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17篇)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8-05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17篇)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3頁例4,做一做,練習三1、2、題。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chǔ)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shè)計在平均分的后面。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并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chuàng)設(shè)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來編寫內(nèi)容,先比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chǔ)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chǔ)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jīng)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jīng)驗。為此,教學時要借助教材設(shè)計,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yīng)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chǔ)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認識除法,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方法:

        游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強調(diào)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后匯報分的結(jié)果。

        小結(jié):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于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shù)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dǎo)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yīng)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jié)課學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采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游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shè)計:

        除 法

        12÷4=3

        ↓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問題,引導(dǎo)參與

        談話,出示例課件: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小明和小紅是怎樣分蘋果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分蘋果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shè)計意圖】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引發(fā)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yīng)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shè)計意圖】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引發(fā)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應(yīng)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最后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設(shè)計意圖】

        設(shè)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dǎo)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 ,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升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xx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么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引導(dǎo)學生把看到的說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匯報。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為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看,他們正在分食物呢!

        師:這么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2、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糖果數(shù)量以及是怎么分的匯報給大家。

        小組1:我們組有6顆糖果,我給他倆都是1顆,我4顆。

        小組2: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個人都有2顆。

        小組3: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份各是1顆,2顆、3顆。

        (2)教師追問:這么多種分法中,哪種最公平、公正?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顆。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觀察:從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顆,你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份的數(shù)量同樣多。)

        出示小精靈的話,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指導(dǎo)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2題。徐盛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②、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shù)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lǐng),好嗎?

        動手實踐一:

        ⑴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dǎo);

        ⑶學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

        8888

        17263544

        ⑷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⑸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⑹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dǎo);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2、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xù)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jié):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①、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②、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3寫在除號的后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后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于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3、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②、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jù)題意進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④、指導(dǎo)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于幾?

        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號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①、學生獨立做

        ②、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么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4、歸納小結(jié)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6、板書設(shè)計(略)

        五、教學設(shè)計說明

        1、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lǐng)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

        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②、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③、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④、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⑤、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教學設(shè)計

        ①、教學設(shè)計的指導(dǎo)思想

        ⑴、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guī)律;

        ⑵、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

        ⑶、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⑷、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和氛圍。

        ②、教學設(shè)計的幾個層次

        ⑴、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導(dǎo)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dǎo)學生動手操作。

        ⑶、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4頁例5,練習三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問題,引導(dǎo)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yīng)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yīng)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寫出除法算式。

        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對照算式畫圖。

        【設(shè)計意圖】:設(shè)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表內(nèi)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nèi)容的安排上,注重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內(nèi)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以表內(nèi)除法知識作為基礎(chǔ)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jīng)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shù)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 通過設(shè)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 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約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給3人,這余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shù)在數(shù)學上就叫余數(shù),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數(shù)。

        5.帶有余數(shù),我們就叫它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就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 如果每人分4個草莓,8個草莓,9個草莓?10個草莓?11個草莓?12個草莓?分別可以分給幾人?你們會分嗎?有沒有信心?好,現(xiàn)在我們就拿起手中的學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動手分。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講評。

        4. 你能將下面5個算式分類嗎?

        84=2 (人)

        94=2(人)1(個)

        104=2(人)2(個)

        124=3 (人)

        114=2(人)3(個)

        5.觀察每道題的余數(shù)和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為了分清余數(shù)和商,我們要在余數(shù)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shù)除法。

        2.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五、測評總結(jié)(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完成課后做一做。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最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練習十四第1題。

        (3)( )6 = 5 ( )

        2.全課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3.作業(yè)布置

        練習十四第2題。

        板書設(shè)計: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沒有余數(shù) 有余數(shù)

        62=3(人) 72=3(人)1(個)

        陳婭《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

        余數(shù)

        讀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 (人) 94=2(人)1(個)

        124=3 (人) 104=2(人)2(個)

        114=2(人)3(個)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8頁,例4,練習四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問題,引導(dǎo)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yīng)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yīng)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設(shè)計意圖】:在引導(dǎo)學生靈活應(yīng)用平均分的基礎(chǔ)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lǐng)悟除法意義。

        三、應(yīng)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8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guān)(練習四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guān)(練習四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guān)(練習四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shè)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并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②、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shù)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lǐng),好嗎?

        動手實踐一:

        ⑴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dǎo);

        ⑶學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

        8888

        17263544

        ⑷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⑸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⑹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dǎo);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2、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

        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

        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xù)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jié):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①、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②、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3寫在除號的后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后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于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3、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②、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jù)題意進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④、指導(dǎo)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于幾?

        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號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①、學生獨立做

        ②、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么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4、歸納小結(jié)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6、板書設(shè)計(略)

        五、教學設(shè)計說明

        1、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lǐng)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

        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②、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③、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④、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⑤、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教學設(shè)計

        ①、教學設(shè)計的指導(dǎo)思想

        ⑴、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guī)律;

        ⑵、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

        ⑶、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⑷、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和氛圍。

        ②、教學設(shè)計的幾個層次

        ⑴、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導(dǎo)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dǎo)學生動手操作。

        ⑶、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9

        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chǔ)。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⒈6除以3等于2。(復(fù)習除法的讀法)

        ⒉被除數(shù)是15,除數(shù)是3,商是5。(復(fù)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fù)習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⒋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fù)習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ji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0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3頁,例4,練習三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問題,引導(dǎo)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yīng)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yīng)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

        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

        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

        算式,再讀一讀。

        【設(shè)計意圖】:在引導(dǎo)學生靈活應(yīng)用平均分的基礎(chǔ)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lǐng)悟除法意義。

        三、鞏固應(yīng)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

        (1)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guān)(練習三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

        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guān)(練習三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guān)(練習三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shè)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并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除法的初步認識》。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結(jié)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踐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關(guān)鍵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掌握知識,安排以下教學過程

        (一)嘗試“平均分”

        第一環(huán)節(jié):分一分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手隨便把18根小棒分成兩份,數(shù)數(shù)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別有多少根小棒?(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一是為了提高課的吸引力,二是為了讓學生感覺到隨便分,分成的兩分不相等,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學生分得兩份相等。)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睜大眼睛仔細分,注意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數(shù)同樣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數(shù)同樣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數(shù)同樣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數(shù)同樣多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有意的選中了18根小棒,因為18的因數(shù)比較多,從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難度依次增加。為的是讓學生充分的操作體驗活動,學生不管用那種方法只要分開就行,不會分的學生可以尋求同學和老師的幫助,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每份的根數(shù)同樣多這一現(xiàn)象,也就是什么樣的情況叫平均分。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逐步回憶起上學期學過的相同的加數(shù)相加的情況。)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如果我們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數(shù)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樣多。

        第二環(huán)節(jié),說一說

        出示課件(葡萄,西瓜,蘋果),小組討論判斷哪組是平均分。

        (設(shè)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感性經(jīng)驗的支撐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觀模型,把學生實際生活中聽說過的見到的平均分現(xiàn)象展示給學生看,把生活和數(shù)學聯(lián)系起來,在學生感受“同樣多”的基礎(chǔ)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演一演

        1小朋友,我們來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幾個?

        (設(shè)計意圖:學生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通過練習來讓學生對平均分進一步的理解,將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論理解進行了實踐,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gòu)建自己的認識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同學們把12根火柴每4個為一份,可以分幾份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對演一演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鞏固,讓學生充分學平均分,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識,通過份數(shù)變化,觀察分的結(jié)果,深刻體會“平均分”,為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知識)

        小結(jié):這兩種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這種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或把12根火柴每4個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這些問題,在數(shù)學里我們要用到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師指板書,齊讀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并教授除法知識

        第四環(huán)節(jié),想一想

        1、出剛才我們看過的圖片,寫出算式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對所學的知識即刻進行了鞏固,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chǔ)上掌握除法,通過學生親身操作與教師示范演示相結(jié)合,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這樣有利于學生由動作思維——建立表象——抽象思維,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fā)揮。)

        2、練一練

        (1)球平均放在2個盒子里,每個盒子放幾個,并填上真確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擺一擺,再填的得數(shù)

        (3)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幾堆,有幾種不同分法?(先分一分,再寫出算式)

        (4)比一比,看誰寫得最多,你能寫出幾個算式?

        (設(shè)計意圖: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了各種形式的練習,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進行參與,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以增強學生對前后的體驗與認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并從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2

        第四課時   除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nèi)容: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課本p19頁例5,練習四第4、5、6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shè)置問題,引導(dǎo)參與

        1、 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

        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yīng)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進一步學習除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

        二、學習新知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 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3、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思考、比較,讓學生知道把一些物體或一個總數(shù)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用除法來計算。

        三、應(yīng)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最后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設(shè)計意圖】:設(shè)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shù)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lǐng),好嗎?

        動手實踐一:

        ①、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dǎo);

        ③、學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⑤、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⑥、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dǎo);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xù)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jié):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①、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②、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3寫在除號的后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后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于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三>、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②、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jù)題意進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觀看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演示分小棒的過程。提問:總共分幾此?第一次每堆放幾根?

        ④、指導(dǎo)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幾根該用12除以幾?等于幾?

        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號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二小題

        ①、學生獨立做

        ②、集體訂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幾根該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較一、二兩題

        為什么第一小題是除以3,而第二小題除以4?

        (3)、做補充練習

        教師把10本作業(yè) 本平均分給2名同學,每名同學分得幾本?

        課件出示題目,學生說說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

        <四>、歸納小結(jié)

        今天我們通過分東西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知道了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十二的第一題

        <六>、板書設(shè)計 (略)

        五、教學設(shè)計說明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lǐng)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

        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5、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shè)計

        1、教學設(shè)計的指導(dǎo)思想

        ①、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guī)律;

        ②、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

        ③、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④、教學過程 中,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和氛圍。

        2、教學設(shè)計的幾個層次

        ①、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②、用"平均分"指導(dǎo)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dǎo)學生動手操作。

        ③、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④、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后,教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⑤、結(jié)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中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使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禮貌待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紙條、磁鐵

        學具:數(shù)字卡片、小棒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學們,你們分過東西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分東西,通過分東西學習新本領(lǐng),好嗎?

        動手實踐一:

        ①、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學生操作,教師觀察、指導(dǎo);

        ③、學生匯報

        提問:誰愿意說說他是怎樣分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在學生說的時候注意鼓勵有創(chuàng)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⑤、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⑥、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dǎo);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課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老馬非常熱情的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課件出示6個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我們206班的小朋友幫幫忙,把桃子分好,不過在動手之前有兩個問題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當學生說3份時,教師出示3只盤子)②、該怎樣分?

        (2)、動手實踐三: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用數(shù)字卡片代替桃子動手分。

        (3)、觀看動畫演示分桃子的過程

        教師:在同學們分的時候,老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馬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第一次分的過程)提問: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繼續(xù)分。(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

        (4)、動手實踐四: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學老馬的樣子分一次?

        (5)、學生上臺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誰愿意上臺分給大家看?(用磁鐵演示)

        (6)、教師歸納小結(jié):把6個桃子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的同樣多,就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做。

        2、學習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①、除號

        表示除法的運算符號叫除號(板書:÷),先寫橫,橫要寫平,然后上下各一點,兩個圓點對齊。

        ②、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把要分的東西的總數(shù)6寫在除號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數(shù)3寫在除號的后面,除號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個,2寫在等號的后面。(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整道算式讀作“6除以3等于2”(板書,全班齊讀一遍),學生讀“8÷4=2”進行鞏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書,學生齊讀),學生說“8÷4=2”的意義。

        <三>、形成練習

        (1)、做“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小題

        ①、讀題,理解題意

        請一名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

        ②、動手實踐五:

        學生根據(jù)題意進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5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除法是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因此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我在設(shè)計教案時,把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主動建構(gòu)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分小棒中,學生在動手操作后提出了數(shù)十種方法,也深刻地理解了平均分;在圈蘋果圖時,有的學生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3份、4份、6份,有的學生把10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5份……;我就請他們用上“平均分”來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個個把手舉得高高的,爭著搶著要上來表現(xiàn)。課堂成了充滿體驗和樂趣的百草園,也許這樣的課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課堂常規(guī),但我卻收獲了孩子們放飛思維的驚喜。

        整堂課完成得很順利,學生都對實踐操作很感興趣,通過實踐加深了對“平均分”的理解,也對今后的除法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6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lǐng)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借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5、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設(shè)計的指導(dǎo)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guī)律;

        2、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三為目標;

        3、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和氛圍。

        (二)、教學設(shè)計的幾個層次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匯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dǎo)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后,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dǎo)學生動手操作。

        3、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著平均分,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后,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后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后,教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結(jié)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17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材第13頁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

        2、經(jīng)歷看一看、說一說、分一分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體會所學內(nèi)容的價值。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練習本

        教學重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與平均分活動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新知

        1、談話。

        師:同學們,誰知道我國的動物國寶是什么?

        生:大熊貓。

        師:回答正確,我們班的同學真聰明,現(xiàn)在小精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晶晶是一個可愛的大熊貓,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請來四個小伙伴來它的家里做客,它給每個朋友都準備了竹筍作為午餐,可是,晶晶該怎樣把竹筍分給他的朋友們呢?你們知道嗎?

        生:平均分。

        2、提出問題。

        師:那好,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課件),晶晶想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應(yīng)該放幾個呢?請大家?guī)途Ь胍幌搿?/p>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個盤子里放的竹筍同樣多。

        師:回答正確,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來,我們用小棒代替竹筍,用4張紙表示4個盤子,請同學們親自動手來把這些竹筍平均分一分。(請一名同學來上臺演示一下)

        師:誰和他的分法不一樣?(提問兩名學生)有的同學一個一個地分,有的是兩個兩個或者三個三個地分,但是無論怎樣分,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幾個竹筍?

        生:每個盤子里放3個竹筍。

        師:請大家回憶我們的操作過程,結(jié)合圖說一說這幅圖(課件)表示的含義。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板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設(shè)計意圖:利用生動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實踐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動經(jīng)驗。再通過直觀圖,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竹筍的統(tǒng)一表象。最后結(jié)合圖對平均分竹筍的活動進行語言表征。這些活動都為學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學習新知(除法意義的學習)

        (一)認識除號,讀除法算式

        1、自主嘗試,算式表征

        師:你能將“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這件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嘗試,教師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請典型案例同學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含義。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盡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達同樣的含義,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設(shè)計意圖:通過讓每個學生進行算式表征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在不斷的交流比較中,突出算式所表達的含義)

        2、引入除法

        師:大家寫的算式各式各樣,但是不加說明,別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怎么辦呢?在數(shù)學上統(tǒng)一用除法來表示。

        師板書:12÷4=3

        除號

        師(指板書):這個符號是除號,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師完成板書)。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師板書課題)。

        (二)除號的由來(滲透數(shù)學文化,深化除法的含義)

        師:1659年,瑞士數(shù)學家拉恩在他的《代數(shù)》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體會算式中的數(shù)與平均分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師:誰來說一說12÷4表示什么?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17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推理教案(精選7篇)

        教學內(nèi)容第九單元 數(shù)學廣角 第二課時 簡單推理(數(shù)獨)教學目標1、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與組合數(shù)。探索簡單事物的.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發(fā)現(xiàn)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

      • 關(guān)于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14篇)

        一、教學目標1、能用所學額統(tǒng)計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體會統(tǒng)計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3、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經(jīng)歷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4、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會進行簡單的統(tǒng)計難點: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解決簡單...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集錦(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經(jīng)歷以米、厘米為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并會估計物體的長度。2、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統(tǒng)計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復(fù)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點,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2、讓學生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練習三教案(精選3篇)

        教學內(nèi)容:平移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初步體會平移的特點。2、通過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應(yīng)用意識。4、使學生體會在格子圖中數(shù)物體移動距離的方法。...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評課稿(精選4篇)

        一直以為數(shù)學課因其學科本身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所以必須上得一板一眼,但聽了劉**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有余數(shù)的除法復(fù)習》一課,使我對如何上數(shù)學課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數(shù)學課的算理必須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有明確的認識。...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反思(通用6篇)

        《租船》一課是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除法》中的有余數(shù)除法的一節(jié)應(yīng)用課。在這一節(jié)課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進而解決問題,有兩個地方的處理,令自己很滿意。...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計劃(精選4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經(jīng)過一年半的數(shù)學學習,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意識、數(shù)學理解能力及應(yīng)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鉛筆有多長》教案(精選6篇)

        《鉛 筆 有 多 長》 教 學 設(shè) 計〖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教學目標〗1. 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 2019關(guān)于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答案

        二年級的同學們你的暑假作業(yè)做完了嗎?做完是不是傻很想對照一下答案,是否是正確的?下面是整理的關(guān)于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暑假作業(yè)答案2019,歡迎借鑒!一、填空。(共26分)1.看圖列式。2. ◇△=23,△最小是( ),這時◇是( )。...

      • 北師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末總復(fù)習

        十、總復(fù)習 教學內(nèi)容1、表內(nèi)乘除法熟練計算。2、表內(nèi)乘除法的四則混合運算。3、正確選擇和運用圖中信息。4、從不同角度認識圖形。5、行走路線和方向。6、正確運用統(tǒng)計知識。...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近似數(shù)集體備課教案(新人教版)

        課題近似數(shù)課時班級編寫者一、教材內(nèi)容分析課本第77頁例8及練習十六第6題。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理解近似數(shù)的含義,體會近似數(shù)在生活中的作用。...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復(fù)習要點

        一、表內(nèi)除法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除法就是用來解決平均分問題的。包含除和平均分(具體內(nèi)容可參考第二單元復(fù)習要點)24本練習本,平均分給6人, ?列式:24本練習本,每人4本, ?列式:除法各部分名稱42÷7=6 42是(被...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復(fù)習資料

        讀讀記記。1、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2、在一個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的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平移和旋轉(zhuǎn)》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平移和旋轉(zhuǎn)》教學反思怎么寫?有什么注意事項?別急,下面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介紹。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平移和旋轉(zhuǎn),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從兒童空間知覺的認知發(fā)展來說,則是從靜態(tài)的前后,左右的空間知...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 国产精品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 免费无码一区无码东京热|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另类欧美在线电影|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757|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万年县|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高级会所人妻互换94部分| 老熟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南漳县| 亚洲成年av天堂动漫网站|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少妇粗大进出白浆嘿嘿视频| 2018av天堂在线视频精品观看|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南华县|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二区| 国产肥妇一区二区熟女精品| 成人啪啪高潮不断观看|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人成午夜免费视频无码| 岛国大片在线免费播放|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被灌满精子的少妇视频|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成人福利国产午夜AV免费不卡在线|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