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設計 >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02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課文是托物言志的寫作范例,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征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的由衷贊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征意義;最后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贊美白楊樹”。

        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全文的思路都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學生明了即可,無需多講,學習本文主要進行散文欣賞,著重賞析托物言志的寫法。

        學生分析:

        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意識。已初步養成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初三學生已閱讀了《荔枝蜜》,對托物言志的寫法有所了解。據調查,學生對文中白楊樹的形象、氣質較感興趣,對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也有進一步探究、運用的興趣。

        設計理念: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白楊禮贊》是一篇文質優美,感情強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標設置時,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習者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因此,要求學生在預習時主動提問,帶著問題進課堂,小組成員互相討論與交流。

        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教師要了

        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情感,通過范例,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上同化或滲化。

        學習需要自主建構,自主建構需要信息技術平臺的支持。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自主建構的能力。首先用多媒體向同學展示白楊樹的直觀形象,配合課文朗誦,刺激學生視覺和聽覺器官,激情導趣,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建構的動機。再從網上下載某種植物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聯想力,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覺、主動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人新課。

        2.釋題: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

        3.介紹寫作背景:《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反動派消極抗日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教師范讀全文,或聽朗讀帶。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畫記難字生詞,并標明自然段序號。

        2.掌握有關寫作背景和文學常識。

        要求學生迅速閱讀課文注釋①,了解寫作背景。然后教師補充:

        茅盾,小說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3.解決生字詞,疏通閱讀障礙。

        大氈子

        開墾

        外殼

        錘煉

        主宰

        倦怠

        潛滋暗長

        旁逸斜出

        婆娑

        在學生掌握字詞讀音后,可以要求學生選擇其中幾個字詞連詞成段,進行口頭表達練習,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學生迅速默讀全文,討論:如何劃分本文的段落層次?

        學生討論后明確:要劃分段落層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層次劃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第8--9段):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贊美白楊樹。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3.找出文中描寫黃土高原的優美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描寫黃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總體印象是: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作者產生了什么樣的情緒?

        明確:懨懨欲睡。

        5.作者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以黃土高原雄偉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6.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容,想像白楊樹生長的環境,體會作者為什么在見到白楊樹時會驚奇地叫了一聲。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導入新課時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學生在聽讀時,注意畫出文中有關描寫白楊樹的內容。

        2.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用了哪幾個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白楊樹的?

        (3)作者認為白楊樹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請引用課文中的詞語回答。

        學生討論后明確:(1)作者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征。(2)分別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特點。寫干,突出了白楊樹的直;寫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緊靠;寫葉,突出了它的向上;寫皮,則主要點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強挺立總寫了它的性格特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惡劣環境下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教師朗讀第四部分內容。

        要求:教師朗讀時,學生畫記出文章中贊美白楊樹的相關詞語。

        2.學生思考并討論如下問題:

        (1)在第7段中,作者運用了哪些詞語來贊美白楊樹?

        (2)文章是如何由樹聯想到人的?

        (3)這一部分中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學生討論后歸納:(1)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2)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么,應該覺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人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四、學習課文第五部分

        1.學生高聲齊讀課文第五部分。

        2.學生討論:作者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比較,目的何在?

        五、學生速讀全文

        1.思考:這篇文章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明確:這篇文章運用的是象征手法。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于抒情作品。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烈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2.總結全文,了解本文的寫作線索。

        明確: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盡情歌頌,句式結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不平凡三個字反復出現,強烈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合,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

        六、布置作業

        1、熟讀

        2、背誦。

        3、思考: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學習象征手法;

        2、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認識白楊:看一看白楊樹,查一查白楊樹的相關資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紹和《白楊禮贊》的寫作背景。

        二、導入新課

        1、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

        白楊樹是極易見的一種樹,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體再現白楊畫卷,配以舒緩的背景音樂)。這些畫面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優美、寧靜……

        但是這節課,我們卻要隨著茅盾的筆回到抗日戰爭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兒生長的白楊樹是一種什么樣的英姿。(多媒體播放西北高原的視頻,配以蒼勁、粗獷的鎖吶《黃土情》)。

        2、檢查預習:

        學生之間交流作者資料,教師加以補充、提煉,多媒體出示茅盾的照片,簡介及寫作背景介紹。

        三、解讀文本

        1、聽課文朗讀,感知文章內容。

        (1)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贊》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么,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高原風景圖白楊特寫圖物人聯想圖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屬于黃土地屬于白楊樹的另一種類?那是一種怎樣的樹?

        用“白楊樹是的樹”的句式表達。

        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

        “白楊樹是質樸、堅強的樹”

        “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

        2、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給予朗讀指導,(即:把握基調,讀出感受,讀準節奏)

       。2)學生配樂朗讀,其它同學就三個方面給予評價。

        (3)在同學們的朗讀中,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贊美之情,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在氣質

        3、尋讀課文,品味美點

        語言猶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彩的語言,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動、富于表現力。

        把它們摘錄下來,并且談一談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交流,每組選一個代表小組發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楊禮贊》一課詞語積累的卡片)。

        教師為學生品味語言進行方法指導。如刪一刪、換一換、比一比等。

        并對其回答做出補充和完善。

        4、精讀語段,探究主旨

        《白楊禮贊》所贊美的并不僅是白楊樹,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現在第六自然段,精讀這一語段,說說白楊有什么象征意義?

        理解象征手法關鍵在于找出象征本體和象征對象之間的聯系。白楊樹與農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爭中的精神之間的聯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師,你將如何為學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橋梁。(多媒體同步出示,白楊樹、農民、哨兵等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其相似點)

        學生間互學互教,使學生由消極、被動、機械的聽眾轉變為積極、自主、富有創造性的參與者,并促進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識。

        四、對話文本

        1、與文本對話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

        文章的結尾為什么要寫“楠木”,你覺得多余嗎?為什么?

        2、與作者對話

        有人說文章第5小節,對白楊樹的形象的描寫,語言太過平實,沒有一般的寫景散文生動,甚至有一些詞語單調地重復“……筆直的干,筆直的枝!薄八母沙J钦砂迅,像加過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過人工似的!

        你是怎樣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白楊樹的形象描繪出來?

        討論交流:表現樸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樸素的語言?

        此問題重在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思辨的思維品質,不強調答案的統一。

        3、與心靈對話

        在你身邊是否有一些和白楊樹一樣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發現他們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標準是什么?(不需要給美下定義,只要談出你對美獨到的認識)

        如:心靈善良是一種美

        樸素是一種美

        媽媽勞碌的身影是一種美

        孩子純真的笑容是一種美

        五、鏈接生活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它不僅是文學創作的手法,而且在藝術生活中也廣泛運用。

        多媒體出示:象征運用欣賞(一):多媒體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十年大慶平面廣告的圖片,并配以評析的文字。

        象征運用欣賞(二):鮑金的油畫《五種感覺》配以評析的文字。

        象征運用:多媒體出示20__年北京奧運會會標。

        查閱相關資料,談一談你對會標圖像及象征意義的理解。

        六、推薦閱讀

        1、比較閱讀《白楊》

        思考:這一篇文章突出了白楊樹怎樣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學生理解和學習白楊樹所象征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學習過程】

        活動一:初讀課文,同時圈畫出生字詞→小組討論明確生字詞的讀音(可以借助工具書)→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將其中最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詞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學參考(容易讀錯的和寫錯的部分需用紅色筆標注)→全班同學結合自身實際有選擇地將重要字詞整理在下面的空格內。

        讀準字音

        看清筆畫

        理解詞義

        活動二:再讀課文,同時自主完成下列填空→小組討論完善填空→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口述答案(其他同學根據實際情況在課本上進行適當的圈畫)→自主修改完善填空。

        填空:作者對白楊樹是怎樣一種感情

        。

        活動三:三讀課文,同時圈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并形成問題(提醒: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帶著問題向本組其他同學求助→小組長篩選出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組求助→個人思考各小組板示的疑難問題并到相關小組釋疑。

        我的問題之一: ;

        我的問題之二: ;

        我的問題之三: ;

        活動三:四讀課文,重點導讀4、5、6自然段。理解作者為什么對白楊樹有這種感情,為什么作者說白楊樹是“極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組內討論交流分析成果)。

        作者有這種感情是因為

        。

        活動四:重點閱讀7、8自然段。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對于白楊樹的“力求上進”的精神特質,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聯想到的。。(組內討論交流→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在小黑板上板演)

        活動五:用象征手法進行說寫訓練。

        你認為在新時代“白楊”可以象征哪種精神、哪類人?

        (組內討論交流→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在小黑板上板演)

        【課堂鏈接】

        茅盾是筆名,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他寫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黨中央給予他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白楊禮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個性調整

        教學后記: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理解本文的抒情線索,學習散文狀物抒情的寫法。

        3、學習共產黨所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和革命品質。

        4、理解直抒胸臆的語言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直抒胸臆的語言特點。

        難點:理解本文的抒情線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樹、由樹及人的思路。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激趣:你最喜歡哪一種樹木呢?(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尤其要講清喜歡的原因)

        你喜歡這一種樹,能不能寫一篇文章表達你對它的喜愛或贊美之情呢?偉大的文學家茅盾先生喜歡白楊樹,歌頌白楊樹,贊美白楊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茅盾先生寫作的《白楊禮贊》這篇文章。

        二、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基本內容。

        1、教師范讀全文。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畫記難字難詞,并標明自然段的序號。

        2、掌握有關寫作背景和文學常識。

        要求學生迅速閱讀課文注釋①,了解寫作背景。然后教師補充:

        茅盾,小說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集《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3、解決生字詞,疏通閱讀障礙。

        大氈子     開墾        外殼        錘煉        主宰    倦怠 

        潛滋暗長   旁逸斜出    婆娑        無邊無垠    坦蕩如砥     

        懨懨欲睡   暈圈        虬枝        楠木        秀頎

        4、默讀全文,用筆劃出作者直接對白楊樹進行“禮贊”的語句,同時思考作者寫美白楊樹的原因。

       、僦该麑W生讀出直接贊美白楊樹的語句。

        明確: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②作者為什么要反復贊美白楊樹呢?用課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確:“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三、再讀課文,了解本文的結構層次。

        激趣:本文題為“白楊禮贊”,但不是幾句空洞的贊美之詞,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是通過幾幅優美的圖畫展現的。請再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共勾勒、描繪了哪幾幅圖畫?

        學生讀后交流。

        明確:

        全文共勾勒、描繪了四幅圖,每一幅都有詩情畫意在其中。(見以下板書)

        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高原風景圖

        “雄壯”“偉大”“單調”

        傲然地聳立

        白楊遠景圖

        “驚奇”

        力爭上游

        白楊特寫圖

        決不是平凡的樹

        樸質、堅強、力求上進

        白楊聯想圖

        北方的農民、抗日軍民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段。

        2、討論:作者對白楊樹進行贊美,為什么要從寫黃土高原寫起?

        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以黃土高原“雄壯”“偉大”的背景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

        五、布置作業 。

        課后練習第一題的2、3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二、品讀課文。

        1、白楊樹外形的總特征是什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來突出白楊樹的總特征的?

        明確:作者描繪白楊樹的總特征是:力爭上游,倔強挺立。

        作者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來刻畫白楊樹的外形的。

        齊讀課文第五段。

        2、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語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的?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第7、8段,四人一組展開討論,積極質疑,以加深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

        討論后明確:作者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將白楊樹和其他的樹種進行對比。指出白楊樹不是“樹中的好女子”,卻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列舉了七個褒義詞熱情地贊揚了白楊樹的品格、氣質:“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實際上這正是抗日軍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藝術寫照。這種把“樹”和“人”緊密聯系起來,由此及彼,就是借物詠人的寫法。

        注意,在文章的第7段,完成了由“樹”→“人”的轉化,第8段則直接把“白楊樹”與“北方農民”兩個相似的地方突出來,此外又用兩個“象征”,畫龍點睛地點明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學生朗讀第7段,思考:這一段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這組反問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組反問句主要是一步步地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這組排比反問句,結構相似而有變化,內容相近而不斷深化,清楚地表明本文歌頌和贊美的真正對象是“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和抗日軍民。

        4、學生朗讀第9段,思考:作者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比較,用意何在?文章結尾再次贊美白楊樹,這已經是第五次直接贊美了,你覺得這樣反復贊美是否累贅?

        以上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參考:作者之所以在此寫楠木,其實是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反動派。結尾再一次直接贊美白楊樹,既使首尾呼應,更加強了自己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5、了解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于抒情作品。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烈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三、總結全文,了解本文的寫作線索。

        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盡情歌頌,句式結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安黄椒病比齻字反復出現,強烈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合,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

        四、指導寫作。

        你喜歡的樹是哪一種,你有沒有從這種樹的身上想到我們人類中某一種人的某些品質?請以《________禮贊》為題,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本課時板書:

        白楊樹                     團結向上

        相似點   倔強挺立    象征

        北方農民、抗日軍民           不屈不撓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5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刻認識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努力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積極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意識。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為培養適合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奮斗!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七個單元,除了"精讀"、"速讀"以外,還安排了"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內容。七個單元中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前面五個單元是現代文章,一是后兩個單元都是文言文。每個單元都注重了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

        本冊入選的課文大多是洋溢時代氣息、躍動著生命活力的文質兼美的新課文。只要很好的引導,學生一定會感興趣。

        根據課改精神與語文教學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擬定本學期的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了解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的音、形、義。

        3、知識能力目標:

        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將文中感受到的有關人文素養活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班情分析:

        我擔任的、兩個班是同年級中的普通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年的教學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還有少數人的學習積極性有待加強,如xx班的,xx班的,寫作文一點也不動手的。xx班是本人接的班主任,要好得多,xx班必須花較大的力氣。

        四、具體措施:

        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精心備課,尤其是備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推廣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和練習。

        5、 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 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7、 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8、 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語文科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9、 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0、 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11、 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煉表達能力.

        12、 組織3-4次辯論,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

        13、 組織采訪和調查至少一次。

        14、 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5、 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6、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閱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6

        白楊禮贊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學生理解和學習白楊樹所象征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象征手法,在記敘中抒情。

        [教學時數] 兩教時

        第一教時

        一、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提問:茅盾是筆名,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他寫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黨中央給予他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白楊禮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練習。

        文章一開始就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接下來并不說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寫 景色,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第4自然段承上啟下,又回到了對白楊樹的贊美。第5、6自然段描繪了白楊樹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楊樹象征為 ,點明了主題。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責 ,贊美白楊樹收尾。

        按照這條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三、講讀課文

        1、教師讀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點撥:文章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抒發對白楊樹崇敬、贊美的強烈感情。那么白楊樹為什么“實在是不平凡的”呢?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呢?文章不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而接著寫了黃土高原的景色。這樣寫的作用何在,我們留在下堂課再研究。

        2、現在請同學們朗讀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邊朗讀邊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形象?下面還具體寫了白楊樹的哪幾部分,各寫

        出它們什么特點,具有什么深刻涵義?

        (2)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性格?下面還用了哪些詞語加以刻畫,具有什么深刻涵義?

        在描繪白楊樹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爭上游”一詞概括了白楊樹形象總的特點,采用的是擬人手法,給白楊樹以人格化。下面分別從干、枝、葉、皮四方面寫它們的特點。干,突出它的直;枝,強調它的直而緊靠;葉,寫它的向上;皮,則主要寫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過這些特點的描寫,給人以正直、團結、進取、質樸、力爭上游的印象,涵義十分深刻。

        在刻畫白楊樹的性格時,作者用“倔強挺立”總寫它的性格特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險惡的環境中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贊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發了這種感情,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由學生朗讀第5、6自然段,要求讀出感情。

        四、布置課外作業 。

        朗讀全文,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第二教時

        一、課堂練習。

        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的意思:

        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倔強挺立——頑強不屈,不可動搖或摧毀。

        參天聳立——高高地立著,聳入空中。

        不折不撓——折磨不了,壓迫不倒,形容意志堅強。

        二、學習第四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四段(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寫了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后,又進一層以樹比人。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要求學生劃出重點詞語)?(2)下面作者一連用了四個排比反問句,進一步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這四句的含義是怎樣逐句加深的?

        學生朗讀、議論后,教師歸納:

        作者先運用比喻、對比的方法,并一連用了“偉岸”、“正直”“樸質”“嚴肅”等七個詞語(與第5自然段呼應),有力地贊美了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

        下面又一連用了四句排比反問句,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意思一句比一句擴展而深化,含意雋永,發人深思。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第二個“難道”,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發,把它象征為北方農民。第三個“難道”,進一層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地守衛自己家鄉的哨兵。第四個“難道”,由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2、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楊樹與北方農民聯系起來,總結了它們的相似之處:一是“極普遍,不被人重視”,二是“有極強的生命力”。兩個“象征”,寫出了贊美白楊樹的原因,點明了主題。

        三、

        指導學生朗讀第7、8自然段。為了幫助學生朗讀好四個反問句,可先要求學生把四個反問句改寫為陳述句,并加以比較,以體會運用反問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陳述句的語句來讀,語氣就要軟弱得多了。反問句寓答于問,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學生在朗讀時,一定要讀出反問的語氣,同時,還要注意重讀和停頓。(教師作示范,學生反復朗讀。)

        四、要求學生朗讀第二段(第2—4自然段)和第五段(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寫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為什么要寫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達上具有什么作用?

        教師歸納:第二段,寫黃土高原的景色,起兩方面的襯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作者抓住了黃土高原的特點——“黃綠錯綜”的色彩和“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的地勢,點出了它的“雄壯”、“偉大”,對描寫白楊樹起了正面襯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單調“、“懨懨欲睡”與白楊樹的“傲然地聳立”相對照,又起了反襯作用。意思是黃土高原雖然偉大、雄壯,但離開了白楊樹,還是有單調之感,所以白楊樹更值得贊美。

        第五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斥責國民黨反動派,再次贊美白楊樹,其作用是加強了文章的戰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作結,愛憎分明,感情強烈,回應開頭,十分有力。

        五、聽朗讀唱片(或教師范讀),并引導學生歸納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

        這篇課文通過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

        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象征手法的巧妙運用。通過象征,來抒發自己強烈的感情,歌頌黨和人民群眾。在運用象征手法時,必須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間,在特征的表現上具有共同之處。如白楊樹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緊向上的枝枝葉葉,樸質的皮,以及倔強挺立的斗爭性格,正和黨領導下的北方農民的正直、樸質、團結、進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爭中的堅強精神相一致,所以用來象征,就非常貼切自然。

        六、布置練習:

        完成“思考和練習五、六”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7

        一、 教材的處理 

        《白楊禮贊》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敘和描寫”的深化。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栋讞疃Y贊》這篇散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贊嘆。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贊》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贊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復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句、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征意蘊(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說 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蘊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后,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并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復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五、 說教學過程 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著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于節奏變化的、雄健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贊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薄瓕W生會很快找出并說出很多句子,以此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后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六、 板書設計  

        白楊禮贊

        茅盾

       。ㄐ蹓、偉大) 生長環境                                   農民(質樸、嚴肅、堅強)  

        (力爭上游)  外部形象   白楊樹———(象征)———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強挺立)   內部氣質   (托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本課板書設計 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附錄:    說課的幾個環節

       。ㄒ唬、說教材:1、首先講清楚說課的課題。2、教材的重點,教材的主要思想內容、在單元和書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識點、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教材的難點:從學情、教材內容或教學進度等方面去確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說明白清楚。

       。ǘ⒄f學法:如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學內容傳遞方式、學生的智力結構、學習的方法等。

       。ㄈ⒄f教法:如范例教學法,是以知識的遷移為依據,一掌握知識為目的;問題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等,要說明自己采用某種方法教學來教的原因(如:我選擇這種教法的優點是…….有利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  (可以復習舊課、錄象、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點,把教學過程 條理說清楚,把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說清楚(為什么這樣安排、運用?);問題的設置(為什么這樣設置、安排問題的順序?);針對重點難點鞏固訓練,并說說練習的意圖。3、課堂小結:充分利用板書,突出重點難點。5、布置作業 。并說說作用。                                     

       。ㄎ澹⒔Y束語設計:(如:我的說課內容可能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8

        一、設計說明

        《白楊禮贊》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來抒情的經典散文,它線索明晰,感情真摯。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線索:環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義不平凡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首先在導語中,就先將象征這一寫法初步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象征。接下來在整體感知的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白楊樹象征著什么。在品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采用象征這一寫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學中,意在多讀,預習熟讀、課堂賞讀、品味再讀。以讀代講、以讀感悟、以讀品情。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強學生對散文多種寫法的掌握(特別是象征),在比較閱讀中拓展運用,在寫作練習中提高升華。

        二、教學三維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語句蘊涵的情感,賞析關鍵語句。

        3、理解并初步運用象征手法。

       。ǘ┻^程與方法:通過文本學習,讓學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關知識;朗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層層深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楦心繕耍簩W習北方抗日軍民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象征手法及象征意義的揭示;

        2、難點:分析人與樹的相似之處。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課前準備

       。ㄒ唬⿲W生準備

        1、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正音,理解詞語,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等資料,以備課堂上交流。

        (養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教師準備

        1、準備在課堂上播放的多媒體文件《小白楊》;

        2、準備有關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體文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と

        1、播放多媒體文件,《小白楊》,同學跟著唱。唱畢,這首《小白楊》唱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它歌頌贊美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

       。▽W生必然回答“不是,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從而揭示象征的定義。

        投影:象征是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象征手法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2、今天我們學習的散文《白楊禮贊》(板書課題)與《小白楊》歌詞在寫作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ㄓ酶枨鷮,營造課堂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從寫作手法導入,緊扣教學重點。)

       。ǘ╊A習交流

        1、生字詞正音、釋義(投影);

        2、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投影)(略)。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贊》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么,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高原風景圖白楊特寫圖物人聯想圖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屬于黃土地屬于白楊樹的特質?那是一種怎樣的樹?

        用“白楊樹是的樹”的句式表達。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白楊樹是質樸、堅強的樹”“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

        (白楊樹與人的相似之處)

        3、作者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請說說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在氣質

        (學生與文本對話,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針對文本的重要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

       。ㄋ模┰僮x課文,賞析品味(合作探究):

        1、賞析形美、神美: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白楊樹的?

        (2)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教師范讀7、8自然段,學生思考。

       。3)白楊樹的形美,顯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內在氣質美嗎?

        師:欣賞課文到這兒,我們才明白作者托白楊來贊美的是……對、是北方的抗日軍民,這種寫法就叫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播放多媒體文件,介紹象征手法及寫作背景。

       。▽W生在賞析品味白楊樹的形美、神美及樹與人的'相似點中,自然生成對象征手法的認識。)

        2、朗讀,賞析“景美”,體會襯托手法的運用。

        師:白楊樹的形美、神美與北方抗日軍民極其相似,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高原風光,多余嗎?為什么?

       。鞔_:不多余。生存環境的寫作目的是烘托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也暗寫陜甘寧邊區抗日根據地,為后文揭示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寫高原風光及作者的感受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本環節中,學生能夠達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相互滲透,并對探究結果達成共識。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內容,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3、分析本文的抒情線索。

        明確:白楊樹不平凡:生長環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內在氣質不平凡——象征意義不平凡。

       。▽W生再讀課文,歸納板書,理清文章抒情線索。能夠通過自主探究來完成此問題。)

       。ㄎ澹┢肺墩Z言,寫法:

        語言猶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彩的語言,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動、富于表現力。

        把它們摘錄下來,并且談一談你的。理由。

        教師為學生品味語言進行方法指導。如刪一刪、換一換、比一比等。

        1、課文題目中的“禮贊”是什么意思?

        “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

        2、朗讀,請你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贊美的語句。

        明確: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的內容貫穿起來。)

        下列問題,學生能提出來更好,否則教師應適時點出:

        1、課后思考與練習二。

        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3、賞析四個“難道”句式的妙處?

        4、篇末寫楠木是否多余?

       。ㄕf明:品味美文,提高審美能力;品手法,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溫習襯托的寫法。)

        (六)閱讀:

        1、比較閱讀《白楊》

        思考:這篇文章突出了白楊樹怎樣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出示《風景談》內容簡介,具體內容可查閱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網站。

       。ㄆ撸┻\用寫作:

        1、想一想: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手法的文章該如何寫?

        2、寫作實踐:

        以梅、竹、粉筆、蠟燭、松或其它你喜愛的事物,任選一個事物,寫一個小片段,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手法。

        3、指導寫作:以粉筆為例,先說說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相似點。然后說說思路,最后寫作。

        4、學生展示。

       。牎⒄f、讀、寫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讀寫結合相輔相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八)小結:

        1、同學們,通過三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ㄕn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散文中記敘、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是記敘、描寫的深化。)

        2、教師補充小結。

       。ㄕf明:學生自主說,既體驗成功的快樂,又獲得理性化的認識。)

       。ň牛┌鍟O計:

        環境之美

        白楊樹的不平凡形神之美象征了北方抗日軍民

        象征之美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學校教學工作安排,整體把握教育教學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的特征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選修模塊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扎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為學業水平測試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選修《傳記作品選讀》、《語言文字運用》、《新聞閱讀與實踐》、《文章寫作與修改》

        《傳記作品選讀》教材中選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傳記。他們中有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也有科學家、文學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廣。選文特別注重傳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們的生平事跡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勵青年人健康成長,學生可以從不同側面向他們學習,吸取他們寶貴的人生經驗!墩Z言文字運用》選取大量鮮活的語言現象,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剖析語言現象。借此指導學生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況分析

        1、教材分析:

        高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比較關鍵的一年,從教材上來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選修教材的遷移、擴展與探究;寫作上則要求學生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有情感、有見地的文章,在四個方面上下功夫:緣事析理要深刻,謳歌親情要充實,鍛煉思想有文采,注重創新寫新穎。寫作要求更高,既解決“寫什么”,又指導“怎么寫”,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2、學生分析:

        學生在現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太牢,課外遷移不夠深,進入高二下學期,閱讀和寫作能力都還有待加強。雖說經過一個半學年的學習,但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比較被動,語文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整體閱讀能力還可以,但學習習慣還不是很主動,上進心有個別同學不太強,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的。

        四、具體措施

        1、提高備課質量,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3、充分利用好教學時間:利用好早讀課的語文朗讀,提出朗讀要求。

        4、強化語文知識的積累,為下階段準高三復習打下堅實基礎。

        5、每周閱讀報紙、雜志、名著等有益內容,摘記精彩片斷內容不少于三百字,堅持寫周記隨筆,堅持美文鑒賞,限度地拓寬學生視野。除此還包括:初、高中課文背誦篇目識記,課外詩詞名句的積累;文學常識、文化、文史常識的積累;語音、成語的積累與運用。

        6、作文訓練以隨筆和大作文兩種形式為主,寫作內容有任務性和隨意發揮相結合,主要訓練議論文和散文,倡導抒寫真情實感。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0

        課文

        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黃的,那是土,未開墾的處女土,幾百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所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罷?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聳立,象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罷,但是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原載《文藝陣地》月刊第6卷第3期,1941年3月10日出版)

        教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依循抒情線索,理清文章脈絡。

        2.學習象征手法,認識托物言志。

        3.體會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1.依循文章的抒情線索,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學習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義,認識托物言志。

        教學創意:

        以讀識文、以讀悟情、以讀會意。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鋪禮贊之情

       。ㄒ唬┙忸},定情感基調。

        茅盾曾經寫過一篇關于白楊的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14課《白楊禮贊》(板書)?次恼骂}目,大家認為作者對白楊樹的情感是怎樣的?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明確:充滿敬意的贊美。禮贊。崇敬和贊美。

       。ǘ┞泳洌C情感深厚。

        除了文題,文章中還有沒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現了這種贊美之情?

        明確: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ㄈ┱b讀,展情感濃郁。

        第1段、第9段齊讀,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讀。指導學生通過調整語速、重音、停連,用誦讀展現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ㄋ模﹩栆,理情感層次。

        引導學生注意關鍵詞,提問:從“那”到“這”,從第1段的“贊美”到第9段的“高聲贊美”,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對白楊樹的觀察是從遠到近,感情是由淺入深。同時,更進一步說明作者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贊美,還有崇敬。

        (設計意圖:通過解說文題中“禮贊”的意思,明晰本文的情感——崇敬和贊美;由此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直接表達贊美之情的文句,并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贊美之情;再抓住關鍵詞設疑,引導學生發現作者贊美白楊樹時由淺入深感情遞進的層次,既創意解讀文本,又水到渠成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由淺入深,徜禮贊之線

       。ㄒ唬┩ㄗx全文,梳理線索。

        文章圍繞贊美白楊樹的什么特點展開?請用簡潔的語言梳理作者對白楊樹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的情感層次。

       。ㄔO計意圖:通讀全文,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抒情線索和情感層次。)

       。ǘ┭凶x文本,感知贊美

        1.初見白楊,昂揚情緒

       。1)在哪里初見白楊樹?環境有什么特點?從哪些文句看出來?

        明確:高原;遼闊平坦、色彩鮮艷的高原圖景,為全文開拓了一個廣闊的背景;“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綠的是麥田”,而且“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等(誦讀)。

        (2)這樣的高原圖景給了作者怎樣的感想?

        明確:先是“雄壯”“偉大”,而后滋長出“單調”。

       。3)“單調”的感受是怎樣改變的?變成了怎樣的情緒?“單調”有什么作用?

        明確:看見了一排,或者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誦讀);變成了驚奇、昂揚(誦讀);欲揚先抑。

        2.凝視白楊,傾心形貌

       。1)過渡:既然白楊樹讓人在“驚奇”中叫出聲來,那么作者當然會走近凝視、細細觀察。

       。2)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觀察白楊樹?它的形貌有什么特點?

        明確:開頭一句用“筆直”點出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這是總括;接下來的四句,依次描寫白楊樹的干、枝、葉、皮,分別用“絕無旁枝”“絕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詞語來襯托白楊樹的形象美,這是第二層;最后兩句概括白楊樹的氣質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堅強、倔強和不折不撓。接下來,作者用擬人和對比的手法,進一步給白楊樹的氣質以高度的評價。(誦讀)

        3.聯想白楊,禮贊精神

       。1)過渡:這樣力爭上游、不折不撓的白楊樹自然讓人浮想聯翩……

       。2)品讀第7段四個排比反問句,說說這四個句子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聯想有什么變化?意思是怎樣逐層加深的?

        明確:由樹聯想到人;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聯想到有相同特點的北方農民;由白楊樹的堅強不屈聯想到傲然挺立、守衛家鄉的抗日軍民;由白楊樹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的精神,聯想到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四個反問句連貫緊湊,思想逐步升華,贊美之情逐漸達到高潮。

       。ㄔO計意圖:依循作者對白楊樹由淺入深的情感層次,按“初見”—“凝望”—“聯想”三個情感層次研讀文本,解讀白楊樹生長環境、外在形貌、內在精神的不平凡,文本內容和教學重點得以在徐徐呈現中逐一落實,循序漸進而又拾級通幽,別有趣味。)

        (三)回望文本,小結脈絡

        小結文本內容:本文題為《白楊禮贊》,開頭、中間、結尾又不斷點題,直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形成一以貫之的感情線索,統領全文。而且,這條感情線索由遠及近、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表現白楊樹生長環境、外在形象、內在精神的不平凡,將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推向了極致,情也濃濃,意也濃濃,令人回味無窮。

        三、板書設計(略)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導入

        “禮贊”是帶著敬意贊美之意。文章第1段、第4段、第6段、第8段、第9段,都是直接抒發贊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線索,并與標題形成呼應。而且,文章從生長環境、外在形象、內在精神三個方面,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沿著由遠及近、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感情線索,將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推向了極致。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既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更能通過縱觀文本,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做出鋪墊。)

        二、托物言志,品禮贊之意

       。ㄒ唬┰O疑過渡

        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

       。ǘ┍尘爸鷮W

        這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寫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個時期之后,到延安講學。當時,正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他親眼目睹了北方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抗戰的情形,從解放區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寫下了這篇熱情洋溢的散文。

       。ㄔO計意圖:引入文章的背景資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ㄈ┚x探珠

        1.文章中哪些文句讓你感受到“從解放區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明確:第7段、第8段(誦讀)。

        2.這種“對解放區人民”的贊美,作者并不是正面表達的,而是通過什么事物表達的?這是什么方法?

        明確:托物言志、象征。通過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表達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持抗戰的北方勞動人民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精神的贊美,以及對抗日軍民的崇敬之情。

        3.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是怎樣揭示出來的?

        明確:第7段,作者連用四個反問句:第一句是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么,應該覺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個“難道”,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段則通過主旨句“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直接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4.要賦予白楊樹這樣的象征意義,文章需要做怎樣的鋪墊?

        明確:象征是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象征手法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作者以審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觀,在展示白楊樹的生存環境(西北高原獨特的景象)、描寫白楊樹外在形貌及內在氣質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賦予白楊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象征意義。

        5.你對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有了怎樣的認識?

        明確:首先形神兼備地描繪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時使用象征手法,賦予這一事物某種象征意義,借此表達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ㄔO計意圖:以抽絲剝繭的一系列問題為導引,結合文本的句段內容,帶領學生學習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既加強了對白楊樹象征意義的理解,又把握了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的核心要義,可謂撥云見日、步步為營。)

       。ㄋ模┭葑x小結

        1.小結:作者之所以贊美白楊樹,是運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贊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勞動人民和他們所具備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精神。

        2.師生表演讀,體會并演繹作者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持抗戰的北方勞動人民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精神的贊美之情、對抗日軍民的贊美之情。其中,師讀第一個反問句,女生齊讀第二個反問句,男生齊讀第三個反問句,全班齊讀第四個反問句,三名學生代表讀第8段前兩句,全班齊讀第8段最后一句。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品味情感;在朗讀中體會方法;在朗讀中升華主旨。)

        三、品讀語言,學禮贊之法

       。ㄒ唬┯麚P先抑

        1.品讀兩個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1)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2)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2.明確:兩處都使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使文章波瀾起伏、富于變化,給讀者制造出閱讀的“驚喜”;同時,第(1)句牽引著讀者,第(2)句突出了白楊樹的精神風貌。

       。ǘ┖嫱行顒

        1.品讀下面句子,體會其妙處。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S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2.明確:描寫白楊樹生長的環境,渲染一種不平凡的環境氣氛,暗示在此生長的白楊樹也一定是不平凡的。為白楊樹的出場蓄勢,為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ㄈ⿲Ρ韧怀

        1.品讀下面句子,說說為什么要寫楠木。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2.明確:寫楠木,主要是與白楊樹形成對比:兩種樹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當中蘊含著“不平凡”,一是貴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一是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兩相對比,突出贊美了白楊樹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ㄔO計意圖:結合文本句段進行品讀賞析,引導學生了解抑揚、烘托、對比等寫作技巧及其作用,體會這些技巧的表達效果。)

        四、總結梳理,得禮贊之旨

        師生共同梳理總結本篇所學:(一)全文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線索串起整篇文章;(二)在描繪白楊樹形貌氣質的基礎上,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象征手法,贊美北方農民和他們身上所具有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三)文章運用抑揚、烘托、對比等寫作技巧,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

        五、板書設計(略)

        作品鑒賞

        結構劃分

        全文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為第一段,點明題旨,直抒對白楊樹的熱烈贊美之情,總起全文。

        第二部分為第二至第四段,描寫西北高原的雄偉景象,引出白楊樹。文章開頭點出白楊樹“不平凡”后,不寫白楊樹怎樣的“不平凡”,而是調轉筆鋒,先寫“撲入”“視野”的高原風貌,運用化靜為動的手法,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高原風景畫:初看,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細瞧,近處麥浪翻滾,遠處連峰祈福。作者把自己置身畫面中寫出了在此時此地的感受:‘‘雄壯”、“偉大”,但又有些“單調”。這為正式描寫白楊樹作了環境鋪墊和氣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剎那間”、“猛抬眼”把視線引向“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但又不立即說出這種樹木的名字,而是用一設問句來提醒,有如臨其境的感覺。接著用自己的驚奇之感來點出懸念。第四段,作者才點出“那就是白楊樹”,并用一個轉折復句對白楊樹作了熱情贊頌,油然而生敬意,深感“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第三部分為第五至第六段,贊頌白楊樹力爭上游、緊密團結,不屈不撓的精神。第五段一開頭,作者就用“力爭上游”點明白楊樹的外觀體現的精神氣質,接著連用兩個“筆直”突出了白楊樹體現這種精神氣質的外觀特點。再接著具體描繪了白楊樹: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緊緊靠攏”,“絕無橫斜逸出”;葉,“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然后由“形”進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贊頌了白楊樹“努力向上”,“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第六段,怍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為七至八段,歌頌白楊樹樸實的風格,內在的美質,由樹及人地概括白楊的象征意義。作者用別具一格的審美眼光,從白楊樹的樸實風格、內在的美質,聯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北方的農民”,守衛家鄉的“哨兵”以及他們團結一致、堅持抗戰,用血寫出了新中國歷史的革命精神和意志。文章一連用四個反詰語氣的句式,層層聯想開去,一氣呵成,感情激越,氣勢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楊樹的象征含義在作者反復吟詠不平凡的白楊樹“跟北方農民相似”的贊語中,感情濃烈地揭示了出來。

        第五部分為最后一段,斥責那些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再一次贊美白楊樹。作者把“貴族化的楠木”與“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進行對比,一“那”一“這"表現出界線分明的愛憎。結句再次點題,回應開頭,簡潔有力。

        藝術特點

        ①象征手法的運用

        作者以白楊樹象征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廣大軍民,歌頌他們團結戰斗、不屈不撓、堅持抗戰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堅強意志。如這篇作品單是為寫白楊樹而寫白楊樹,自然也不失為一篇描寫風物的佳作,但格調卻要低得多。此文的成就,是與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有了更深的意義。

        ②文筆婉曲,結構謹嚴

        文章一開頭就點題,熱情贊頌白楊樹“不平凡”,但卻不緊接著描繪其“不平凡”的面貌,而是把文筆宕開,去描寫高原的景色。這就使文章有了曲折。當寫到對高原產生單凋之感后,突然轉向白楊樹的描寫,猶如異峰突起,精神為之一振,感情趨向熾烈。在具體描寫了白楊樹“不平凡”之后,作者又先抑一筆,說它“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使文章的情緒又沉下來。接著用“但是”一轉,稱贊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同時展開豐富的聯想,層層深入地揭示出它的象征意義,文章的思想開拓出新的境界,作者的感情也達到了高峰。最后斥責那些鄙視白楊樹的人,使感情又來了一個回旋。結尾照應開頭,再一次“高聲贊美白楊樹”,感情熾烈,又使全文意境完整。

        ③語言凝煉,文字優美

        作者寫高原、寫白楊,選用的詞語,都十分精當,貼切。如寫高原的“大”,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平”,用“坦蕩如砥”;寫白楊的高大,則用“偉岸”、“挺拔”、“參天聳立”,“傲然地聳立”。同是贊美白楊的“不平凡”,卻用不同的句式,顯出感情的變化。開頭說“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是從正面肯定了白楊樹超凡的氣質,以后反復強調白楊樹“不是平凡的”,改肯定為否定句式,是從象征意義上駁斥了那種輕視北方民眾抗日斗爭的觀點,是以更激越的感情贊美白楊樹超凡的精神氣質。

        總體來說,這篇散文不僅思想內涵豐裕,在藝術上也極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楊樹象征“真人真地”,立意奇妙,在畫面上的形象和氣勢,既明朗而又委婉。為了突出白楊樹,作者在環境描寫上頗有講究,襯托了白楊樹的壯麗、挺拔的氣質和形象。

        文章布局整飭而又層層深化,圍繞謳歌白楊樹,從外形到內核各個層面深入抒發,同時,開頭、結尾相互呼應,強化了主題。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1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視野:視力所及的范圍。

        妙手偶得:文學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

        錘煉:這里是反復推敲加以提煉的意思。

        主宰z i:支配。

        坦蕩如砥d :平坦得像磨刀石。

        潛滋暗長:暗暗地不知不覺地生長。

        旁逸y 斜出:意思是(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逸,逃,逃跑。

        暈y n圈:模模糊糊的圈。

        參c n天:聳入高空。

        偉岸:魁偉,高直。

        縱橫決蕩: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秀頎q :美而高。

        懨y n懨:精神不好、困倦的樣子。

        2.作家作品

        關于作者: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筆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進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編輯和翻譯。1921年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并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同年接編《小說月報》,該刊自第12卷第1期,內容大加改革,除發表大量的民主主義、現實主義的學術論文和文藝作品外,并經常介紹世界文學界潮流趨向,討論中國文學革進的方法,成為中國現代第一個大型文學刊物,對中國現代新文學的建設有杰出貢獻。1923年在上海大學教授小說課,還任教于上海大學等校。1925年8月,與陳云等領導商務印書館職工罷工,要求承認職工會和改善生活條件,取得基本勝利。年底被選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代表、執行委員,1926年赴福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任國民黨中宣部秘書,3月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宣傳部部長,北伐時期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后又兼漢口《民國日報》總主筆,四一二政變后被通緝。1927年9月后以茅盾為筆名發表《幻滅》等小說,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與魯迅一起參加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2年,完成長篇小說《子夜》,由開明書店出版。1936年生活書店出版了他主編的《中國的一日》,在讀者中有廣泛的影響?箲鸨l后,應生活書店邀請創辦《文藝陣地》雜志,1938年冬,任新疆大學文學院院長,1940年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到重慶,任文化工作者協會常委,皖南事變后,一度赴香港主編《筆談》?箲饎倮,1946年5月回上海主編《文聯》,并撰寫話劇《清明前后》。1947年到香港任《小說月報》編委,1949年2月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文學改造者協會主席。建國后,在周總理建議下出任我國第一任文化部部長,他還當選為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等職,主持日常工作、出訪、寫評論、扶持文學新人。在政務繁忙之際,他對文學創作仍念念不忘,曾寫成反映新時代干部形象的小說《鍛煉》等。后又著手撰寫一部以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黎明》,作為《子夜》的續集,但未發表。他于1981年去世。發表有《動搖》、《追求》、《文藝陣地》、《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說和散文著作。小說《子夜》在建國后曾被拍成電影。

        3.背景鏈接

        《白楊禮贊》是一篇優秀的抒情散文,寫于1941年,是茅盾先生“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離新疆赴延安,又離延安赴重慶)以后在重慶寫的”。作者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白楊樹這個藝術形象,歌頌了樸質、堅強、團結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本文散攏結合,線索分明,結構精巧。作者一唱三嘆,反復歌詠白楊樹的“不平凡”。這“不平凡”是作者抒發贊美之情的基礎,也是用來結構文章的線索。圍繞這個線索,作者“首句標其目”,繼之,從景、形、神三方面盡寫白楊樹的“不平凡”。先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這是漫放;“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的白楊樹,這是巧收。再從外形寫到氣質,最后在抒情與議論中直陳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再次疾呼“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以突出主題。

        二、文章脈絡

        全文共9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2-8),由遠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寫白楊樹的“不平凡”。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2-4),描寫黃土高原,交待白楊樹生長環境的不平凡。

        第二層(5-6),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美。

        第三層(7-8),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第三部分(9),對比楠木,再贊白楊,呼應開頭。

        三、寫作方法

        1、采用象征手法:

        白楊樹象征了北方抗日根據地的農民及其斗爭精神。

        2、詞語運用:

        準確凝練,變化多姿。如寫高原之大,用“無邊無垠”,寫高原之平,用“坦蕩如砥”,寫高原之色,用“黃綠錯綜”等。

        3、中心表達:

        文章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楊樹贊頌了北方軍民的斗爭精神。

        4、修辭手法:

        采用了排比、反問、對比等。如課文第7段采用一組排比反問句,層層深入的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最后,以楠木和白楊樹作對比,突出作者的感情。

        5、寫作借鑒:

        托白楊樹之物言作者贊人之情,這是我們在學習寫作時要借鑒的。

        四、問題探究

        1、關于象征手法。

        ⑴本文贊樹的目的是為了贊人,但又不直接說,而是采用這種含蓄的形式即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意義。這種意義不是所描寫的事物本身就具有的,是作者借某一事物所作的聯想和寄托。

        ⑵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這與擬人和比喻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首先要認清象征是一種表現方法,即寫作方法,就是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所說的象征義;而擬人與比喻則是修辭方法,只表現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與擬人的相同點是都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的寫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把某種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描寫的事物的形象中。通過所描寫、刻畫的事物,來表現一定階段的本質或某種意義;而擬人則是用在語句的表現上,是為了把事物寫得生動、形象,增強表達效果。雖然也是把物人格化,但所表現的還是擬人化的事物本身。例如:“山也笑來水也笑”,只反映人物歡悅的心情,并不反映人的性格和品德、精神和思想、形象和氣魄;并不寄寓別的更深的意義,也沒有描繪山的形象,這山中也不寄寓另一個形象。

        象征與比喻中的借喻,也有相同點,那就是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礎上;象征卻是將所描寫的事物賦予一定的意義,所以對托義的物必須作細致的描寫和刻畫,理解時應加以細心地分析。比喻就無須做描繪和刻畫。

       、窍笳鬟@個表現方法,是文學家們在斗爭中創造的。它的基本作用有二:一是把作家要說而不愿直說的托義于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一是幫助作家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告訴給讀者!栋讞疃Y贊》屬于后者。這方法幫助《白楊禮贊》沖破了國民黨政府的“審查”。我們今天運用象征的寫法一般說是屬于前者,主要是為了增強文章的表現力,收到更好的文學教育效果。

        2、句段理解:

       、虐讞顦鋵嵲谑遣黄椒驳。

        這是貫穿全文的抒情線索,內容上將文章各段串聯起來,結構上也非常嚴謹,首尾呼應,使文章成為完整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⑵第5段:用工筆細描的方法,從干、枝、葉、皮等方面具體描述白楊樹之形,有力突出其正直、倔強、不折不撓、力爭上游的品質,為下文揭示其象征意義蓄勢。

       、堑7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作者先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指出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而后指出但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突出白楊樹的獨特個性,接著用排比反問的句式像剝筍一樣由外到內、層層深入地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⑷“貴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回答說:“貴族化的楠木象征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練習解答】

        一、1.“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為了逐層深入地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作者“首句標其目”,繼之,從景美、形美、神美三個方面盡寫白楊樹的“不平凡”。先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遼闊坦蕩、氣象雄偉、色彩鮮艷的西北高原,這是漫放,“猛抬眼看見了前面”的白楊樹,這是巧收,寫到了它的形美: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干、枝、葉都‘一律向上”,“緊緊*攏”,“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再從外形寫到氣質:力求上進、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堅強不屈。最后在抒情和議論中直陳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每次寫完它的一個方面,作者都要點到它的“不平凡”,這樣一唱三嘆,逐層深人地表現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2、偉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類似偉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楊樹是一種“極常見”和“極易生長”的樹來說,它當然“極普通”,但從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內在美來說,它又是“不平凡”的。兩者就這樣統一于白楊樹身上。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下文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作鋪墊。白楊樹在西北極普通,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農民相似”這樣由樹到人,水到渠成地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作者先寫了白楊樹的形美:干,筆直;枝,*攏;葉,向上;皮,光澤。它有著力爭上游、不折不撓的精神,顯然這是人格化的描寫。然后寫它內在的氣質: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不缺乏溫和而又堅強挺拔。這樣我們便非常明確地看出:寫白楊樹的意義遠不只是寫“樹”了。而是通過寫白楊樹贊美北方農民和我們的民族精神,因而他們在“神”方面是相似的。

        二、1.“撲”與“奔馳”照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形象而準確。靜態的黃土高原“撲”入視野,這是乘車者的實感。準確地表現了“奔馳”的汽車速度之快。“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撲人”視野,也反映了黃土高原的遼闊平坦,一望無際,無遮無礙。

        做這道題,欣賞作品生動貼切的語言,可聯系從平時坐車的感覺想開,體會車行之速。

        2.使用“涌”字,說明感想之多,瞬間形成,有時也許還未經仔細考慮,就不由自主地噴涌而出。

        體會“涌”字的表達效果,可由“淚水從他的眼里涌了出來”中的“涌”寫出了淚水之多,想到“涌出的感想”中的“涌”說明感想之多。

        3.一個“泛”字,富有動感;生動地表現了白楊樹旺盛的生命力。

        三、略

        四、略

        【類文品析】

        丁香賦

        每當冰雪消融,一股細細的清香立刻浮滿北國冰城,是丁香選擇了哈爾濱,還是哈爾濱選擇了丁香?問花花不語,天地間都在感嘆著花與城的奇緣。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丁香開!碑敶猴L尚未完全驅走哈爾濱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綻滿枝頭,如霞如煙,哈爾濱的春天實在是太短暫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個夢,與哈爾濱的春天交相輝映,有了丁香花,哈爾濱的春天就變得芳香四溢,美倫美奐。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陽島,冬天的冰雪,是每個哈爾濱人心中的摯愛。幾十萬株丁香裝點著哈爾濱的街道、公園、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數不清的小花匯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帶白,白中映粉,遠遠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這情景給寒冬里走過來的人以張力,創造的熱情,想象的馳騁。

        丁香,花香襲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氣最為濃郁了,倘若你漫步街頭,往往是還沒有看見花,香氣已先沖入鼻中,一代代的哈爾濱人就是在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夢想自己的未來。

        丁香在我國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它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

        古時,有許許多多關于丁香的傳說,說丁香是“神樹”,它能給人帶來幸福。

        歷代的文人墨客,又為丁香留下了許多名篇:

        “五月丁香開滿城,芬芳流蕩紫云藤!

        李商隱則用“芭蕉不展丁香潔,同向春風各自開”的詩句,描述情人的思戀之心。

        哈爾濱人把丁香作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們情感的寄托,審美的移情,更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頑強,能綻放在北緯45度線上,深得哈爾濱人的寵愛。

        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緊緊地抓住土地,纖細的枝桿,勁健地支撐著一簇碩大的花冠,抵御著北方的風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濃香馥郁花飛全城;深秋,濃綠的葉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嚴冬,它那無葉的枝條也在孕育著一個春天的花潮。

        哈爾濱人對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獨特的精神風貌,她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

        丁香是哈爾濱人精神的寫照,丁香是北國歷史的見證,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叢,把北國冰城裝點得分外嬌嬈。

        丁香是哈爾濱人的摯愛,哈爾濱是丁香永久的家園。

       。ㄟx自中央電視臺《電視散文精品》作者:張福海)

        1.閱讀全文,說說作者贊美丁香花是為了贊美什么。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丁香開!笔歉鶕   懙摹    》中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改寫而成。

        3.作者根據什么說丁香“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處。(任選一句)

       、倩ㄈ缭,花如海,花如霞。

       、诰褪堑搅藝蓝,它那無葉的枝條也在孕育著一個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陽島、冰雪是哈爾濱人心中的摯愛,南京的梅花、棲霞紅楓、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摯愛。請你選擇具有你熟悉的某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寫一段話,抒發自己的喜愛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過60字)

       。▍⒖即鸢福1.贊美哈爾濱人“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的精神!2.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古時,有許許多多關于丁香的傳說。歷代的文人墨客,又為丁香留下了許多名篇。 4.①采用排比、比喻修辭手法,寫出了丁香花的數目之多,花色之艷。②采用擬人、比喻修辭手法,表達出對丁香花富有生機,孕育生命的贊嘆!5.如:南京的雨花石,是出了名的,多少年來,人們到南京旅游,或多或少要帶一些雨花石離去,因為它寧靜、明朗、堅定、無我,就像人的一種精神。)

        【同步訓練】

        一、基礎訓練

        1.《白楊禮贊》作者     ,原名     ,“禮贊”的意思   。

        2.根據下列詞語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湃舨皇牵ㄎ膶W素養深的人偶然間所得到的),便確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     )

       、茻o邊無垠,(平坦得像磨刀石),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    。

       、撬械难局σ宦上蛏希揖o緊*攏,成為一束,絕不(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    。

       、韧鹑幌笳髁私裉煸谌A北平原(縱橫馳騁,沖殺突擊),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

        3.對下列句子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汽車在望不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一條黃綠錯綜的大氈子。(比喻)

        b、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著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只覺得它是樹?(反問)

        c、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它是樹中的偉丈夫。(擬人)

        d、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面對它們,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比喻,設問)

        4.填空:

        作者采用      的手法,托物言志,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點,借白楊樹的不平凡形象,贊美   ,歌頌他們      的精神。

        5.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請從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氣質三個方面具體說說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境“不平凡”:

        外部形態“不平凡”:

        內在氣質“不平凡”:

        6.請你對下面句子中劃線部分作簡短的說明。

        ⑴而另一種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

        “另一種味兒”指:

       、扑袠O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

        “極強的生命力”指:

        7、象征產生于聯想,看到白楊樹,作者聯想到北方的農民,看到下面的事物,你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呢?請任選以下兩個事物加以說明。

       、判〔荩

        ⑵帆:

       、欠酃P:

       、确棚L箏的線:

        二、同步解讀

        ⑴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珠,一珠,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

       、颇蔷褪前讞顦,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悄鞘橇幧嫌蔚囊环N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達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冗@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伤鼪]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 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珠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拾讞顦涫遣黄椒驳臉,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俗屇切┛床黄鹈癖、*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8.第一段為什么不直接寫白楊樹,而是把突出點放在“我”的情緒轉變上?

        9.第三段對白楊樹的描寫,請分析其描寫的角度和中心。

        10.第五段可分為兩個層次,請按下面的劃分概括內容:

        第一層:

        第二層:

        11.第五段第一層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舉例說明。

        12.第五段第二層,文章用了四個反問句,其問法有什么變化?意思是怎樣加深的?

        13.說說反問句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14.第六段寫了什么內容?其作用是什么?

        15.將白楊樹與楠木對比,作用是( 。

        a、用貴族化的楠木反襯白楊的平凡而偉大。

        b、用平凡而偉大的白楊樹反襯楠木貴族化的丑態。

        c、抒發對*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的憤恨鄙棄之情。

        d、抒發對楠木自居高貴的批判之情。

        16.聯系開頭:“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請指出結尾與開頭的關系和表達作用。

        17.指出第二段和第四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三、美文賞讀

        牡丹的拒絕

        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陽去看的。歐陽修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

        這一年已是洛陽的第九后牡丹花會。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

        連日濃云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嗖嗖。

        街上擠滿了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的看花人。看花人踩著年年應準的花期。明明是梧桐發葉,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紅,海棠更已落英繽紛——可洛陽人說春尚不曾到來;看花人說,牡丹城好安靜。

        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僥幸,姍姍步入王城公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愿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潔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黯淡蕭瑟的灰綠……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于衷。

        驚愕伴隨著失望和疑慮——你不知道牡丹為什么要拒絕,拒絕本該屬于它的榮譽和贊頌?

        于是看花人說這個洛陽牡丹真是徒有虛名;于是洛陽人搖頭說其實洛陽牡丹從未如今年這樣失約,這個春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怎么能怪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懾于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如今怎么就能讓牡丹輕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對綠色的牡丹園,只能蝎盡你想像的空間。想像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蕩。它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幾天中轟轟烈烈的進發出來。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

        牡丹為自己營造了神秘與完美——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

        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么爍于枝頭,要么歸于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后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

        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里,奇跡不會發生。任憑游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么不拒絕寒冷?

        于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18.看牡丹為什么一定要到洛陽去?

        19.文章用了較多的篇幅寫到洛陽而沒看到牡丹,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

        20.文章說“在沒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聯系全文說說牡丹的“個性”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1.牡丹“同人一樣”,它“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聯系全文內容,說說人的“品位”是什么?

        22.文章寫當年“百花懾于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的傳說,對寫現在的“牡丹拒絕寒冷”,有什么作用?

        23.下邊對文章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一般人寫牡丹都是贊美牡丹的絢麗嬌艷、雍容華貴,而本文卻另辟蹊徑,贊美“牡丹的拒絕”,因而顯得不同凡響。

        b.文章描寫牡丹先揚后抑再揚,一唱三嘆,在曲折之中表現出牡丹“不茍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的崇高品質。

        c.作者在文中采用的是第二人稱的寫法,但重點仍然是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d.“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說明“富貴”和“高尚”之間的距離并不大,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2

        今天我說的課是《白楊禮贊》,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楊禮贊》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于1941年3 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初二的第四冊教材已經涉及到了議論文的教學,同時以編入了小說、詩歌、散文等教學單元。第六單元的學習目標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出于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散文閱讀,在了解散文中記敘和描寫的基礎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提高閱讀散文的能力和寫作記敘文的能力。

        2.結合第二篇《醉翁亭記》,第三篇(寫作訓練)《在那顆星子下》引導學生體驗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師生之間純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冊的特點,在學習枯燥的議論文的同時欣賞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學習語言,熏陶情感。

        在教學在要把握好這幾意圖。馬卡連柯說:“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睂W生進行語言教學,開發智力,熏陶情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初一的一年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初二在此基礎上增加閱讀量,并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從初一開始教師已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增廣學生的閱讀面!栋讞疃Y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將采取以讀為主的三層次閱讀教學。

        四.教法設計

        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語文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例子,從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個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言”和“荃”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練讀”、“悟讀”、“品讀”是我上這一節課的指導思想!熬氉x”是仿照朗讀示范對朗讀進行有效的練習; “悟讀”是邊讀邊領悟、體會;“品讀”是對用詞、語句、修辭等的品味和鑒賞。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也要體現這一思想。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和朗讀從整體上感知,用課文中的詞句說說作者贊美了什么樣的白楊樹,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所講來整理板書白楊樹從內到外、由表及里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再接下來則讓學生找表現“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層次練讀、悟讀、品讀,感悟句式美、用詞美、語段層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訓練語言、培養情感都落到了實處!熬氉x”、“悟讀”、“品讀”實則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讀,而且這是精讀的深入,它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要求在“讀”法上產生了一些變化,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閱讀和感悟能力。《白楊禮贊》的教學過程 中對學生學法指導要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方法;

        2.誦讀時注意課文的用詞,修辭方法的運用,語言的錘練;

        3.要指導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美。

        五.教學目標 與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

        a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初步學會分析帶有抒情和議論的散文。

        b學習生字,領悟一些詞語的使用。

        c學習該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ㄆ渲衋和b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結合,c 是情感目標的培養,三個目標的確立從總體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2.教學重點:

        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3.教學難點 :

        指導學生以三層閱讀法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

        六.教學程序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ㄒ唬⿲  

        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說:“它起著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導入  的好壞顯得致關重要。

        本節課的導語 這樣設計:

        以圖片導入  。出示一張蒼勁盤結的古松圖片和一張嫵媚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  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贊美。這樣的導入  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文中先抑后揚的手法打下基礎,同是也在學生心中種下了直觀美與語言表達美相結合的種子。

        (二)順著導入  的情緒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了解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語言的美。

        習慣上教學時總是喜歡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但是當學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時,以提問方法或教師介紹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時代背景,會大大打亂學生的思緒,得不償失。另外學生對茅盾的了解已經較多,時代背景在注釋中也有介紹,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聽錄音的過程。

       。ㄈ┞犕赇浺糁,教師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再給學生以直觀刺激。

        接下來學生輕聲讀課文,并回想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的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呢,還是改變這種情況?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的發展期就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所以我認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朗讀,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的培養。)

        在這一過程之后教師以提問并提示的方法幫學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四)請學生找出能表現白楊樹之美的相關語句,并反復誦讀。教師可以如此引導:(教師提問)作者給文章取標題為“禮贊”,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呢?從而引導出學生回答“因為白楊樹美或不平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那些能表現白楊樹美或不平凡的語句來么復誦讀,體會作者贊美的情感。

        這一點其實就是本課教學思路中的“練讀”。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誦讀會發現白楊樹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征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語句、詞語也就隨之被發現,自然而然地就轉到了下一個環節“悟讀”。

        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布置以下作業 :

       。ㄎ澹┱n外作業 

        1. 完成練習一表格的填空,了解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是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

        2.在第二、五、七等幾段中分別找到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詞句,思考為什么這樣寫。

        第二課時

        (一)結合上一課時布置的作業 做好練讀與悟讀的過渡。

        1.請學生分別朗讀能體現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征美的語段,教師板書“三美”。

        2.進一步要求學生根據作業 誦讀能表現“三美”的詞、句,簡述作者用詞或句的好處。

       。ǘ┙處熤笇АⅫc撥這些詞句的讀法,正音、正氣、正情,讓學生進一步領悟這些詞句的表達作用。

        以下列問題引導,師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繪黃高原體現了它的什么特點?(雄偉)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描繪?(色彩、幅員、地勢)用到了哪些詞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3.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語你認為比較好?好在哪里?(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看法而提示點撥)

        4.作者表現黃土高原雄偉的目的是什么?(為白楊樹的出現設計好背景,最終贊揚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類似的一些問題來幫學生悟讀。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詞語來描繪白楊樹?最能體現它精神特點的是哪個詞?(力爭上游) 

        6.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白楊樹的“力爭上游”?(枝、干、葉、皮)

        7.結合寫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詞句的表達作用。(學生暢所欲言,讀與思相結合,學生的主體性特征充分體現。)

        分析完白楊樹的形神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并自然過渡到對象征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為什么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再說它是“偉丈夫”?這是一種什么寫法?(先抑后揚)白楊樹有哪些品質?

        9.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四個排比句所體現的層次之美象征意義。

        以上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應建立在學生悟讀的基礎上,這不是普通的問,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練讀之后,與學生一起悟讀,與學生在平等的原則上共同領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說過:“如果沒有學生積極的、自覺的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生預期的教養效果!彼栽谡n堂上教師的角色只是他們的一個大朋友。有些問題學生可以在悟讀的環節中自行解決,有些則需要教師提示,共同探究之后才能解決。也中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ㄈ┙處煾鶕䦟W生的領悟整理板書。(見附1板書設計 )

       。ㄋ模┯晌蜃x到品讀

        在練讀、悟讀的基礎上學生仔細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學生低吟淺誦,沉浸在對文學的品味和鑒賞之中。一節課很自然地結束了。品讀不僅僅是課內“品”,更多的應是在課外“品”,這是課內到課外的自然延伸。

       。ㄎ澹┳鳂I 布置

        1.發下一張講議,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練習。(這一作業 起到課外鞏固的作用,見附2。)

        2.課外閱讀茅盾的《風景談》。(這一作業 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拓展,同時進行比較閱讀,更進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散文。)

        附1:鞏固練習

       、偎鼪]有婆婆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②也許你要說它不美。③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⑤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⑥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⑦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做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⑧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1.    本文段選自    寫的《白楊禮贊》,該文是一篇托物言 ____的散文。

        2.對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釋,恰當的是哪一項?(  ) 

        A.美 B.婆娑C.旁逸斜出 

        3.本文段的四個反問句的順序能否顛倒?(  ) 

        A.不能,四句是遞進關系 B.能,四句是并列關系 

        C.不能,四句是因果關系 D.不能,第一句總括后三句,后三句是因果關系

        4本文段層次劃分最恰當的是哪一項?(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對本文段贊美白楊樹的思路的理解,正確的是哪一項?(  ) 

        A.先揚后抑作鋪墊,然后逐層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B.先抑后揚作鋪墊,然后逐層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C.揚抑結合作鋪墊,然后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D.先揚后抑作鋪墊,最后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答案: 1.茅盾 志 2A,3A,4B,5B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3

        段國春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本文一篇是散文,散文是文學體裁一種,這篇課文,托物言志,認真地研讀它,能給我們美的享受,能提高我們文學修養。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掌握以下幾個問題: 

        1.初步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學習象征的手法,理解《白楊禮贊》的象征意義。 

        3.掌握朗讀要領,學習朗讀技巧。 

        4.理解排比、反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5.背誦五首唐宋詩,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 

        【指點迷津】 

        對于上述幾個問題的掌握,建議采用誦讀與講授相結合的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要介紹一些誦讀的方法,同時對文章中的一些重點難點要予以提示和解釋,F以《白楊禮贊》為例 

        1.結合注解介紹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明白文章禮贊的實際對象和為什么不直接說的原因。 

        2.提問“禮贊”和“贊”有什么區別。 

        3.讓同學誦讀課文,同時提問: 

        句中的詞語是否要重讀? 

        就其中的一句話看,如“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我贊美白楊樹”一句中哪個詞語要重讀? 

        4.決定句中詞語重讀的因素有哪些?(明確:句意、思想內容、人物感情、作品的精神實質等等因素) 

        5.重讀有哪些方法?(明確:加強音量和氣勢;適當延緩音節的讀音;變換音色,如或高昂、或低沉、或尖細、或沙啞等) 

        6.一個句子要有一定的句調。句調一共有幾種?(答:一般來說有四種—平直調、揚上調、曲折調、降抑調) 

        7.(讀音和知識介紹以后,就進入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問:貫穿文章的線索是什么?(回答:不平凡) 

        8.起筆點出白楊樹是不平凡的,然而轉筆卻去寫高原的景象,為什么?(回答:以白楊樹生長的環境,襯托出它實在是不平凡的。 

        9.為什么寫了行車時的倦怠和松懈的情緒?(回答:這既是寫實感,同時又表明,在人們懨懨欲睡時使人驚叫起來的是白楊樹,自然就更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10.文章是如何繼續寫白楊樹是不平凡的?(回答:先寫外形,后寫內在氣質) 

        11.請你指出外形描寫的順序。(回答:對于外形的描寫是從下至上,從平視到仰視,從部分到整體) 

        12.對白楊樹氣質的描寫采用了什么手法?(回答:象征的手法) 

        13.文章為什么又寫了“楠木”?(回答:一是用對比的手法,鄙視了*視民眾的頑固倒退派,又換個角度,先抑后揚,反襯出白楊樹的不平凡。) 

        14.(總結全文)文章是如何運用抑揚結合的手法的?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這種手法的特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5.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這種手法的特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6.比較一下象征與擬人、比喻的異同。 

        通過以上的學習、提示和解析,基本上可以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任務。 

        二.學海導航 

        【學法指要】 

        1.請你指出四種語調的具體含義。 

        平直調:平直舒緩,音節拖長拉平,表示莊重、嚴肅等。揚上調:前低后高,整個句子的后半句明顯高升,句末音節上昂,表示反問、設問、疑問、驚訝、鼓動或號召等。曲折調:高低起伏,變化較多,表示嘲諷、反語、暗示、雙關等。降抑調:先高后低,表示肯定、堅決、自信或話語結束等。 

        如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婆娑、屈曲盤旋、好女子、偉丈夫、偉岸、正直、質樸、嚴肅等要讀重音。前四句應讀平直調,下面的四個反問、排比句,宜用揚上調。 

        2.文章是如何運用揚抑結合手法的? 

        仔細研讀課文,就會看到文章寫高原景色的“雄壯”、“偉大”,這是揚;而后緊接著寫它的“單調”、令人“懨懨欲睡”,這是“抑”;接著突然出現了白楊樹,使人驚訝,這是揚;第七段中,寫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算不得“好女子”,這是抑;而后一轉筆,說他是“偉丈夫”,這是揚,由此看來,文章抑楊結合,而以先抑后揚為主,顯示出一種變化的節奏美。 

        3.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學創作的一種手法。它往往是通過對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的描寫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比較復雜而意義又比較深刻,但一時不易講清楚,或者由于某種原因,有些意思不便于說出,于是作品中就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采用象征的手法時,要求象征的事物與被象征的事物之間有著某種相似的特點,能引起人們由此及彼的聯想。 

        《白楊禮贊》一文中,白楊樹的質樸、嚴肅、力爭上游、不折不撓的形象,正與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持抗戰的北方的農民本質相似,所以作者對白楊樹的禮贊,正是對他們的禮贊,以此表達了對抗日軍民的崇敬之情。 

        4.象征與比喻、擬人有什么不同? 

        象征是一種寫作的手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比喻和擬人是修辭的方法,是從語言的角度來說的。 

        象征與比喻中的借喻有其相同的地方,都是物體形象化;但象征是將所描寫的事物賦予一定的意義,所以要作細致的描寫,而借喻是建筑在所相似的基礎上,無須描繪或刻畫。 

        象征和擬人的相同點都是使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用于文章的立意上,而擬人用于語言的表達上。 

        明白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課文。 

        6.如何理解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感情十分豐富,具有詩歌一樣的感情。這種感情是通過作品所創造出來的意境顯現的。所以要想準確地理解散文的感情,就應該準確地理解所創造的意境。 

        意境是指文學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耙狻笔菍儆谥饔^的感受,“境”是指描繪的事物,是客觀的對象。二者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種意境。 

        分析散文作品的意境要從作品的詞語入手,通對其精煉、優美、樸實、含蓄的語言的分析,來品味和欣賞作品的意境。在分析過程中,要分析景物描寫和環境描寫,進入作品所描繪的天地,并通過感受和想像,使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受到感染,這樣就能更好地體會作品的意境了。 

        【妙文賞析】 

        演講的態勢語言 

        演講的態勢語言,人們也稱無聲語言或行體語言。所謂態勢語言,就是指演講者的姿態、面部表情、手勢等,它不僅有一定的獨立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作用,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有輔助有聲語言和加強有聲語言的作用,協助有聲語言共同完成傳遞信息的作用。任何想用演講為人民服務的演講者,必須掌握和運用態勢語言的技巧,而技巧掌握在這樣的演講者手里,決不會成為目的本身,它會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幫助他有效地完成演講任務,從而達到演講的預期效果,所以,每位演講者,都須諳熟、掌握并運用好態勢語言。這一章,我們就演講者的面部表情和手勢來簡單地談一談。 

        第一節 演講者的面部表情 

        在演講中,演講者除了通過口頭語言──有聲語音傳達和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觀點外,還要借助于面部表情、姿態、手勢等態勢語言來補助口頭語言的表達。態勢語言有時還可以單獨表達一種情感、一種意圖,或單獨傳遞一種信息。所謂演講的“演”就是指面部表情、姿態和手勢的運用。 

        國外一些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在交際、談話、演講中感情浩蕩蕩的洪流,從而激蕩聽眾的情感,掀起他們心中的波濤。假若演講沒有節奏,或節奏感不強,就不能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不能有效地去宣傳聽眾和影響聽眾,正如有些演講者,他們雖已講了一二十分鐘,卻還沒有引起聽眾的一點興趣,除其它因素之外,沒有節奏不能不說是個原因。我們設想有這樣一個演講:其結構平庸、松散甚至混亂,其聲音平淡、呆板甚至沙啞,其情感淡漠、單調甚至麻木,其語言平淡、乏味甚至枯燥,整個演講沒有緊張徐緩之分,沒有急促輕松之別,總是一個調子,沒有變化,那么,這樣缺乏節奏或完全沒有節奏的演講,能夠引起聽眾的興趣,給他們以教益和啟示嗎?劉大木魁在《論文偶記》中說:“文章最要節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聲窈渺處。”他說的是文章,然而演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節奏在演講中既然如此重要,我們就應當對節奏的各種要素,認真研究一番。鑒于有些要素,我們已在不同的篇章里談過,本文就準備從節奏的最主要因素──速度來談一下。 

        演講中的速度,是指演講的快與慢、行與止等內容。 

        演講的快與慢,決不是由演講者隨意而定的,決不能受演講時間的長短的制約,但是,我們有些演講者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我們一上講臺,張口就講,一講又如放連珠炮和機關槍,沒有間歇,沒有變化,三下五除二,倉促完成了自己的演講。快則快矣,卻把聽眾弄得暈頭轉向,理解不了演講的意思,體驗不了演講者的情感,結果什么目的也達不到。也有的演講者,慢慢走上講臺,四平八穩;一板一眼,四兩棉花紡細線,慢慢來。結果平平淡淡,弄得聽眾心煩意亂。這樣的演講又怎么能發生效力呢?上述情況,是演講者忽視了演講速度所產生的問題,沒有注意根據主題和情感的需要,恰當而巧妙地安排好能完滿體現主題的有秩序、有拍節,有變化的速度。為了使演講娓娓動聽,內容明確、突出,必須注意節奏的輕重緩急,錯落有致。比如演講者在講到內容重要之處,為了便于聽眾理解和記憶,就需要慢一些,字字千釣,深深烙印在聽眾的腦海里。反之,講到一般內容時,就可以快一些。在情感激烈之際,其速度就要急驟些,或如江河傾瀉,或如狂風暴雨,以激起聽眾心靈的波濤;當情感平靜之時,其速度就要舒緩一些,或如行云流水,或如小溪淙淙,使聽眾恬淡入情。就在這跌宕起伏、變化有致的演講節奏的緩沖激蕩下,聽眾的心靈才能受到震撼,良好的效果才能獲得。 

        關于演講的行與止,關鍵是“止”的問題,止,也就是停頓。我們這里所說的停頓,其作用首先作為演講換氣的間隙,既表示上句話的結束,又可以是下一句話的前奏,以此加強語言的清晰度和表現力。有些演講者似乎沒有標點知識,不該停頓的停頓了,該停頓的則又沒停頓,這就使得語句混亂,有損于意義和情感的傳達,甚至引起誤解。其次,這種停頓,以它的間隙大小,一定時間單位里的次數多少,形成演講的節奏,給人以韻律美。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停頓在演講中有時比音調表示更多的意念。無聲的沉默,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司空圖在《詩品》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蔽覀兘洺R舱f:“此時無聲勝有聲!格言也有“出言不應無物,沉默不應無語”的說法,訓練有素的演講者,總是善于利用瞬間的停頓,在這短暫沉默的時間里,使聽眾有思索的機會,留有回味的余地,讓聽眾體會出重要的和豐富的思想和情感。但是,決不可造成無意義的停頓。無意義的停頓,不僅不利于準確的表達出演講的內容,而且也有損于韻律美和形式美。我們有些演講者由于亂停頓,結果鬧出了許多笑話,也是屢見不鮮的。 

        一些成功的演講家,不僅善于利用停頓加強文句的清晰度,造成鮮明的節奏感,而且也善于利用停頓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如英國政治家賴白斯曾在倫敦參事會演講勞工的情況,講到中間,他突然停頓下來,取出了表,站在那里一聲不響地眼看著聽眾達一分十二秒。其他參事員坐在椅子上很尷尬,互相盯視著:到底怎么回事?是賴白斯忘了講稿嗎?就在這時,賴白斯突然大聲講道:“諸位適才所感覺的的局促不安的七十二秒的長時間就是每個普通工人壘起一塊磚所用的時間!碑斎,這樣的停頓是少有的。但是一個有經驗的演講家,總會巧妙地運用停頓,使其達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一個演講如果沒有節奏,它是永遠不會動人的。一個高超的演講者,總是善于調動起演講節奏的積極因素,在演講中,忽而氣勢磅礴,忽而情意綿綿,忽而流暢明快、忽而婉約回蕩,造成相互交錯、變化有致的節奏藝術,從而震撼聽眾的心靈,達到演講的目的。當然,節奏決不可濫用。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摘錄郎加納斯《論崇高》的一段,供大家參考:“節奏的濫用必然會有賣弄做作的意味”,“一個過分有節奏的章節,簡直不是用言語意義來影響聽眾,而是用抑揚頓挫,以致聽眾每每預知何處頓挫要來而可以為之擊節”。假若節奏運用到這種程度,恐怕就沒有價值了。 

        【思維體操】 

        我國古代的詩歌非常講究音律、對仗和煉句。下面是描寫秋夜自然景物的詩句,請于選項中選出貼切的一組詞,依次填入橫線中。 

        北斗垂 莽, 明河 太清。 

        風林一葉 , 草百蟲鳴。 

        a.(1)莽(2)橫(3)動(4)衰 

        b.(1)蒼(2)浮(3)下(4)露 

        c.(1)草(2)凌(3)落(4)碧 

        d.(1)叢(2)隱(3)墜(4)荒 

        三.智能顯示 

        心中有數 

        學習本單元的課文,要掌握以下幾個知識要點: 

        這一單元主要學習散文。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白楊禮贊》這篇散文,我們主要應俯其象征手法,也就是托義于物的表現方法,即通過某一特定的形象來表現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文章緊緊抓住白楊樹的特點,熱情歌頌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動腦動手】 

        四、同步題庫 

        1.按查字典要求,完成下表 

        查加點的字 音序檢字 

        第一字母 所屬 

        部首 除去部首 

        的筆劃數 選出正確的義項(序號上劃√) 

        潛滋暗長 ①蔓延②生長③噴射④舒服 

        郁郁蒼蒼 ①憂愁②樹林叢生③有文采 

        ④形容香氣 

        赴湯蹈火 ①熱水②溫泉③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④湯藥 

        2.將下面句子重新組成一段有條理的話 

        ①寫毫無內容的、冗長的文章,在今天來說,是一種犯罪的行為,浪費自己的時間不說,還浪費了紙張,浪費了排字工人的時間,浪費了所有讀者的時間,罪過實在不少! 

       、谒圆荒苡昧繅喝耍v求質。 

       、蹆热萦蟹至浚M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內容沒有分量,盡管寫得多么長,愈長愈沒有分量。 

        ④短文章就沒有力量? 

       、菽遣灰姷谩 

        ⑥文章不在長短,要看內容如何。 

        重新組成的順序是(只寫序號) 

        3.修辭 

        對下面各句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大氈子。 

        ②我們要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塾万仍谶@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④課堂里靜得很,連針掉落地上也聽得見。 

        a.①擬人②排比③擬人④比喻 

        b.①比喻②排比③對偶④比喻 

        c.①擬人②對偶③象征④夸張 

        d.①比喻②排比③擬人④夸張 

        4.課文閱讀,回答文后問題 

        它沒有婆娑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質樸、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揚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質樸、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的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1)這段文字選自《 》,作者 。 

        (2)給下面的詞選擇正確的注音 

       、倨沛( )a. pósā b. púsuō c. pó suō 

       、诓磺( )a. būqù b. bùqū c. búqū 

       、垭y道( )a. nán dào b. nàn dào c. nán daò 

        (3)在這段文字中找出與下邊四個詞意義相近的詞 

       、僖倭( ) ②剛強( ) ③樸素( ) ④宛若( ) 

        (4)這段文字中的“難道你……難道你……難道你……難道你……”這句話在修辭方法上是:( ) 

        a.對偶 b.排比 c.對比 

        (5)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 ) 

        a.贊揚白楊樹的不平凡形象。 

        b.借贊美白楊樹來贊美守衛家鄉的北方農民。 

        c.描寫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6)把“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改成否定陳述句(可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7)用這段課文中的原文,回答稱白楊樹是“偉丈夫”的原因。 

        (8)這段課本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沒有……,沒有……”“白揚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又用轉折的語氣肯定,“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樣寫的作用是:( ) 

        a.說明白楊樹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b.為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積蓄氣勢。 

        c.說明白楊樹不僅是“樹中的好女子”,也是“樹中的偉丈夫”。 

        d.為揭示白楊樹的心靈美作安排。 

        (9)四個排比反問句的作用在于逐句加深內容,各句的意思是( ) 

        a.①第一句指出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樹中的偉丈夫” 

       、诘诙潼c明白楊樹至少象征了北方農民。 

       、鄣谌渲赋鏊象征堅強不屈的抗日軍民。 

       、艿谒木渲该魉象征了用血寫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b.①第一句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人的象征。 

       、诘诙潼c明白楊樹至少象征了北方農民。 

        ③第三句指出它還象征了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 

       、艿谒木渲该魉象征了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c.①第一句指出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光明的象征。 

       、诘诙潼c明白楊樹象征了中國農民,至少是北方農民。 

       、鄣谌渲赋鏊象征了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 

       、艿谒木渲该飨笳髟谌A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 

        d.①第一句指出白楊樹不只是樹,而且是勝利的象征。 

       、诘诙潼c明白楊樹象征了所有中國人,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 

       、鄣谌湎笳魇匦l家鄉的哨兵。 

        ④第四句象征今天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革命精神和戰斗意志。 

        5.閱讀下面短文,答題 

        駱駝蓬 

        駱駝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驕子! 

        啊,你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沒有(tǐng) 拔的莖,翠綠的葉,(yàn ) 麗的花,但你一代一代倔強地生長著,把根須深深地扎進砂(lì) 之中,(shè) 取一星半點的水分和營養,日積月累,把它儲存進自己的葉和莖里……但那不是為使自己永存,而是為他人造福。 

        可不是嗎?當長途(bá) 涉的駝隊饑渴難忍之時,你無私地獻出自己的莖和葉, 駝隊的繼續前進加油出力; 嚴寒襲擊駝隊的時候,你 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一切,燃起熊熊(gōu ) 火,給辛勤的遠征者 光明和溫暖。 

        駱駝蓬,你本是一種普通的、無名的蓬,但人們用“駱駝”這個美號為你美名,這是你的驕傲,也是你的光榮。 

        (1)給拼音處填上漢字正確的一組是:( ) 

        a.挺 艷 爍 躡 跋 溝 

        b.鋌 治 鑠 攝 拔 篝 

        c.挺 艷 礫 攝 跋 篝 

        d.鋌 治 鑠 躡 拔 溝 

        (2)在甲、乙、丙、丁四處填上恰當的虛字,正確的一組是:( ) 

        a.為 當 又 以 b.給 在 又 于 

        c.為 在 卻 在 d.給 當 卻 于 

        (3)文中橫線的句子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在內容上又起什么作用,選出分析恰當的一項( ) 

        a.在結構上起總結上文的作用;在內容上起概括段意的作用。 

        b.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c.在結構上起領起下文的作用;在內容上起揭示中心的作用。 

        d.在結構上起前后照應的作用;在內容上起象征中心的作用。 

        (4)簡要分析這篇短文的寓意和寫作方法。 

        讀詩,然后做題 

        春 夜 喜 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①,潤物細無聲②。 

        野徑云俱黑③,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④。 

        注釋 

        ①潛,暗中,悄悄的。 

       、跐櫸,滋潤花草樹木等植物。 

       、垡皬,野外的道路。俱,全,都。 

       、芑ㄖ,指雨后鮮花飽滿而嬌妍。錦官城指成都。 

        (1)讀拼音在括號中填漢字。 

        這首詩題為《春夜喜雨》,全詩卻不著一個“喜”字,而是以極為細nì( )的詩筆,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了春天雨夜的景物和綿綿細雨suífēng rùyè( )的情形,但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詩行間到處都tòu( )出了詩人對春雨yìng 

        shí ér jiàng( )興奮的心情。 

        (2)寫出這首詩押韻的字并注上漢語拼音。 

        (3)這是一首[七絕( )、七律( )、五絕( )、五律( )]。除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外,詩中還有無對偶的句子?如有,請在詩中有關句子下劃上浪線。 

        (4)“曉看紅濕外”中的“紅濕處,指什么?請聯系上下詩句分析回答。 

        作文:仿《白楊禮贊》托物言志,寫文章,題目自擬。 

        附習作。 

        落葉贊 

        伴隨著颯颯的秋風,一個金色的秋天又來到了人間。她飽含著喜悅,也夾雜著悲哀。喜的是這豐收的碩果,悲的是那隨風飄落的樹葉…… 

        那醬紅色、橙色、綠色的片片樹葉,普普通通,漫天飛舞,就象灑在新娘頭上的彩紙,烘托著豐收的熱烈氣氛。這時,是幸福,是歡樂。可在這過后,它就被人們踩在腳下,有誰還會想到它,又有誰還會記它的“功”呢? 

        燕子開始北上時,它探出頭來迎接著春風,襯托著萬紫千紅的百花,給人們帶來濃濃的春意…… 

        當人們手搖著蒲扇,口啃西瓜時,它頭頂烈日,用自己嬌小的身軀組合成巨傘,為人們遮蔭。這時,只有蟬兒聲聲伴隨著它…… 

        颶風在呼嘯,當人們身著大衣快步跑進屋里,暖氣迎面撲來時,灶坑里閃著熊熊的火苗,這又是它把最后的軀休向人們奉獻! 

        是它,吸收了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吸附了大量的塵埃。它是大氣的“清潔工”,氣溫的調節器。它是人類最可*的朋友。它們總是默默無聞,不與百花爭艷。在碩果滿枝時,它卻悄悄然離去。這精神、這品質多么可敬可嘉!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落葉”。他們,爬雪山,過草地;他們,參加過百團大戰;他們,渡過了長江;他們守衛著老山。當然,他們也參加了祖國的工業建設、農業生產和華山搶險!他們,正象落葉一樣,為了祖國,為了全人類,沒有索取,只有給予,只是無私的奉獻! 

        我們應記住、也會記住,記住它那壯麗的一生,記住這隨風飄下的片片落葉以及與落葉有著共同品質的人們! 

        【簡評】 

        本文以四時為序,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出落葉的形象。 

        然而,文章的難得之處,在于作者十分善于把看到的景物,用一根真摯細膩的感情線,編織連綴起來,在描摹景物的同時,穿插以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的議論或抒情,鮮明地突現出落葉默默無聞、勤于奉獻的精神品質,寫出了落葉的神。形與神的巧妙結合,使落葉這一景物本身具有了巨大的象征意義,作者所要贊美的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品質,那就是“落葉”的精神。 

        【創新園地】 

        中國古代對“陰”“陽”有很多種解釋,如:向日為陽,背日為陰;例如陽坡。請你仔細想一想,還有哪些解釋?也要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思維體操】 

        d 

        【動腦動手】 

        1. 滋 z 氵 9②郁郁 y 阝 6 ②湯 t 氵 3① 

        2.⑥①⑤③② 

        3.①d 

        4.(1)白楊禮贊 茅盾 (2) ①c②b③a (3)挺立 堅強 樸質 宛然 

        (4) b(5)b (6)你不能只覺得它只是樹 (7)“它偉岸,正真,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8) b (9) b 

        5.(1)c (2) a (3) b (4)本文贊頌了那些默默無聞、一心為他人謀幸福的人們,暗示人民應該像駱駝蓬那樣具有舍己為人的精神。文章用象征的手法來表現中心的。 

        6.(1)膩 隨風入夜 透 應時而降 (2)生shēng 聲shēng 明míng城ch éng (3)五律(√)還有對偶句: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4)“紅濕處”指被雨水淋濕的鮮花。 

        【創新園地】 

        凸出為陽,凹出為陰,如陽文。隱蔽為陰,顯露為陽,如陰溝。人世為陽,冥間為陰,如陰司。山南為陽,水北為陽,如衡陽市。水南為陰,山北為陰,如華陰縣。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學生理解和學習白楊樹所象征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象征手法,在記敘中抒情。

        [教學時數]  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簡介作者、時代背景;粗讀,理清全文脈絡;重點講讀第三段。 

        [教學過程 ]

        一、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提問:茅盾是筆名,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他寫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黨中央給予他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白楊禮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練習。

        文章一開始就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接下來并不說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寫  景色,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第4自然段承上啟下,又回到了對白楊樹的贊美。第5、6自然段描繪了白楊樹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楊樹象征為    ,點明了主題。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責    ,贊美白楊樹收尾。 

        按照這條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三、教師讀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點撥:文章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抒發對白楊樹崇敬、贊美的強烈感情。那么白楊樹為什么“實在是不平凡的”呢?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呢?文章不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而接著寫了黃土高原的景色。這樣寫的作用何在,我們留在下堂課再研究。

        現在請同學們朗讀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邊朗讀邊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形象?下面還具體寫了白楊樹的哪幾部分,各寫

        出它們什么特點,具有什么深刻涵義?

        (2)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性格?下面還用了哪些詞語加以刻畫,具有什么深刻涵義? 

        在描繪白楊樹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爭上游”一詞概括了白楊樹形象總的特點,采用的是擬人手法,給白楊樹以人格化。下面分別從干、枝、葉、皮四方面寫它們的特點。干,突出它的直;枝,強調它的直而緊靠;葉,寫它的向上;皮,則主要寫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過這些特點的描寫,給人以正直、團結、進取、質樸、力爭上游的印象,涵義十分深刻。 

        在刻畫白楊樹的性格時,作者用“倔強挺立”總寫它的性格特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險惡的環境中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贊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發了這種感情,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由學生朗讀第5、6自然段,要求讀出感情。 

        四、布置課外作業 。 

        朗讀全文,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歸納主題和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

        一、課堂練習。 

        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的意思: 

        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倔強挺立——頑強不屈,不可動搖或摧毀。 

        參天聳立——高高地立著,聳入空中。 

        不折不撓——折磨不了,壓迫不倒,形容意志堅強。 

        二、指名學生朗讀第四段(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寫了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后,又進一層以樹比人。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要求學生劃出重點詞語)?(2)下面作者一連用了四個排比反問句,進一步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這四句的含義是怎樣逐句加深的? 

        學生朗讀、議論后,教師歸納: 

        作者先運用比喻、對比的方法,并一連用了“偉岸”、“正直”“樸質”“嚴肅”等七個詞語(與第5自然段呼應),有力地贊美了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 

        下面又一連用了四句排比反問句,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意思一句比一句擴展而深化,含意雋永,發人深思。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第二個“難道”,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發,把它象征為北方農民。第三個“難道”,進一層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地守衛自己家鄉的哨兵。第四個“難道”,由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楊樹與北方農民聯系起來,總結了它們的相似之處:一是“極普遍,不被人重視”,二是“有極強的生命力”。兩個“象征”,寫出了贊美白楊樹的原因,點明了主題。 

        三、指導學生朗讀第7、8自然段。為了幫助學生朗讀好四個反問句,可先要求學生把四個反問句改寫為陳述句,并加以比較,以體會運用反問句的作用。 

        如果按照陳述句的語句來讀,語氣就要軟弱得多了。反問句寓答于問,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學生在朗讀時,一定要讀出反問的語氣,同時,還要注意重讀和停頓。(教師作示范,學生反復朗讀。) 

        四、要求學生朗讀第二段(第2—4自然段)和第五段(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寫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為什么要寫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達上具有什么作用? 

        教師歸納:第二段,寫黃土高原的景色,起兩方面的襯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作者抓住了黃土高原的特點——“黃綠錯綜”的色彩和“無邊無垠,坦蕩如砥”的地勢,點出了它的“雄壯”、“偉大”,對描寫白楊樹起了正面襯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單調“、“懨懨欲睡”與白楊樹的“傲然地聳立”相對照,又起了反襯作用。意思是黃土高原雖然偉大、雄壯,但離開了白楊樹,還是有單調之感,所以白楊樹更值得贊美。 

        第五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斥責國民黨反動派,再次贊美白楊樹,其作用是加強了文章的戰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作結,愛憎分明,感情強烈,回應開頭,十分有力。 

        五、聽朗讀唱片(或教師范讀),并引導學生歸納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 

        這篇課文通過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 

        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象征手法的巧妙運用。通過象征,來抒發自己強烈的感情,歌頌黨和人民群眾。在運用象征手法時,必須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間,在特征的表現上具有共同之處。如白楊樹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緊向上的枝枝葉葉,樸質的皮,以及倔強挺立的斗爭性格,正和黨領導下的北方農民的正直、樸質、團結、進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爭中的堅強精神相一致,所以用來象征,就非常貼切自然。 

        六、布置練習: 

        完成“思考和練習五、六”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5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中語文三年級的一篇教讀課文,矛盾所寫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贊》。

        一、說教材、學情。

        《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閱讀、欣賞散文應著眼于散文所蘊含的情感,借鑒散文所運用的語言!栋讞疃Y贊》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復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栋讞疃Y贊》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于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征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閱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紤]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采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學的基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達到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說教學程序

        <一>、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并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后,我會對學生說:“白楊禮贊”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著深化著主題。那么,《白楊禮贊》的主旋律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贊”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為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贊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后,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贊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說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通過啟發、點撥、討論后,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贊美白楊樹的。

        <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后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里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后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后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后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

        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這里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復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復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后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環境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 篇16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本單元可以說是進行學生人文熏陶的基礎,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征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征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蘊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征手法的運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初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二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后復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對于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采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范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

        對于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采用仿說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 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白楊樹也不了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松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四、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注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等。

        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嘗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悅。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由于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ㄒ唬┎贾妙A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注上音并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說一說畫中白楊樹的特點,并適當展開聯想,說說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并指導朗讀。

        第二塊:整體誦讀。1、錄音范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后分析問題,小組討論。

        第三塊:問題點撥。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并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并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教師要介紹什么是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征與象征意義有無聯系?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征的基礎。并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征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征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后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并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贊》,這里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托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采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征美:物;人;神。

        第五塊: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贊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贊美蓮花!(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并背誦。

        2、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征手法學寫一段話。

        白楊禮贊 茅盾

        象 征

        樹 人

        北方農民 哨兵

        上進的精神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第五冊白楊禮贊(精選2篇)

        教學設想這是一篇記敘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歌頌了華北抗日軍民堅強不屈的品質。本文抒情成分較濃,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特別要加強感情朗讀。...

      • 《白楊禮贊》(精選16篇)

        教學設想這是一篇記敘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歌頌了華北抗日軍民堅強不屈的品質。本文抒情成分較濃,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特別要加強感情朗讀。...

      • 白楊禮贊(通用15篇)

        教學建議一、思想主題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過對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的贊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

      • 《白楊禮贊》教學實錄(精選15篇)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白楊樹的象征意義2、富有感情和含義深刻的語言3、象征的藝術手法;排比、反問的修辭手法4、教會學生學會以研究、探討、合作的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 《白楊禮贊》綜合能力訓練(精選16篇)

        一、閱讀下面三個文段,然后答題[甲]①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

      • 《白楊禮贊》教案(精選17篇)

        學習目標: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感受作者對北方抗日軍民的贊美之情。體會恰當運用排比反問句式對于表情達意的作用掌握作者分層次描寫白楊樹的方法。...

      • 白楊禮贊優質課說課稿范文(精選10篇)

        一、說教材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

      • 有關白楊禮贊說課稿(通用12篇)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中語文三年級的一篇教讀課文,矛盾所寫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贊》,《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

      • 《白楊禮贊》說課稿范文(通用16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楊禮贊》,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一、說教材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通用13篇)

        1、白楊禮贊――茅 盾一、教學目的1、通過課文學習,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問句。二、重點難點1、托物喻義散文的特點是重點之一。2、象征主義的寫作手法是重點之二。3、難點是理解、把握排比句和反問句。...

      • 白楊禮贊教材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中語文三年級的一篇教讀課文,矛盾所寫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贊》。一、說教材、學情。《白楊禮贊》具體編排在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

      • 《白楊禮贊》教學思路設計(精選12篇)

        語文課堂是個豐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從中獲得知識、快樂和陶冶——這是一種享受。要達到這個境界,撇開其他方面因素不說,單就教材分析和課堂控制來講,我認為至少應做到以下三點:1、教材分析應做到“傷其十指,不如斷...

      • 《白楊禮贊》教案設計(精選12篇)

        【學習目標】1、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2、理解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3、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 《白楊禮贊》優秀教案及反思(精選2篇)

        《白楊禮贊》這篇文章,作者以白楊樹象征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廣大軍民,歌頌他們團結戰斗、不屈不撓、堅持抗戰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堅強意志。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白楊禮贊》優秀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 白楊禮贊第一課時說課稿(精選2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楊禮贊》,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一、說教材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白楊禮贊》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 教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中文字幕av资源站| 长岛县|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给我播放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亚洲成人av高清在线|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粉嫩系列一区二区三|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扶余县| 欧美日韩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制服丝袜美腿一区二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版| 国产超级v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区综合|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中文字幕结果国产精品|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免费av深夜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香港经典a毛片免费观看播放| 午夜福利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18禁黄网站免费| 日韩av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r链接 | 男女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暖暖视频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一区| 久久月本道色综合久久|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日本久久99成人网站|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