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精選15篇)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1
陳法強
在中國歷史上,曹操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還是亂世之奸雄也罷,歷史自有公論。在文學史上,曹操又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給后人留下了雖然數量不多質量質量卻上乘的詩篇。他登高必賦,且多悲涼之句,詩作以慷慨悲涼之風骨見長。其中〈〈短歌行〉〉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础炊谈栊小怠导姓宫F出了曹操作為一位英雄主義者的豪情壯志,一直為后人傳誦不衰。曹操堪稱人生的斗士。
全詩開頭就有所不俗,從人生短暫、時不待我角度巧妙入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開篇就讓人一震,曹操一定是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就為為全篇奠定了一種昂揚的基調。“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詩人的憂患,是對前途未卜的擔憂,是對人才的渴求,所以借杜康舊消愁,沒想到借酒銷愁愁更愁。這種愁,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閑愁。這種愁實則是一種渴求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緊接著的幾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引用并活用了《詩經》中幾個句子。引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個對人生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人,自己的這片忠心何人能知曉呢?借用“呦呦鹿鳴“幾句,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歸順自己。經過中間巧妙的過渡,最末四句借用了周公”一飯三吐哺“的典故,卒章顯志,把自己與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求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他以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向世人證明著自己的廣博胸襟,有容乃大,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各位賢才,還猶豫什么呢?他的憂患意識愈強,更看出他的只爭朝夕,他的惜時如金,他的心情是多么地迫切。全詩呈現出一種大氣磅礴之勢,此詩與他的另一首詩《觀滄!酚挟惽ぶ睢
寫到這里,我想到了漢高祖劉邦。曾記否,他榮歸故里,與鄉(xiāng)村小兒同唱《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場面何其壯觀,他是何等春風得意。但是言為心聲,《大風歌》同樣流露出了劉邦對人生的諸多困惑:目前人才匱乏,希望得到一些猛士即賢才來輔佐自己保住江山。另外毛澤東的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也是透視出了一種撫今追昔時而萌生的歷史蒼涼與困惑。初唐詩人陳子昂的詩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道出了一個共性的問題:當站在歷史的關口,每個人都會產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無不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悶。同樣,曹操也是。只不過在曹操身上表現的更為強烈罷了。
(本文發(fā)表在>2004年12月)
作者郵箱: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復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以俗語引入對作者的介紹):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說曹操,曹操就到),有沒有同學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devil”一詞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把“魔鬼”翻譯為曹操呢?請談談你所了解的曹操。
。ㄕ故净脽羝┳髡吆喗椋翰懿伲155-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二、合作學習、賞析詩歌:(微觀入詩)
1.微觀入詩,就是從理解詩意開始;而理解詩意,就是從誦讀開始。此詩格調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
2.大家再一起來聽聽錄音,聽完后我會請同學起來回答朗讀帶讀出的聲音給你什么感受?和剛才這位同學讀的一樣嗎?你覺得怎么讀這首詩歌會更好?
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節(jié)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3.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文注釋,在預習的基礎上了解詩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詩句,品味意境:
1.你認為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他憂的是什么,下面我們就來結合詩歌具體分析。
明確:憂;憂人生短暫;人才難求;功業(yè)未就。
。ń淮鷮懽鞅尘埃航ò彩,曹操在敗呂布、平袁術、滅袁紹的基礎上,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他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統(tǒng)一天下。結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失利,被周瑜殺得大敗而歸。當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2.梳理詩意,并探究本文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明確: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lián)想。
師:作者在此感嘆什么?
明確:光陰易逝、人生短暫。
師:僅僅是在悲嘆自己的人生短暫嗎?
明確:言外之意為“賢士們,你們的人生也是短暫的,趕緊把握有限的時光,及早建功立業(yè)吧。只要來投靠于我,我一定會幫助你們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
第二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確:運用典故。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還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那么是人在此借古人之語,抒發(fā)的是自己的何種情懷呢?
。ㄑa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詩經.子衿》,原句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言外之意即“賢士們呀,即使我不去尋訪你們,你們怎么就不能主動給我個音訊呢?” )
明確: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jié)。“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jié),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師:詩人求賢若渴,可是賢才來歸了嗎?
明確:沒有。
師: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憂?
明確:求賢不得之憂。
第四層: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師:“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一句本為景物描寫,正是這樣的景象觸動了詩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呢?
明確:①以“烏鵲”無枝可依類比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表達出對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們所要尋求的明主,不要再猶豫徘徊了,趕緊來投奔于我,我助你們實現你們的人生理想,你們助我實現統(tǒng)一大業(yè)”。②后四句用典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殷勤地接待賢才。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師: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實現統(tǒng)一大業(yè),那么人才來歸了嗎?統(tǒng)一的愿望得償了嗎?
明確:沒有。
師:那么,由此觀之,作者還憂什么?
明確:功業(yè)未就。
3.小結:
全詩著眼點:憂(人生短暫、求賢不得、功業(yè)未就),全詩落腳點:志(一統(tǒng)天下) 。
四、探究綜合,遷移評價:
(1)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段涞奂o》
(4).曹操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實際上,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我認為曹操是“奸雄”。不過前面要加三個字:可愛的。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以上是一些關于曹操的資料,請你結合《短歌行》中詩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100-200字的練筆。
附教師練筆:
曹公,我想對你說
也許,鑒于我的身份,我已漸漸淡忘你政治的臉孔。那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丞相,在歷史的煙塵中,后人評說的功過不過是東去的流水,泥沙混濁。在每一個細小的歷史節(jié)點上,你獲取過誰的芳心?誅滅了誰的信仰?背棄了誰的誓言?又因此讓早已狼煙四起的中國步入了怎樣一個更加狼煙四起的時代?抑或有人在你的雄才大略里看見了統(tǒng)一的曙光?
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一直都在做你自己,做一個有血有肉,直面生命命題的人。你面對浩瀚的光陰,感嘆人生的短促;面對光耀的夢想,嘆息自己舉步的艱難。你剛愎自用,處處疑心;卻又對賢明之士求之似渴,竭誠相邀。是你太孤獨了吧?早就站在高高的碣石上,從星月的升落里悟出了生命的厚重與蒼涼。所以你才會狂妄,你也才會失落。而所有的你,那個最真實的你,凝成用方寸鑄就的文辭,傳承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心中。
五、課堂總結: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當站在歷史的關口,每個人都會產生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悶。但我們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憂愁而迸發(fā)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長空留下我們光輝燦爛痕跡!
六、作業(yè):
1.與歷史人物對話——以“曹公,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則200字左右的小練筆。
2.背誦并默寫本文。
3.積累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積累曹操詩歌中的名句。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3
一、說教材地位與內容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第8課《詩三首》中的第二首。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是高一新生繼必修1第一單元學習中國現代詩歌的基礎上又一關于詩歌學習的階段。
而《短歌行》是魏時曹操以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四言詩,它雖然繼承了漢代樂府的傳統(tǒng),但面對人生苦短卻一掃兩漢時期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代之以新鮮的現實內容——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yè)的欲望,強烈的個性,都體現了魏晉時代文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學習它對中學生思想道德及人生價值取向有著正面的教育意義。
二、說教學目標
“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體。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教學大綱和教材都強調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單元的教學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為主,教學重點必須放在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鑒賞這方面。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詩歌;
。2)、理解曹操“憂”的內涵,感受詩歌的情感變化;
。3)、學習并掌握詩中運用比興、典故等表現手法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反復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方法歸納等學習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并學習曹操為實現人生價值而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教學難點: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比興手法表達感情的技巧。
四、說學情
我所上課的班級為K一1班,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這樣的:
1、知識能力方面:詩歌重朗讀,而在朗讀方面,相對其它文學體裁而言,我校高一學生對詩歌的朗讀興趣會大一些,如果能抓住這一點,會增加課堂的學習氣氛。但學生對詩歌的認識基本還停留在初步認識上,在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現代詩歌學習的時候,我們發(fā)現:學生閱讀面狹窄,生活閱歷淺,沒有耐心透過詩句深入探究詩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難以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本單元雖然有了前面幾首詩歌的教學鋪墊,但感覺學生品讀詩歌的底子仍然比較薄弱,對詩歌鑒賞感悟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2、個性方面:這些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喜歡沉默,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主動表達。喜歡被動接收,老師講一點就學一點,自主性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
學習方法方面:由于學習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課外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業(yè)的不多,沒有時間復習更不要說來預習新課了,常常是一篇課文在上課前班里找不到幾個有閱讀過的,很多教學任務只能依賴于課堂時間來完成。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習者特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獲得學會學習的能力與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1、體驗法:學生結合情境,通過誦讀,深刻理解詩歌的情感和內涵。
2、質疑釋疑法: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能力。
3、小組合作與對話交流法:通過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運用新舊知識進行拓展遷移,豐富詩的文化內涵。
五、說教學資源的準備
、佟度龂萘x》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谧灾苝pt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情境,明確學習目標:(4分鐘)
1、導語:歷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煙塵后,歷史人物的模樣難免模糊,F在,請你談談,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樣一個人物?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當年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夜宴群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
設計意圖:從說曹操開始,看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面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歌,走進曹操的內心。
(二)、整體感知詩歌(8分鐘)
1、朗讀感知:組織學生自由閱讀全詩,初步感知詩句。
2、正音。教師使用多媒體出示對此詩預設的重要字的讀音。
3、情境感染:播放《三國演義》中曹操“橫槊賦詩”的一段視頻剪輯。
4、請一生朗讀全詩。
設計意圖:原生態(tài)的閱讀才能真實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不要先入為主,尊重由淺入深的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閱讀,讀順。“橫槊賦詩”的視頻讓學生對比別人的閱讀,以此進一步感知詩歌的情感。
(三)、文本賞析過程(25分鐘)
第一種方案(非指示性教學法的嘗試)---自主、合作與對話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再讀詩歌,提出問題。
2.組內對話:小問題,容易的問題小組內解決。
3.組與組對話:小組選派代表將組內部不能解決的且有代表性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去,請求其他組幫助解答。
師生對話:組與組對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老師啟發(fā)點撥釋疑。
第二種教學方案:教師預設問題,師生合作探究。
1.解題;
2.寫作背景;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探究一:詩人在這首詩中流露出怎樣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呢?
、偎伎疾懿僭趯飘敻柚H,有著怎樣的情緒,并試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這情緒。
、诋斪x到“對酒當歌”時大家有沒有聯(lián)想起以前學過的一些有涉及“酒”這個字的詩詞呢?
過渡:歷,飲酒想起詩,賦詩想起酒,酒與詩好象是孿生兄弟,結下了不解之緣。請大家說說此詩中曹操喝酒時發(fā)出的是怎樣的感慨?
、圩髡邞n愁的是什么呢?
、茏髡咝稳萑松喽痰臅r候用了什么修辭?這種修辭的好處是什么?
過渡:自古以來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請說說。
⑤曹操《短歌行》開頭也發(fā)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嘆人生苦短之后為什么又認為只有酒才可解難忘之“憂思”呢?
探究二:常說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飲酒后有沒有向眾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請結合文本中的詩句加以說明。
、谶@些句子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
、墼娙艘玫涔蕘肀磉_什么心理愿望,這樣表達又有什么作用呢?
、苷埼煌瑢W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⑤歸納引用典故的表達效果。
過渡:滿腹經綸富有才華的曹操以委婉的語言向眾人傳達了自己渴求賢才、禮遇賢才的一片誠心。根據我們剛才對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運用典故的詩句應如何理解清楚,這樣用的好處是什么?
探究三:詩中除運用典故之外,還使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試作分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
教師小結:通過對詩人多種表現手法的理解,我們走進了作者的內心,明白曹操在詩中不僅表明了自己的求賢之心,也表明了對賢才的禮待,更表現著一種真誠感人的力量。可以說,這首詩本身就是在為求賢做著努力,打著“廣告”。
設計意圖:1.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組內生生對話、組與組之間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等幾種互動對話方式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及表現手法,學會鑒賞詩歌,掌握相應的方法與技能。讓學生有一課一得的感受。這也是重難點突破的手段。
2.在學生對話交流的過程中適時穿插進朗讀,使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與文本有效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3.學生臨時生成的問題與考驗著教師的基本功與課堂駕馭能力。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挑戰(zhàn)。但我以為,這樣的課才真實。
(四)、課堂鞏固(8分鐘)
背誦《短歌行》
設計意圖:本首詩表達感情曲折多變,感情充沛,適宜朗讀,且有不少的精華句子,讓學生通過反復吟詠,體會詩人的情趣。用課堂時間也是為了及時落實與鞏固背誦任務。
七、說作業(yè)設計
閱讀曹操的《求賢令》一文,再結全《短歌行》一詩,以書面的形式談談曹操的求賢觀對現代生活有什么啟示,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要求:先寫在紙上,再準備發(fā)言。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通過寫來交流,通過寫加深對本詩的理解。
八、說板書設計
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將這兩部分板示給學生以條理清楚,重難點突出的印象。表達格式的歸納是對知識上升為技巧方法的指導。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4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睎|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闭f到三國英雄,人們往往首先想到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蘇軾推崇周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保ā赌钆珛•赤壁懷古》);辛棄疾崇拜孫權,“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唐代大詩人杜甫仰慕諸葛亮,他在《蜀相》中這樣贊美諸葛亮的功績:“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标懹我惨灾T葛亮自況,“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周瑜等人固然稱得上英雄,但人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曾是中國北方的實際統(tǒng)治者,是一個在當時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堪稱英雄,但歷來得到的評價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概括了人們對他的三個稱謂:英雄、奸雄、奸賊。那么曹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統(tǒng)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
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當年,汝南名士許劭稱之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陳壽在《三國志》中:“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睉蚯枧_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臉奸臣,成為一個陰險、殘忍、狡詐、狠毒的人物。
我們應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承認他對歷史的推動作用,肯定他的貢獻。把握他的三個稱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今天語文課,咱們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曹操詩歌現存20余首,大致分為兩類。
①有的反映當時社會*,軍閥混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谟械氖惆l(fā)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如《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庇秩纭抖谈栊小。
這些詩繼承了《詩經》《楚辭》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但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漢樂府詩大多敘事,而曹操常用樂府舊題抒寫感情和抱負,內容和形式上多有創(chuàng)新,氣魄雄偉,情感深沉,于質樸自然中帶有慷慨激昂的悲壯情調。代表了“建安風骨”的特色,推動了五言詩的發(fā)展。
二、研究性探討:
這樣一個人物,才華超眾,關心民生疾苦,為何遭人詬罵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國演義》的影響!度龂肥共懿僮鳛榧樾鄣男蜗笊钊肴诵。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在對曹操的評價上,與原著保持一致。劇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電視連續(xù)劇里的鮑國安的一段演唱,是與劇情不相適宜的。
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中的《短歌行》片段
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看,他獨攬大權,他想統(tǒng)一國家,他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這些在歷是有進步意義的,他順應了那個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我們對他的評價應著重看他對歷史的供獻,而不應該僅僅從道德方面來看。也就是說,《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義來說,不外乎表達了歷史真人曹操感嘆人生短暫,渴求賢才輔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詩有悲壯慷慨的個性特征,這一首詩也正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建安風骨”。
第三,再看藝術作品,作者著力劉備臉上貼金,給曹操臉上抹黑,顯然是為了擁劉反曹的主題服務的。就拿情節(jié)來看,當龐統(tǒng)(當然也是一個藝術形象)給他獻了連環(huán)計后,曹操看到他從北方帶來的將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這就免除了他的后顧之憂,這也使他誤認為踏平江東的確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舉行盛大的宴樂,無非是想作戰(zhàn)前總動員,他的動員致辭就是《短歌行》,當他需要別人吹捧之時,“不識時務”的師祭酒居然說正聲雅樂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氣之下,舉槊刺死師祭酒,而后,又于次日親自為師勖送葬。作者這樣安排情節(jié)顯然是為了告訴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過是事后諸葛亮,好大喜功,愛聽頌歌,他的壯舉只不過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說,這樣安排情節(jié)只是為了塑造一個奸雄的形象。說穿了,藝術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藝術形象,不能等同于現實中曾經叱咤風云的三國人物曹操。
三、把握詩歌情感主線
但有一點,電視劇的處理是正確的,即此詩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詩歌。詩中有“對酒當歌”的句子,可作證據。
(一)酒是一個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文人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與酒有關的詩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學過的詩文里?可以互相討論。
一壺濁酒喜相逢——酒是喜
紅酥手,黃藤酒——陸游與妻子被母親分開,他無奈,憤恨
濁酒一杯家萬里——思鄉(xiāng)
舉杯澆愁愁更愁——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達的是邊關將士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豪邁。
可以這樣說,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認為,酒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很多東西來源于酒,歸根于酒,當你舉杯的時候你會想起家鄉(xiāng),父母,事業(yè),家庭,歡樂,悲傷……看樣子,酒常與某種情感相連,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呢?
(二)我一直覺得這首詩的名字不好,因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對酒當歌。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大家齊讀,開始!
教師朗讀。
學生結合教師的朗讀,分析本詩的風格特點。
學生齊讀。
。ㄈ┣楦惺墙庾x詩歌的鑰匙,曹操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呢?,從詩中尋找線索(找詩眼)。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可以說,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么詩人為何而憂?讓我們弄清這個問題。
四、分析詩人的情感
1、“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之“憂”
這首詩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對酒當歌,應該唱歌,忽然就變了,人生幾何,人生短暫,就像朝露。但我們說過,酒代表各種感情,這首詩是從什么開始的?
明確:憂。憂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書:光陰易逝
師:詩人舉起酒杯的時候,照理應該高興,可詩人滿腹憂愁,用什么來解憂呢?
生:酒。
師:對。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墒蔷普婺芙鈶n嗎?當然不能。李白說過:“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即使能讓人忘卻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而不可能從根本上除去,比如憂人生短暫,酒并不能延長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暫,只能從自身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有一個問題是,同樣意識到人生短暫,人生態(tài)度卻未必相同。
師:曹操看到人生短暫,曹操持何人生態(tài)度?
明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是消極的。但聯(lián)系曹操的一生,我們不難做出判斷,曹操是積極進取的,看似及時行樂,實則把深沉的情感隱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實現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實現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條件?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輔助。
問:詩人如何表達對人才的渴盼?
明確:借用《詩經》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達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過來,表達對賢才的渴求。姑娘對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態(tài)。借用得天衣無縫,準確生動。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師: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系。
項羽:剛愎自用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成就天下
師: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其對人才的態(tài)度?
生:“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里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
2、“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憂”
這里的“憂”和上文的“憂”一樣嗎?詩人為何而憂?
明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詩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喚:天下賢才,我何時才能得到你們呢?顯然這里憂的內涵是“賢才難得”。
板書:賢才難得
詩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詩,哪幾句最切合宴會主題?
明確:“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䜩,心念舊恩!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這幾句的含義,其實就是在翻譯。
曹操面對滿座嘉賓,感謝他們的到來?粗姸嗟馁t才,曹操內心應是什么樣的情緒?當然是滿心喜悅。那他為什么還要“憂”呢?
明確:曹操雖然已經擁有許多人才,但他并不滿足,還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這里來。因為他所做的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這一“憂”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
3、憂的根源
曹操一憂光陰易逝,二憂賢才難得,因為理想尚未實現,其實這正反映了他內心更深更重的一種憂愁,請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書:功業(yè)未就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正因為功業(yè)未就,曹操思賢之心才會如此強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僅僅在等待,他們也在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繞樹三匝”句!傲记輷衲径鴹,賢臣擇主而事”(見《三國演義》)。
師: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可以棲落的枝頭?
生:沒有賢主。
師:回答得很好!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fā)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師:詩中充滿對人才的渴盼,一片謙恭之氣,但五班有同學說其中又有一種霸氣。從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確:“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苯柚芄牡涔,既表達了對人才的謙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壯志,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吧讲粎捀,水不厭深!痹娙苏菫榱顺蔀楦呱,成為深海,才如此虛懷若谷。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問:“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
明確:志廣納人才,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
五、研究性探討
曹操志向遠大,同時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單憑匹夫之勇,必須依賴天下賢能,故而求賢若渴。其實三國時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視人才,劉備發(fā)現諸葛亮這匹千里馬,留下“三顧茅廬”的美談。
幻燈片:
有人說三國之爭實為人才之爭,最后魏蜀吳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各自擁有一大批才智過人的能臣與驍勇善戰(zhàn)的武將?梢哉f人才得失,生死攸關。假如你有機會成為一個團隊的領導,你將如何對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才?
你將如何對待人才?
同學一:提供有利條件。高薪,高職位
同學二:好的工作環(huán)境。
同學三:尊重。
你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才?
同學一:復合型人才
同學二:創(chuàng)新型人才
提醒學生,自己首先應成為一名人才,從現在就要為將來打好基礎。
六、課外拓展:
請大家談談《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現實意義。
幻燈片:
從寫作的角度——敢于創(chuàng)新,抒發(fā)真情實感
從人才的角度——廣納人才,唯才是舉
從人生理想的角度——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從國家政治的角度——國家的統(tǒng)一、安定是主流
七、課后作業(yè)
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對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請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曹操的理解。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5
由于古今有著千百年的時空距離,古代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均與現代漢語存在著明顯差異;再加上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況缺乏了解,對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這些都會使我們的學生感到閱讀文言文要比閱讀現代文難一些,甚至因畏難望而卻步。
而傳統(tǒng)的古詩文教學又強調“字字落實,句句清楚”,再加上我們語文老師“保姆式”的教學思想——生怕學生讀不懂,采用“字字講解,句句對譯”的教法,一篇血肉豐滿的文章就這樣被“肢解”成一堆“古漢語知識材料”,我們的學生則深陷字、詞、句的泥沼中,以致“生氣全無”,更談不上去思考、去感悟了。
新課標要求我們從傳統(tǒng)的字詁句訓的束縛中解脫,尋找一種全新的互動式教與學的模式。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師生互動起來,學生必須要有興趣。因為,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有了學習的內驅力,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每位語文老師都應該去思考,如何改變學生學習古詩文畏難、無奈、倦怠的情緒,并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剛剛跨出大學校園,走上三尺講臺,我上了從教生涯中的第一堂公開課——《短歌行》。具體到我的這一節(jié)課,也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現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教。
這一單元是高中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第一個階段,雖然之前已經學過《詩經》、《離騷》、《孔雀東,不知道一首詩應從哪里入手去鑒賞,也就是詩歌鑒賞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訓練和提高。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讓學生從課文學習中掌握一定的詩歌鑒賞方法,為學生以后鑒賞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形成初步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這是一個整體的考慮。
那么詩歌鑒賞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a題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從作者入手,知人論世;也還可以從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點,揣摩詩歌情感……到底哪種方法結合本課更好呢?
我認真的鉆研文本,參閱大量資料,梳理思路,在反復誦讀中我發(fā)現其實本詩抓住“憂”這個關鍵字,就可以理出一個思路: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憂之根源──歸心解憂。于是我想到抓住關鍵詞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通過點撥法,設置問題,當然問題的設置要由淺入深,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也體現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掌握這種詩歌鑒賞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于是這節(jié)課在學生基本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上,希望能達到這個目標。這是一個思路。
另一方面,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題,尤其對于古詩更是這樣。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反復誦讀中不斷充實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因此應加強吟誦,在反復吟詠中體會詩中感情,讓學生吸取詩歌的積極的精神營養(yǎng),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課堂上在這一塊的處理上,我顯得有些倉促,因為要顧及到后面詩歌鑒賞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花的時間不夠充分。這也顯示出在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注意。
開頭導入部分使用多媒體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能讓學生盡快地走入我為本篇課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為詩歌鑒賞作好情感鋪墊。
結尾部分的個別學生背誦詩歌和全班同學試背詩歌是對本節(jié)課學生是否掌握詩歌朗誦、理解能力的檢測,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詩文,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能力。
由于這次的課準備的很倉促,從構思到完成只用了五天時間,再加上自己作公開課還是第一次,所以經驗寥寥。但通過這次說課、上課,尤其聽評課,受益匪淺。上公開課可以讓人得到很大的鍛煉和提高,讓我更加知道了應該努力的方向,只有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快的成長起來。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學開創(chuàng)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漢魏詩歌的杰出代表。這是一首曹樂府詩歌,全詩運用比興、典故等藝術手法,抒情與言志相結合,表現了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本單元要求學生學會欣賞詩歌意象,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語言精煉、情感真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應以點撥為主,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漢魏詩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對詩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對重點知識的講解。
2、說學生情況
中國古典詩歌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從小學到初中都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許多著名作品學生都能吟誦,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詩歌學習基礎。但是,漢魏詩歌時代久遠,語言精煉,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時不僅要熟讀、背誦,還要了解詩歌特點,領悟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課標就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的功能!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大意、掌握詩歌意象、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學習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依據]:單元要求:品味詩歌的語言,理解意象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情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鑒賞古典詩歌中,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現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育者,養(yǎng)成人性之事業(yè)也!薄淘
。壅f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
[依據]:新課標“詩歌教學應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詩歌的語言美。”
四、說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探討法:把握重點,抓住關鍵詩句互動探討。
[依據]《新課標》要求:詩歌教學要以朗讀指導為基礎,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境界。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主導,學生積極參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葉圣陶
五、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路:
1)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2)品讀詩歌,領會感情;
3)欣賞意象,體會語言;
4)結合小結,拓展訓練。
2、導入:話題討論——中國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觀”。
[依據]《新課標》要求:“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薄鹗拷逃移喗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托爾斯泰
3、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著朗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全詩的感情基調——“憂”。
2)在初步感知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后,帶著“憂”的情感再齊讀課文。
4、課文賞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脈絡,理解詩歌大意。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在憂什么?)以“憂”為線索,理清詩歌大意。作者通過對“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yè)未就”三種憂愁的抒發(fā),表達了渴望人才,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2)解讀詩歌意象。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哪些意象?)以詩歌中的重點意象:酒、朝露、鹿、明月、烏鵲等進行解讀,領會其營造的詩歌意境:為人才,為天下的大一統(tǒng)而憂愁幽思。(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概括分析詩歌藝術手法。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對詩歌中運用的藝術手法進行概括總結:比興、典故、抒情與言志結合。
[說明]:通過主導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
[依據]新課標“鑒賞古典詩歌,要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的語言藝術魅力。”(漢魏詩歌,時代久遠,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賞析詩歌之前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住作者感情脈絡理清詩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讀和詩歌藝術手法的探討是學習這首詩歌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應分別予以講解。)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孔子
七、說課文小結
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憂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統(tǒng)天下的宏圖大志。
八、說拓展訓練
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觀。
[依據]:新課標“語文學習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應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九、說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短文談談《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對你的啟示。
[依據]:新課標“通過學習必修課程,應具有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薄皩W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斷提高探究能力!
十、說板書設計
以作者的情感“憂”為線索概括出“憂”的內容,最后總結出詩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統(tǒng)天下。
[依據]:新課標“板書圖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簡潔、醒目的板書、圖標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的特點,引導學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能夠揭示中心,突出重點,理清思路,啟發(fā)思考。”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7
【誦讀解析】
1、邊誦讀,邊解析。
對……人……;譬……去……;慨……憂……;何……唯……。
青……悠……;但……沉……;悠……食……;我……鼓……。
明……何……;憂……不……;越……枉……;契……心……。
月……烏……;繞……何……;山……!恢堋臁
2、按照上面的提示背誦、默寫全詩。
【論人說藝】
1.談詩論人
【對比閱讀】
生 年 不 滿 百
《古詩十九首》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
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庸人憂——及時行樂
長 歌 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唏。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jié)至,
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智者憂——及時努力
步出廈門行•觀滄海 曹 操
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步出廈門行•龜雖壽 曹 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巨人憂——求賢創(chuàng)業(yè)。
“莫道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唐•陳陶)。劉邦,項羽,曹操,毛澤東,莫不如此。什么人寫什么詩,詩格即人格。
2.談詩說藝
政治詩:形象化,抒情化。
【對比閱讀】
、佟俄炆裰菸逄枴罚
圍繞黨中央,飛向紅太陽。緊跟,掀起建設新高潮。
★四句中有三句是政治口號。
、趧睢洞箫L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首句象征手法,二三句用賦,直說。
、鄄懿佟抖谈栊小罚
★ 五處比喻:“朝露”之比,“明月”之比,“烏鵲”之比,“山、!
之比(兼用典)。
★四處用典:語典:“子衿”之典;“鹿鳴”之典;《管子》之典。事典:
周公吐哺。
【自讀教材】
短歌行二首(其二) 曹 操
建安十三年(208)征討孫權的前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附:《短歌行》鑒賞 金舒年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tǒng)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并為此而先后發(fā)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短歌行》則是運用詩歌的形式,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fā)的政令。
這首《歌短行》按照詩意可分為四節(jié)來讀。
開篇八句,作者強調他非常發(fā)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來他是苦于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yè)。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他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于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里來施展抱負。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fā)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打開處于下層、多歷艱難、又急于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窘滩摹伴喿x提示”說“詩的開頭幾句,調子比較低沉。但接著調子就起了變化,逐漸轉入高昂,展現出一種新的境界。最后四句,直抒胸臆,達到高潮……”這只是很表象的解說,完全沒有說出“低沉”與“高昂”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來。本篇鑒賞才是切中肯綮,說道了點子上!吭谶@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松鷰缀巍l(fā)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fā)愁的含意;不過所謂“并建圣哲,以貽后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zhàn)亂,統(tǒng)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
【劉邦:“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唐人評“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明人評“冠絕千古之作”。】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青青子衿”以下八句為第二節(jié),這八句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扒嗲唷倍涫恰对娊•鄭風•子衿》中的原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貽)音(寄言問候)?”(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里引用這首詩,而且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yōu)槭裁床恢鲃觼硗侗嘉夷?”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這賞析才深入到了用典的深層內涵之中。】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fā)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fā)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宴飲群臣之樂,后推至民間。】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本的人;而在這里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沉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為第三節(jié)。這八句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后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復的,但實際上由于“主題旋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fā)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玖硪徽f:把賢者比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內;可望而不可及,不由使人“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后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里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yōu)待。關于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里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月明星稀”以下八句為最后一節(jié)。“月明”四句即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同時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边@說明他看出了這四句是比喻,但光說“客子”未免空泛;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所以曹操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fā)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自己這一邊來。這四句詩生動地刻畫了那些猶豫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然而作者不僅絲毫未加指責,反而在濃郁的詩意中透露著對這些人的關心和同情。最后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地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我,確切地點明了本詩的主題!爸芄虏浮钡牡涔食鲇凇俄n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敝芄珵榱私哟煜轮浚袝r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吧讲粎捀撸2粎捝睢倍湟彩峭ㄟ^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一樣,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fā)揮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復背重溫】
赤 壁 賦 蘇 軾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操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繚,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8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短歌行》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對教材的分析處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按照詩歌發(fā)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漢魏晉詩三首》(即《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思路及基礎知識,這節(jié)課打算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上一節(jié)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
根據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這節(jié)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俳虒W重點在于: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文化熏陶。讓學生在查找資料、進行綜合、展示表達中學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讓學生在遷移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了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②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后要盡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后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么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獲。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法:
通過學生擴展探究、展示表達、遷移閱讀和交流提高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
(1)依據:在學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試過了自己查找資料介紹名人,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這次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學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目的:學習詩歌采用活動課的形式,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
(3)選擇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
教學程序:
(1)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分好學習小組,6或7人/組,共8組)
在古典詩歌單元的教學結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動作業(yè):
、僮赃x或編輯一段樂曲,進行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
②查找資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電腦課件,介紹詩人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
、鄄檎谊P于“曹操”的故事,課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業(yè)要求學生在一星期內獨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選形式)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發(fā)揮同學們的個性優(yōu)勢,擴展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2)課內展示表達和比較閱讀階段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導入
①導語設計:毛澤東在《沁園春.雪》說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詩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中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與他們相提并論,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诟杪暆u稀,教師點明主題:這是一節(jié)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需要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和參與。(這節(jié)展示課的目的和意義)
、塾蓛晌粚W生主持展開
步驟二:課內展示(分兩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學生組織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學生展示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抽查一到兩個組)
、诮處熀唵螝w納小結,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誦,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紹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抽查一到兩個組)
、诮處煔w納小結,對同學們的探究活動過程和作品做啟發(fā)性的點評。
步驟三:比較閱讀
、俟(jié)選《三國演義》中能表現曹操鮮明個性的章節(jié)(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點評。老師不作統(tǒng)一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②播放簡短的有關曹操的影視片,加深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
、劢處熆偨Y,并提出思考題作為作業(yè):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關的資料后寫成一篇評論的文章。
三步驟設計的目的: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提供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展示、點評的分析和表達過程中,培養(yǎng)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張揚個性化的語文學習。
(3)課后交流提高階段
課后交流以針對作品和個人評出以下獎項的活動形式展開:
ø最具個性創(chuàng)意獎
ø最具配樂完美獎
ø最具詩人氣質獎
ø最具演講口才獎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為了使課后交流學習提高不流于口頭形式,讓沒能出來展示作品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交流學習和提高,他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觀看,爭取更多的選票。教師也可以根據他們評選出來的結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學效果。(教學反饋)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9
時間:2004年9月22日星期三 班級:鹽外高二、三班 記錄:鐵皮鼓 整理:摩西
教學過程 :
師:上一個星期,一個同學跟我說過,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給我欣賞,我看了,我覺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確不錯,至少作者的閱讀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學習。
生:(他是我哥哥),
師:噢,你告訴他我很佩服他。他這篇文章,本來她讀,他身體不適,我就代勞了
教師讀學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靈感,想到了酒。
第一個闖進腦海的是“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那個當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嘆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蘇軾酷愛飲酒,他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非凡的氣概!是酒贈與他的嗎?“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是默默地與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歐陽修真的醉了嗎?如果他沒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迸叮孟笠呀涀硇。那江頭的屈原一定醉了,徹徹底底的!氨娙私詽岫要毲,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我好象又錯了,屈原說他沒醉,恩……哦!酒醉的人總說自己沒醉……
讓我仔細想想,一定有人醉過……
有了!辛棄疾醉過!“醉里挑燈看劍”,對!是他!他“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哦……還有那位“獨上蘭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應該責怪酒吧?曹操說:“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崩畎渍f:“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笨磥砭撇皇浅畹膲簟
慢慢咀嚼,細細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說酒可以化作“相思淚”,為何?因為“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古人好象總醉在酒里,醉在夢里,醉在愁里……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看來醉里的人很容易醒來,但愁呢?“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的話道出了真理,就讓咱們“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會須一飲三百杯”吧!
望著祖國大好山河容易醉,望著英雄當年“雄姿英發(fā)”容易醉,望著曹雪芹勾勒的兒女情長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話:“酒逢知己飲!”就讓我們?yōu)橛讶艘蛔矸叫莅桑?/p>
思緒隨意自然地來到那座小城----------布達佩思東北一百多公里的埃蓋爾。在這塊大地下藏著許多美酒,幾百年……冷冷的靜靜地醉臥在地下,余秋雨說那是秘藏的醉意,連裴多菲和納吉的熱血都沒能改變它的恒溫,連兩次大戰(zhàn)都沒能干擾它的美夢,埃蓋爾醉得是何等的固執(zhí)和執(zhí)拗!
那些所謂陰暗中的心虛,曲折中的膽怯,陳舊中的慌亂將被趕走,即將消失滅亡,應留下的該是那位“酒尚溫時斬華雄”的關云長吧?該是那位在天姥山吟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太白吧?該是那位握劍長歌、醉臥沙場的辛棄疾、陸游吧?
我也被深深地灌醉了,醉臥在酒的酣夢里………………
師:感謝曹薇的哥哥的文章!我想他的妹妹以后也會很厲害。其實這篇文章很敏感地把握住了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酒。他揭示了在不同人心目中酒的不同作用。咱們接觸過的酒的文字不少,我們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學過的詩文里?可以互相討論。
生:一壺濁酒喜相逢
師:唱一下?(笑)。
板書:酒是喜(笑)
師:還有?
同學二:紅酥手,黃藤酒
這里陸游與妻子被母親分開,他的感情是什么樣的?
生:無奈,憤恨
教師板書
同學三:濁酒一杯家萬里表達的是思鄉(xiāng)
教師板書
同學四: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可以解憂
師:他也說過“憂從中來”,李白說,舉杯澆愁愁更愁,看來用酒來解愁和火來滅火一樣。同樣也是李白――
學生四:舉杯 明月,對影成三人
師:此時明明只有作者一個,他卻說是“三人”之眾。這正是表達了作者此時心情的孤單。剛才的文章里說“醉了的人經常說自己沒醉”,咱們也可以說“孤獨的人往往說自己不孤單!
師:還有沒有?
學生五:琵琶美酒夜光杯――表達的是豪情壯志,豪邁。
師:大家說得很好!
可以這樣說,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認為,酒也是一種文化,因為很多東西來源于酒,歸根于酒,當你舉杯的時候你會想起家鄉(xiāng),父母,事業(yè),家庭,歡樂,悲傷…………
而古今無數的文人更用酒寫出了無數美麗的詩篇,比如今天學的《短歌行》
我一直覺得這首詩的名字不好,因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對酒當歌。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大家齊讀,開始!
學生齊讀。
師:可能都沒有預習吧。譬如的譬讀錯了。如果曹操泉下有知,恐怕也會被氣死。(眾笑)。我來給大家演示一下。
教師朗讀。
再來讀一遍。學生再讀。
師:好多了,后面還會繼續(xù)練習。
這首詩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對酒當歌,應該唱歌,忽然就變了,人生幾何,人生短暫,就像朝露。但我們說過,酒代表各種感情,這首詩是從什么開始的?
生:憂
師:憂什么?
生:人生之短。
師:而且短得就像――
生:朝露。
師:而在提起酒杯的時候,照理應該高興,可其實很憂,用什么來解憂,能不能解憂?
生:不能。
師: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明明憂從中來,還要用酒來解憂。那么這種憂,人生之短,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比如棄疾:在夢中了卻君王天下事之后卻突然降回無情的現實————可憐白發(fā)生。
師:再如蘇軾?
生: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師:這里,作者也是覺得人生很短,覺得人生不夠用。那干什么時候不夠。
生:做大事。
師:曹操用不著我給大家來介紹,作為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中國一個婦孺皆知的人物,其做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他覺得現在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事?
生:招納賢才。
師:那么從哪兒開始轉入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作品的風格突然在這兒轉向了。大家剛才聽我朗讀,注意到我這里語氣的變化沒有?
生:注意到了。
師:為什么呢?大家可以參照注釋,這首詩原來是情詩,作者把情詩化用過來,用男女之情表示求賢若渴。
那青青的衣領,我悠悠的心,因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現在,美麗的鹿鳴叫著,悠閑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夠在一起歡聚一堂,演奏著迷人的音樂。作者寫得何等美麗!
作者由慷慨激昂轉入柔情蜜意。
大家把這幾句讀一下。
。▽W生朗讀)
師:我再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后面的迅速閱讀一下。我請同學為我們解說一下后面八句?梢詤⒄兆⑨。
有沒有同學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下這八句詩?
有沒有?很簡單的?
同學五:(學生實際上是在進行口譯——鐵皮注)。
師:他用自己的話給我們描述了一下。
下面幾句話有些奇怪:明明如月,何時可掇,這么個老頭,居然要去捉月。
生:他喝醉了。
師:的確,一個正常人不會如此。但是,喝醉了能寫出這么工整的詩嗎?他說要摘月亮實際上是比喻。人才就象那天上的月亮,我什么時候才能把你摘入我的胸懷?
大家再注意這一句:月明星稀,――星星稀少,你們認為這里的月明星稀是不是僅僅是景物描寫?
生:不是,是說賢才很少。
師:這種觀點我比較贊成,但是這僅僅是參考,在文中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
師:繞樹三匝句,鳥兒為什么找不到枝頭?
生:沒有賢主。
師:回答得很好!所以說最后作者發(fā)出了一個召喚: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舉周公的例子作結,氣勢是宏大的,意義上深遠的。在五班有同學說是一種霸氣。對,心里沒有霸氣的人,筆下便沒有霸氣。
好,再讀一遍,開始!
(學生齊讀)
好。其實大家已經明確了,這首詩是一首招納賢才的詩。假如說,現在你是一個人才,某個公司老總,就假如說是曹操吧,曹操是怎樣勸說,或者說希望人才歸自己的,用哪些方式?
同學一:提供有利條件。
師:哪些條件?
生:高薪,高職位
師:也就是說待遇。
板書“待遇”
生:好的工作環(huán)境。
師:還有?
生:尊重。
教師板書“尊重”
師:還有沒有?
生:賢才與賢主
師:對,這樣可以達到更大的目的,實現他的愿望。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在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幾年以后,十幾年以后,哪個同學成為了一個團隊的領導,應該注意怎么樣才能吸納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yè)留人。
當然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你說曹操,對關羽也不錯了,有事業(yè)有感情有待遇,可是關羽還是走了。
因為,對人來說,感情是很重要的。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現的是一種求賢若渴的心境。但是我們發(fā)現,這首詩起句很有意思。對酒當歌,給人感覺應該是慷慨激昂,但接著就說人生幾何。大家剛才說了,這首詩其實是從憂愁寫起的,什么憂愁呢?
生:人生苦短。
師:對,作者開篇之后便感嘆人生幾何,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無法避免的是死亡。我一直以為,中國缺少死的教育,但是,面對死亡,每一個人的想法與感情都不一樣。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死亡迫在眉睫, 而有些人覺得死在眼前,朝聞道,夕死可矣。有些人則覺得塵歸塵,土歸土。不同人對待死亡的作法是不一樣的,那么曹操,他對待死亡,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業(yè)未就。陸游在死之前,放心不下的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òl(fā)下文章)
這篇文章是五六年前我寫的,今天早晨在上課之前我突然想到,我們也許可以從曹操的短歌行和這篇文章中,獲得一些關于生命的啟示。我給大家讀一下這篇文章。(讀自己的文章。玩深沉啊,嘻嘻!——鐵皮注)
教師朗讀自己的文章〈等死〉
等死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散文,文章里說: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排入了一個漫長的隊列中,隊列很長,人很多,所以移動得很緩慢,隊列的那一頭,是死亡。隊列太長,移動得太慢,為了消磨時間,男人們開始抽煙,互相聊天;女人織起了毛衣,扯起了家常瑣事,隊列緩慢地,但卻是一刻不停地移動著,隊列的終點,是死亡。
已記不清第一次看見這篇文章時的感覺了。只記得很久以后,腦中縈繞的都是兩個字:“等死”。死顯然不是人生的目的,但從時間的推移上說,卻是人生絕對的終點。雖然有人說后代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但是能象司馬遷那樣繼承祖業(yè)勤奮修史以至標榜千秋的人其實并不多,這牽涉到太多的教育問題,萬事都不一定能盡如人意,當自己告別這世界時,自己的學識,情感,內涵以及自己未能完成的事都不得不無奈地同自己的軀體一起同這世界告別,去體會一種真正的終點的來臨。
隊列很漫長,但仍在不停地前進,終點是死亡。終點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當它一旦來臨時,我們除了嗟嘆時間的無情之外別無選擇,就象一首曾經紅遍大學校園的歌中所唱的一樣:“你總說畢業(yè)遙遙無期,轉眼就個奔東西。”死亡或遠或近卻毫無例外地擺在我們的面前,也許有的人會悲嘆人生如夢,有的人會覺得世事無常,還有的人會看破紅塵,及時行樂,也有的人,會因死亡就在眼前而認識到人生的短促,于是抓住現在,干好自己應該干好的事。
曾經看過一則資料,說有一老外,在十多歲時就將自己一生中應該干的事列了一張表,內容從娶妻生子到攀登珠穆郎瑪峰,漂流尼羅河,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共有一百多項。從這張表定下來之后,他就按照表中所列的去完成沒一件事。應該說,這是一個擁有完整,健全的生命感的人,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死亡,并且以死亡來激勵自己,從整個生命的角度來認真看待每一天。一個人擁有生命并不容易,而擁有整體意義上的生命就更不易。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等待死亡,但用什么方法等待,擁有完整人格的人和一般的人的區(qū)別無疑是巨大的。
明朝有一位叫景清的御史大夫曾向一位朋友求借秘本而不得,后來,景清答應明晨即還才得以如愿。誰知一夜之后,景清竟矢口否認借書之事,結果引起爭執(zhí)并對簿公堂。公堂上,景清因能背誦全書而被認為是書的主人,而他的朋友因不知一詞反被斥退。勝訴后,景清將書歸還原主,原來他只是想借此奉勸朋友應抓緊時間利用書籍,不能藏書而不讀。這與隨園主人的“書非借不能讀也”倒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我又想,景清的那位朋友將不久于人世,這時他面對自己滿屋未翻過一頁的藏書,面對自己很多未實現的夙愿,會作何感想?
隊列很漫長,但卻在一刻不停地前進,終點是死亡,對我們說來好象是遙不可及的死亡。很多人年輕時后悔自己少年時蹉跎了歲月;中年時嗟嘆自己青年時虛耗了光陰;老年時回首自己一生幾乎無法圈點,將別人世時更是遺憾有太多的夙愿未償。因為他們都忘了,自己從出生那一天就在等待死亡,等待那場無法逆轉的謝幕。人生有太多的明天,有太多的假設,但卻沒想到有那么一天,沒有明天,沒有假設,有的只是對自己生命和靈魂的反省;浇坛S米詈蟮膶徟衼砭∈廊耍鼌s用死亡來警省我們每一個人:也許那最后的號角還很遙遠,但他卻在不可阻擋地逼近:沒有明天的日子,會來臨的。
面對自己未讀完的藏書,面對自己未完成的夙愿,面對自己未兌現的諾言,死亡在逼近,但在我們等待死亡的時間里,我們還來得及坐下來讀完我們沒讀完的書,學完應該學完的功課;我們還來得及干好應該干好的工作;在死亡來臨之前,我們還來得及洗完堆了幾天的衣服,在天晴時買一束鮮花,在勞累的妻子耳邊說句體貼的話;我們還來得及給遠方的父母寫封信,告訴年幼的孩子你愛他(她);我們還來得及給受到無辜傷害的人一點同情,讓要好的朋友分享一份快樂,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面對死亡,因為我們還有一點時間。但時間也在慢慢地減少,因為我們一直就排在一個隊列中,隊列移動得很緩慢,但卻在一直不停地移動,隊列的終點,是死亡。
教師讀完,學生掌聲。
師:其實,說到死,中國人總是比較忌諱。實際上,忌諱可以理解,避諱就沒有必要。大家是否想到一個問題。這些詩篇的作者很早就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們?yōu)槲覀兞粝铝诉@么寶貴豐富的遺產,但是為中國歷史下了篇章,他們?yōu)樽约旱纳磕牧辽,足以永生?/p>
我曾經說過――
做人要“胸無大志”,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別再去想太遠的事情,不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當你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告訴自己,我要過好這一天,晚上臨睡的時候告訴自己,今天我過得很好。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總覺得時間還很多,但有些人就覺得,死亡就在眼前,生命應該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動去做事情,包括去親近,享受生活。這樣,至少咱們會少點遺憾。(鈴響)
好了,今天的課就到這兒,下課。
[1]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10
感謝新鄉(xiāng)教研室為我們大家提供這樣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感謝評委老師們這三天辛苦的工作,讓我們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實踐自己,鍛煉自己!受益頗多。
具體到我的這一節(jié)課,也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現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尤其不足之處,請老師們批評指教。
這一單元是高中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第一個階段,雖然之前已經學過《詩經》、《離騷》、《孔雀東南飛》,但是高一學生在鑒賞詩歌方面仍然缺乏整體鑒賞思維,尤其當學生拿到一首詩時,不知道一首詩應從哪里入手去鑒賞,也就是詩歌鑒賞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訓練和提高。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讓學生從課文學習中掌握一定的詩歌鑒賞方法,為學生以后鑒賞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從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上,使學生形成初步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這是一個整體的考慮。
那么詩歌鑒賞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題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從作者入手,知人論世;也還可以從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點,揣摩詩歌情感…..到底哪種方法結合本課更好呢?我認真的鉆研文本,參閱大量資料,梳理思路,在反復誦讀中我發(fā)現其實本詩抓住“憂”這個關鍵字,就可以理出一個思路: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憂之根源──歸心解憂。于是我想到抓住關鍵詞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通過點撥法,設置問題,當然問題的設置要由淺入深,學生能夠比較順利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也體現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掌握這種詩歌鑒賞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吧。于是這節(jié)課在學生基本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上,希望能達到這個目標。這是一個思路。
另一方面,閱讀鑒賞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主題,尤其對于古詩更是這樣。新課標對這部分的要求是學生能在反復誦讀中不斷充實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因此應加強吟誦,在反復吟詠中體會詩中感情,讓學生吸取詩歌的積極的'精神營養(yǎng),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課堂上在這一塊的處理上,我顯得有些倉促,因為要顧及到后面詩歌鑒賞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花的時間不夠充分。這也顯示出在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注意。
開頭導入部分使用多媒體播放《短歌行》吟唱片段,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能讓學生盡快地走入我為本篇課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為詩歌鑒賞作好情感鋪墊。
結尾部分的“學以致用”是對學生本節(jié)課掌握鑒賞方法能力的檢測,因為《詩三首》本為自瀆課文,通過本課所學到的方法,遷移到其他兩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通過當堂訓練,效果還算不錯。
由于這次的課準備的很倉促,從構思到完成只用了一星期時間(因為之前忙于一些事情),再加上自己作公開課還是第一次,所以經驗寥寥,在課堂上老師臨場的從容與鎮(zhèn)定不夠,課堂駕馭應變能力也要提高,正如刑老師所說的,對基礎知識的處理比較草率,學生誦讀沒有充分落實,這些方面都是以后要注意的。
通過這次作課、聽課,尤其聽評課,受益匪淺。作公開課可以讓人得到很大的鍛煉和提高,讓我更加知道了應該努力的方向,只有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快的成長起來,所以我喜歡作公開課。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11
導語: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里以吐納風云的氣勢,睥睨歷代君主:“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闭\然,以毛澤東的文治武功,的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去俯視封建君王。如果歷史上只有一個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這個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作家介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將其刻畫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京劇臉譜也將曹操勾成白臉,這與歷史的真實面目頗有出入。實際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對歷史的發(fā)展有不可泯滅的功勛。
作為政治家:曹操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zhàn)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zhàn)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成為北方勢力最強的軍閥,并逐漸統(tǒng)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yè)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幾次下《求賢令》,打破當時以德行和家世為用人標準的慣例,任人唯賢,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當時四方知名的文士幾乎網羅無遺,而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更是濟濟一堂。
作為軍事家:實踐方面,指揮了官渡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理論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詩歌內容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zhàn)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泛褪闱榈摹洱旊m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tài)度對于其他作家起著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學習新課。
1、 朗誦課文。
2、 整體感知:全詩反復出現一個“憂”字,詩人“憂”什么?
明確:人生短暫、人才難求。
3、 具體分析詩歌。
第一節(jié):作者把人生短暫以“朝露”來比,“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有特定的含義,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 驅車上東門》)
討論:憂人生短暫,因而作者借酒澆愁。這樣一來,全詩的基調是不是消極的、低沉的?
明確:不然。作者的這種憂思,源于內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暫,才更渴望招納賢才、為已所用,建功立業(yè)。
第二節(jié):這一節(jié)八句中只有兩句是作者自己寫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一句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詩,曹操將之嫁接到這里,渾然天成、天衣無縫地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求。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四句選自《詩經•小雅•鹿鳴》!把拧笔菍m廷樂曲歌辭,《小雅•鹿鳴》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選句意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蘋。我有高貴佳賓客,吹笙鼓瑟悅賓朋!边@四句詩信手拈來,卻與全詩融為一體,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jié)招待他。
第三節(jié):-“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字面意為“天上那明亮皎潔的月亮,什么時候才可以摘取呢?”這里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哈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而在這還沒有實現的情況下,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四句詩仍是寫“憂”,從情感上照應第一節(jié)。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應第二節(jié),仍是想象賢才歸已時的歡快場面。
第四節(ji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環(huán)境描寫。相傳這首詩寫于曹操與孫權對戰(zhàn)前夕,曹操在長江邊宴請諸將,其實月近中天,使詩人豪興大發(fā)。同時這也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衫斫鉃檫B年戰(zhàn)亂,百姓流離失所;也可理解為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似乎后者更貼切一些,因為詩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詩人的心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薄吧讲粎捀,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爸芄虏浮笔浅鲎浴妒酚•魯周公世家》的一個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總結:此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嘆了生命的憂患、生命的悲劇。以貌似頹放的意態(tài)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fā)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詩以感慨開始,繼之以慷慨、沉吟,再繼之以憂愁、開朗。一憂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傾訴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懷。
作業(yè):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閱讀讀本上曹植《白馬篇》與曹丕《燕歌行》。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由“說曹操曹操就到”引入對曹操在文學和歷史上的評價,《短歌行》中的曹操的形象意義。
二、檢查自主閱讀:
1、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創(chuàng)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敗呂布、平袁術、滅袁紹的基礎上,統(tǒng)一了北方。這年冬天,他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lián)盟”,統(tǒng)一天下。結果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失利,被周瑜殺得大敗而歸。當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面對戰(zhàn)亂連年,統(tǒng)一中國的事業(yè)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yè)。
2、朗誦。在戰(zhàn)場上鼓動群臣的時候,是怎樣一種心情?
三、合作探究、賞析詩歌:
(一)微觀入詩,賞析第一節(jié)。
1.微觀入詩,就是從理解詩意開始;而理解詩意,就是從誦讀開始。此詩格調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一下這首詩呢?
請一學生朗讀完后首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
再請另一同學讀,說說聽后有什么感受?和剛才這位同學讀的一樣嗎?你覺得怎么讀這首詩歌會更好?
明確:原來沒有擴音設備,那么多兵,那么多的將領,作為曹操,他是對誰說的?一代梟雄,應該讀的更加熱血點,讀的更加壯闊,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節(jié)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生再讀第三遍,又有了升華的地方。為什么我們體會不到這種感情?最主要的是對年代久遠的古詩詞理解不太到位,下面給幾分鐘,4人一小組,對照注釋,每一句到底說什么意思?
2.合作探究,感受詩句,品味意境,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文注釋,在預習的基礎上了解詩意。學生分組描繪。
3、你認為本詩的情感著眼點在哪一個字?追問:他憂的是什么?
4、將全詩兩節(jié)分為四小節(jié),應該分在什么地方?四節(jié)詩歌的主要內容:
第一層:時光易逝 人生苦短; 第二層:渴望賢才 禮遇嘉賓
第三層:渴盼人才 憂思難解 ; 第四層:虛心納士 竭盡誠心
5、古詩中寫酒的詩句有哪些?請舉例并說說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6、“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憂的是什么?曹操憂得絕不僅僅這么淺,還有更深層次,憂的是什么?曹操為什么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這種酒能不能解憂呢?你從哪里看出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憂 人生短暫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來指男女之間,現在有什么深意?暗示什么?作者還憂什么?
(你這小衣服不錯,我整天想著你。即使你不來,我沒有去,你為什么不主動給我個消息呢?)“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就是整天想著你!斑线下锅Q,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句話是么意思?這句話怎么和憂其合在一起?(叫我的屬下鼓瑟吹笙迎接你,還是表現求賢若渴,生怕賢才不來頭靠自己。)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 求賢不得
(二)微觀入詩,賞析第二節(jié)。
1、“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掇”什么意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怎么解釋?剛才第一部分為求賢不得而憂,這一節(jié)為什么賢士來了還憂呢?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有什么深意?最后一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表明詩人什么心志?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憂: 功業(yè)未就
3、這三者中,他最憂慮的是什么?
他最憂慮的是“求賢不得”。所以詩歌通篇就一個目地:招賢納士,為自己完成大業(yè)而努力。
四、全詩小結:
全詩著眼點:憂(功業(yè)、人才),全詩落腳點:志(一統(tǒng)天下) 。作者從人生的感慨過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狹變闊,情緒由低沉到高昂,因此從全詩高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先抑后揚的寫法。
五、演唱中總結,背誦全詩。
一起演唱《短歌行》,在回讀與感悟中進行課堂回顧詩歌鑒賞的要點:
1、詩歌鑒賞過程:繪景-析境-悟情。
2、詩歌暗碼系統(tǒng):抓感情詞,從詩眼突破。
3、詩歌主旨:分析每個句子對主旨的作用,詩句背后的隱含意。(青青子衿、呦呦鹿鳴……)
4、詩歌意象、煉字。(烏鵲南飛)
六、完成作業(yè)。
附板書:
《短歌行》板書
人生短暫
招納賢才 憂: 求賢不得
功業(yè)未就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13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聽音樂)。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
。ㄕn前先發(fā)“補充閱讀材料”,板書題目、作者)?
一、熟悉詩歌
1、導入 :
導語 :(指黑板)這個人大家認識嗎?我們在初中的課文《青梅煮灑論英雄》中曾和他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頻頻見面了!抖谈栊小反蠹衣犨^嗎?在《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zhàn)中,就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場面,唱的就是這首《短歌行》;同學們誰會唱這首歌嗎?――我會,我給唱唱看好嗎?
自唱《短歌行》。
。ㄟ^渡語:遇到古詩文,我們怎樣進行學習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來再說)
2、要求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來背誦全詩,之后齊聲背誦。
。ㄟ^渡語:……接著再來解決古詩文中的疑難問題)
3、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4、叫2個學生個讀詩歌。分別叫他們說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讀詩。再指出其優(yōu)缺點。
二、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
。ㄟ^渡語:……之后,我們再來領悟古詩文的思想感情)
1、 討論分析“名句”。
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fā)。(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1)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ò鍟呵筚t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tǒng)一問題:
結合板書,提問: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tǒng)一大業(yè)”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tài)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誦讀體會:
(過渡語:……最后,還是要歸結到誦讀上來,通過誦讀進行鞏固。――誦讀是學習古詩文的根本大法)
1、叫2個學生個讀(配樂),分別叫他們說說為什么這么處理,再簡評;再齊聲誦讀。
2、聽歌曲《短歌行》。
板書: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tǒng)天下
上課的準備內容:
誦讀的背景音樂、《短歌行》歌曲、電腦和音箱。
教學補充閱讀材料。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14
短 歌 行
作者:曹操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何以解憂?難有杜康。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明月升起,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妒酚洝份d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保,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從《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義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文新學院···級··班的···,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短歌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教學思路及其依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建安文學開創(chuàng)者曹操的著名作品,也是漢魏詩歌的杰出代表。這是一首曹樂府詩歌,全詩運用比興、典故等藝術手法,抒情與言志相結合,表現了曹操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抖谈栊小肥侨私贪娓咧姓Z文新課標必修第二冊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一首,本單元要求學生學會欣賞詩歌意象,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文的基本特征是意象明朗、語言精煉、情感真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教師應以點撥為主,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漢魏詩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對詩歌大意的疏通以及對重點知識的講解。
2、說學生情況
中國古典詩歌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從小學到初中都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許多著名作品學生都能吟誦,所以都有一定的古典詩歌學習基礎。但是,漢魏詩歌時代久遠,語言精煉,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時不僅要熟讀、背誦,還要了解詩歌特點,領悟詩人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新課標就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的功能!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新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大意、掌握詩歌意象、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學習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依據]:單元要求:品味詩歌的語言,理解意象的意義,把握詩歌的情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鑒賞古典詩歌中,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現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教育者,養(yǎng)成人性之事業(yè)也!薄淘
。壅f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三、 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
[依據]:新課標“詩歌教學應注重意象、意境以及詩歌的語言美。”(只有加深對詩歌意象的解讀才能更好的領悟作者的情感,只有加強對詩歌藝術手法的學習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語言美。)
四、 說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探討法:把握重點,抓住關鍵詩句互動探討。
[依據]《新課標》要求:詩歌教學要以朗讀指導為基礎,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境界。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主導,學生積極參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熟讀涵詠,乘著歌聲的翅膀遠觴,超越時空,于千載之下和詩人達成心靈的默契,方乃培養(yǎng)讀詩鑒詩的正確途徑。)
“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葉圣陶
五、 說教學過程
1、教學思路:
1)整體感知,初步理解;
2)品讀詩歌,領會感情;
3)欣賞意象,體會語言;
4)結合小結,拓展訓練。
2、導入:話題討論——中國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觀”。
。ㄍㄟ^對古代帝王“人才觀”的討論引出魏武帝曹操的對人才的重視,導入課文。)
[依據]《新課標》要求:“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薄鹗拷逃移喗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薄袪査固
3、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著朗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全詩的感情基調——“憂”。
2)在初步感知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后,帶著“憂”的情感再齊讀課文。
4、課文賞析
1)抓住作者的情感脈絡,理解詩歌大意。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在憂什么?)以“憂”為線索,理清詩歌大意。作者通過對“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yè)未就”三種憂愁的抒發(fā),表達了渴望人才,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2)解讀詩歌意象。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運用了哪些意象?)以詩歌中的重點意象:酒、朝露、鹿、明月、烏鵲等進行解讀,領會其營造的詩歌意境:為人才,為天下的大一統(tǒng)而憂愁幽思。(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概括分析詩歌藝術手法。
。ㄖ鲗栴}:通讀全詩,可以看出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對詩歌中運用的藝術手法進行概括總結:比興、典故、抒情與言志結合。
[說明]:通過主導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
[依據]新課標“鑒賞古典詩歌,要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的語言藝術魅力。”(漢魏詩歌,時代久遠,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賞析詩歌之前需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抓住作者感情脈絡理清詩歌大意。而意象的解讀和詩歌藝術手法的探討是學習這首詩歌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應分別予以講解。)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孔子
七、說課文小結
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在憂愁中透露出的作者一統(tǒng)天下的宏圖大志。
八、說拓展訓練
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jié),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tài)度的關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觀。
[依據]:新課標“語文學習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應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九、說課后作業(yè)
寫一篇短文談談《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對你的啟示。
[依據]:新課標“通過學習必修課程,應具有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斷提高探究能力。”
十、說板書設計
以作者的情感“憂”為線索概括出“憂”的內容,最后總結出詩人的抒情言志目的:渴望人才,一統(tǒng)天下。
[依據]:新課標“板書圖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簡潔、醒目的板書、圖標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的特點,引導學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能夠揭示中心,突出重點,理清思路,啟發(fā)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