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各種安全應急預案(精選3篇)
小學各種安全應急預案 篇1
一、安全事故處置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常見安全事故處置應急預案
(一)火災事故處置應急預案
1、發生火災時迅速切斷有關電源,立即向119消防指揮中心報警。
2、及時報告校長或分管領導。
3、第一時間搶救傷員。
4、迅速疏散師生,撤離到安全區域。
5、積極配合消防人員滅火。
6、在進行滅火的同時,應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火勢蔓延,防止未成年人盲目救火。
。ǘ┦澄镏卸咎幹脩鳖A案
1、發現師生有類似食物中毒癥狀時,應迅速送醫院診治。
2、迅速向校長或分管領導報告。
3、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樣工作,以備衛生部門檢驗。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師生名單,并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
5、做好家長、家屬的工作。
6、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ㄈ┙煌ㄊ鹿侍幹脩鳖A案
1、發生交通事故時,立即向110或122交通事故中心報警。
2、立即向校長或分管領導報告。
3、第一時間搶救傷員,同時將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方。
4、做好家長、家屬的工作。
5、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ㄋ模﹤魅静√幹脩鳖A案
1、發生傳染病時及時通知家長隔離治療。
2、迅速向校長或分管領導報告。
3、做好環境和物品的消毒工作。
4、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治療、病理和傳染源的調查和處理工作。
。ㄎ澹┢渌鼈κ鹿侍幹脩鳖A案
1、如發生師生身體受到意外傷害時,應及時送傷害者醫院診治。
2、及時向校長或分管領導報告。
3、及時通知受傷者的家屬或家長。
4、迅速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搜集有關材料,妥善處理事故。
三、應急電話
應急指揮
手機
牌界派出所
牌界醫院牌界供電所
牌界水廠
醫療急救中心:120
匪警:110
交通事故:122
消防:119
小學各種安全應急預案 篇2
高20__屆“畢業晚會”將于20__年5月31日晚上7:30——10:00在校田徑場舉辦。為確保本次活動的順利進行,確保師生人身安全,特制訂本預案:
一、組織機構:
組 長:
副組長:
組 員: 各班主任、政教干事和治安人員
二、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活動前要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全方位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各班主任組織學生參加活動前,要對本班的學生進行晚會活動安全的教育,對每個細節提出紀律要求和注意事項。
2、要求學生統一穿校服,不準帶手機,不允許將社會閑雜人員帶入校園。
3、切實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加強校園巡邏,防止校外不良人員進入校園。
三、組織過程。
1、加強學生考勤。各班主任要清點好本班學生人數。
2、堅守崗位,履行職責。各班主任不得遠離本班學生,時刻注意活動場內各種安全動態,以便及時處置突發事件。
3、加強活動現場管理。各班主任要教育本班學生提前進場,按照指定位置就座;顒悠陂g嚴禁學生私自離開晚會活動現常
4、設活動期間加強校園安全巡查和保衛工作,嚴禁無關人員私自進入校內或滋事。各班主任負責全程安全監察,加強巡視,隨時準備處理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和傷害事故,確;顒影踩樌M行。
5、活動結束退場時,各班學生要服從指揮,清理會場垃圾,按秩序退常
四、應對突發事件的措施。
1、若有學生發生意外沖突和傷害,各班主任要立即采取果斷措施進行處置。第一時間向年級、學校領導反映情況。
2、校外人員破壞秩序、經勸阻不離開活動現場的,可由保衛人員強行將其帶離,拒不配合,情節嚴重的,視情況報110。
3、活動中,如果出現各種不可預知的緊急情況,各班主任要及時組織學生,聽從領導統一指揮。
小學各種安全應急預案 篇3
近年來,受生育政策調整及群眾生育觀念轉變等影響,高齡高危產婦比例逐年增加,導致發生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妊娠期疾病和胎兒早產、宮內窘迫、產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結局風險增加,母嬰安全形勢嚴峻。為提高婦幼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維護婦女兒童健康權益,保障母嬰安全,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的通知(20__—20__年)》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入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為主線,聚焦管理提升、能力提升、服務提升和滿意度提升,實施母嬰安全提升行動,健全母嬰安全服務體系,持續強化質量安全管理,提高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助力打造“浙有善育”標志性成果奠定堅實基礎。
二、行動目標
到20__年,基本建成優質、均衡、高效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優質醫療保健服務資源有效擴容,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婦女兒童健康指標持續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1、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7/10萬、5%以內,保持全國最低水平;
2、省、市、縣均建有1家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其中市級婦幼保健院達到三級水平、常住人口40萬以上縣(市)高標準建成1家二級以上婦幼保健院;
3、提供生育全程優質服務,推廣高品質、普惠性產科床位設置,孕產婦系統管理率、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鞏固在95%以上;嚴重致殘出生缺陷發生率控制在9.5%以內,保持歷史低位;
4、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體系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危重救治中心標準化評估全覆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能力全面提升,剖宮產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5、婦產、兒科、婦幼保健等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增強,全省創建30個婦幼保健特色專科,支持婦產、兒科、婦幼保健等衛生健康科研立項400余項。
6、“數智婦幼”升級迭代,便民服務場景應用豐富拓展,婦女兒童體驗感不斷增強。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風險防范提升行動。
1、加強妊娠風險評估。嚴格落實《妊娠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規范》要求,依托區域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分級分類開展孕產婦妊娠風險篩查和評估,注重多學科聯合動態管理,強化產后風險評估。規范有序開展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嚴格落實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綜合防控措施,及時發現和干預影響妊娠的風險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結局。鼓勵醫療保健機構在孕產婦建檔時確定主管責任醫師并提供全程連續的孕產期保健服務。
2、落實高危專案管理。指導轄區醫療保健機構將妊娠風險評估為“橙色”“紅色”“紫色”的孕產婦納入高危專案管理,實行專人專案、集中救治、規范轉診,做到“發現一例、登記一例、報告一例、管理一例”;對妊娠風險評估為“橙色”“紅色”的孕產婦,組織區域危重救治專家組制訂個性化診療方案,根據分級管理要求及時轉診。各級婦幼保健機構指導轄區醫療保健機構及時報送《孕產婦妊娠風險評估分級報告單》,對高危孕產婦情況落實動態跟蹤管理。
3、提高健康素養水平。以科學備孕、孕產期保健、安全分娩為重點,制定孕產婦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編制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材料,將妊娠風險教育作為孕婦學校開班第一課,三級婦幼保健院新媒體平臺每年發布不少于50篇科普作品。鼓勵醫療保健機構開設生育咨詢門診,加強婦產、生殖、遺傳、心理、中醫等多學科協作,開展婦女生育力評估和備孕指導。依托孕婦學校、生育咨詢門診、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平臺,普及生育健康知識,提升群眾健康素養,強化孕婦“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
。ǘ⿲嵤┪V鼐戎翁嵘袆印
4、加強救治網絡建設。推進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網絡標準化,組建省級技術專家團隊,制定建設標準并全面開展標準化評估,實現省、市、縣三級均至少建有1個標準化的危重孕產婦和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健全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轉會診機制,省、市兩級救治中心應加強對下級醫療保健機構的指導,暢通危急重癥轉診綠色通道,切實保障孕產婦和新生兒安全。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傳染病防控制度和能力建設,落實產科病房、產房、新生兒及兒科病房等重點科室、重點環節的感染預防控制管理,做好疫情期間孕產婦、新生兒等重點人群醫療服務保障。
5、完善救治協調機制。指導轄區助產機構完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會診、轉診制度及協作機制,建立多學科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小組,原則上每半年召開1次多科室聯席會議,完善搶救流程與規范,進一步明確相關科室和人員職責任務,強化急救設備、藥品、孕產婦用血、轉運等保障機制;針對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常見危重癥,每季度開展1次專項技能培訓和快速反應團隊急救演練,努力將緊急剖宮產自決定手術至胎兒娩出時間(DDI)控制在30分鐘以內并逐步縮短。
6、落實質量改進措施。以倡導自然分娩、母乳喂養為重點,指導轄區助產機構健全產科各項工作制度和業務操作規范,控制非醫學需要剖宮產率,提供優質、高效、規范的助產技術服務;遵守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重點完善三級查房、術前討論、危急重癥患者搶救等制度,定期開展評估分析,持續落實質量改進;加強產房分娩安全核查,落實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記錄和報告制度,降低產房醫療差錯及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規范開展孕產婦危急重癥和死亡、新生兒死亡等評審,梳理各環節存在的短板漏洞,不斷完善診療方案和管理制度。
。ㄈ⿲嵤┕瘫緩娀嵘袆。
7、打造?铺厣放。全面加強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突出臨床與保健結合,高水平建成一批國家級孕產期保健、新生兒保健等特色?,做優做強中醫婦科、中醫兒科。開展孕產多學科協作診療和產科亞專科建設試點,推動分娩量較大的婦幼保健院、綜合醫院加強產科亞專科、新生兒科建設。聚焦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防治關鍵技術,聯合相關機構開展多中心母嬰安全科學研究,推動“產學研醫用”協同,推動在婦幼健康管理和危急重癥救治上取得突破,加快適宜技術臨床推廣應用。
8、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提質擴容產科、兒科、助產士、出生缺陷防治等緊缺專業人才隊伍。構建全周期人才教育培訓體系,搭建線上培訓平臺,保障產科、兒科醫師和助產士等每年至少參加1次針對性繼續醫學教育。加強院前急救人員產科急救技能培訓,提升危急重癥孕產婦早期識別、快速搶救能力。穩步提高配套科研經費占婦幼保健機構總經費支出比例,鼓勵有條件的三級婦幼保健院加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建設,全省支持婦產、兒科、婦幼保健等衛生健康科研立項400余項。
9、推進服務機制創新。實施兒童醫療服務發展行動計劃,健全兒童醫療服務體系,推進基層兒童健康管理機制創新,建設100家“醫防護”一體的示范兒童健康管理中心。全面開展婦幼保健機構績效考核、等級評審和體制機制創新試點,鼓勵三級婦幼保健機構組建區域婦幼?坡撁,依托國家區域婦產、兒童醫學中心,加強產科、兒科等專科協作,推進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推進出生缺陷“篩診治”一體化,深化婦女“兩癌”檢查、0—3歲兒童發育監測、生殖健康促進等服務。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等門診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婦幼保健服務質量。
(四)實施數字賦能提升行動。
10、升級數智婦幼平臺。基于“健康大腦+”體系升級智慧婦幼管理平臺,推進婦幼平臺與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醫衛資源庫等系統平臺互通,打造全省婦幼健康數字中心。完善“管理+技術”體系,推動省、市、縣三級整體貫通、平臺接口統一規范、數據質量統一標準,實現生育全周期數據信息準確、全量歸集,加強婦幼健康核心業務指標動態監測。推進在結婚登記、出生分娩、婦幼保健等領域深化跨部門數據共享、業務協同。
11、迭代便民服務應用。圍繞懷孕、出生、兒童等生命周期,優化整合婦幼健康政策宣傳、健康指導、網上課堂、檢查預約查詢、“一件事”聯辦等模塊,提供涵蓋生育全程的“互聯網+”母子健康服務。依托“云上婦幼”建設項目,率先探索危重孕產婦、新生兒線上評估和分級轉診新模式,廣泛開展遠程醫療和遠程培訓,重點提升山區海島以及縣級婦幼保健、產科、新生兒科服務能力。拓展迭代出生“一件事”聯辦、出生缺陷一體化防治、嬰育數字化服務等場景應用,積極利用遠程胎心監護、經皮黃疸檢測等可穿戴設備為孕產婦與新生兒提供健康監測與管理。
12、提升生育服務體驗。加強高品質、普惠性產科床位設置,提供以產婦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務,積極推廣單人間和雙人間普惠產科病房。優化產科診室布局和服務流程,集中產科門診、超聲檢查、胎心監護、化驗、繳費等環節,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全面推廣預約診療和預約住院分娩,三級婦幼保健院產科預約診療率達80%以上,三級綜合醫院和三級婦幼保健院產前檢查復診預約率達到90%以上。全面推行婦幼保健信息、檢查檢驗結果跨層級、跨機構互認,加強以產科電子病歷為核心的孕產期保健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婦幼保健信息、檢查檢驗結果電子化流轉和共享使用,并提供APP查詢、移動推送、短信提醒等檢查結果查詢服務。
四、保障措施
。ㄒ唬⿵娀M織保障。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以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標志性成果為牽引,找準突破性抓手,細化制訂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爭取部門協同、加大經費投入、創新改革探索。要將保障母嬰安全擺在衛生健康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二)完善推進機制。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清單化管理推進機制,明確重點任務、時間截點、工作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實現閉環管理。建立工作專班,加大綜合集成力度,統籌系統內部及跨部門資源和力量,形成推進合力。建立重點醫院聯系制度,督促轄區醫療保健機構認真落實母嬰安全保障措施。
。ㄈ┙∪己嗽u估。優化健康浙江考核、醫療保健機構績效考核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建立互學互比機制,通過通報晾曬、指標晾曬等,形成爭先創優濃厚氛圍。各地應對轄區母嬰安全形勢定期分析評估,常態化開展危重和死亡個案評審,對重點地區開展針對性指導,對任務措施不落實、工作嚴重滑坡的地區進行約談和通報。
(四)營造良好氛圍。省級婦幼保健機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要發揮區域“龍頭”作用,帶動各級醫療保健機構落實母嬰安全提升行動。各地要深入挖掘、提煉總結,宣傳樹立一批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積極宣傳扎根基層、情系群眾的一線醫護人員,增強醫護人員職業榮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