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
6、宗白華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通過擴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虛實的關系和作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閱讀準備
翻譯《談龍錄》、《畫筌》的兩段引文。
補充注釋
①哂:dhěn,譏笑。②第:只,僅。③位置相戾:虛實不分,互相干擾。戾,lì乖張,不講情理,這里是不守規矩的意思。④贅疣:比喻多余而無用的東西。⑤虛實相生:虛和實互相補充,互相襯托。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淀孕育出了魅力無窮的燦爛文明。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多少代有傳唱至今;那一幅幅黑白相間的宣傳畫,主多少人望畫息心,那一出出字正腔圓的戲曲,讓多少人迷戀忘情。是什么樣的魔力,把他們吸引提如如醉?是怎么樣的一根魔杖,把他們指領得心魂難收?是藝術。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藝術技巧的文章。
二.整體感知
(1)、本文主要闡述了什么問題?
生答,教師明確:課文標題就是本文的論述重點: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中國藝術包括哪些方面呢?——詩歌、戲曲、繪畫、書法、建筑、印章、音樂、舞蹈等,主要論述了繪畫和戲曲。
(2)、本文分幾層進行論述?
生答,教師明確:
1、 提出文章觀點:全粹結合、虛實相生是中國藝術傳統中的重要表現手法。
2、 主要闡述中國繪畫、戲曲里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3、 主要說明書法、建筑等多種藝術里的空間表現,都是由舞蹈動作延伸。
(3)、“虛”和“實”的關系可以怎么概括?
生答,教師明確:“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如果說得更詳細一點,可用16字概括:“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下面我們一同來分析全文。
三、師生共同簡要分析全文
1、藝術需要表現美,文章開頭哪句話,點明了這一點?
明確:“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下面進行了具體解釋,既要豐富、全面地表現生活,又要集中、典型、普遍地表現生活,豐富、全面中就有了“實”,集中、典型、普遍中就有了“虛”,兩者互相矛盾,卻能辯證統一!只有虛實結合了,才能避免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所以古人說“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
2、趙執信的《談龍錄》中,三人對詩的看法分別是什么?
(1)口頭翻譯課文引用的《談龍錄》、《畫筌》里的兩段話。
(2)根據課文的具體討論,解釋下列名稱術語。
需解釋的術語及參考答案:
全——(藝術)極豐富地全面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粹——(藝術)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全與粹的關系——既粹且全,辯證地結合、統一。
典型化——對生活和自然加以提煉,去粗取精,提高,集中,達到全和粹辯證地結合、統一。(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加以綜合,從典型化的過程、目標兩方面組織答案。)
自然主義——只講“全”而不顧“粹”。
形式主義——只講“粹”而不能反映“全”。
現實主義——以粹概全,全和粹辯證地結合、統一。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實”——畫面中的實景、真境。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虛”——畫面中的空景、神境(或“藝術空白”)。
舞蹈精神——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的藝術特征。
師生共同總結:
洪眆思(洪昇):詩要求“完整”,即“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