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取暖應急預案范文(通用3篇)
天然氣取暖應急預案范文 篇1
一、指導思想
公司一旦發生天然氣泄漏或燃爆,針對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及災害,搶險工作立足于依靠自救力量迅速有效地把災害控制在初起階段,快速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區,防止燃爆,消除泄漏。
二、組織機構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工程安保總監
成員:餐飲部、事故發生所在部門領班以上骨干力量和部分義務消防員。
三、處理程序
1、發現事故者應在第一時間向大堂副理、消防中心、值班經理報告。
2、操作人員應當立即關閉天然氣總閥(掛有標牌)或各分閥(掛有標牌)。
3、若天然氣泄漏無法控制,應急指揮領導小組應當立即撥打“119”和天然氣搶修電話報警,并宣布單位進入應急狀態,應急小組立即實施救援行動。
4、戰斗小組應當根據泄漏影響規模立即劃出警戒區,疏散小組引導危險區域的所有人員撤離至上風向的安全區域。
5、疏散小組應當阻止一切車輛及無關人員進出公司,有效制止附近機動車輛發動。任何人在警戒區域內不得使用手機、對講機、開關電源等一切可能發出火星的電器設備。
6、危險區域人員有條件的應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7、排險搶修小組和外部救援人員立即對設施進行搶修。
8、醫療救護小組應當對中毒者或受傷者開展救治。對中毒或受傷嚴重者送醫院搶救,或打120求援。
9、如發生閃爆,應嚴格按照公司“滅火應急預案”進行處理。
10、將事故情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四、蒸汽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為迅速、有效地處理蒸汽泄漏事故,防止人員傷害發生,減少對周邊環境造成環境影響及損失,特制定蒸汽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1、蒸汽泄漏事故是指飯店蒸汽系統管道、閥門、壓力容器在、疏水器、電鍋爐及附件等出現故障發生蒸汽泄漏,造成一定影響的事故。
2、工程部報修值班人員接到漏汽報修后應立即通知維修人員直到現場,初步判斷漏汽原因,并通知綜合水暖組領班或工程部總值班。
3、維修人員根據現場情況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蒸汽泄漏,現場加設警示標志,防止人員、設備出現更大損失,造成人員傷害的及時進行救治。
4、工程部綜合水暖領班或總值班接到漏汽通知后應立即趕到現場,指揮、協助維修人員進行搶修,漏汽無法控制需停供蒸汽的,由綜合水暖領班或工程部總值班報請工程部經理或飯店總值班同意后通知綜合水暖組運行值班人員停供相應區域蒸汽,并通知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部門。
5、維修時應首先確認管道、設備內的蒸汽余量,確定沒有壓力后方可施工,維修部位應局部降溫,防止燙傷。
6、維修現場應確保有良好通風,防止高溫環境下作業出現危險。
7、維修完成后及時恢復供汽,做好現場清理。
8、查找事故原因,總結教訓,對其它可能出現相同故障的部位進行檢查,消除設備設施的隱患。
五、天然氣事故處理的注意事項:
1、泄漏區的電氣設備不能隨意開關,應保持原狀,避免產生火花;
2、迅速撲滅各種明火,停止焊接等明火作業;
3、不得使用金屬工具,以免產生火花,不得穿著帶釘鞋和化纖衣服;
4、在氣體擴散區停止使用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
5、冷卻高溫設備、物體;
6、警戒區內禁止車輛通行,防止排氣筒火星和吸煙明火;
7、當天然氣大范圍泄漏時,應及時擴大警戒區域,并迅速向周圍單位、居民區發出險情信號,要求撲滅明火、切斷電源、迅速撤離。
六、天然氣安全使用常識
1、使用天燃氣時對環境要求:
燃氣設備應設置在具有耐火、防火性能好的廚房內。房內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能有第二種火源,要保證用氣環境的通風換氣。
2、天然氣、燃燒廢氣的成份及其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具有微臭的氣體,它是天然氣不完全燃燒的產物。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不得大于0.0024%,一氧化碳對人體危害極大,它與人體內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大于氧的結合力,會造成人體組織缺氧,從而使人發生窒息,嚴重時引起內臟出血、水腫及壞死。由于一氧化碳的特性所致,使人難以覺察它的存在。當中毒后發生頭暈、惡心等癥狀時,即使能意識到是一氧化碳中毒,但往往已經喪失控制行動的能力,不能打開窗通風或呼救。此時若不被人發現,發生死亡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2)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是無臭而帶酸味的無色氣體,是天然氣燃燒后的產物。二氧化碳具有麻醉作用,能刺激皮膚和粘液膜。二氧化碳在新鮮空氣中含量為0.04%,對人體無害。當燃燒廢氣充滿室內未補償新鮮空氣時,室內二氧化碳增加,氧含量相對減少,會使人發生窒息。
(3)甲烷(CH4)
天然氣的主要成份就是甲烷。甲烷對人的生理無害,但有窒息作用。當其在空氣中濃度達到10%時,可使人窒息死亡。空氣中天然氣(甲烷)含量達到5-15%時,遇著火源會發生爆炸。
3、燃氣管道、設施為什么不能封閉起來?
天然氣的'管道、閥門、計量表等設施,需要經常檢查、定期的保養。如果將這些設施封閉起來,給檢查維修帶來不便,發生漏氣事故不能及時發現,聚集密閉環境里的天然氣,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4、連接燃具的膠管有哪些規定?膠管使用時間長,容易老化裂口而漏氣,發生事故,所以使用軟管應盡可能短。一般規定不宜超過兩米,且不能穿墻。應隨時檢查膠管情況,如有老化現象,及時更換新管。
5、怎樣檢查用氣設施的漏氣
當懷疑氣管、閥門等漏氣時,可按下述步驟處理:
(1)將燃具(如:灶、熱水器等)全部關閉,觀察計量氣表最后一位數字,經長時間仔細觀察應無走動現象。
(2)用肥皂水或高泡洗衣粉水刷在閥門、管道、接頭等處,如有鼓泡現象,則有漏氣點。
(3)關閉計量氣表前面進氣閥門,請天然氣公司維修人員修理。
(4)不得用明火查漏。
6、天然氣大量泄漏時應怎樣作應急處理?
(1)接到停氣通知或發現突然停氣,應關閉用氣設備閥門,以免來氣后,未燃燒的天然氣泄漏到室內。設備老化、損壞也可能造成天然氣泄漏。
(2)發現室內泄漏大量天然氣時,首先應設法切斷氣源,打開門、窗,降低空氣中天然氣濃度,然后通知天燃氣公司維修人員處理。不可使用燃具,不能開關電燈,杜絕室內產生火花,以防泄漏氣體燃燒爆炸。
7、怎樣進行中毒人員的救護?
發現有人天然氣中毒時,應先關斷氣源,打開門窗通風換氣,迅速將中毒人員抬離中毒環境,實施人工呼吸,及時送醫院搶救。
使用天然氣中毒時的癥狀如下:
輕度:頭昏、太陽穴發脹。
中度:頭昏、眼球脹痛、惡心、四肢無力,坐臥不安。
嚴重:昏迷、呼吸困難、休克、缺氧窒息死亡。反復慢性中毒,會使人健康狀況變差,記憶力減退。
8、為什么燃氣管道、設施經統一安裝驗收后不能任意改動燃氣管道?燃氣管道設備的安裝,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技術規范設計、安裝、檢驗后才投入使用,以確保供、用氣設施的嚴密性及使用安全性。未經天然氣公司專業人員現場勘察、整改、檢驗,用戶私自移動管線、設施的安裝位置,其嚴密性、安全性和耐用性都無可靠保障。所以,用戶的用氣環境改變或需要對天然氣設施進行整改,必須按程序在天然氣公司申請辦理,統一整改驗收。用戶不得擅自移動燃氣設施及擴大用氣范圍,改變用氣性質。
天然氣取暖應急預案范文 篇2
1總則
1.1目的
為了及時、有序、高效、妥善地處置有可能發生在城鄉燃氣系統的突發事件,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損失,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和保障經濟發展。
1.2工作原則
1.2.1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在縣政府統一領導下,明確各鄉鎮(區)、有關部門、燃氣企業、咨詢機構等職責,依法確定應急工作程序,有效地處置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
1.2.2統籌安排、協調配合。以城鎮、鄉村為主體,統籌安排鄉鎮(區)和有關部門應急工作任務,在明確各方職責的基礎上,加強協調、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1.2.3分級管理、定崗定則。建立以縣政府為主的城鄉燃氣安全保障與應急體系,根據突發事件的影響人口、危害程度進行分級,確定不同級別的情況報告、應急響應、預案啟動;嚴格獎懲,落實燃氣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責任機制。
1.3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城市燃氣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編制本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縣境內從事城鄉燃氣新建、改建、擴建和運行過程中,發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下或重傷10人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城鄉燃氣系統發生連續停止1萬戶以上(含1萬戶)居民燃氣24小時以上(含24小時)的突發事件。具體包括:
(1)各種原因造成所供應城鄉的燃氣中氣質指標嚴重超標;
(2)因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城鄉燃氣氣源終止或燃氣供應中斷。
(3)城鄉主要燃氣和輸配氣系統管網發生干管斷裂或突發災害影響大面積區域供氣;
(4)城鄉燃氣調度、自控、營業等計算機系統遭受入侵、毀壞,導致燃氣供應系統大面積失控或混亂;
(5)爆發傳染性疾病,影響大面積區域供氣;
(6)由其他原因引發的城鄉燃氣中毒、燃氣系統火災、爆炸等和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燃氣事故。
當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城鄉燃氣事故災難發生后,縣政府迅速啟動本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同時,報請廊坊市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2應急組織體系與職責任務
城鄉燃氣事故災難應急體系,包括縣政府有關部門的應急組織以及各燃氣企業的應急組織。
2.1縣政府有關部門的應急組織與職責
成立大城縣城鄉燃氣系統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燃氣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領導和指揮工作。
2.1.1指揮部組成
主管副縣長擔任指揮長,縣政府辦公室分管副主任、事故發生地鄉鎮(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城區辦事處、住建局和縣安監局主要負責人擔任副指揮長,安監、宣傳、公安、衛計、環保、交通、通信、消防、質監、民政等部門及事故發生地鄉鎮(區)、城區辦事處分管負責人和事故發生單位主管部門負責人為指揮部成員。
指揮部根據需要,設立專家工作組,作為指揮部的咨詢機構。
2.1.2指揮部職責
(1)貫徹國家、省、市政府應急工作方針,根據大城縣人民政府應急工作原則和方案,擬訂我縣城鄉燃氣系統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2)對發生事故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決策,調動各應急救援力量和物資,及時掌握事故現場的態勢,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3)定期召開例會,組織指揮演練。
(4)及時了解掌握城鎮燃氣系統突發事件情況,負責對城鎮燃氣系統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的接收、核實、處理、傳遞、通報、上報;
(5)組織突發事件應急技術研究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等工作;
(6)其他有關城鄉燃氣系統突發事件應急的重要事項。
2.2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當發生城鄉燃氣事故災難時,指揮部成員必須迅速到達指定崗位,指揮部成員未在大城縣內或有特殊情況不能到崗的,由所在部門按人員工作職務排序替補。
(1)各鄉鎮(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城區辦事處:根據事件等級和管理權屬,由各鄉鎮(區、處)負責處置的,做好應急處置相關工作;由縣政府負責處置的,做好協助工作;負責燃氣事故應急救援搶險、搶救的聯絡、協調工作;參與傷員救助、群眾情緒安撫、現場秩序維護等工作。
(2)縣住建局:負責根據實際情況補充、修訂和更新預案;負責專家組管理,提供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持;負責對鄉鎮(區、處)、燃氣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備案。
(3)縣公安局:負責迅速控制危險源,營救受害人員,撲滅火災,保障救援的交通暢通、人員疏散,必要時實施交通管制,組織安全警戒,維護現場及周圍地區的治安秩序。
(4)縣衛計局:負責組織醫療救護隊對事故現場受害人員進行救護,調動藥品、醫療器材,確定醫療衛生應急搶救隊伍和裝備,并將詳細情況進行備案。
(5)縣交通局:負責組織運輸車輛,保證運送疏散人員和供應物資。
(6)縣民政局:負責組織救災物資,組織事故區域需疏散人員的轉移、安置,配合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7)縣氣象局:負責準確提供當時的氣象情況。
(8)縣環保局:負責準確提供當時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情況。
(9)縣質監局:負責對壓力容器進行應急監測,明確壓力設備、管道的防護措施。
2.3指揮部內設機構及主要職責
為確保及時、有效、順利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指揮部內設綜合協調組、現場警戒組、救援排險組、醫療搶救組、后勤保障組等五個組。其職責和組成人員如下:
(1)綜合協調組
由縣住建局負責,協調組織事故現場救援工作。負責向各組傳達指揮部負責人指令;負責組織應急響應期間的新聞發布;負責專家人員的技術信息與聯絡工作;負責聯系、組織和督促各組對事故發生地的人力、物力支援工作;指導各組利用城建檔案,為事故發生地的搶險和恢復重建工作提供基礎性資料;報告各組救援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時傳達和執行縣政府的各項決策、指令,檢查和報告執行情況。負責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審查城鄉燃氣系統突發事件的信息報道稿件,編制城鄉燃氣系統重大事故情況簡報;負責核實城鄉燃氣系統情況;組織全縣燃氣應急知識宣傳教育;
(2)現場警戒組
由縣公安局、氣象局組成,縣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任組長。負責風向、風級、溫度、陰晴雨等氣象預報;負責劃定現場警戒區并組織警戒,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負責疏散事故區域內的無關人員;負責保障救援運輸車輛的暢通。
(3)救援排險組
由事故發生所在地鄉鎮(區)、縣住建局、公安局、衛計局、交通局、質監局、環保局組成,并根據燃氣事故發生的不同類型、特征由不同部門的負責人任組長,安排部分專家參加。火災、爆炸類事故由公安局的負責人任組長;窒息類事故由衛計局的負責人任組長;道路運輸類事故由交通局的負責人任組長;壓力容器事故由質監局的負責人任組長;燃氣泄漏事故由住建局的負責人任組長;各鄉鎮(區、處)負責組織當地人員實施救援搶險工作;縣環保局負責現場大氣環境質量的監測工作。
(4)醫療搶救組
由縣衛計局負責組織醫療救護工作。
(5)后勤保障組
由公安、交通、電力、水務、通信、民政部門組成,負責供電、供水、通信、物資運輸、人員疏散安置等工作。
2.4燃氣企業的職責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縣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搶險應急預案,結合本企業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搶險應急預案。健全搶險組織機構,建立管理制度,成立搶險隊伍,配備必要的儀器機具和足夠的交通、通訊工具,并定期組織演練;對燃氣用戶開展事故應急知識宣傳;出現燃氣安全事故,必須第一時間上報主管部門。
3預警和預防機制
3.1確定危險目標
大城縣共有燃氣從業單位13家,其中天然氣管道供應企業3家(2家無手續)、液化氣供應站(點)10家(1家無手續)。
3.2日常預防工作
各鄉鎮(區、處)和燃氣企業,要定期做好對城鄉燃氣系統運行的監測、預警工作。確定信息監測方法與程序,建立信息來源與分析、常規數據監測、風險分析與分級等制度。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明確影響范圍、信息渠道、時限要求、審批和監督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相關責任制,明確責任人。
3.3預警預防行動
3.3.1領導小組應當定期研究城鄉燃氣安全搶險應急工作,建立和完善搶險應急組織及搶險應急隊伍;建立健全相關檔案資料;加強城鄉燃氣安全的宣傳教育、監督檢查工作,及時消除隱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3.3.2燃氣企業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定期檢查本單位搶險預案、交通、通訊、儀器、搶險工具、專業人員的落實情況;定期組織搶險應急演練,并設專人對搶險器材、設備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能隨時處于工作狀態;落實巡查、巡線、入戶檢查制度,確保萬無一失。
3.3.3縣公安消防專業隊伍是城鄉燃氣事故搶險的主力軍,城鄉燃氣行業搶險應急要充分發揮公安消防專業隊伍和燃氣企業搶險專業隊伍的優勢和特長,密切聯系,加強合作,及時處置和排除險情。
4應急響應
4.1先期處置
城鄉燃氣系統發生事故后,堅持屬地處置為主的原則,燃氣企業和各鄉鎮(區、處)立即進行先期處置,應立即撥打110、119、120求助,并立即向縣政府和縣住建局報告,同時組織相關人員做好現場搶險、疏散工作,控制事態發展。
4.2分級響應
按城鄉燃氣系統事故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時間,應急響應分別為Ⅰ級(特別重大事故)、Ⅱ級(重大事故)、Ⅲ級(較大事故)、Ⅳ級(一般事故)。本預案適用范圍所規定的為Ⅳ級響應。
4.3情況報告
4.3.1基本原則
(1)迅速:最先接到事故信息的單位應在第一時間報告。
(2)準確:報告內容要客觀真實,不夸大也不縮小事故危害程度。
(3)直報:發生重大事故,要直報縣指揮部。
4.3.2報告程序
(1)燃氣系統事故發生后,現場人(目擊者、單位或個人)有責任和義務向燃氣企業應急電話報告。燃氣企業應急機構接到報告后,立即派員前往現場初步認定是否屬于Ⅳ級事故。
(2)事故一經確認,燃氣企業應急機構要立即向縣住建局及安監、公安部門報告,并啟動分級應急處理預案。
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事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單位的行業類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事故搶救處理的進展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項;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3)縣住建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縣政府,由縣政府向市政府報告。并告知縣安監局,由縣安監局負責向市安監局報告,同時按有關規定逐級上報。
(4)在事故處理過程中,事故單位和相關部門要根據事故處理進展情況及時做好續報工作。
(5)燃氣事故發生所在地鄉鎮(區、處)應在事故發生后1小時內將事故簡要情況書面上報縣委、縣政府及指揮部。事故報告內容包括: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人員(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身份)傷亡情況、事故簡要經過、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和事故現場控制情況以及報告人。由于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導致傷亡人員數量變化時應及時補報。
4.4響應行動
4.4.1燃氣事故發生所在地鄉鎮(區、處)、燃氣企業、縣住建局,接到報告后必須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態擴大;
(2)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3)迅速派人趕赴事故現場,負責維護現場秩序和證據收集工作;
(4)服從縣政府統一部署和指揮,了解掌握事故情況,協調組織事故搶險救災和調查處理等事宜,并及時報告事態趨勢及狀況。
4.4.2縣住建局根據事故情況請示指揮部,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有關部門接到啟動燃氣事故預案的決定后,要按照職責迅速組織搶險救援力量趕往事故現場,并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救援工作。各部門搶險救援人員由本部門救援負責人指揮,并服從指揮部統一指揮。
4.4.3確定事故受影響范圍
根據燃氣事故的危害范圍、危害程度與燃氣事故源的位置,劃分事故中心區域、事故波及區域及事故可能影響區域。
(1)事故中心區域。中心區即距事故現場0-500 m的區域(以下風、側風方向為主)。此區域燃氣濃度大,并伴有爆炸、火災發生,建筑物設施及設備損壞,人員急性缺氧窒息或中毒。
事故中心區的救援人員需要全身防護,并佩戴隔絕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斷事故源、搶救傷員、保護和轉移其它有泄漏或爆炸可能的燃氣儲存裝置、進行封閉現場、疏散控制區域人員、隔絕控制區域內的一切火源等。非搶險人員撤離到中心區域以外后應清點人數,并進行登記。事故中心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志。
(2)事故波及區域。事故波及區即距事故現場500-1000m的區域(以下風、側風方向為主)。該區域空氣中燃氣濃度較高,作用時間較長,有可能發生燃爆事故造成人員傷害或物品損壞。
該區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導防護、控制交通,視事故實際情況組織人員疏散轉移。事故波及區域人員撤離到該區域以外后應清點人數,并進行登記。事故波及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志。
該區域救援工作重點放在及時指導群眾進行防護,對群眾進行有關知識的宣傳,穩定群眾的思想情緒,做基本應急準備。
氣象部門要及時將事故發生區域的風向、風速、溫度、濕度等氣象報現場指揮部,燃氣監測部門要隨時對事故中心0-500米區域、500-1000米區域進行監測(以下風、側風方向為主)并報告現場指揮部,由現場指揮部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事故受影響區域。
4.4.4人員疏散、交通管制、維持治安
縣公安局迅速組織力量撤離事故中心區域和事故波及區域的無關人員,對該地區實施交通管制,組織安全警戒,保持道路暢通,并維持事故受影響區域的治安穩定,要根據現場指揮部的命令和事故發生情況隨時改變控制范圍。
4.4.5現場撲救
各鄉鎮(區、處)、縣公安、住建、環保、交通、安監等部門及相關企業要根據事故類型和嚴重程度,組織救援人員、車輛、設備、器材等,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撲救。
(1)公安部門:負責組織公安、消防、企業專職消防隊的人員、車輛、設備對災害現場進行處置。
(2)燃氣公司搶險隊:發生燃氣事故時,燃氣公司事故搶險隊要及時集結,保證搶險車輛和搶險設備迅速到位,按照職責進行搶險。
(3)工程搶險隊:由住建部門負責組織人員、車輛、設備、設施的準備工作。
4.4.6醫療救助
衛計部門組織醫護人員進行現場救治,并將傷員運送到附近具備救治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搶救。
4.4.7新聞報道
宣傳部門根據事故現場搶救情況,要配合事故現場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及時、準確向社會公眾進行報道,協助救援指揮部進行社會動員和穩定工作。
4.4.8因人員搶救、防止事態擴大、恢復生產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的,應當作好標志,采取拍照、攝像、繪圖等方法詳細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妥善保護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4.5應急通訊
應急響應期間,縣指揮部協調組要合理安排人員值班,保證能隨時接收縣政府的指示和事件發生地的事件信息;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成員及指揮部各組工作人員應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
4.6指揮協調
4.6.1縣指揮部獲悉發生城鄉燃氣系統事故災難后,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
4.6.2縣指揮部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涉及的方面,通知有關成員參加應急處置的指揮,并及時做好事故情況上報工作。
4.6.3成員單位接到通知后,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4.7應急支援
當燃氣系統突發事故災難的.應急力量不足,需要社會力量支援時,由指揮部根據支援請求規定的程序報縣政府。應急支援力量進入現場執行任務,有關調動、聯絡、指揮程序及協調事宜,均按縣政府批準的計劃或預案執行。
4.8信息發布
城鄉燃氣系統事故災難信息的公開發布由指揮部決定,特別重大事件和應急響應的信息實行集中統一的規范化管理,信息渠道、信息分類、新聞保密和新聞發布等應符合規定的要求。信息發布要求及時、準確、客觀、全面。
4.9響應結束
應急結束遵循“誰啟動、誰負責”的原則,由縣指揮部決定響應結束,并通知相關單位和公眾。特殊情況下,報縣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決定。
5民生氣源保供
5.1現狀分析
根據城鄉燃氣供應規律,冬季為天然氣供應高峰期,大城縣位于供氣管網末端,處于北京附近,上游供氣為確保京津地區使用,會對下游采取限制供氣量的方法,極易出現氣源供應緊張的情況。
5.2應對辦法
5.2.1加強流量監測,進行科學預測,并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5.2.2加強調峰儲氣設施建設,加大燃氣儲備能力。
5.2.3在發生氣源供應緊張的情況時,及時采取限制工業用氣和商業用氣的辦法,確保民生氣源保供,同時,適時啟動儲備燃氣,保證基本燃氣使用需求。
5.3突發事件處置
因燃氣緊缺導致發生沖擊燃氣公司網點、政府機關,甚至引發暴力行為等不穩定事件時,由發生地、涉及企業及時向公安部門通報情況,維護現場秩序,并做好政策解釋和人員安撫工作。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公安部門要及時采取強制措施。
5.4應急啟動和終止
各燃氣公司負責起草民生保供應急預案,預案應體現應急響應啟動閾值、停工企業名單、響應經過等內容。同時,安排專職人員做好管道燃氣流量監控,當達到反應閾值時,及時通報情況并啟動預案。在管道流量達到平穩,可保證正常用氣,且儲氣能力達到3天應急需求時,經主管部門認可后,終止應急響應。
6后期處置
6.1總結評價
6.1.1事故應急處理的各有關單位應及時向指揮部做出書面報告。
6.1.2指揮部負責整理和審查所有書面報告、應急記錄和文件等資料;總結和評價事件原因和在應急期間采取的主要行動。
6.2調查報告
6.2.1城鄉燃氣事故調查應嚴格遵守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各項規定。
6.2.2事故調查報告應包括下列基本內容:
(1)調查中查明的事實;
(2)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據;
(3)事故結論;
(4)各種必要的附件;
(5)調查中尚未解決的問題;
(6)經驗、教訓和安全建議。
7應急保障
7.1指揮保障
縣燃氣系統事故災難應急搶險指揮部應提供專門場所和設施,滿足決策、指揮和對外應急聯絡的需要。基本功能包括:
7.1.1接收、顯示和傳遞城鄉燃氣系統事故信息,為專家咨詢和應急決策提供依據;
7.1.2接收、傳遞燃氣系統組織應急響應的有關信息;
7.1.3為指揮部與有關部門的信息傳輸提供條件。
7.2通訊保障
7.2.1逐步建立完善以城鄉燃氣系統事故災難應急響應為核心的通訊系統,并建立相應的通訊能力保障制度。應急響應啟動后,通信部門要全面檢修通信設施,確保預案執行過程中通信與信息暢通,重點保障指揮部同縣政府領導、燃氣企業和應急后援單位通信聯絡的需要。
7.2.2應急響應通訊能力不足時,由縣指揮部報請縣政府批準,組織協調基礎電信運營企業,采取緊急措施給予支持。
7.3物資、技術的儲備與保障
7.3.1交通運輸
交通部門組織附近可以利用的交通運輸力量,負責向事故現場輸送救援物資和救援人員,并通知轄區內所有運輸力量隨時準備投入使用。能夠使用的運輸車輛有:
(1)車屬單位:縣交通局
(2)應急車輛:客車10臺,貨車20臺(根據事故發生的情況及時進行車輛調配)
7.3.2供電、供水
供電、水務部門要加強對供電、供水設備、設施的后勤保障,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7.3.3物資儲備
民政部門要及時調動臨時帳篷、棉被等救援物資,保障受事故影響而暫時遷移的居民基本生活。還應儲備供應急指揮部及相關人員使用的安全帽、防毒工具、面罩、手電筒等防護用品。
7.3.4醫療衛生
縣域內有綜合實力參與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的醫院均在120網絡內,“120”系統為指揮中心。
縣衛計局根據事故傷害類型,調集足夠的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藥品,進入救災現場,隨時準備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
7.3.5治安保衛
事故發生地轄區派出所和縣公安交巡警、治安部門要及時趕往事故現場維持治安,并服從事故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做好現場控制、交通管制、疏散救助群眾、維護公共秩序等工作。
7.3.6技術保障
相關部門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要按照本預案的要求及時趕到事故和搶救現場,為事故現場提供救援方法和救援程序的技術保障。
根據本預案規定的職責分工,指揮部成員單位應準備好各種必要的應急支援力量與物資器材,以保證應急響應時能及時調用,提供支援。
7.4宣傳、培訓與演習
7.4.1應急培訓與演習
(1)各級領導、應急管理人員和救援人員,要每月組織一次對本預案和相關救援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明確各自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擔負的職責和任務,并將學習和培訓情況記錄在案。指揮部對所有參與城鄉燃氣系統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的骨干人員進行培訓。縣燃氣主管部門和燃氣企業的應急專業技術培訓由縣燃氣系統應急機構負責組織,指揮部應給予指導。
(2)本預案制定以后,每年要組織一次常規演練,由縣安委會辦公室統一組織,縣住建局具體實施,在火災、爆炸、泄漏等事故類型中進行選擇,確定演習內容、范圍、場所等,制定周密的演習計劃,報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長同意后組織實施,要組織評估小組對預案的演習情況進行認真評估,并做出詳細的演習總結。
7.4.2宣傳教育
宣傳教育的對象包括一般公眾和新聞界。主要內容是城鄉燃氣、安全使用及應急的基本概念與知識。此項工作由縣燃氣行政主管部門和燃氣企業負責進行。
8附則
8.1名詞術語
8.1.1城鄉燃氣:指符合燃氣質量要求的、供給城鄉居民生活、工業(商業)企業生產經營、城鄉交通等作燃料用的公用性質的氣體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人工煤氣(煤制氣、重油制氣)、沼氣和經國家認定允許在上述范圍使用的其他氣體燃料。
8.1.2城鄉燃氣供應系統:包括用于城鎮燃氣的門站、燃氣管網及其附件、儲配站、氣化站、調壓站、調壓箱、用戶設施和用氣設備;車用燃氣的運輸、儲存、加氣運行系統和設備;液化石油氣的輸配、運輸、儲存、灌裝、混氣站、供應站、小區燃氣系統。
8.1.3燃氣企業:城鄉燃氣供應單位。
8.1.4搶修:燃氣設施發生危及安全的泄漏以及引起中毒、火災、爆炸等事故時,采取緊急措施的作業過程。
8.1.5運行:從事燃氣供應的專業人員按照工藝要求和操作規程對燃氣設施進行巡視、操作、記錄等常規工作。
8.1.6應急: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以避免事故發生或者減輕事故后果的狀態,有時也稱為緊急狀態,同時,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
8.2預案管理與更新
8.2.1預案由縣住建局根據對事件原因和處置情況的總結評價以及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報縣政府備案,并抄送有關部門。
8.2.2本預案每三年修改和完善一次,由縣安委會辦公室組織,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參加,各成員單位修改后報縣安委會辦公室備案。
8.2.3燃氣生產、經營、使用和儲存單位要制訂燃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落實有關措施,建立專業或義務應急組織,配備必要的裝備,并按要求組織演練。預案報縣住建局備案。
8.3獎勵與責任
縣指揮部對在城鄉燃氣系統突發事件應急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或者臨陣逃脫、擅離職守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任人,視情節輕重給與相應的處分,構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責任。
8.4溝通與協作
各鄉鎮(區、處)要根據本轄區燃氣生產、經營、使用、儲存單位危險源分布情況,摸清底子,建立檔案,制訂燃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明確責任,加強領導,溝通協作,減少損失,并做好燃氣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天然氣取暖應急預案范文 篇3
當工程部員工發現旅館內有煙火時,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1、 切勿急躁,保持冷靜
2、 用最近的電話通知總機,撥零接通
3、 報上你的姓名、部門、及員工號
4、 說清楚發生地點(樓層及通道部位)
5、 說清楚是什么東西在著火
6、 留在現場直到消防隊員來到
7、 確認旅館所有工程部區域、所有員工已得到火警通知
8、 聽從火警控制中心關于水、電、煤氣、空調通風、直燃機、鍋爐等重要設備的控制指令工程部的員工已接受過消防相關培訓,用滅火器消滅較小火焰;如果沒有可能滅火,則盡可能減少助長火勢的因素,如關門、窗、可燃氣體閘等,然后立即離開現場。
勿試著去消滅用滅火器不可能消滅的火源。如果不能確定,則限制住火或煙的區域,并立即撤走。
生命寶貴,請務必注意您自己的安全。
切勿使用電梯;
切勿恐慌;
電梯應急程序:
1. 所有工程部員工只要發現電梯故障都應該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師。
2. 工程部維修人員應設法了解電梯現處何樓層,及被困人數。工程部維修人員立即到達電梯所在樓層, 同時確定電梯維修公司是否應知道并給予幫助及維修服務。如果是,致電電梯維修公司以使其采取應急措施。
3. 工程部維修人員應通知當班的大堂經理或前廳經理電梯緊急情況。大堂經理接到通知需立即前往電梯被困樓層,并確認是否應通知總經理,留在附近與被困在電梯中的人交流并建議他們采取什么行動。
4.工程部維修人員按電梯困人救援管理規定要求進行有關操作。
5.急救工作完畢,當事員工及當班工程師應書寫報告,敘述緊急狀況已消除,電梯已恢復正常運轉,并詳述維修過程。
注意:
當確實發現有客人或其它人被困在電梯中,切勿試圖只憑旅館人員去營救人員,應該在電梯維修公司及受權處理此事的人的協助下進行。
嚴重漏水及煤氣泄漏應急措施
給排水:
1 、漏水一般引起原因是由于管件老化引起的管道破裂、低溫、供水系統壓力的變化等。在漏水事件中,首先找到供水開關,切斷水源,然后打開泄水閘。
2 、利用一切可用之物,防止漏水滲入電梯、強電豎井等危險部位,并將電梯升到最高樓層,防止機件受損。
4 、工程部員工應立刻行動搶險,盡量減少漏水造成的財務損失,并協助客房部一起將積水排出。
5 、消火栓水系統破裂請立刻前往20層平臺水管井關閉消火栓水系統供回水總節門。在跑水的消火栓附近用正常的消火栓在水管井瀉水,在壓力降低后設法封堵損壞的管路與節門。
6 、水噴淋系統破裂后,應馬上關閉本層的水噴淋系統節門,并打開泄水閥門。
7 、恒壓給水系統
(1)發現或接報生活水泵故障,應停止故障水泵,開啟備用水泵。
(2)水泵變頻故障應關閉變頻器,由專人手動操控水泵,根據管網壓 力控制啟停。
(3)及時報告主管工程師安排維修。
8 、排水系統
1)污水井
(1)發現或接報污水井水位過高,應立即手動開啟污水泵抽水。
(2)污水泵故障則立刻用備用潛水泵將水抽至污水井。
(3)即刻報告主管工程師,由其安排維修水泵或控制電路,并于事 后作維修報告。
2)排污管道
(1)排污管道漏水應立刻用布綁緊裂口。
(2)關閉破裂管對上的用水設備。
(3)調集沙包擋住電梯口和強電井
(4)報告主管工程師,由其安排人員修補管道裂口或更換管道。
3)通知相關部門
(1)給排水系統發生故障后應馬上由主管工程師與主管預計修復時 間。
(3)需超過4小時修復的故障,工程部應書面通知受影響的部門。
漏氣:
1 、在煤氣泄漏或煤氣起火事件中。首先立即通知保安部。如果泄漏嚴重,無論是在煤氣站還是在別的地方,勿去碰觸任何開關,勿去碰觸任何電氣設備。
2 、打開排氣裝置,關閉煤氣閘;并切斷煤氣來源(對煤氣總摯的位置和開關方法應了解掌握)。
3 、如果煤氣起火,用水降溫并防止爆炸。所有電源開關及閘應關閉以防止爆炸。
4 、如果煤氣起火發生在廚房,關閉所有閘門;同時用滅火器或防火地毯滅火。請注意起火的原料再采用水滅火。
鍋爐、直燃機燃氣泄漏應急預案
1、工程部員工在平時巡邏時應提高警惕。遇有不尋常氣體味道時,應小心處理。對煤氣總摯的位置和開關方法應熟練掌握(電動、機械兩種)。
3、鍋爐、直燃機火焰熄滅時應執行正確的停爐、停機程序。
4、任何人發現燃氣泄漏事故后,立即告知安保中心及工程部。
5、工程部接到燃氣泄漏信息后,立即通知就近員工趕赴現場維持秩序,同時立即通知有關主管部門、工程部人員攜帶工具、設備趕赴現場。
6、管理和操作人員應堅守各自崗位,不得擅離職守。并組織指揮無關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區域。
7、工程部經理立即到達現場擔當現場指揮,統一調度分派各部門人員。
8、到達現場后,要謹慎行事,不可開燈開風扇及任何電摯。必須打開所有窗門,關閉煤氣或石油氣摯,嚴禁現場吸煙。
9、安保人員維持好現場秩序,同時協助工程人員搶險。
10、工程部人員協助安保人員對現場進行疏散,對其他員工及顧客進行解釋安慰,并告訴其他部門員工及顧客故障將馬上消除。
11、迅速查清燃氣泄漏處,采取正確措施,排除泄漏點。
12、當事故排出完畢,應按操作規程,準確恢復和啟動設備,重新啟動時爐膛應進行徹底的吹掃,直至投入正常運行。
13、現場恢復原狀后,設備人員迅速查明原因,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組織實施修復,修復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小對顧客與營業造成的影響。
14、故障消除后,各部門將現場恢復原狀,同時向總經理匯報故障消除。
15、如發現有受傷不適者,應小心妥善處理,等待救護人員及警務人員抵達現場。
16、事故消除后,工程總監應在2個工作日內將事故報告以書面形式向旅館匯報,事故報告中寫清事故發生時間、地點、處理事故時間、事故發生原因、以及今后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