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月球之謎說課稿(精選2篇)
小學語文月球之謎說課稿 篇1
教材說明
《月球之謎》是新課程標準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這個主題活動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自主學習,認識月球,了解月球,討論月球未解之謎。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設計思路
體現(xiàn)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變,體現(xiàn)課程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中,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受到一定束縛,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總體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分組卡片、主題網站、月光奏鳴曲、春江花月夜
學生準備:概念圖作品、站、幻想畫、神話傳說
教學時間:5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月亮自古以來,就于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的月光,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了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師生背誦有關月亮的詩詞)
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的美好,課前大家針對自己不同的特長和興趣分小組展開的對月球的探索,現(xiàn)在就來看看我們的成果。(分別展示概念圖、站、幻想畫和神話傳說)我真為大家的聰明智慧所嘆服!
二、學習課文,解疑問答
1、自讀課文
現(xiàn)在就讓我們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個怎樣的世界!打開課本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
4、小組活動:寫出人類探索月球未解之謎。教師準備紅、黃、綠、藍、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別寫有1、2、3、4、5、6。由學生隨機抽取,按照數(shù)字相同的規(guī)律做在一組,每組發(fā)給1張白紙,然后按照順時針依次傳給其他同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提出盡量多的問題,最后一名同學匯報,比賽哪個小組獲勝。
4、總結表達,讀懂了什么,講述疑惑,
三、網絡探究,自主學習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人類選擇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離我們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許多年后回首人類登月的歷史,我們會覺得我們現(xiàn)在所取得的成績很微薄,但是對人類進步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講:“雖然這只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讓我們一起登入主題網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請?zhí)貏e關注人們探索月球之謎的歷程。
四、高智慧學習,小組討論
結合實例,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著宇宙星空的奧秘,不僅僅是月球,還有火星,銀河系等等,為什么會出現(xiàn)哥倫比亞事件?為什么今年美國對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難的新聞牽動了全世界的關注?我們知道就是因為這樣一種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和進步,那么科學進步的含義僅此而已嗎?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學進步=探索+…+…+…+…啟發(fā)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填寫不等式。說出相應的理由
小組活動:按照形狀相同的規(guī)律劃分小組,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后按照顏色分組到別的小組討論,了解別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組,修改本組的觀點,紅色留下負責解釋本組的想法,全班匯報交流。
五、課堂小結
假如xx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準備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fā)很多的思考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系,把脫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說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駁斥論據(jù),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脫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后,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體現(xiàn)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體現(xiàn)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變革,體現(xiàn)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xiàn)融合性學習,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策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設計中應加強對教學策略的研究和探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策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穿著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么將來無論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fā),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么?關于月球的知識你了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于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么?總結學生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xiàn)高級思維的訓練,比如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策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xiàn)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比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學生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月球上有傳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后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己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說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shù)闹匾?/p>
三、評價策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xiàn)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于學生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干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標準,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小學語文月球之謎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月球之謎》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六冊第6組的第2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xù)探索下去"結束。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優(yōu)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給人們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涼形成對比;文章主體是介紹與月球相關的幾種難解之謎,其間巧妙地運用疑問句和感嘆句,強化了月球的神秘;結尾是開放式的,以"神秘"來概括上面列舉的幾種謎,與文題相呼應,同時激起讀者探索的愿望。
編選本文的意圖是,了解與月球相關的知識,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奧秘的興趣;同時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句。
2,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yǎng)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2)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jié)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打開宇宙這個奧妙無窮的寶庫。
三,說教學過程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xù)探索下去"結束。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了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我設計了一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內涵,積累詩句,體會古詩詞的韻味。采用展
示圖片,設疑激趣的方法導入新課,通過質疑,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檢查自學。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使學生在自由讀的過
程中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也激發(fā)學生想進一步探索月球奧秘的欲望。
3,自主探究,讀文感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引導學生觀看錄象,整體感知。采用學生喜歡的小宇航員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培養(yǎng)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讀書的快樂。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后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針對這一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讀→找→議→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3———6自然段。重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初步探究月球之謎。
教學反思:
課堂亮點:
一,充分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jù)課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幽靜的月色圖配著舒緩的《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片斷和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片斷錄像。我在課堂里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fā)展。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jié)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