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的除法例1教案(通用4篇)
有余數的除法例1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空間一)借助“用小棒擺三角形”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有時會出現剩余;并通過表內除法與有余數的除法分的結果和橫式的對比,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2)(空間二)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幫助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并通過觀察與分析,引導學生感受余數的特點。
(3)(空間三)借助“用小棒擺五邊形”的活動,結合前面擺三角形、擺正方形的活動,深入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空間一、二、三)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觀察對比中,幫助學生積累活動經驗,發展數學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空間一、二、三)在用小棒擺圖形的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明白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具:白板課件
學具:學具袋(12根小棒)
教學過程:
空間一:借助“用小棒擺三角形”的活動,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一)“用6根小棒擺三角形”,重點:復習表內除法,難點:解決除數問題。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它就藏在學具袋中,快打開看看它是誰呀? 生:小棒。
師:今天我們就繼續和小棒一起來學習新知識。
師:請你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比比誰擺的最快?
生:動手擺。
師:你擺的可真快!能告訴大家“你擺一個三角形用了幾根小棒?”你呢?
生:我擺一個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指兩人說完整話)
師:也就是說:(課件出示)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
2、用6根小棒擺三角形,復習表內除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準備出這樣的6根小棒,(課件出示:依次排開的6根小棒,并在“每
3根擺一個三角形”前面出示“6根小棒”。)
師:接下來,“6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大家趕快動手擺一擺。
生:動手擺。
師:誰到前面來擺一擺,并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生:(在白板課件上操作)6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我擺了2個三角形。 師:擺完了嗎?嗯,6根小棒,擺2個三角形,正好擺完。
師:誰能用一個算式記錄剛才擺的過程?你說呢?你再說說?
生:6÷3=2(個)(師板書)
如果學生寫成6÷2=3,師:誰跟他列的不一樣,你們同意誰的?說說理由。
師:能告訴大家你們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嗎?
生:因為“6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就是求6里面有幾個3,所以用除法。 師:這里面6是?3是?2是?
師:在除法算式中它們都叫什么,誰還記得?
生:6是被除數,3是除數,2是商。
師:這個算式讀作:(生齊讀:6除以3等于2。)
(二)“用7根小棒擺三角形”,重點:引出有余數的除法,難點:理解余數的含義。 師:(課件上把小棒依次擺開,并把6改成7,同時添一根小棒)現在是幾根小棒? 生:齊說:7根。
師:“7根小棒”,還是“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趕快動手擺一擺。
生:動手擺。
師:把你擺的結果先和你的同位說一說,并商量一下,這回該用怎樣的除法算式來記錄? 生:同位合作。
師:誰愿意和大家說說?
生:指名到白板邊操作邊說。
預設:7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能擺2個三角形,還剩1根小棒。(生如果說不全,教師要引導說全)
預設:7÷3=2或者7÷3=2剩1根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把各種不同的除法算式展示出來) 師:這里的7是?3是?2是?1是?
師:在除法算式中,我們知道7是被除數,3是除數,2是商,那這1叫什么呢? 生:余數。(就是剩下沒有分完的那部分。)
師:重新規范板書:7÷3=2
師:為了區分商和余數,我們在商的后面點上六個小圓點,看像什么呀?(像省略號)然后寫上余數1。這個算式讀作:7除以3等于2余1。
生:指名讀算式。
有余數的除法例1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使學生知道有余數的除法含義,初步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試商。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盤子圖片、磁性黑板;每個學生準備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出示教科書第1頁上的復習題.
(1)( )里最大能填幾?(學生填后共同訂正。)
(2)用豎式計算除法。(出示兩道除法豎式)
訂正筆算除法時提問:除法豎式里,哪個數是被除數?哪個數是除數?哪個是商?并指名學生說一說筆算的計算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圖,說明題意:要把這6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指名學生實際分一分,分兩次恰好分完.)
教師;誰會列式計算?(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先列橫式,然后用豎式計算.)
計算后,教師指著豎式提問:在被除數6下面寫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個梨。)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因為6個梨都分完了,一個也不剩。)
(2)教師又出6個梨和7個盤子圖,說明:要把這7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誰會分?(指一名學生分實際分一分,分兩次后,還剩一個。)
教師:剩下的一個梨,如果繼續分,每個盤子還能再分到1個梨嗎?(不能。)這說明7個梨要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每盤分到2個,還剩1個。
教師;怎樣計算呢?因為是平均分,還要用除法計算.(板書:73=)
(3)豎式的寫法。(指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被除法是幾?寫在什么地方?除數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 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
教師進一步提問:有3個盤,每盤放2個梨,實際分掉了幾個梨?那么在被除數7的下面應該寫幾?(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6。)
7個梨,分掉6個,有沒有剩余?在豎式里應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著重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要寫1,剩下的這個1,我們叫它余數。(板書:余數)
(4)橫式得數的寫法。
教師:經過計算知道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在等號后面寫2。還剩1個,就是余數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在商的后面先點六個點,再寫余數1,讀作商2余1,大家一齊讀一啟遍商2余1。
像這樣的除法,求出商后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在課桌上,指名學生說每份分得幾根,還剩幾根。
讓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邏指導。
訂正時,著重提問:商2以后,被除數下面要減去幾?8是怎樣算出來的?橫線下面得幾?怎樣算出來的?表示什么?橫式應該怎樣寫?怎樣讀?
3.教學例2。
出示橫式385=后,指名學生口述怎樣寫豎式,教師板書。
寫出豎式后,著重教學怎樣試商。
教師:先想5和幾相乘的積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因為5乘6的積是30,38減30還剩8,每份還可以再分到1 ,說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因為5乘8的積是40,40比38大,說明商8大了,只能商7。)實際教學時,只要發現商小了或商大了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能夠找到恰當的商就可以了。最后,引導學生寫出完整的豎式和正確的橫式。
4.引導學生分別比較例1和例2中的余數和除數,讓學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點,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教師小結: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導學生看圖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題意后,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一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本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還有余數的,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有余數的除法例1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加深對除法應用題的認識。
教學道具:
7枝鉛筆、口算卡片若干張、信封8個、學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教師出示卡片,指名學生說出得數)
4837+558728
2、先擺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幾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
二、新知。
1、動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枝,還剩幾枝?(自己先分分看)
師: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鉛筆,按題意分一分,然后上臺表演。
2、教學教材P55例4。(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觀察例2圖1,從中你找出解決問題的信息(條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題,出現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繩,每6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人?
(3)小組討論,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匯報。
學生1,口算:326=5(組)2人
學生2,筆算
(4)師:誰能說一說這題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7)師:對上述解決問題,誰還有疑問的`舉手說。
三、鞏固練習。(開放性練習題)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從圖中找信息。
(2)根據信息,選擇自己要買的物品,再解決自己的問題。
四、本課小結。
五、練習作業。教材P56第2、3題。
有余數的除法例1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加深對除法的兩種應用題和有余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學會解答有余數除法的兩種應用題,正確書寫得數后面單位名稱。
(三)培養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難點:得數后面單位名稱的寫法。
教具和學具
教具:圓片。
學具:7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卡片口算
1.里最大能填幾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有余數除法,今天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
1.出示例3
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支,還剩幾支?
先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鉛筆,自己分分看。著重說出分的結果。(每人2支,還剩1支)
怎樣列式計算呢?
(把一堆東西,要平均分,所以還是要用除法。)
73=2(支)1(支)
答:每人分2支,還剩1支。
提問:(1)回憶剛才分小棒的過程,商2表示什么?(每人2支)因此單位名稱是支。
(2)余數1又表示什么?(還剩1支)因此單位名稱也是支。
2.出示例4
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由學生讀題,說出條件和問題。
相鄰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解答,為什么?(每袋裝5個,說明每袋裝的同樣多,還是要把這些乒乓球平均分,所以要用除法)
由學生試一試列式解答。
學生在試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得數的單位名稱不知怎樣書寫,這時組織學生討論,必要時,教師用圓片代替乒乓球,進行演示。從而得出43里面有8個5,就是可以裝8袋,余數的3,是還剩3個乒乓球。板書如下:
435=8(袋)3(個)
答:可以裝8袋,還剩3個。
引導學生把例3和例4進行對比。
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用除法解答,因為都是平均分。不同點:例3,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相同;例4,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不同)
教師小結:我們在解答有余數除法應用題時,要注意根據問題的要求書寫得數的單位名稱。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解答下面各題
(1)把20張畫片,平均分給7個同學,每人分得幾張,還剩幾張?
(2)有42棵菜,每筐裝8棵,可以裝幾筐,還剩幾棵菜?
全體學生在書上解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怎樣試商,怎樣書寫得數的單位名稱。
2.發展性練習
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
9□=□(個)□(個)9□=□(盤)□(個)
3.思考性練習
□□=61
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填法?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相鄰同學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師歸納。
根據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這道題的余數是1,除數就可能是2,3,4,5,6,7,8,9,從而可以得出有下面8種不同的填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課后練習練習三十六第1,2,3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