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精選13篇)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發(fā)布時間:2023-11-2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精選13篇)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1

        教學內容: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

        板書: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jù)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shù)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①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③ 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① 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②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Sh

        教學目的:

        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jù)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

        2、借助辨認方向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

        根據(jù)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指出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教學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平時大家出去玩迷路過嗎?如果迷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回答:學生1:可以找人問路;學生二:可以記住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根據(jù)它們找到路......

        師:大家的辦法可真多,那其實只要大家學會了辨認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東西南北”一起來辨認方向。(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圖,看看圖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做什么呢?誰能給大家來描述一下。

        學生:老師在操場上給同學們指出太陽升起的方向。

        師:也就是說老師在教大家辨認方向對嗎?

        師:那同學們,你們也想到操場上去認一認方向嗎?

        (組織學生去操場)

        師:同學們看太陽升起來的方向,那是哪個方向呢?

        學生:東方

        師:對,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那你們能指一指東方嗎?(老師和同學一起指向東方)

        師:同學們真棒,根據(jù)太陽從東方升起的規(guī)律這么快就辨認出了東方。那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東面還有些什么呢?

        學生觀察后回答

        師:嗯,同學的觀察力真敏銳,這么快就把我們操場東面的事物都觀察出來了。那大家知道除了東還有哪些方向嗎?

        學生: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還有西方

        學生:大雁冬天的時候要飛向南方,春天飛回北方。還有南方和北方。

        師:大家知道了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那其他幾個方向怎么找呢

        學生紛紛回答

        師:老師告訴大家一首兒歌,幫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個方向“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游戲找方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前后左右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

        師:對,沒錯,一共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那請同學們再分別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頁1的圖上記下來并標明方向。

        (學生分組觀察、交流并記錄)

        組織學生回教室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各組的活動成功展示出來。

        師:請你們觀察圖上所標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學生:記錄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張記錄紙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他們畫出來的圖也不一樣。

        師:這名同學說的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在繪制地圖時,有的上邊是東,有的上邊是西,有的上邊是南,有的上邊是北,行嗎?

        學生:不行,這樣人們看地圖就亂了。

        師:生活我們對表示地圖上的方向做了規(guī)定,可以概括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地圖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師:你們現(xiàn)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規(guī)定繪制地圖了嗎?請把你剛才在

        操場上觀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圖,在書上第15頁填一填。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師:大家會辨認方向了嗎?(學生齊喊會)那我們就一起來實際操作下。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做

        第二題,小組同學互相我說你做

        第三題,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題作為家庭作業(yè)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呢?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3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重難點是結合具體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和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大熊貓、東北虎的圖片以及相關文字說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鰭豚數(shù)量的變化情況;野生和人工養(yǎng)殖的大熊貓數(shù)量的關系;20xx年與20xx年人工繁育東北虎數(shù)量的比較。根據(jù)上述信息,引導學生提出相應問題,進而研究方程的意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借助天平讓學生親自參與操作和實驗,在經歷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tài)過程中,加深對方程及等式意義的理解。

        3、使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喚起學生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幾幅圖片。(課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動物圖片)

        我們應該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今天這節(jié)課,就以這三種動物為話題,來研究其中的數(shù)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大熊貓、東北虎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的情境引入課題,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探究,激發(fā)了學生的研究興趣。

        二、合作探究 獲取新知

        1、找出白鰭豚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用字母表示。

        (1)提問:我們先來看白鰭豚的這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白鰭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

        (2)根據(jù)情境圖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根據(jù)1980年約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這句話寫出等量關系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20xx年只數(shù) + 300只=1980年只數(shù)

        1980年只數(shù) - 20xx年只數(shù)=300只

        1980年只數(shù)-300只=20xx年只數(shù)

        (4)教師板書20xx年只數(shù)+300只=1980年只數(shù)這個等量關系式,并提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個等量關系嗎?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匯報: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鰭豚只數(shù),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a+300=400。

        (5)教師小結:剛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來表示未知數(shù)。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用字母x來表示未知數(shù)。上面的等式就可寫成x+300=400(板書)。

        【設計意圖】由于直接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鰭豚20xx年只數(shù)和1980只數(shù)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把這個問題進行細化,減少坡度,學生容易理解掌握。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義。

        根據(jù)x+300=400:等號左邊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數(shù)?(1980年的只數(shù))等號右邊是哪一年的只數(shù)?(1980年的只數(shù))

        像上面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點呢?下面,我們借助天平來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問:你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學生對天平的用途、構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師可以做簡單的介紹。)

        (2)天平的左盤放了一個正方體,右盤是100克的砝碼。放正方體的一頭重。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想辦法讓天平平衡嗎?

        右盤加上50克的砝碼,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盤放入10克砝碼,右盤放入20克砝碼。

        提問:觀察天平平衡了嗎?如何使它平衡?(左邊再加上10克的砝碼就平衡了。)

        提問:根據(jù)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這個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嗎?

        10+10=20(板書)

        (4)天平左盤放入一個20克砝碼和一個小正方體,右盤放入50克砝碼。

        談話:小正方體的重量我們不知道,可以用X克來表示。用一個等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可以怎樣寫。

        20+x=50(板書)

        (5)出示兩臺平衡的天平:一臺左盤放兩個50克砝碼,右盤放一個100克砝碼。另一臺左盤放4個x克的小方塊,右盤放一個200克砝碼。

        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

        50+50=100 4x=200(板書)

        (6)談話:通過前面的實驗,我們知道天平平衡的現(xiàn)象可以用等式來表示。像前面我們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設計意圖】此處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實驗,在經歷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動態(tài)過程中,初步體驗和感受方程的含義。

        3、找出大熊貓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1)提問:繼續(xù)看大熊貓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0xx年,我國野生大熊貓約有1600只,是人工養(yǎng)殖大熊貓數(shù)量的10倍。

        (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貓20xx年人工養(yǎng)殖的只數(shù)與野生的只數(shù)的關系嗎?

        師生總結: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人工養(yǎng)殖的只數(shù)10=野生的只數(shù)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養(yǎng)殖大熊貓的.只數(shù),那么x10=1600

        (3)學生打開教科書57頁,結合圖示進一步理解以上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情境中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

        4、找出東北虎這組資料的等量關系,再寫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1)提問:繼續(xù)看東北虎的資料,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預計到20xx年,全國最大的東北虎繁育基地的東北虎數(shù)量將達到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還多100只。

        (2)提問:根據(jù)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東北虎20xx年的只數(shù)與20xx年只數(shù)的等量關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畫一畫,在天平上表示出這個等式。

        (3)先自己寫一寫,再與小組同學交流。

        學生匯報:

        20xx年的只數(shù)3+100=20xx年的只數(shù)

        列式為: 3X+100=1000 (板書)

        畫圖為:天平的左盤是3個X和一個100,右盤是1000。

        提問: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數(shù)。)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合作學習的基礎,第三幅情景圖的學習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符合學生的認知學習規(guī)律。

        5、揭示方程的意義。

        (1)提問:剛才我們研究出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引導學生分成兩類:含有字母的是一類,不含字母的是一類。

        我們把含有未知數(shù)的這類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2)組織學生討論: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說明理由。

        (3)組織學生交流:判斷是不是方程,你覺得必須符合什么條件?

        方程必須含有未知數(shù),還必須是等式。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比較、歸納總結,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方程的本質特征,進而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判斷、歸納的學習能力。

        三、鞏固練習 加強應用

        1、出示自主練習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讓學生說說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2、出示自主練習2,看圖列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出示自主練習3,填一填。

        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練習題的設計是有層次性的,第1題判斷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第2題重點使學生明確要根據(jù)天平平衡時左邊質量=右邊質量的關系列出方程;第3題則結合具體的情景,讓學生寫出等量關系式并列出方程,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方程意義的理解。

        四、回顧反思 總結提升

        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以國家保護動物為話題,認識了方程,方程可以為我們的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總設計意圖:

        本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教師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再用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來解釋各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次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鰭豚20xx年和1980年數(shù)量關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貓、東北虎的數(shù)量變化情況等。

        總之,本節(jié)課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fā),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交流、討論,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借助集體思維,加深對方程意義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4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結合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而安排的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段。首先,指導學生欣賞中國剪紙作品,介紹其藝術特點,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與剪紙的密切聯(lián)系形成認識。然后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獨立或分小組自由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進行交流。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參與創(chuàng)作,合作交流,啟迪學生靈感,感受生活。

        3.通過欣賞剪紙作品,感受古今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藝,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難點]

        學習運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創(chuàng)作美麗的圖案。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物投影儀、剪紙作品 剪刀 彩色紙片

        [教學過程]

        一、作品賞析。

        1、談話:同學們,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張普通的紙,就是它們創(chuàng)造出了中國民間文化剪紙,又叫窗花。這古老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有1000多年的歷史,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出自古代與現(xiàn)代藝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書:奇妙的剪紙

        3、利用課件與實物投影儀展示教師和學生共同準備的剪紙作品。

        4、你最喜歡哪一幅剪紙?(學生對喜愛的作品進行談話交流。)

        5、教師對部分作品進行解說(主要針對古老的吉祥圖案)。剪紙藝術是生活化的藝術,尤其體現(xiàn)在古代。剪紙都應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裝、瓷器、皮影、居家裝飾等)

        【評:通過作品欣賞,使學生對剪紙藝術有初步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作品分類。

        1、觀察分析

        ①談話: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這么多的剪紙作品,其實在民間藝人創(chuàng)作中是有區(qū)別的。那么你們能進行分類嗎?

        ②小組討論。

        學生總結分類。學生分類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為人物、動物、花草、文字等類別或以顏色而分類。

        ③小結:

        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從創(chuàng)作內容上看可以分為這幾類,我們還可以從創(chuàng)作的方法進行分類。比如有的剪紙圖案是由一組或幾組完全相同的圖案組合而成的,大家來看有哪些?

        ④學生從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紙圖案。

        【評:剪紙作品既可以根據(jù)圖案內容分類,也可以根據(jù)圖案是否對稱分類,目的是為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2、研究方法

        ①引導觀察:你們再來看現(xiàn)在這些作品,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當學生回答是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請其他同學進行對折檢驗。)

        ②教師拿出其中以一次對折形式剪成的楓葉圖案。

        提問:這張剪紙是什么圖形?

        (學生回答是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將其對折重合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給學生看。)

        ③提問:同學們,這樣漂亮的圖案,你知道是怎樣剪成的嗎?

        引導學生根據(jù)剛才的展示,發(fā)現(xiàn)這個作品是對折后畫樣剪成的。

        ④談話: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藝人,用剪刀來創(chuàng)作漂亮的圖案?

        組織學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幾張紙片。(提醒學生使用剪刀時注意事項)

        【評:利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來驗證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總結出剪紙與軸對稱圖形的密切聯(lián)系。】

        三、作品創(chuàng)作。

        (一)嘗試創(chuàng)作(一次對折剪紙)

        1、課件出示楓葉圖案。演示對折后的形狀,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對折紙樣摞在一起進行比較。

        ①提問:大家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根據(jù)對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師按學生的要求完成剪紙,將其貼在黑板上。

        ③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制作:

        a、一次對折 b、沿外邊畫輪廓線 c、剪去輪廓線以外的部分

        ④同桌進行交流。評析。將優(yōu)秀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2、引導:為什么有的同學剪出的圖案漂亮,而有的同學稍有不足呢?

        大家能否談談自己的看法?

        3、學生總結:a、對折要整齊 b、畫樣要美觀 c、用剪要(二)二次創(chuàng)作

        1、課件出示62頁下方的剪紙步驟。

        ①要求:請同學拿出一張正方形紙片,按照屏幕上的順序動手試一試,看誰做的好。

        ②教師巡視指導,請完成較好的同學幫助其他同學。

        ③組內同學進行交流,選出優(yōu)秀作品貼在黑板上。

        過渡提問:還有其它的折法進行剪紙嗎?(學生可能會提出沿對角線折或兩次對折。)

        2、課件出示課本63頁沿對角線折法。

        ①學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談話:我們還可以怎樣折?還可以折成幾折來剪?

        ③引導:我們通過學習剪紙,發(fā)現(xiàn)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圖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圖案呢?

        3、課件演示63頁長方形紙剪花邊疊剪圖案。

        ①學生按順序完成。

        ②將優(yōu)秀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評。

        【評:通過嘗試創(chuàng)作使學生明確剪紙的基本方法與注意事項。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以直觀指導,主動向學生質疑,促使學生思考與發(fā)現(xiàn),形成認識,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tài),非常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獨立創(chuàng)作。

        1、出示課件。談話:剪紙的.分類大體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陽刻,就是剪去輪廓線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第二類陰刻,就是剪去輪廓線保留其他部分;第三類陰陽混刻。

        2、要求:可以用對折的形式創(chuàng)作,也可以不用對折進行創(chuàng)作。對紙張的樣式也不受限制。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幅或兩幅作品。

        3、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與學生交流。

        4、展評作品。

        【評:教師簡要介紹剪紙藝術的創(chuàng)作分類,學生結合欣賞重新認識剪

        紙藝術的靈活多變,為獨立創(chuàng)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充分運用合作交流,使得學生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拓展,知識得到延伸。】

        四、全課總結。

        1、啟發(fā):同學們的作品樣式繁多,卻很美觀,這些作品與我們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區(qū)別嗎?

        教師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凡是對折后完成的剪紙作品,都是軸對稱圖形,不對折而完成的圖形卻不是。

        2、引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圖形(圖案)的中心軸,折痕的兩側是完全對稱相同的。

        【評: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

        五、課后作業(yè)。

        利用軸對稱圖形的原理,制作完成一組可愛的動物的花邊,裝飾班里的墻報。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5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shù)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shù)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shù)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創(chuàng)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wèi)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fā)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統(tǒng)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shù)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密切聯(lián)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shù)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fā)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fā)現(xiàn)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shù)、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tài)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guī)淼奈矬w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shù)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shù)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shù),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yǎng)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一)學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shù)。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shù)。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shù)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yè)。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shù)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shù)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fā)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jié)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fā)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guī)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fā)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6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小學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fā)現(xiàn)減法的性質并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shù)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小學,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里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小學網頁中了解到,本學期實驗小學學生數(shù)為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實驗小學比我校小學部學生數(shù)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shù)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huán)節(jié)進行適時小節(jié)點撥,為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xiàn)。】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生:等于號。

        教師板書等于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shù)字相同,運算符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減去這兩

        個數(shù)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fā),左右聯(lián)系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guī)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才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fā)現(xiàn)從一個數(shù)里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里話也說出來了。

        【借助于對比計算,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才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規(guī)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說,如何證明我們的發(fā)現(xiàn)?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范?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xiàn)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fā)現(xiàn)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才每位同學在兩分鐘里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shù)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guī)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么經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shù),再寫出規(guī)律。

        看書深化規(guī)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于還處在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后,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后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guī)律、看書整合規(guī)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xiàn)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shù)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于學習個體來說卻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游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后計算出結果。愿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xiàn)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發(fā)現(xiàn)第一道運用規(guī)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guī)律前與使用規(guī)律后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愿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guī)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guī)律到運用規(guī)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guī)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guī)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guī)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guī)律的誤區(qū),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著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shù)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guī)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借助

        于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xiàn)在,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1:要先看數(shù)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為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就馬上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于觀察數(shù)據(jù)的特

        點選擇適當?shù)挠嬎惴椒ǎ灰つ窟\用規(guī)律;同時還要敢于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shù)學的優(yōu)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guī)做法,引領學生通過實例聯(lián)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shù)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shù)學的一些優(yōu)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才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fā)現(xiàn)猜想成立,最后還運用規(guī)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shù)學家也是這樣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以后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shù)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為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jù)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xiàn)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

        生3:課本上所說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么多寶貴的經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jié),促發(fā)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著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shù)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為完美的呈現(xiàn)。】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7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jù)給定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解答問題,并能根據(jù)解出的數(shù)據(jù)結合現(xiàn)實問題提出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審題,讀懂表格和題意,列方程,體會方程是描述現(xiàn)實世界有效的數(shù)學模型,結合小組討論,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能力,提高數(shù)學思想方法,增強環(huán)保意識。

        二 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題目中的表格和題意,根據(jù)題意列出方程,解出(1)(2)班各有多少人,這是問題的核心部分。

        難點;正確的構思出盤活資源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腦筋急轉彎式的提問

        三 教學流程

        (一)復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請大家回憶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其中關鍵步驟是什么?

        (二)新授

        1 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是課本第34頁習題7.3的第2題。

        長風樂園的門票規(guī)定如下表所列:

        某校初一(1)(2)兩個班共104人去游長風樂園,其中(1)班人數(shù)較少,不到50人,(2)班人數(shù)較多,有50多人,經估算,如果兩個班都以班為單位分別購票,則一共應付1240元,如果兩個班聯(lián)合起來,作為一個團體購票,則可以節(jié)省不少錢,問兩班各有多少名學生?

        購票人數(shù)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門票價

        13元

        11元

        9元

        2由學生根據(jù)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等量關系,討論解題方法:

        x+y=104

        13x+11y=1240

        設:初一(1)班有x人,初一(2)班有y人,由題意得

        x=48

        y=56

        (三)展開

        1在同學門解出問題的前提下再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假如一瓶飲料3元,空瓶回收價為13個1元,聰明的你能出一個點子盤活這1240元,讓兩個班的`學生都有門票和飲料嗎?請你簡要說明一下你的好點子!

        兩個班104人作為一個團體購票,需要 1049=936 元,

        節(jié)省了 1240-936=304 元,

        買飲料需要 1043 =312 元,相差8元

        喝完之后將空瓶收回,則回收價為10413 =8元,剛剛好!

        反思:這是純數(shù)學的思考方式,沒有實際意義,飲料是進去后邊玩邊喝的,不應當像在完成任務似的在門口就喝完回收,如果由老師(或班長)先墊上8元,同學們就能把飲料帶進公園了,但不能隨手亂丟,必須帶到門口兌換(環(huán)保教育)。

        2腦筋急轉彎:

        假如(1)班想要單獨買票,請你幫他想出一個比較經濟的購買方案:

        簡單說明

        初一(1)班48人原想買48張票需要:4813= 624 元,

        但若買51張票,每張只需11元, 只要:5111=561 元,節(jié)省了 624-561=63元,更經濟

        至于多出的3張票想怎么辦就怎么辦,無所謂

        四 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獲得了什么數(shù)學知識?

        (2)對你影響最深的問題是哪一個,你有什么看法?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8

        一、學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學生38人,從整體上來看,本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大多數(shù)學生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上課能積極回答問題,敢于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對數(shù)學學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鉆研,敢于探索,愛提問和質疑。五(1)班共有學生38人,相比之下,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成績也不好;近10名成績過差,勉強達到四年級水平,主要表現(xiàn)在知識欠賬過大,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有時有照抄作業(yè)現(xiàn)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這些內容:分數(shù)乘法、長方體(一)、分數(shù)除法、長方體

        (二)、分數(shù)混合運算、百分數(shù)、統(tǒng)計和總復習,共計7個單元。另外還安排了“數(shù)學與生活”、

        本冊教材中的教學重點有:1.理解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2.重點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針對分數(shù)應用題);3.了解長方體的幾何結構,掌握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4.認識百分數(shù)的意義,探索并掌握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小數(shù)互化的方法;5.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以及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本冊教材中的教學難點有:1.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與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2.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意義要結合具體情境與操作來理解;3.除數(shù)是分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是從被除數(shù)中能夠分出多少個除數(shù)的角度來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實際意義,能形象地描述這些體積單位實際有多大。

        三、本學期主要教學任務

        1.理解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法則,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能根據(jù)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2.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結構,理解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掌握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其表面積和體積,并運用所學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的一些基本問題。

        3.掌握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掌握分數(shù)乘、除法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較復雜的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

        4.認識百分數(shù)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shù),探索并掌握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

        小數(shù)互化的方法,能在理解百分數(shù)的含義和題目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的解答百分數(shù)應用題。

        5.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以及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并學會選擇使用;懂得中位數(shù)、眾數(shù)的意義,會從一組數(shù)據(jù)中找出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并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四、主要教學措施:

        1、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zhèn)浜谜n、上好課,批改好作業(yè),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松快樂,使學生有學會向會學轉變,有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充分把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等現(xiàn)代化教育資源引進課堂為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4、抓好每月一次的單元測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他們的作業(yè)爭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第一單元分數(shù)乘法

        單元要點分析:

        一、單元教學內容

        分數(shù)乘法(一)(分數(shù)乘整數(shù))、分數(shù)乘法(二)(整數(shù)乘分數(shù))、分數(shù)乘法(三)(分數(shù)乘分數(shù))、練習一。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掌握其計算法則,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能根據(jù)分數(shù)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2.經歷觀察、猜想和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運用分數(shù)乘分解決問題的過程,能有條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通過觀察、猜想、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借助分數(shù)乘法來解決,并可以借助數(shù)學語言來表達和交流,從而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單元教學重點

        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與計算法則。

        四、單元教學難點

        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

        五、單元課時劃分

        共7課時

        第1課時分數(shù)乘法(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

        能力目標:

        能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發(fā)展初步的分數(shù)乘法的能力。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分數(shù)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啟發(fā)引導、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分數(shù)加減運算題。(臨時定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shù)乘法。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shù)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1/5×3=

        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1/5×3表示什么(表示求3個1/5的和是多少)?該如何計算?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1:1/5×3=1/5+1/5+1/5=3/5;

        學生2:1/5×3=

        教師和學生總結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整數(shù)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2、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2頁3題;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板書設計:

        分數(shù)乘法

        1/5×3=1/5+1/5+1/5=3/51/5×3=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整數(shù)乘以分子作為分子,分母不變。

        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是多少。

        教學反思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9

        教學內容

        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4面2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碗筷”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xiàn)孩子“擺碗筷”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雙數(shù)與根數(shù)之間的對應,填表表示這一對應關系,再根據(jù)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后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里會做家務嗎?

        參觀小明在家做的什么家務。(課件出示 ,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幫著擺碗筷。)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2的乘法口訣)

        關于2的乘法口訣你能背出幾句呢?你知道它們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編寫的嗎?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擺碗筷這幅圖,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明一邊擺一邊說的什么? 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擺好嗎?

        2.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

        在準備擺之前聽清楚幾個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

        3.試一試。

        (1)根據(jù)表格寫乘法算式。

        師:1雙筷子2根也就是幾個2?(1個2),那么1個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們會嗎?

        師:2雙筷子呢?(2個2) 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

        師:同學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jù)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 (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填寫算式,再匯報;老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

        (2)觀察算式和剛才板書的口訣有什么關系?

        (3))尋找2的.乘法口訣的秘密。

        4.讀一讀、記一記。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摘蘋果(口訣基本練習)

        2、猜一猜(口訣與算式基本練習)

        兩個盤子里分別放了5個蘋果,上面用白紙蓋住,猜一猜每個盤子有幾個蘋果,并說出兩個乘法算式和所用的乘法口訣。

        3、獨立完成作業(yè)第三題,師巡視批改。

        4、你知道嗎?(關于口訣的一些歷史資料)

        乘法口訣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讀起來很順口,使乘法算的又對又快……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節(jié)考評課,也是進入新校被校領導所認識的第一次展示的機會。雖然沒有試講(試講是我一貫比較反對的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但是從思想上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fā)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系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課后想起遺憾的地方還是不少加上李老師的診斷思路清晰了許多。

        關鍵處: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并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里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并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么關系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于此處編制的。對于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系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系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松而且也沒有出現(xiàn)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說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么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jié)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shù)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么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10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描述行走路線。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想想做做1)?

        談話:小紅想當一名小導游,這不,她正準備去導游學校參加面視呢,讓我們和小紅一起去導游學校看看吧!

        你能說出小紅從家去導游學校的路線嗎?

        請你和同桌說一說,注意要用準確的方位詞語。

        指名1人匯報(點課件)你怎么知道是東北方向?西北方向?

        到了導游學校大門口,看到這樣一則招聘啟事(教師讀)你想成為一名小導游嗎?只要你在今天的課堂上積滿3張這樣的獎章,你就能獲得一張導游證。想參加嗎?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探索新知。

        談話:作為導游,首先要學會用準確的方位詞語給游客敘述游覽路線,游客小明和小芳在去南山公園旅游時遇到了難題,我們來幫幫他們。

        這是南山公園的平面圖,(多媒體出示例題中南山公園的平面圖)。

        (1)辨認平面圖的方向。

        談話: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志,找到了嗎?你能說一說在這幅圖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仔細觀察公園平面圖,你能說一說圖中各個景點分別在藝術廣場的哪一面嗎

        你還能說一說圖中各個景點的相對位置嗎?指名回答。

        (2)認識游覽路線。

        談話:小明從南大門進入公園,先后游覽了音樂噴泉、月亮湖、藝術廣場和盆景園,最后從西門出公園(多媒體出示這段話,及相應的景點)。你能看圖說出小明游覽時行走的路線嗎?請你試著說一說。

        學生說,點課件:小明從南大門進入公園,向北走到音樂噴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后沿東北方向走到藝術廣場,接著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園,最后向西走,從西門出公園,結束了游覽(多媒體相機顯示行走路線)。

        2.試一試。

        (1)談話:小芳從西門進入公園。她要游覽盆景園、藝術廣場、水上樂園、四季亭和音樂噴泉這幾個景點(多媒體出示這段話,及相應的景點)。你能幫她設計一條行走路線嗎?設計好了跟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

        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用多媒體顯示小芳的行走路線.

        小結: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可以說得很清楚。

        (2)談話: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園,你最喜歡這個公園的哪幾個景點?先用鉛筆把它圈出來。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游覽路線,相互評一評。

        學生活動。

        全班交流。指名2人回答。

        小結:一般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然后給自己設計一條合理的路線,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三、實踐運用,發(fā)展能力

        過渡:小朋友們已經能準確地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的路線了,下面我們給小動物們當一回小導游。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多媒體出示)

        (1)談話:森林里住著四個好朋友,你能說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線嗎?

        (2)談話:看來從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線,走哪一條路最近呢?你能說出理由嗎?

        (3)提問:看了這張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輪流由一人提問、其余同學回答,集體評議,全班交流。

        過渡:剛才的幾位小導游當?shù)枚己芎谩W鳛樾в危要了解有關公交線路的知識。

        2. 認識公交車路線圖(想想做做第3題)。

        公交車都有自己固定的行走路線。這是1路和2路公交車的行走路線圖。(多媒體出示題中插圖)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用教鞭指)快和同桌說一說。

        全班交流。提問:1路公共汽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2路公共汽車呢? (用教鞭指,全班讀站點)

        (3)談話:小明要從火車站到公園去,應乘幾路車?

        (4)王老師要從人民路到第一中學去,應乘幾路車?要乘幾站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正確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3. 認識環(huán)行車的路線圖(想想做做第4題)。

        在公共汽車中,還有一種特殊的車是環(huán)行車。環(huán)行車的起點和終點在一起。你見過嗎?

        (介紹3路公共汽車行車路線圖)

        (1)談話:10路車是市內的環(huán)行車。這是它兩個方向上的站牌。

        仔細觀察:10路車的起點和重點在哪?

        現(xiàn)在的位置在哪?

        左邊站牌:體育場的'下一站是哪?你怎么知道的?

        右邊站牌:體育場的下一站是哪?你怎么知道的?

        去少年宮,應該在哪個站牌下等車?請你和同桌說一說。

        指名匯報。

        在右邊站牌下等車能到10路嗎?

        小結:所以,乘環(huán)行車最關鍵的是要看清站牌,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認清環(huán)行車的行駛方向,確定應該在哪個站牌下等候。

        過渡:在前面的小導游知識的學習中,大家都很認真,下面是我們小導游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你瞧!

        4. 認識城市平面圖(想想做做第5題)。

        (多媒體出示題中插圖)?

        (1)談話:這是城市平面圖的一部分。其中黃色部分表示各條道路,紅色各點表示各個單位。建設路是南北走向的,其他路呢?你還能說一說各單位的相對位置嗎?

        (2)談話:現(xiàn)在大家對這張平面圖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那么你們能小組合作解決下面的5個問題嗎?請大家注意,合作學習時小組長組織大家逐個問題討論解決,每一個問題可以重點請1個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評議,補充。小組活動。

        第(1)(2)題全班集體回答。

        第(3)題指名說。第(4)題指名用教鞭邊指邊說。第(5)題自由說。

        小結:認識路線圖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有很大的作用,我們外出游覽、乘車,或者到城市某一個地方,都要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同學們在前面的小導游考核中表現(xiàn)都很突出,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收獲吧,有哪些小朋友已經獲得了2枚獎章,獎勵一張導游證,其他小朋友也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你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導游。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看時間定)

        談話:每個同學的桌上都有一張莫愁湖公園的平面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你們小組準備玩哪幾個景點?設計好你們的游覽路線,盡量不走重復路線,盡可能走比較近的路線。(用紅筆劃出)

        小組活動。

        全班交流,相互評議。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11

        一、教材依據(jù)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章、第四課時

        二、設計思路

        指導思想:本節(jié)教學設計是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是在學生知道如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基礎上,去理解周長和面積有什么區(qū)別,以便更好地應用到生活當中。

        設計理念:讓學生通過練習、例題去自覺發(fā)現(xiàn)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教材分析:基于面積和周長的所學知識,從而比較面積周長不同。

        學情分析:全班21名學生,其中16名學生基本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另外5名學生中,3人掌握面積如何計算,2人掌握周長如何計算。

        三、教學目標

        (一)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二)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區(qū)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六、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一個邊長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筆;學生每人準備一條手帕。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

        (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yè)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老師板書

        周長: 面積:

        (4+3)×2=14(厘米) 4×3=12(平方厘米)

        答:周長是14厘米. 答:面積是12平方厘米.

        通過計算你能發(fā)現(xiàn)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jù)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周長: 面積:

        4×4 4×4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待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黑板出示:

        周長:(12+3)×2 周長:6×4 =24(厘米)

        =15×2

        =30(厘米)

        答:周長是30厘米. 答:周長是24厘米.

        面積:

        12×3=36(平方厘米) 6×6 =36(平方厘米)

        答:面積是36平方厘米. 答:面積是36平方厘米.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用直尺畫出下列兩圖形

        單位:厘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黑板上)

        周長: 面積:

        (8+5)×2=26(厘米) 8×5 =40(平方厘米)

        5×4=20(厘米) 5×5=25(平方厘米)

        黑板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合并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周長:(8+5+5)×2 面積:(8+5)×5

        =18×2 =13×5

        =36(厘米) =65(厘米)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面積相同,周長不同)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

        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作業(yè):P.80第6、7、8題.

        板書設計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12

        設計說明

        1.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幫助學生建立除法概念。

        除法的兩種現(xiàn)實情境模型一般被稱為等分和包含分,為了讓學生借助兩種不同的現(xiàn)實情境模型建立除法概念,本節(jié)課先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獲得平均分的直觀經驗;再通過說一說、填一填的活動,嘗試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學習用除法算式表示,讓學生經歷“實際問題——平均分的活動(實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這一抽象過程,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體會除法的實際含義。

        2.通過多種表征的轉換,滲透模型化思想。

        本節(jié)課在學生認識了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結合例題探討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義,讓學生明確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平均分的過程及結果,再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平均分的結果是如何用除法算式來表示的。通過從實踐操作到平均分的表述,再到算式所表示的含義,讓學生把平均分和除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從動作表征到語言表征,再到符號表征的轉換,在滲透模型化思想的同時,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復習舊知。

        (1)說一說什么叫平均分。

        (2)舉例說明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2.課件出示教材13頁例4情境圖,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然后匯報結果。

        第一種分法:一個一個地分,每盤分了3個。

        第二種分法:先兩個兩個地分,再一個一個地分,每盤分了3個。

        第三種分法:三個三個地分,每盤也分了3個。

        (2)小結: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即每盤放3個竹筍。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3個)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認識除法算式。

        (1)引導學生探究: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熊貓解決了一個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呢?

        學生小組討論,探究表示方法。

        (2)揭示課題:這樣的算式大家都沒有學習過,現(xiàn)在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這種新的運算——除法。(板書課題:除法)像這樣平均分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板書算式:12÷4=3)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介紹除號的寫法: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個新的運算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除號時,先畫一條橫線,再在橫線上下各點一個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同學們試著寫一下。(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2)師指著除法算式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學生練習讀除法算式)

        (3)小結:只要是平均分的情況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問“能不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學習除號的寫法和除法算式的讀法,同時讓學生明確平均分的情況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為學習例5做好準備。

        3.探究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1)課件出示教材14頁例5情境圖,引導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們能幫熊貓分竹筍嗎?

        學生動手分一分,然后匯報。

        (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

        (2)引導學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剛剛分竹筍的過程。(生列出算式并讀一讀:20÷4=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 篇1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學會在小數(shù)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難點:學會看余數(shù)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復習準備:

        8.746保留一位小數(shù)約,保留兩位小數(shù)約是。

        B、講授新課:

        出示例1:我國的.原煤產量1981年是6.2億噸,1991年達到10.9億噸。1991年的原煤產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1、理解題意,求什么?分析數(shù)量關系。

        2、列式計算:10.9÷6.2≈1.8

        3、題目要求我們商怎樣?保留一位小數(shù)我們商應該除到哪一位?(學生獨立完成)

        4、橫式1.8前面用什么符號?為什么?答語要注意什么?

        例2:一臺織布機12小時織布62.55米,平均每小時織布多少米?(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1、審題、理解題意,學生試做?

        2、討論:豎式商除到哪一位?為什么?

        C、鞏固練習:

        計算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值。(得數(shù)保留三位小數(shù))

        45÷179.9÷101

        D、師生歸納:

        1、學生討論:計算小數(shù)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學生歸納后,集讀P-55最后一段。

        E、強化練習:

        1、P-40試一試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學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題。

        F、課堂小結:

        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還要注意什么?

        G、布置作業(yè):P-40第二題、第三題和第四題。

        課后小結:

        本課是建立學生已經掌握如何取一個小數(shù)的近似值基礎上教學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的重點是放在讓學生知道列豎式計算時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題,列出算式,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題意列豎式計算,有地同學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學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基礎上,理解除到哪一位,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數(shù)為數(shù)多一位,從而歸納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其實,在教學中,我還忽略了知識的應用價值最好在課的結束時讓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我取商的近似值,在實際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匯編(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小學數(shù)學《年、月、日》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經歷比較、歸納的過程,知道平年、閏年及季度;記住平年、閏年的天數(shù);掌握判斷平年與閏年的方法。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培養(yǎng)數(shù)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 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統(tǒng)計》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精選17篇)

        單元教學目標1、 通過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畫統(tǒng)計圖的活動,體會統(tǒng)計圖中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進一步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所表示的意義。2、通過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活動,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畫折線圖,并能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作出簡單的判斷...

      • 小學數(shù)學平移教案(精選8篇)

        教學目標1. 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shù);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shù)平移。...

      •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14篇)

        一、復習.1、請一名同學從1數(shù)到10.2、老師在實物展臺上出示4個正方形片、7個三角形片和10個圓片.請同學們分別數(shù)一數(shù)這些圖形的個數(shù).[評:通過檢查學生數(shù)數(shù)的能力,了解到學生不僅能抽象地數(shù)數(shù),還能正確地數(shù)出物體的個數(shù)來,為學習新課奠...

      • 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一等獎最新(精選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特點,理解并掌握解題思路。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能力。...

      •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說課稿模板(精選7篇)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解決問題》。一、說教材(一)教材分析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

      • 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匯總(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進一步鞏固24時記時法的表示方法,及24時記時法簡單的時間計算。2、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觀察比較能力,能通過小組合作制作出一張屬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過相互交流,讓學生從中受到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教育。...

      • 小學數(shù)學《10的加減法練習課》教案(通用6篇)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法的意義;2.學生能夠正確熟練的口算和是2~6的加法;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能夠從信息窗中準確的找出數(shù)學信息,并能夠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錦集(精選14篇)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教學重點: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口算。P.145頁口算(四)。...

      •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本(精選3篇)

        一、聯(lián)系生活、復習引入。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誰能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2、從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歡的物體,并說說它們的的形狀。...

      •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總(精選15篇)

        一、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現(xiàn)狀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遇到的許多問題都需要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但是學生卻不能學以致用,缺乏實踐應用的能力。...

      • 小學數(shù)學《噸的認識》教案(精選17篇)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學生總結,進一步回顧和反思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運用噸的知識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 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對稱》(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概念,并能識別對稱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能力及空間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通用15篇)

        詳細介紹:課題二:千克的初步認識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3.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品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

      •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精選16篇)

        教學內容:課本82-83頁。智慧廣場--數(shù)字謎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在探索加減法算式中的數(shù)字謎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用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推理經驗。...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网五月激情五月| 国产在线播放专区av| 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馆| 色噜噜狠狠成人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 最新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色就色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网站|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在线观看AV永久免费| 国产男女黄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夜深人妻| 欧美videosdesexo吹潮| 亚洲色欲在线播放一区|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国内极度色诱视频网站| 色吊丝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香港日本三级亚洲三级|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浴室人妻的情欲hd三级国产| 云安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综合成人a∨在线| аⅴ天堂国产最新版在线中文|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四虎|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 国产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精品女生自拍第一区 | 日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中国熟妇牲交视频| 一区二区丝袜美腿视频| 免费看黄色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熟女肥臀精品国产馆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