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教案
注意合理運用分析歸納語段內容的基本方法:摘錄法,直接用語段的中心句作為答案;摘要法,選用文中的關鍵語句,刪繁去冗,使概括的語句簡明、準確;歸納法,要求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語準確、抓住要點。
四、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的基本方法
1.統觀全文,篩選出直接表現作者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的語句。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找關鍵句和中心句。記敘描寫類文章中,有些抒情性語句往往比較明顯地表現了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議論文中的中心句、關鍵句,或論據前后的總括性語句也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傾向。
2.分析文章的中心內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態度。作者寫文章往往圍繞一個中心來展開文章內容,或抒發感情。因而閱讀時,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是理解作者觀點和態度的關鍵。有時還需要對文中各語段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把握好作者的觀點態度。
3.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對事物的評價。作者的觀點有時是通過對事物的分析,或對其他不同觀點的評價來表現的,這就要在比較中去把握。
4.結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并聯系作品的社會時代背景進行分析。這是分析和把握作者觀點和態度的重要一環,不可忽視。
五、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基本方法
1.具體分析。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測和沒有有力證據的材料無限夸大。
2.客觀評價。對于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和作家的觀點態度,應給予客觀而公正的評價,即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理論基礎,用唯物辯證法為基本分析方法,并結合文學作品創作的特有藝術規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說。在具體評價時,社會時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創作實際,都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3.對古典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的分析和評價還要從社會歷史的實際出發,而不能用今天的觀點去強求古人和外國作家。這還要求考生應該具備比較廣泛的社會和歷史地理知識,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進行分析和評價。
4.準確全面地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和態度,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對作者生平和思想的概括了解。②對作品產生的社會時代背景的了解。③對作者寫作此文目的的了解。④對作品思想內容、主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評價。
●殲滅難點訓練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1~4題。
古村的雨
費振鐘
這樣的村莊,已經不多了。它們的漸消失,幾乎必然。無論人們再怎樣刻意保護,還是敵不過時間的力量。當然,古老的村莊現在在江、浙、皖還有幾座,但是它與周圍的一切顯然已失去了時代的聯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種標本的意味。它陳列在那兒,每一塊磚瓦,每一塊石頭,甚至每一棵樹,都表達了某種靜止和停滯的含義。
沿著蘭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達郭洞村。村莊周圍有石頭壘成的圍墻,出入村莊需要通過一道石門,這是村莊設置的關隘,不僅說明村莊在過去為了安全而壁壘森嚴,而且說明村莊封閉式的生活特性。村莊與外界的關聯是隱藏的,采用一種不敞開的保守姿態,過著自足的生活。掩藏村莊的還有圍墻外繁茂的樹木。這些樹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們對村莊長年累月的遮蔽,使村莊更加隱秘在一種古老氛圍之中。這是某種具有審美性和理想的烏托邦式的遮蔽,它讓我們想起當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環合,泉水夾帶著野花流過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門與外面世界交通,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嗎?難怪這個村莊又叫做郭洞村,所謂“洞在青溪何處邊”,外面的人要想走進村莊,莫非亦要打探哪兒才有幽密的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