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專題復習:掌握作文策略
掌握作文策略
一、以本為本的策略
高考作文備考中要重視課本之“源”。要“以本為本”,做到“取法于內,獲益于外”,切忌舍“本”逐末。
課本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是思想的寶庫,是材料的海洋,是學生長期接觸、最熟悉不過的作文之源,值得著力開掘。
我們對熟悉的東西往往容易忽視,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有“風景”。許多考生在寫作時總是感到素材太少,從而導致“言之無文”,殊不知,從小學到中學的課本里有那么多課文,每一篇課文都是文化的精華,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縱觀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很多是得力于課本的。高考滿分作文中,《哀痛者與幸福者》,就是由《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演繹而來;《獨上高樓》,就是選取課本中莊子、李白、陶潛等歷史人物的故事來論述這些古人張揚的個性,闡釋對生命價值的看法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還有課本中項羽、劉邦、勾踐、鄒忌、凱勒••海倫、劉蘭芝、葛朗臺、林沖、孔乙己、瑪蒂爾德等古今中外眾多的人物,都當然地成為了眾多優秀考生信手拈來的作文素材。
因此,高考作文備考要與課本相結合,以本為本,固本清源,創造性地解決閱讀、表達等問題,從而提高作文能力。如能靈活調動起課文中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有效化解作文應試“無米之炊”的難題,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甚或達到吃透文本、夯實基礎、讀寫結合、齊頭并進的效果。這個根本忘不得。
另外,可重新審視自己作文本中的舊作。長期的寫作實踐中,得失自有寸心知,總結所得,或能為“成裘”撿拾到“片腋”;弄清所失——自己寫作中各環節各方面的弱項——有意識地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又或能為“成裘”明確地求得最需要的“片腋”;再是,同學之間也可交流心得,取長補短,而贏得新的感悟。
二、拓寬視野的策略
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視野狹窄、題材局限、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平淡乏味的現象,因而拓寬學生作文視野顯得非常重要。
1、注意與時俱新
①著意擴大視野
關心時事新聞,瀏覽書報雜志,特別是關注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熱點問題,關注“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實話實說”、“今日說法”、“共同關注”等電視節目,閱讀《中學生時事報》《南方周末》等報刊,開展時事討論,這些都是拓寬視野的好途徑。
②引入時代活水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作文就永遠是新鮮迷人的。當今所見所聞,皆可入文。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結構呈現出急劇的變化狀態,新事物、新現象、新情況大量涌現,隨之而來的是現代漢語的新詞匯也呈現出空前發展的態勢。如反映政治制度和經濟生活方式的“特區”、“市場化”、“股票”、“網友”、“泡吧”、“發燒友”等,反映時代背景和地域環境的“mtv”、“ct”、“cd”等,許多新詞語互相交融,雖有的還未被詞典收錄,但已為公眾所認可。作文適當引入以為點綴,可使文章富于時代信息、生活氣息,給人以靈動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③注重觀念更新
新世紀是創新的時代,生活日新月異、豐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善于感受時代氣息,留意身邊活生生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發現新問題,捕捉生活中的熱點、焦點、閃光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從而確立富有時代特征的新的命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