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考題借鏡二】
要知道,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并非取決于其容貌、衣著、金錢、地位等外在的東西,而取決于他的頭腦、觀念、精神、品格、愛心、氣度等綜合素質和內在修養,取決于他的軀殼里到底裝了一副怎樣的靈魂,取決于他是否堅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197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德蘭修女說:“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將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哪怕你會被踢掉牙齒。”德蘭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將愛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眾生,用微笑去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她的善行,她的義舉,使她被譽為窮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這都是因為她始終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么多年輕而偉大的老師和同學,災難猝臨,生死瞬間,不約而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舍己救人!他們心中那崇高偉大的道德力量,感天動地、驚鬼泣神,高山仰止,日月同輝!
“不論是黃昏將臨,還是晨曦初露,茉莉花,總是潔白的”。正如希臘詩人喬治•賽福斯的這首小詩所說,我們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堅守住自己的潔白,堅守住自己的芳香,堅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閱卷評點】
這是一篇非常規范的議論文。開頭即用康德名言以先聲奪人,巧加闡釋并引出觀點,兼呼應標題,收“鳳頭”之效。二段緊扣材料,重申主旨,中規中矩。三~六段,聯系現實,正反對比,例證、引證交叉并用,“90后賤女孩”雙胞胎姊妹包包與阿紫,跟德蘭修女、震區英雄師生群像對比鮮明,構成飽滿充實的“豬肚”。且每段尾句均緊扣主旨和標題,令全文一線串珠,絲絲入扣,結構分外嚴謹。結尾巧引希臘詩人喬治•賽福斯之《茉莉花》一詩,借以重申觀點,發出號召,語言生動有力,意味悠遠,可謂“豹尾”。通篇中心突出,思想健康,結構嚴謹,語言流暢,富有文采,材料豐富而新鮮,文體特征鮮明突出。
【例14】(•寧夏海南卷)
小蘭和媽媽都喜歡看小鳥飛翔,聽小鳥唱歌,他們第一次養鳥,媽媽忙,女兒貪玩,沒幾天小鳥就餓死了;第二次養鳥母女倆要好好的養小鳥,養了一個月小鳥長的很好,可朋友說你們殘忍的剝奪了小鳥的自由唱歌、自由飛翔的權力,母女很不舍地將小鳥放飛了;第三次親密接觸小鳥,是因為收到一封放生活動的邀請函,信函說放生活動既環保又慈善,母女倆買了兩對小鳥興高彩烈的去參加放生活動,爬上山頭看見參加放生活動的有好幾百人,一聲鳴炮響起,千鳥齊飛,有人笑臉燦爛,有人虔誠合十,母女下山后聽到花鳥市場老板興奮的說:“自從有了放生活動,小鳥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貪黑捉小鳥。”
要求:選項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得脫離材料和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法國作家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寫到:西西弗斯被罰推大圓石頭上山,推到山上后石頭滾下去,因此西西弗斯又得繼續推石頭上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從而形成了乖謬的悖論。這里放鳥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鳥,放鳥是讓鳥回歸自然,而放鳥之前的大肆捕捉卻恰恰違背了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論。題目雖故事簡單,但寓意明顯且深刻,著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論,觀察和分析出其中的問題所在--貪心商人借機發財?慈善行為有待改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之處?讓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環機器停止運轉,更好地讓鳥兒真正回歸自然。同時告訴我們,我們的慈善需要用對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