到他們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更多的是復制拷貝課前看到的資料上的東西。

        2、允許差異,注重生成:

        本節課出現的問題,誰是誰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探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查閱資料,求教爺爺,上網瀏覽,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個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都會享受到語文學習的美好。如果我在課堂上和以前一樣,以課本和參考書為準,一棍子把學生“砸死”,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學習過程。所以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每位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悟,允許差異,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學習資源。

        3、課堂是“問題生成器”:

        如果把語文學習說成是一座“冰山”的話,我感覺課堂學習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的獲得都得益于課外的自主學習,我認為40分鐘的語文課堂只能當作“問題的生成器”,更多的問題需要孩子們課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所以我感覺以前的“堂堂清”已經不適合新的課改形勢和精神,我們應該讓每個孩子帶著問題下課,帶著問題回家,帶著問題生活。做一個“問題意識”的教師,培養一個個“問題意識”的學生。

      《憶江南》譯文 篇9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溫瑩的春水,不僅喚起人們對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同時,“詞”這種題材在小學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選教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詞的結構、認識詞牌名《憶江南》。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2、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釋題入情

        1、誦讀描寫江南的詩句,這兩句詩都寫了哪個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簡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圖。

        3、揭題,讀題,理解“憶”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正確、通順;邊讀邊看注解,想想白居易憶的是江南的什么?

        2、詩詞對比巧識詞牌:這首《憶江南》和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不一樣?

        3、指讀,指正讀音。(注意“諳”字。)

        4、齊讀。

        5、詩人為什么憶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呢?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一)憶江南之美景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指名讀。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理解“勝”和“藍”的意思。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看到這么美的畫面,你的腦子里浮現出了哪些詞語?

        (4)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5)體會江花和春水就這樣互相映襯的美。男女生合作讀。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詩人只抓住了兩種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兩種對比最強烈的顏色,把一個亮麗、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體會詞句的對仗美。

        2、江南的這些風景詩人曾經是多么熟悉!教學“風景舊曾諳”。

       。1)哪個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舊”的意思。簡單滲透背景。理解“風景舊曾諳”。

        3、除了江花、江水,還有什么風景詞人也是那樣的熟悉?

        4、這許許多多的景物,用語言又怎能描述得盡?所有的贊嘆都濃縮成簡單的三個字——江南好。師引讀全詞。

        5、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從這個反問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理解讀。

       。ǘ⿷浗现嗜

        1、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出示資料,創設情境。

        2、詩人憶的還有江南的什么?板書:景  人)

        3、千言萬語道不盡詩人對江南人的留戀和懷念,只濃縮成最最樸素的三個字——江南好。ㄖ干鷤性化誦讀)

        4、一首《憶江南》,寥寥27個字,卻一唱三嘆,字字浸滿了詩人對江南景、人深深眷戀的情。走進詩人的內心深處,深情誦讀全詞。(配樂)

        5、閉上眼睛,讓我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回憶里。(背誦)

       。ㄈ⿷浗现

        1、江南為官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憶的事情卻太多太多,我們剛才學的只是《憶江南》其一,還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遷移學法:我們分組學習這兩首詞,用剛才學習第一首詞的方法來自學。

        3、指讀。

        4、從這兩首詞中你看出了詞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尋桂?何日重到錢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賞吳娃優美的舞姿?——(引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生接讀)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b讀三首詞。(配樂誦讀)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1、詞有曲調,可以用來吟唱。想聽嗎?

        2、播放《憶江南》曲子聽吟唱。

        板書:

        憶江南

        詞牌名

        景

        情

        人

        教學反思:本節課中,“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出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在讀中學生領略到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獨特的美景。尤其是在品味“能不憶江南?”這個反問句時我發自內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為情所動,隨情而讀!深刻的感悟到詩人對江南的無限的贊嘆和思念之情!但本節課中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詩文表面,無法走入詩人創作的精神世界,我應該多準備教材外的閱讀資料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讓學生既能“走進文本”又能“走出文本”。

      《憶江南》譯文 篇10

        《憶江南》教案——珍惜現在,方能“憶”而美之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釋題入情

        1、導入: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2、揭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與“春”有關的文章——《憶江南》。

       。1)簡介詩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長江以南的部分地區,包括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區,當然,我們臺州也屬于江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回味一下咱們江南的迷人風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圖,用詞贊江南。

        師: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這里小橋流水,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古典園林,如詩如畫;啼鶯流轉、柳綠花紅,令人心曠神怡。這就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水鄉──(江南)。

        3、師生交流詩人創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氐铰尻柖嗄暌院螅麑弦廊换隊繅衾@,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了一組絕唱——《憶江南》。

        4、播放古箏曲,教師范讀。

        5、介紹“詞”與“詞牌名”。

        二、 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別與“音”的發音)

        3、齊讀。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憶”是什么意思?(回憶、思念)

        (一)憶景

        1、詩人憶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紅勝火”

        說說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紅艷、激烈、熱情)[嬌艷欲滴、熱情似火、爭奇斗艷的江花]

        (2)“春來江水綠如藍”

        說說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樸素、典雅、溫婉、平靜)[水平如鏡、波光鱗鱗、微波蕩漾、水波漣漣的江水]

       。3)紅與綠的映襯之美

        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江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綠者更綠。

       。3)“風景舊曾諳”

        理解“諳”與“曾”的含義。

        2、想象說話:曾經,你在這迷人的江畔做過什么?

        3、于是,詩人忍不住贊美:江南——好。

        引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江南好——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好——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好——能不憶江南。

        (二)憶人

        1、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

        2、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

        出示資料: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當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來,他生病了,不得不謝任蘇州刺史一職,在他離任回洛陽時,蘇州的人們不舍得他走,都哭著為他送別。他的好友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憶的還是什么?(江南的人)

        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 ,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讀——能不憶江南?

       。ㄈ鉂獾慕锨

        一個憶字勾起了詩人對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寫其二和其三,我們一起來賞讀一下。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1、自由讀

        2、說說從這兩首詞中讀到了什么?

        師:江南景色秀麗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這叫詩人又怎能忘記?(讀詞)

        師:曾經多少次,詩人朝著江南翹首以望;曾經多少回,詩人在夢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讀詞)

        四、回歸生活,珍惜現在。

        師: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傷,他感懷,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為他慶幸——

        1、補充句子:詩人慶幸                    。(慶幸曾經去過江南,為江南的百姓做過許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總結: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只要擁有時懂得珍惜,那么,離別也是歡喜的揮手,回憶更是美麗的幸福。同學們,讓我們珍惜與同學的相識、珍惜與朋友的相知、珍惜與親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讓痛苦與后悔遠離過去,讓幸福與甜蜜永隨回憶。

        【板書設計】

        憶江南

        詞牌名

        人

        情      珍惜

        景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是第十冊第一組的一篇講讀課文。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這首詞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示范讀激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優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種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2.品味讀悟情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課中,老師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

        3.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仿佛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憶江南》譯文 篇1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憶江南》這一首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引領學生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

        二、說目標

        依據單元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新課標要求及詞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理解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4、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激發熱愛古詩詞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四、說教學法:

        本首詞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27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學習目標,學情等,著眼學生發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讀,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

        五、說教學流程

       。ㄒ唬﹦撛O意境,解題入情

        1、同學們,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人間天堂”的美譽。今天,就先讓我們一塊走近江南,去領略它的美景。(課件播放配樂江南風景圖,)。

        2、欣賞完江南美景,學生暢談感受,并交流贊美江南美景的古詩詞。

        3、歌詠江南的詩詞頗多,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還數白居易的這首只有27個字的《憶江南》。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書課題:憶江南。引導學生理解“憶”,了解“詞”與“詞牌”。教師配樂范讀這首詞。

        [設計理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課件播放優美的音樂配以美麗的畫面,可立即使學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ǘ┏踝x釋義,感知促情

        學生采用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指導讀出詞的節奏,并試著說一說這首詞的大意。(注意“藍”的理解)

        [設計理念]:初讀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礎,本首詞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首詞,因此要指導讀準節奏,并初步感知詞的大意,為深入感悟做好鋪墊。

       。ㄈ┢吩~賞句,想象悟情

        1、品讀一、二句。

        這首詞中的哪個詞點出了詩人憶江南的原因?(板書:好)

       。1) 讀著這個“好”字,你們會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如:桃紅柳綠 、鶯歌燕舞、草長鶯飛、小橋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卻只用一個“好”字來贊美!這個“好”字,用得多妙啊!我們細細品讀1、2句吧!

        (3)重點理解“風景舊曾諳”的“諳”字。

        感受古典詩詞語言精妙,并朗讀品味這兩句話。

        2、品讀三、四句。

        在這么多江南美景中,讓白居易印象最深,覺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課件出示3、4句)引導學生發現“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兩句,并品讀體會這兩句寫的好在哪?(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借助比喻“紅勝火”和“綠如藍”,展現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

       。1)品讀想象畫面。讀著讀著,這些美麗的景物和艷麗的色彩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是啊,多美。∫龑W生邊想象畫面邊配樂朗讀。

       。3)這兩句詞啊,我們越讀越有味!這味道,其實不僅僅來自風景,還來自詞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與江花爭艷,江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多美的風景啊。ò鍟壕埃┙先绱嗣利悾植坏冒拙右咨钌顕@道——江南好!

        3、品讀第五句——反問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憶江南?(板書:憶)學生品讀反問句。

        [設計理念]:以“好”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讀,并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進而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最后,以反問句為歸宿點,引導學生體會濃濃的思念之情。

       。ㄋ模┙Y合資料,深入悟情

        詩人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

        1、師生共同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詩人寫作背景資料。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滿,公元824年,他要離開杭州了。他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詩。他又從杭州帶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區區小石片,卻著實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他的好朋友劉禹錫曾在詩中描述蘇州人們為白居易送別的場面:“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后,又擔任過蘇州刺史等職,晚年居于洛陽。公元838年,大詩人已經67歲了。他幾次動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遙遠,身體虛弱,難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組《憶江南》。

        詩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牽夢繞的杭州,他親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沒有能夠舊地重游。——節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2、師:讀了這幾段文字,你對這首詞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書:情)

        3、教師引讀:是啊——

        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難忘的江南美景圖!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憶著……請大家回讀全詞!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著……接著讀全詞)

        江南好,那兒還凝聚著一幫朋友,一方百姓的情。∫虼,白居易癡癡地想念著……(再讀全詞)

        4、小結升華:是啊,這紅勝火的江花上,這綠如藍的江水中,藏著詩人白居易深深的情!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憶的就是這份“好”。。ㄍ晟瓢鍟簩“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

        [設計理念]:“情到深處方知濃。”了解詩人的背景資料之后,相信大家對這首詞會有更深的體會。詩人憶的不僅是江南景,還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復幾次的感情回讀中,那份情將更深,那份意將更濃。

       。ㄎ澹┩卣官p詞,濃情延續

        1、詩人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但這一句“能不憶江南?”卻勾起了他對江南的無限懷念之情,于是便又寫下了另外兩首。

        大家請看:請大家讀一讀這兩首詞,你又讀到了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師帶來了《憶江南》的歌曲,同學們請用心來聽。(播放江南曲聽吟唱)你從這聲韻悠揚的歌曲中聽出了什么?

        2、融入你們的這些感受,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三首詞。(配上悠揚的音樂)這么美的文字,這么美的畫面,值得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請大家將這組千古絕唱《憶江南》背一背吧。

        六、說板書

        附:板書設計:

        憶江南

        景

        好                 憶 

        情

        “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使本首詞內容的精華所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給學生以系統、完整的印象。

      《憶江南》譯文 篇12

        【教材簡析】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溫瑩的春水,不僅喚起人們對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對祖國河山和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同時,“詞”這種題材在小學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教學初衷: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歷經千百年而傳誦至今的古代詩歌更是國之瑰寶。小學語文教材中共有四十首古詩需要學生學習、掌握,新大綱也提出每學年背誦優秀詩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見,使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從而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是很重要的。同時我力求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四個基本理念即:一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挖掘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三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教學目標 】

        1、借助資料或注釋,了解詞的意思,初步了解詩詞常識。

        2、多種形式感情朗讀,運用多種方法背誦《憶江南》。

        3、讀千古名句,想象畫面。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點難點】

        1、感情朗讀,讀出詞的韻味,運用多種方法背誦《憶江南》。

        2、體會詞的意境,想象詞所描寫的畫面教具:投影圖片、音頻文件。

        【教學過程 】

        課前詩代表起詩(錄音)播放古樂導入  :

        師:胸有詩書氣自華,讀詩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前我們學了很多古詩,誰來說說古詩有什么特點(學生)

        (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詩歌,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從古詩積淀練習入手,創設古文學習情境〗

        教學過程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白居易一首家喻戶曉的名篇《憶江南》,同時認識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詞。(板書詞大寫紅色憶江南唐白居易)

        一、初讀詞、了解詞、作者

        1、看板書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同學相互解答,師補充)

        經過了預習,同學們查找了資料,誰來回答一下。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時候寫的這首詞(50多歲時先后在蘇杭出任刺使,秀麗的江南景色和燦爛的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到洛陽還;匚,這首詞是他在67歲時追憶江南生活而作)

        生:我想知道詞與詩有什么不同(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還寫過哪些作品(《琵琶行》《長恨歌》)

        師:《憶江南》是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這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從學生質疑導入  ,解決學生最想知道的問題,體現學生自主性。同時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搜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匯報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成功的感受,進而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

        感謝這些同學查找的資料,讓老師和同學們都長了見識,日積月累,相信你的文化底蘊會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現在,同學們想不想聽聽這篇白居易的佳作憶江南呢?俗語說詩畫一家,請同學們聽著詞朗誦,閉上眼睛在腦子里勾畫出一副美麗的圖畫,好嗎?

        2、播放男女版本的配樂詞朗誦,聽男版想象江南風光:

       。ㄕn件一)聽女版與文中插圖對照,看是否和你想象一致。

        〖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通過聽音頻范讀文件在腦中形成映象,注重學生自主感悟不迷信書中文字插圖敢于比較〗

        3、(課件二)同學們想讀了嗎?

        4、師領讀,學生跟讀。

        〖憶江南是小學四年級剛剛接觸詞,如直接放手學生試讀難免會有失偏頗,教師的領讀應該是必要的!

        5、同學們讀得不錯,還想讀的更好嗎?(想)怎么辦呢?理解詞義可以使我們更有感情韻味的讀好這首詞。

        二、賞析《憶江南》

        1、借助注釋小組討論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推敲詞句、小組同學要作到有議有評:

        指名匯報詞語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指出“諳”“藍”的古今異義)(指出比喻“紅勝火”“綠如藍”)(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對仗工整,描寫生動)(“好”與“憶”的對應)(板貼注釋內容)

        〖營造學生合作學習的氛圍,小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2、小結:

        憶江南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對江南風光的喜愛之情,能讀出來嗎?

        3、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詞,看誰讀的最好:

        (找伙伴,找老師共讀,自己讀,男女生對讀。找聽課老師讀,搖頭晃腦讀、表演讀。小組分配讀)指定評讀。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讀中感悟,讀中促講,讀中發展學生能力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讀,學生樂讀,愛學。讀法多樣,讀的興趣濃厚。讀是感悟的基礎,讀得流利,讀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老師有一位朋友,他非常喜歡這首詞,還配了音樂,你們想聽聽嗎?

       。úシ偶妗稇浗稀罚、(課件三)

        〖古代的詩歌往往被譜成曲子廣為傳唱,現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詩填詞作曲,這又為我們學習古詩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渠道。學生們陶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達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將詩了然于胸〗

        師:教師從你們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了現在你們就是白居易,誰來吟吟這首詩(指名吟詩)你覺得他吟得怎么樣?師:看著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還想吟一吟,好嗎?我選擇給自己配上古箏伴奏讀。給我評評好嗎?想欣賞一下江南美景嗎?

        〖給老師評讀將使學生的品讀積極性極大的提高,學習興趣濃厚〗

        三、觀賞江南美景的錄象

       。ㄕn件四)師:此時此刻,同學們想說些什么?

        生: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真幸福!

        生:看到這些,我的疲勞都不見了。

        生:我心情舒暢。

        生:很想去。

        〖設立開放性話題,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并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詞啊。同學們,你們打算做什么來表達你對這首詞的喜愛呢?(畫,歌,做詞)(布置為課后作業 )

        〖作畫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其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古詩作為一種古代的文學形式,優美、簡潔、凝煉,容含度高,跳躍性強,和今天的語言文字有很大的區別‘再學完古詩后,讓學生在原詩的基礎上仿寫,作到升華理解〗關于憶江南老師還有些知識補充,你們要聽嗎?

        三、知識的延伸

        1、說明憶江南實為上下兩篇(課件)

        2、介紹兩篇《憶江南》(課件)

        3、最后請同學們再欣賞一首詞的名篇《水調歌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回家查找有關資料,和同學們在課間交流一下。(課件)

        德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白居易、李白一樣的大詞人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憶江南》譯文 篇13

        【學法指導】

        首先學會生字詞,然后反復朗讀古詩詞,借助書中注釋、詞典等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帶著感情展開想象,把詩中表達的意境變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從而體會詩人對大自然壯美山河的熱愛,在此基礎上背誦下來。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ǜ鶕䦟W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圣”)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W生可能會背要學習的詩,應該表揚)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2、導語:

        李白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2、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四、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五、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教學掛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禹錫是怎么描寫的。

       。ò鍟n題)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教師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引導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間逐句說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頌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搜集。

        3、任選一首,想象景致,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并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古詩與詞的區別。

        2、理解《憶江南》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4、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大家欣賞。說說古詩的特點:有五言詩、七言詩。詩的字數很整齊。

        二、初步理解詞與詩的區別

        1、自讀“預習”。讀后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誰能找到詩與詞的區別?

        三、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憶江南》理解詞意

        1、《憶江南》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江南好 舊曾諳 紅勝火 憶江南

        好:美好 舊 

        曾:以前、過去

        諳:熟悉

        勝:勝過、強過

        憶: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還是以前熟悉的那樣。太陽光下,江邊的鮮花比火還要紅艷。春光里,江水碧綠如藍。如此美麗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總結升華

        1、讀《憶江南》(邊讀邊想江南美景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ń厦谰啊〈笞匀唬

        〖板書設計〗

        日出 江花 紅勝火

        憶江南 能不憶江南

        春來 江水 綠如藍

        〖學生活動設計〗

        朗讀,背誦。

        〖資料袋〗

        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長江南側。面積達2740平方千米,由于圍湖墾田,面積還在不斷的縮小。洞庭湖蓄水量一般為178億立方米,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資、沅、澧四水匯入于岳陽市城磯注入長江,對長江洪水起著調節作用。古人歷來愛以詠洞庭而抒懷,其中以范仲淹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頗為感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的詩以律、絕為工,格調高亢,意向簡括,氣骨桀驁;樂府小章尤為著名。他與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稱為“劉柳”與“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清人王夫之稱他為“小詩之圣”。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廣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額珠樓、太白樓等古跡,今已無存。諸勝跡中僅有山南麓之雙塔與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時,南齊詩人謝、唐代詩人李白在此賦詩,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側。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資、沅、澧四水匯

        入,北納長江洪水,并于城陵磯注入長江,對長江洪水起著調節作用。

        君山:又稱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麗。唐代詩人張說有《送梁六

        自洞庭山作》。

        〖練習設計〗

        ★ 詞句天地

        ☆ 讀一讀,寫一寫:

        涼亭 洞庭 深潭 青螺 不諳水性

        ☆ 寫一寫,想一想:

        1、從《獨坐敬亭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能體會到詩人孤獨的心情。

        2、從《望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可以想象出洞庭山水的秀美。

        3、從《憶江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仿佛看到江南色彩明麗的風光。

        ★ 妙筆生花

        我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擴寫成一段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互動交流

        1、比一比,看誰背得快:

        桃花溪

        【唐】張 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盤問魚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河處邊。

        2、背誦下面的對子,再試著說說它們的特點:

        少水河即露 鴻是江邊鳥 年年歲歲花相似

        蠶為天下蟲 是土堤方成 歲歲年年人不同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風中綠竹,風翻綠竹竹翻風

        杜鵑花里杜鵑啼,有聲有色

        蝴蝶夢中蝴蝶舞,無影無蹤

      《憶江南》譯文 篇14

        1、《古詩詞三首》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詞的意思。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2.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的意境,激發愛美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句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讓我們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覽"敬亭山"

       。ǘ、學習課文:

        1、老師引導學生復習學習古詩方法: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想象,浮畫面;多誦讀,悟詩情。

        2、學習《獨坐敬亭山》

        a、解詩題,知作者

        1.獨:獨自一人獨自一人坐著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稱為詩仙,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b、抓字眼,明詩意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上下詩句理解詞語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僦该x

        ②匯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眾鳥:鳥兒們;高飛盡:都飛遠了(孤帆遠影碧空盡)

        孤云:孤獨的白云(孤帆遠影碧空盡);獨去閑:獨自飄來飄去悠閑自在

       、蹘熜〗Y:從這兩句詩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單、孤獨)

       、芙榻B背景: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飄泊生活,來到宣城時所寫。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對看;厭:滿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對看總不感到滿足

       、葜该暾麛⑹龉旁姼乓猓禾焐蠋字圾B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閑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怎么看也不覺得滿足。

       、迬熜〗Y:其實,這首試詩不只是表達了李白孤獨的感情,同時還表達了他對生活的堅定和樂觀。為什么呢?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閑地"相看"。

        c、多想象,浮畫面

        讓學生自由朗讀,熟讀成誦,在大腦中想象詩中的意境。

        d、多誦讀,悟詩情

       、龠^渡:學了這首詩歌,讓我們進行下一個步驟:多誦讀,悟詩情

        ②自己帶著感情讀

        ③四人小組讀古詩

       、軈R報:指名讀、小組自選方式讀 

       、萑嘣冽R讀古詩

        板書: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高飛盡

        獨去閑  孤獨寂寞

        兩不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詞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2.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句意,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頗深。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望洞庭》。

       。ǘ、學習古詩:

        1.學生初讀古詩,再指名讀,老師正音,然后全班齊讀! 2.復習上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按這些方法學習:

        a 、解題:

       、偻赐ィ和赐ド剿。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趧⒂礤a: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

        b、 抓字眼,明詩意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僮x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②結合上下詩句理解詞語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僦该x

       、趨R報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秋月:點明時間--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運用比喻,我們還學過什么古詩中也有比喻手法?)

        ③指名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遠地看;翠:蒼翠

        青螺: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遠遠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田螺。

       、芡阑ハ嘤米约旱脑捊忉屨坠旁姷囊馑

       、葜该麖褪觯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師小結:詩人以奇特的想象,準確的比喻,生動地描繪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風光。你們說,作者此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輕松、自然)

       、呃首x想象詩歌畫面

        全班齊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歌畫面

        c、多誦讀,悟詩情

        現在黑板上有好幾張洞庭湖月夜圖,讓我們看著這些圖,自己美美地讀一讀《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讀古詩)

        三、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本詩。

        板書

        望洞庭

        唐:劉禹錫

        和、鏡、翠、螺

        山光水色

        古詩詞三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這首詞。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詞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1.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2.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句意,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指名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庭》,大家欣賞。

        二、初步理解詞與詩的區別:

        1、自讀"預習"。讀后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誰能找到詩與詞的區別?

        三、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憶江南》理解詞意

        1、《憶江南》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1) 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互相質疑,互相解決。

       。2) 學生匯報:

        好:美好。

        舊曾:以前、過去。

        諳:熟悉。

        勝:勝過、強過憶: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還是以前熟悉的那樣。太陽光下,江邊的鮮花比火還要紅艷。春光里,江水碧綠如藍。如此美麗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4、學生朗讀本詞,要讀出感情。

       。1)在組內讀。

       。2)在班上匯報讀。

        五、總結升華

        1、進一步讀《憶江南》(邊讀邊想江南美景的畫面)

        2、討論: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懷念江南的美麗景色)

        板書

        唐:白居易

        紅勝火

        綠如藍

        懷念江南美景

      《憶江南》譯文 篇15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此前曾在積累運用中出現過這種題材),是第十冊第一組(共四篇寫景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因此這首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教學,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這首詞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學生分析】

        上課學生是番禺區市橋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語文基本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了大量的古詩詞。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但由于受到粵語的影響,運用普通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因此,讀出韻味,讀出意境,將是我本節課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設計思路】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 。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的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 示范讀 激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優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2、品味讀 悟情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課中,老師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

        3、想象讀 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仿佛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意境  釋題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下贊江南的詩詞,你能背得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情況,使學生對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師生交流詩人創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氐铰尻柖嗄暌院,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這首絕唱《憶江南》。播放古箏曲教師范讀

        3、詩詞對比  巧識詞牌

        師生交流對詞的認識。除了預習提示中提到的以外,還要讓學生知道: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關系,作者只是以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也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發自己江南情節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學法:搜集資料了解寫作背景是理解題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好的

        方法。

        (設計意圖:古詩詞有其背景且古詩詞的文字優美,語言精練,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優美的導言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 探究詩意  以知促情

        1、 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 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別與“音”的發音)

        3、 齊讀。

        4、 指導學法。

       。1) 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一首古詩的?(交流: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

        伙伴討論交流,借助書中的注釋等方法去了解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

       。2) 遷移學法: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在學

        習和交流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

        5、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多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6、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情。

        7、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的大意。

        (1)指名概述詞的大意,其他學生糾正、補充。

        (2)質疑:談自己的獨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問題。

       。ㄔO計理念:古詩的教學最重要的是領悟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伙伴討論、交流,最后大家將自讀自悟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在音樂和畫面的伴隨下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并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通過交流表現出來,同時受到語言藝術的熏陶。)

        三、品詞賞句  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1)對比賞析

        師生共同回顧曾熟悉的描寫江南的詩句。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3)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此刻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引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反復朗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齊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悟情! 讀出感慨、贊嘆!讀出眷戀、讀出花紅勝火 水綠如藍的美)

        2、賞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1)賞讀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ㄒ粋既淺又俗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是自己舊時早就感受到、體驗過、熟悉了的,并非得之傳聞。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

       。2)品讀。(想象詩人當時贊美、回憶的江南的神情、體態來讀;表演讀;可以大聲贊,可以小聲嘆,總之讀出自己的體會。)

       。3)當江南花紅似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啊。了解詩人曾寫于洛陽一首《魏王堤》七絕:“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睂Ρ雀惺埽b讀。

        3、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這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我們“能不憶江南?”

        (1)指名讀、男女生呼應讀。

        (2)創設情景讀: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 ,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讀——能不憶江南?

        (反復讀,一遍比一遍感情強烈,讀出反問句的味道,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強烈的贊嘆和思念之情。

        4、小結: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襯托出生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造成一種悠遠而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ㄔO計理念:1、體現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理念,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 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品味古詩詞的文字優美,語言精練,品味古詩詞豐富的人文內涵。從中激發學生對古詩詞這種民族特色文化的熱愛。2、讓學生通過想象、朗讀等形式把詩的意境表現出來,培養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

        四、欣賞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 詩歌,需要有音樂性和圖畫性。但它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卻不獨在于聲韻悠揚,更在于以聲傳情:不獨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學們請聽:

        1、播放《憶江南》歌曲。

        (學生自由發揮,盡情抒情,展示自身獨特的體會,和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既有思念又有贊美,在贊美中思念,在思念中贊美。師生沉浸在憶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讀成誦

        3.白居易一共寫了三首《憶江南》,賞讀其它兩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詩人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思念。自學、感悟、誦讀。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4、推薦一個“詩酒旖旎憶天堂”的網站,課下賞讀。

       。ㄔO計理念:課程標準建議小學階段學生要背會古今優秀詩文160篇,除推薦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師補充推薦。一節課只讀一首詞這是不夠的,要一一篇帶多篇,增加古詩詞的積累。在優美抒情的旋律中結束這節課。留下意猶未盡的詩意美!)

      《憶江南》譯文 篇16

        一、創設意境  釋題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

        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下贊江南的詩詞,你能背得幾首?

        2、師生交流詩人創作的背景(課前查閱的資料):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多年以后,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這首絕唱《憶江南》。播放古箏曲教師范讀

        二、 探究詩意  以知促情

        1、 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 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別與“音”的發音)

        3、 齊讀。

        三、品詞賞句  想象悟情

        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這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我們“能不憶江南?”

       。1)指名讀、男女生呼應讀。

       。2)創設情景讀: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 ,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

        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讀——能不憶江南?

        (3).吟讀成誦

        (4)白居易一共寫了三首《憶江南》,賞讀其它兩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詩人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思念。自學、感悟、誦讀。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憶江南》譯文 篇17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學習本課三個生字。

        2.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3.通過詞中描寫的景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ǘ┻^程與方法

        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引導多層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3.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難點

        了解詞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對詞中所描寫的景象進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二)疑點

        1、詞和古詩有什么區別?

        2、作者為什么“憶江南”?

        3、為什么“斜風細雨不須歸”?

       。ㄈ┙鉀Q辦法

        1、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圖文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感悟。

        2、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讀、多想。

        三、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議、賞、用等方式激發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詞”,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四、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由方正奧思6.0制作)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主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么?春天帶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假如在春天你走進花園,你會看到什么?(我想我會看到一朵朵花兒競相開放,蝴蝶和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假如在春天你來到湖畔,你會看到什么?(我會看到湖水開化,一群群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假如在春天你來到森林里,你又會看到什么?(我會看到沉睡了一冬的樹木開始返青,長出了嫩綠的樹芽。)多美的春天啊,雖然現在已經步入深秋,但是我們依然眷戀著春天那迷人的風光,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春天去感受它的美麗。

        <多媒體設計意圖:播放一組配樂的春景圖,讓學生自然地融入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描寫春景的詩。>

        師:同學們,春天美么?古代文人在面對美景的時候往往都會吟詩一首,以抒發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在座的同學能否效仿古人,也來吟誦幾首我們學過或背過的贊美春天美景的古詩呢?(學生朗誦《詠柳》等描寫春景的詩作)

       。ㄉ豪蠋熚蚁肜收b一首《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聽你的朗誦,我感受到了初春的美。誰還想朗誦?

        (生:老師我想朗誦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聚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師:雨后的春景也有著別樣的美。

        師:噢,你也想背,好,你來。

        師:看來同學們的古詩積累還真不少,詩中的那迷人的春景也確實令人心馳神往,可以說,春天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季節,人們都喜歡在這個季節走進大自然去感受它的醉人氣息,春天帶給我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如果非要在眾多迷人的春景中挑選一個最美的地方,那一定是江南,因為江南有著如詩如畫般的春景,有著令人心醉、難以忘卻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唐代詩詞大家白居易走進他的千古名作《憶江南》中,看看他是怎樣用詞這種我們從未接觸過的形式來向我們展示江南迷人的春色。請大家自由朗讀詞《憶江南》,看看你們能不能發現詞和我們平常學的詩有哪些不同呢?讀完之后把你發現的與你的同桌交流交流,看看你們發現的一樣不一樣。[板書詩題朝代及作者]

        1.學生自讀、交流、匯報,了解詩和詞的不同之處:如,句子長短不一樣,詞有詞牌,每首詞有幾個字,每句幾個字,都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寫詞一般叫填詞,詞都可以譜曲而歌……

        2.師:那你對詞有哪些了解呢?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呢?

        學生匯報:詞產生于唐代,最初稱為“曲子詞”,是民間創作,到中后時一些文人也開始創作詞,經過五代到宋,詞的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3.師:你了解白居易嗎?把你查到的資料向大家展示一下好么?

        學生匯報白居易的資料。

        白居易先后做過杭州、蘇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以后,他寫了不少懷念舊游的詩作。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三首《憶江南》,抒發了他對江南的贊美、憶念之情。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ǘ┏踝x感知,質疑問難

        1. 師:認識了什么是詞,了解了白居易,我想同學們一定和老師一樣,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走進白居易的《憶江南》中,一同去感受那迷人的江南春景了,那還等什么呢?趕快讀一讀吧!(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詞句)

        自由讀——指名讀(1—2人)——齊讀

        2. 師:讀準字音,讀通詞句是學好古詩詞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看一看詞句中的每一句話是不是都讀懂了、都知道了呢?現在就要考考大家的自學能力啦,大家可以看看注釋,翻翻參考,查查資料,或者與同桌交流一下,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把每一句的意思弄懂。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們一會兒共同解決。

       。ńo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討論、交流)

        3. 師:誰能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學生匯報詞意(2—3人)

        4. 師: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學生質疑:如,a.春來江水為什么會綠如“藍”呢?作者怎么連顏色都分不清?

        b.作者為什么會回憶江南?

        5. 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要給予肯定,并進行梳理,簡單的可以及時解答。

       。ㄈ┵p讀詩句,釋疑悟情

        1.  師:學貴有疑,大家能提出這么有價值的問題,說明大家已經掌握了學好語文的正確方法了。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老師也覺得值得思考,為什么作者離開江南已經幾十年了,還對那里如此懷念呢?

        生a:因為他早年在江南做官時曾為這里的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這里的百姓都很喜歡他,所以這里留下了他許多美好的回憶。

        生b:我認為是江南那迷人的景色,讓作者不由得想起了江南。

        2. 師:江南的景色究竟有多迷人呀?趕快讀讀詞句,找出你認為最能突出江南美景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3.  師:“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闭娴暮苊溃髡卟荒懿粦浗。那你們覺得這兩句告訴我們江南的春景美在哪些事物上呢?

        生:美在“日”、“江花”、“江水”上。

        師:你的觀察能力很不錯!一下子全說出來了。古詩詞常常給我們描繪一幅意境深遠的畫面。這兩句給我們描繪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用你們優美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吧!

        生a:春天百花盛開,在陽光照耀下,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紅,江水清澈明凈,碧如藍草。

        生b:朝陽和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凈明澈,碧如藍草。

        生c:春天,江水是碧綠碧綠的;日出時,太陽照得江中浪花火紅火紅的。

        生d:江邊的春花沾滿了露水,本來就很可愛,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紅艷得勝過了火焰。春天的江水綠得像藍靛。

        4.  朗讀訓練:

        師:大家體會真好,假如你就是白居易,看到了如此的美景,你的心情如何,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a:我肯定會心潮澎湃。

        生b:我肯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了。

        生: ……

        師:沒錯,白居易回憶起當年江南春天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不禁心曠神怡、他真的被記憶中的美景所陶醉了,于是他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千古名句,讀“江南好……”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5.播放音樂朗讀,提升學生情感體驗。

        師:我想此時在你的心中也一定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江南春色,不如我們一起閉上眼睛,伴著音樂,聽著朗讀,去找尋你心中的江南。

        播放伴有音樂的詩歌朗誦《憶江南》。教師伴以引導性的語言。

        <多媒體設計意圖: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同時讓學生感受朗讀之美。>

        師:同學們,在音樂聲中你們追尋到了江南的春色了么?你能用一些我們學過的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這迷人的春景嗎?

        生:鮮花盛開,綠草叢蔭,碧波蕩漾,春色滿園……

        師:的確江南的春色就是這樣繁花似錦、春意盎然,來,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誰愿意讀?

        指名朗讀(1—2人)——齊讀

        6.播放《憶江南》的歌曲,升華學生心中的激qing。

        師:此時此刻,我覺得光靠語言已經無法表達江南春景的迷人了,只有用歌聲才能將它的美抒發出來,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那美妙的歌聲,一同去感悟江南的美景!

        播放伴有江南水鄉風景圖片的歌曲《憶江南》,學生傾聽感悟。

        <多媒體設計意圖:通過此組配樂畫面,更深層次的喚醒學生內心的激qing,將朗

        讀訓練推向高潮,同時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師:同學們,你能說說你此時的心情么?你有什么想說的么?

        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江南美景的熱愛。

        師:我們只在江南待了一節課的時間,就已經被它的美景所深深陶醉,而白居易在江南居住了許多年,江南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早已深深的埋在了他的心里,難怪在幾十年后他仍忘不了江南那迷人的春色,仍能寫出《憶江南》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一次用朗讀將我們心中那份對江南春景難以割舍的情感充分的抒發出來, “江南好……”

        學生激qing朗讀

        7.知識拓展

        師:江南的景色實在太美了,所以白居易覺得僅用一首詞根本不足以表達自己心中對江南的那份愛,所以他一口氣寫了三首詞,來表達自己對江南美景的眷戀,讓我們包含著心中的激qing,一起去拜讀《憶江南》的其它兩首。

        課件出示其它兩首《憶江南》,學生情感朗讀。

       。ㄋ模┣楦型卣,創作新詞

        1.師:江南的美景讓白居易永生難忘,那作為白居易的故鄉,也就是我們的家鄉太原的美景,同學們了解么?

        生a:我們有美麗的汾河公園,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生b:太原有美麗的迎澤湖,蕩舟在湖中,讓我們心曠神怡。

        生:  ……

        2.師:是啊!江南的美景給白居易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而生我們養育我們的太原,也在我們心中烙上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如今的新太原,一起去感受它的美麗。

        播放一組帶有音樂的太原美景圖。

        <多媒體設計意圖:喚起學生對家鄉的愛,激發學生在下一環節的創作欲望。>

        3.那同學們,我們的太原美么?那你們能仿照白居易的《憶江南》也來為我們的家鄉太原填一首詞嗎?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進行簡單的創作,并將自己創作的詞作朗誦給大家聽,對于學生的成績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在老師眼中,你們就是名家,就是詞人。老師相信只要你們這樣努力下去,總有一天會成為白居易那樣的大家的。

       。ㄎ澹┎贾米鳂I,延伸感悟

        1.人們常說有詩必有畫,同學們能不能將詞中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景用你手中五彩的畫筆將它描繪出來呢!

        2.再去收集一些白居易的著名詩篇,讀一讀,背一背。

       。┌鍟O計

        日出江花紅勝火

        憶江南 

        春來江水綠如藍

        附:

        《憶江南》教學反思

        《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課中的一首詞,短短的27個字,字字寄情山水,顯示著一種悠然自得之樂,為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江南秀麗的山光水色。

        古詩詞又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學生足夠的感悟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讓學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見,雖有點亂,但要珍惜這樣的時刻。"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改變了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節,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憶江南》的教學中,正因為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給學生多樣的感悟方法。

        (1)多層次的誦讀。"好詩不厭百回讀"。朗讀在古詩詞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古詩詞節奏鮮明,音律和諧,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朗讀訓練指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記憶,達到"熟讀成誦"之目的。

        (2)要求學生質疑。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F代心理學也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是探究的動力。在古詩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運用啟發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語文課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本課的結尾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填詞這一環節,雖然學生的詞仍有一些稚嫩,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卻令我十分欣喜。

        然而,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由于孩子認知能力的關系,對于詩詞深層的含義,體會得還不是很到位,我想隨著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知識的擴充,他們一定會有更深的體驗的。

      《憶江南》譯文(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憶江南(通用15篇)

        一、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次的結構,認識詞牌名《憶江南》。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4、體會詞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二、教學重點、難點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 《憶江南》教學片段評析(通用15篇)

        《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

      • 憶江南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一、賞歌導入新課(課前欣賞《憶江南》歌曲(DVD配風光片)1.同學們,我們剛才欣賞到的這首好聽的歌曲,歌名叫——《憶江南》!稇浗稀,是個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2.屏幕出示小資料: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憶江南》這首詞,(圈出“...

      • 《憶江南》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認識并會寫生字“諳”。能正確讀寫“江南、風景”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看注解、閱讀相關資料等方法,理解這首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整首詞的意思。...

      • 人教第十冊《憶江南》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憶江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詞的教學(此前曾在積累運用中出現過這種題材),是第十冊第一組(共四篇寫景的課文)的一篇講讀課文。因此這首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教學,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憶江南》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6篇)

        【教學設計】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其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古詩詞積累,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理解、領悟和欣賞能力,使學生受到詩詞作品中情感與美的熏陶。...

      • 《憶江南》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憶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為詩人白居易回憶江南景物之名作,藝術上很有特色。如此語言瑰麗、情景交融的詞該如何教呢?[教學構想]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 《憶江南》教學實錄(精選13篇)

        【設計思路】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1、示范讀、激趣。2、品味讀、悟情。3、想象讀、入境。 【學習目標】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 憶江南教學反思(精選2篇)

        憶江南》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教學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這是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的理念。...

      • 《憶江南》說課稿(通用3篇)

        一、說教材《憶江南》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引領學生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 《憶江南》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構想]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2、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感受言語美感,培養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2、有感晴朗讀。...

      • 《憶江南》教案(精選14篇)

        一、激趣導入1、欣賞圖片,配放音樂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江南風景圖,請你仔細欣賞,然后說說你的感受。2 、江南的水是清秀靈動的,江南的山是秀麗多姿的,古代的許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戀江南,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

      • 憶江南(精選15篇)

        一、學習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次的結構,認識詞牌名《憶江南》。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4、體會詞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二、教學重點、難點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 《憶江南》教案(通用15篇)

        一、創設意境 釋題入情1、播放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 《憶江南》教學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理解《憶江南》的詞意。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3、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一、揭題、導入1、聽《憶江南》,看江南圖。 秋天,雨季,天青色等煙雨,你和我,相逢江南。...

      • 文言文翻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亚洲男人av天堂久久资源 | 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天堂| 亚洲免费成人av一区| 贺兰县|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 免费人成视频x8x8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美女足| 国产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毛片|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影院| 少妇激情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喷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日韩无人区码卡1卡2卡| 国产成人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精品乱人码一区二区二区|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av| 性视频一区| jlzz大jlzz大全免费| 97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亚洲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国产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丰满| 成人一区二区不卡国产| 欧美日本激情| 麻花传媒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文昌市| 中日韩黄色基地一二三区|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广丰县|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