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耕實驗小學應急預案(精選3篇)
善耕實驗小學應急預案 篇1
為建立健全我市學校大氣重污染預警和響應機制,加強學生健康防護,根據《奉化市學校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的規定,制定本預案。
一、組織體系
(一)實驗小學大氣重污染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王劍勇
副組長:李輝
組員:葛建國、蔣晗、李蓉、年級組長
(二)大氣重污染應急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教育局有關大氣重污染應急處置的決策部署。
2.在市教育局大氣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指揮、協調本校大氣重污染應急處置工作,督促檢查應急措施的落實。
3.決定其他相應的重要事項。
(三)大氣重污染領導小組成員職責
1.李輝
負責編制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負責指導學校戶外體育藝術活動大氣重污染應急響應;負責指導學校大氣重污染衛生防疫應對。
2.蔣晗
負責大氣重污染時期的應急值班的落實;負責學校停課期間,安排專人進行24小時電話值班;負責信息報送及有關協調工作;負責通過校園網、校訊通等渠道發布預警信息。負責督查全校大氣重污染應急響應措施落實情況。
4.葛建國
負責保障大氣重污染應急工作所需資金,并對應急資金的使用管理進行監督。
5.李蓉
負責調整教學計劃、停課等響應措施時的應對安排;負責指導教師應急響應措施落實情況。
二、應急響應措施
根據市教育局大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預警信息,分別啟動相應等級的應急響應措施。
(一)三級應急響應措施(黃色預警時)
(1)停止戶外教育教學活動,少開窗。
(2)照常開展室內體育活動。
(3)對教學計劃作適當調整。
(4)通知全校師生,對本校師生進行公眾健康提示。
(5)加強校內晨檢和日間巡檢,對特異體質或特殊疾病學生加強健康管理。
(6)加強對大氣重污染情況下師生自我保護教育。
(7)積極主動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
(二)二級應急響應措施(橙色預警時)
(1)停止戶外教育教學活動,少開窗。
(2)酌情開展室內體育活動。
(3)對教學計劃作適當調整。
(4)通知全校師生,對本校師生進行公眾健康提示。
(5)加強校內晨檢和日間巡檢,對特異體質或特殊疾病學生加強健康管理。
(6)加強對大氣重污染情況下師生自我保護教育。
(7)積極主動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
(三)一級應急響應措施(紅色預警時)
(1)學校停課,關閉窗戶。
(2)停止開展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
(3)對教學計劃作適當調整。
(4)通知全校師生,對本校師生進行公眾健康提示。
(5)加強對留校學生的管理,做好校內晨檢和日間巡檢,加強對特異體質或特殊疾病學生的健康管理。
(6)加強對大氣重污染情況下師生自我保護教育。
(7)穩定師生情緒,做好思想工作。
(8)做好值班、校園安全、儀器設備維護等工作。
(9)通過校園網、校訊通,積極主動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
三、預警發布與解除
預警發布與解除以市教育局大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預警信息為準。為便于教師和學生家長及時獲知預警信息,學校通過校
網和校訊通等渠道同時提供預警信息。
市教育局大氣重污染預警信息發布后,學校根據本預案要求立即響應,并根據預警級別變化,及時調整應急響應措施。早晨8:00以后發布紅色預警的,已經在校的學生繼續留在校內至當天放學。班主任做好留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不得安排上新課。
預警解除后,隨即終止應急響應。但在一級應急響應狀態下,早晨8:00以后解除紅色預警的,停課措施可持續到當天結束。
四、監督管理
(一)應急評估
應急響應終止后1個工作日內,德育處要將應急措施落實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市教育局安全監督管理科。
(二)監督檢查
由學校大氣重污染應急領導小組監督檢查。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有效落實應急措施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五、附則
(一)本預案由德育處負責解釋。
(二)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善耕實驗小學應急預案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將要說課的課題是《肺和呼吸》
一、說教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肺和呼吸》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呼吸和血液循環第二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認識人的呼吸器官以及知道肺的重要作用,會簡單的測量自己的肺活量。此外,《肺和呼吸》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學習這部分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空氣、消化系統、對身體器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通過課外書知道人需要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這為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3、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肺、氣管、支氣管等人體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讓我們吸進富含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
3、知道肺是進行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強大。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總結問題能力,使學生學會使用對比,歸納,總結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標:
1、認識到保護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煙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養成有利于保護呼吸器官的良好行為習慣。
3、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肺、氣管、支氣管等人體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難點:準確測定自己的肺活量。
4、教材處理及重難點突破
對于教材我先從常見的呼吸現象入手,引出課題。從問題入手,設計實驗;對于簡單的概念、名詞放手讓學生自學,最后總結學習所得,保護自己的呼吸器官。知道吸煙對人的危害,制作戒煙小報。
重點:通過演示試驗呼出氣體使燃燒的火柴熄滅,分組實驗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知道呼入呼出氣體的不同,從而突出重點。
難點: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強勁,肺活量大小是表明身體健康的一個指標。通過使用軟尺測量氣球最寬處長度的小游戲突破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我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順序,重點運用探究式、互動式的方法去教學,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呼吸器官及作用。
1、其中探究式教學法,首先是根據目標去創設疑問“我們每天都在呼吸,那我們呼出與呼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來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操作實驗。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去思考,根據實驗現象得出不同的結論。設疑—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這就是探索式教學法。
2、而互動式教學法體現在整節課堂中,例如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和回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等。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改進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實驗、觀察獲取相關知識,并得出科學結論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2、指導學生以實際生活的經驗和對教材的閱讀,從中歸納出我們的呼吸器官有肺、氣管、支氣管,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3、利用學生分組實驗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最大程度的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四、說課前準備
演示實驗:集氣瓶2個,長吸管,有水水槽,玻璃片、火柴、木條、鑷子
分組實驗:透明塑料袋、吸管、澄清石灰水、氣球若干、軟尺
上課準備:多媒體課件、實驗報告單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發現呼吸現象,提出問題
課前請同學們閉眼閉嘴,把手指放在鼻孔下面,感受人的呼吸現象。進而讓學生用手堵住鼻孔,談感受。進一步出示問題為什么會難受?進而提出呼吸對人的意義。
(二)設計實驗,解決提出問題,探究科學概念
要想知道人為什么要呼吸,應該先研究吸進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知道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為了準確地得到結果只能做實驗,然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在討論完善中得到兩個實驗1、用燃著的木條燃燒時間的長短檢驗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2、用裝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塑料袋,注入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由于實驗1用到火,具有安全隱患,我設計成了教師演示實驗。實驗2為分組實驗。通過實驗都可以得出:呼出的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吸進的主要是氧氣。這樣的結論。由此推想人需要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教師解釋呼吸對人體的意義。
人體的各個器官都在不停地工作,要工作就要有能量,人們消化吸收的養料必須與充足的氧氣發生反應才能不斷地產生能量,在反應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廢氣,也就是二氧化碳。現在你知道人為什么要不斷地呼吸了吧。
比較我們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我們的發現
說明了什么
用注射器注入吸進的氣體
(三)大膽放手,自主學習
進而學習人的呼吸器官。先讓孩畫一畫呼吸器官,這樣教師將從中發現學生的前概念水平以及對呼吸系統的了解。出示圖片來認識呼吸器官。并且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人呼吸的過程,加深孩子的理解認識。
肺的呼吸機能的大小用什么來表示呢?引出肺活量。肺活量也是我們健康查體的必測項目。測定肺活量一般用肺活量計,這節課我們用氣球、軟尺來簡單的度量自己的肺活量。
要求:吸一口氣,然后盡你所能吹大一個氣球,氣球的末端用線綁好,不要漏氣。
請一位同學測量氣球最寬處的周長。
做好記錄。
(四)學以致用,進行呼吸衛生教育
學習了呼吸器官,知道了呼吸器官的重要性,我們必須保護好自己的呼吸器官,順勢提出討論題目“如何保護我們的呼吸器官?”小組交流,組長匯報總結。
為了達到教育孩子保護呼吸器官以及識記這部分知識的目的,我利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快板把各種保護呼吸器官的做法匯總在一起。加深孩子們的印象。
(五)、課堂小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因此在本節課前及課程教學完成之后,讓學生自已來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科學課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我把課堂小結設置為“冬天來了,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學習了這節課,你有哪些知識可以用到呢?”
(六)、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業:收集吸煙危害身體的資料,發揮你的特長可以畫畫、可以寫倡議、可以編七字歌、可以編童謠、可以制作戒煙的小報,來告誡人們吸煙有害身體健康。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同時,我利用變換板書的字體、顏色來吸引孩子的無意注意。
七、說教學效果評價
在教學評價中我采用多元化評價,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及積極性,尤其是對于學情進行分析后,注重學生的發展,也就是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有了哪些新的處理問題的技巧,學習了這些科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指導意義。
以上是我對《肺和呼吸》這節課的說課。
善耕實驗小學應急預案 篇3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X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抓好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管理等工作要求,落實落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并優化學生睡眠管理,探索科學有效的睡眠管理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睡眠管理做具體方案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
推進小學生睡眠管理不僅直接回應廣大學生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對教育的廣泛關注,而且直接關系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我校要深刻認識加強睡眠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家校協同、綜合施策,全面促進我校學生健康成長。
二、具體工作的.布置與實施
1、立足學校作息時間,整體考慮學生居家的作息時間,確保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在10小時。
2、系統、科學、合理制定學生的睡眠計劃,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形成習慣。
3、學生早上到校不早于8點,晚休息不晚于9點。
4、學校、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發揮家校合力,倡導家長科學監督學生睡眠完成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睡眠動態。
5、開展專題講座,教育學生養成良好作息習慣。
三、加強宣傳引導
通過專題講座做好睡眠宣傳教育工作,廣泛宣傳充足睡眠對于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極端重要性,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睡眠習慣。建立家校育人機制,通過家長會、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微信群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督促家長履行監護職責,重視做好孩子睡眠管理,倡導家長主動用閱讀、運動等正能量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為孩子健康成長樹立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