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庫防汛的應急預案(精選3篇)
糧庫防汛的應急預案 篇1
一、防汛時間:
每年6月1日至9月20日。
二、防汛工作的主要任務:
1、做好糧庫內的搶險排水工作。
2、做好各級儲備糧和商品糧安全度汛工作。
3、做好受災區糧食供應工作。
4、完成市局安排其他防汛搶險任務。
三、成立領導小組:
為做好防臺防汛工作,確保防汛任務順利完成,我庫成立了防臺防汛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四、職責分工:
1、搶險組:
組長:。
組員:保化、修配、配電室
負責糧庫區內排水搶險及糧食安全度汛工作。
2、供應組:
組長:。
組員:后勤及財會全體人員
負責受災區糧食供應及車輛工作。
3、通訊組:
組長:。
組員:警衛全體人員
負責傳達上級對防汛搶險的工作安排,并向上級匯報受災及搶險情況,同時負責糧庫搶險物資供應及資金工作。
我庫對這次防臺防汛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6月9日防汛領導小組對庫區內進行了檢查,對有險情的地方已進行維修,防汛物資、器材已落實到位,定位到車,定位到人。
總之,我庫保證在汛期不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糧庫消防應急預案
本預案適用于友誼縣糧食系統糧食儲備及所屬加工企業。
一、火災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具體任務
(一)組織機構
總指揮:縣政府主管糧食工作副縣長
副總指揮:縣糧食局局長
縣安監局局長
成員:縣糧食局副局長
縣安監局副局長
縣衛生局副局長
縣公安局副局長
縣交通局副局長
縣民政局副局長
縣財險公司經理
縣電業局副局長
縣消防大隊隊長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主任由縣糧食局局長擔任,聯系電話:。
(二)具體任務
1、總指揮主要負責全面組織、調動、協調各部門的撲救工作,疏散及搶險救護工作,并將火災事故的發生及處理情況向上級領導部門報告。
2、副總指揮主要負責協助制定滅火及搶險救護方案,確定火災事故地點、傷亡情況;迅速組織調動有關部門進入滅火及搶險救護工作,同時,做好各組之間的銜接,包括通訊暢通、物資保障、后勤保障、治安維護、醫療救護等工作,并隨時向總指揮匯報火災及搶險救護的'發生和處理情況。
3、搶險救援組組長:駐縣消防大隊隊長
成員:縣消防大隊隊員
根據滅火方案及指揮部的要求進行火災現場的撲救工作,到達火災事故現場后要迅速將傷亡及破壞情況反饋給指揮部,對火災造成的破壞及傷亡人員進行及時有效的救護與清理,盡量減少火災所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4、醫療救護組組長:縣衛生局副局長
成員:衛生局所屬醫療單位負責人
主要負責聯系“120”急救中心,在專業醫護人員未到達火災事故現場前對傷員進行初步救治,對受傷嚴重者立即送往醫院救治,并做好入院后的安置與護理工作。
5、物資供應組組長:縣糧庫主任
成員:縣糧庫倉儲科、地秤負責人
主要負責火災現場搶險及排查人員所需的工具及物資供給工作。
6、后勤保障組組長:縣糧庫黨支部書記
成員:糧庫后勤全體工作人員
主要負責對火災撲救期間的生活食品,飲用水及其它所需用品的供給。
7、通訊組組長:縣糧庫副主任
成員:電工組工作人員
主要負責各組之間的銜接工作,做到各組間通訊暢通,聯絡方式一致。
8、信息發布組組長:縣糧食局辦公室主任
成員;糧食局綜合股工作人員
主要負責對滅火后火災所造成的物資損壞、人員傷亡情況做認真細致的記錄,并向上級領導部門報告此次火災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及物資、裝備、隊伍、專家等信息的有關情況。
9、技術專家組組長:縣公安局主管副局長
成員:公安局技術科工作人員
主要負責對滅火后火災所造成的損失進行估算、清理、將損失結果反饋給信息發布組,并對此次火災的發生進行技術排查。
10、治安維護組組長:縣公安局主管副局長
成員:公安局治安科工作人員
主要負責對火災事故現場及庫區重點區域的警戒工作,同時協助公安部門對庫區可疑人員進行摸底排查。
11、穩定工作組組長:縣糧食局副局長
成員:糧食局機關全體工作人員
主要負責在此次火災事故中造成的思想不穩定及抵制造謠聲勢人員的幫教工作。
12、善后工作組組長:縣糧庫主任
成員:糧庫專儲糧區、商品糧區工作人員
主要負責此次火災事故后的清理與重建工作。
二、事故報告程序及措施
1、值班人員或當事人發現起火點后,要在第一時間立即撥打“119”,同時和庫內消防隊、保衛科取得聯系。
2、消防隊接警后,要問清起火地點、區域,而后迅速出警并報告值班領導。
3、保衛科接警后,要迅速安排消防隊進入火災現場進行撲救,并請求縣消防大隊、武警中隊支援,同時向糧庫領導匯報,并聯絡各小組進入戰斗準備。
4、報警人員在與消防隊、保衛科取得聯系后,就近組織附近人員利用消防栓、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對初起火災進行撲救。
5、指揮部在接到火災事故報警后,結合起火點區域實際,迅速傳達給各小組。
三、重點防范區域
友誼糧庫儲糧板倉及席穴囤較多,分布面積較廣,宜發生火災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可想象。資材區、“4、27”區域、鐵路罩棚、烘干塔為重點防患區。為防患于未然,各部門負責人要做到經常性檢查重點防患區域及排查不安全隱患情況。發現隱患及時有效地處理并上報,防止火災事故發生。
四、保障措施
針對重點區域及部門的實際情況,后勤部門要相應準備各種搶險救援及排險救護裝備及物資,各組成員要對所轄區域及重點防患區做到熟練掌握與了解,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如出現人身傷亡傷害事故,在“120”急救車未到達火災事故現場前,由消防車承擔救護用車。
縣消防部門抽調技術力量參與救援工作。糧食系統要做好救援工作的所需資金和物資準備,如有困難及時向上級請示。
五、相關預案的銜接、及基本要求
1、安全生產部門及消防部門要做好安全生產事故可能引發次生事故和衍生事故的分析和預測,隨時查找和堵塞次生事故的隱患,要明確責任人,制定相關預案。并在第一時間啟動相關預案,降低事故的損失。
2、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本預案落實任務,明確措施。要做好戰備工作,預防火災事故。要步調一致,服從指揮。
火災事故救援電話:“119”、“5812485”、“5816646”。
糧庫防汛的應急預案 篇2
1.預案編制目的
為了有效處置突發防汛事件,將汛期突發水災事件對集團公司、及客戶財產安全造成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特制定本預案。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物業范圍內發生水災突發事件下,應做出的應急準備和反應。
3.機構職責
3.1指揮部組織機構應急總指揮:應急副指揮:指揮部成員搶險隊成員:由安保部、工程部全體為主力隊員,其他部門員工為協助隊員。
3.2指揮部職能
督促檢查各部門按制訂的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
組織向上級領導機關報送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
物業各職能部門,各機構按照分類負責的原則,分別負責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組織預案的演練。
負責召集參與現場工作的各部門的現場負責人,明確各部門在突發事件中承擔的工作組織劃定現場的范圍,實行必要的控制;
研究現場處置方案,制定具體措施,決定人員的出動、支援和輪換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在人力、物力不足的情況下,向所或外部申請支援。所內其他各部門、處室依據本預案積極配合處置突發事件。
督促檢查各有關部門按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做好有關的應急準備工作;
4.各部門職責
4.1保安部職責范圍
4.1.1通知服務中心,聯絡指揮成員;
4.1.2聯絡園區物業,控制相關設施;
4.1.3組織公區搶險,管理防汛用品;
4.1.4外聯消防公安,向”119”報警;
4.1.5根據水災級別,播放疏散廣播;
4.1.6確認重點部位,組織搶救物資;
4.1.7保證設施完整,防汛工具齊全。
5.工程部職責范圍
5.1出險專人值守,保證設備完好;救災所需水電,工程全力保障;
5.2組織設施搶險,管理防汛用品;
5.3提供搶險所需,搶救貴重物資;
6.會服部職責范圍
6.1負責管理雨具,協助救災人員;
6.2配合搶險工作,看管搶救物資;
6.3聯系醫療單位,提供救助環境。
7.行政部職責范圍
7.1組織搶運物品,轉移重要物品;
7.2聯絡指揮人員,做好安撫工作。
8.重點防汛部位
8.1根據防汛的特點,確定南車大廈重點防汛部位為配電間、電梯豎井,、財務室、檔案室、辦公室等。
9.防汛設施
9.1在重點防汛部位應有相應的設施:排水管道、水泵、沙袋、隔水擋板等
10.監督檢查制度
10.1物業安保部工程部應在雨期前盡早做好各項預防措施,指定專人對沙袋存量、水泵器材進行定期檢查;
10.2及時檢查所管三溝(天溝、明溝、陰溝)是否暢通;
10.3檢查屋頂門、窗是否已關閉;
10.4防汛中應備足各項器材,對水泵進行維護保養使其達到備戰狀態;
10.5在大風即將來臨時還應突擊檢查可能墜落的物品,對檢查出的各項隱患立即進行整改。
11.防汛處置程序
11.1任何時候有關水災的信息,安保部主管立即通知應急總指揮。
11.2一般水災出現時,安保部建議大物業工程部及時打開窨井蓋,加快排水速度。
11.3嚴重水災出現時,安保部應及時通知物業部長,通報災情請示是否向119報警。通知大物業共同搶險。
11.4組織安保部防汛搶險隊協助搬運沙包及阻止積水流入機房、電梯井、財務室、檔案室、辦公室等;
11.5如果積水可能流入電梯,通知工程部將可能進水的電梯升至高處;
11.6如配電室電梯等重點部位出現進水,將啟動由工程部主要負責執行的《跑水事故應急處置流程》
糧庫防汛的應急預案 篇3
一、總則
1.1目的為了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切實做好防汛突發事件的搶險調度和險情搶護工作,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將損失降至最低,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有關技術規范、規程和經批準的水庫汛期調度運用計劃。
1.3工作原則
1.3.1以“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防洪應急搶險工作。
1.3.2堅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
1.3.3堅持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
1.3.4嚴格服從上級防汛抗旱部門統一指揮、調度,服從大局,團結抗洪。
1.3.5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原則,采取緊急搶護措施,力保水庫安全,減輕災害損失。
1.4適用范圍
1.4.1本預案適用于可能因:超標準洪水、工程隱患、上游水庫潰壩、上游大體積漂移物的撞擊事件、以及其它原因導致的重大險情。
1.4.2啟動程序:根據工程特點,面臨以上情況時,由鄉防洪抗旱指揮部啟動本預案,并報告縣防汛抗旱指揮部。
本預案由XX鄉防汛抗旱指揮部制定,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審批和備案。
二、有關概況
我鄉地處萍水河上游,境內全長約10公里,全鄉共有六座小(二)型水庫。洪水特征:根據國家氣象局規定,日雨量≥50毫米為暴雨,≥100毫米為大暴雨,≥200毫米為特大暴雨。水庫地處山區,一般每年4月份進入汛期,5、6月份往往有較大強度暴雨,蓄水量急劇增加,進入主汛期。
三、突發事件危害性分析
境內水庫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這些水庫一旦發生險情,后果都不堪設想.四、險情監測與報告4.1險情監測和巡查4.1.1水庫安全員須加強水庫監測和巡查,巡查次數根據水庫運行情況而定.當庫水位在汛限水位以下時,每天進行一次巡查;當庫水位超過汛限庫水位,又遇強降雨天氣,每2小時巡查1次,同時對大壩進行觀測,并隨時分析大壩運行情況.
當發現水庫可能出現重大險情時,水庫安全員應立即向防汛責任人和鄉防汛辦報告。水庫安全員應立即向防汛責任人和鄉防汛辦報告。防汛責任人應立即組織搶險隊上壩開展巡查和做好搶險準備。
4.1.2巡查方法采用通常用的眼看、耳聽、手摸、腳踩等直觀方法,或輔以錘、釬、鋼卷尺等簡單工具對工程表層和異常現象進行檢查量測。
眼看察看迎水壩附近水面有無旋渦;迎水面護坡塊石有否移動、凹陷或突鼓;壩頂有否出現新的裂縫或原存在的裂縫有無變化;壩頂有無塌坑;背水坡壩面、壩腳及鎮壓范圍內有無出現滲漏突鼓現象,尤其對長有喜水性草類的地主要仔細檢查,判斷滲漏水的渾濁變化;大壩附近及溢洪道貌岸然兩側山體巖石有無錯動或出現新裂縫;通訊、電力、交通線路是否暢通等。
耳聽耳聽有無出現不正常水流聲。
腳踩檢查壩坡、壩腳是否出現土質松軟或潮濕甚至滲水。
手摸當眼看、耳聽、腳踩中發現有異常情況時,則用手感測試水溫是否異常。
4.1.3檢查順序及路線背水坡(壩基、壩肩、護坡、)——壩頂——迎水坡(面板、心墻、護坡、壩肩)——重力壩段(壩面、廊道、胸墻、
滲漏水、排水)-溢洪道4.1.4檢查記錄每次巡視檢查后,均按巡視檢查記錄表要求進行詳細記錄,并對檢查情況校核簽名。職發現異常情況,應詳細記錄時間、部位、險情和繪出草圖,必要時進行攝影紀錄。現場記錄及時整理,并將本次巡視檢查結果與以往巡視檢查結果作比較,如有問題或異常情況立即進行復查,以保證記錄的準確性。
五、應急保障
5.1組織保障成立XX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詳見鄉防汛抗旱指揮部組成人員名單),具體負責水庫防洪搶險、防災減災及災后恢復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協調、監督、指揮,在保障工作全面、有序開展的同時,各領導成員按照職責必須負責具體的工作。政府鄉長為指揮長,指揮部下設辦公室、防汛辦、治安組、后勤組,群眾轉移組。辦公室和各組具體責任是:
5.1.1行政辦公室具體負責人:任務是做好有關文件、材料轉發和整理以及領導視察講話的錄音等工作,并負責做好前線指揮人員車輛、食宿安排等后勤工作。宣傳報導抗洪搶險實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手段,做好宣傳工作,發布汛情公報,安定民心,表揚防汛先進,鼓舞抗洪搶險隊伍士氣。
5.1.2防汛辦:任務是負責雨、水、災情的收集和上報工作,隨時與上級有關部門聯系,掌握天氣、雨情和水情,分析其態勢,及時提出抗洪搶險意見,供領導決策。保證信息的上通下達,并用圖文相結合形式,標明各災區的災情搶險隊伍駐地位置、負責人姓名、隊伍人數等,監督搶險實施方案的完成。
5.1.3治安組:任務是負責維護搶險工地及區域的治安保衛工作,保障搶險隊伍的交通暢通無阻。
5.1.4后勤組:任務是負責調運供給抗洪搶險物資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5.1.5群眾轉移組:任務是撤離或轉移被洪水圍困的群眾;轉移國家或群眾的財產、物資。
各水庫防汛行政責任人負責布置檢查督促水庫各項防汛措施落實;遇險情發生時,負責組織搶險隊搶險,以及根據鄉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的命令,組織做好水庫下游人員轉移。
5.2隊伍保障5.2.1成立XX鄉防洪搶險應急分隊,具體負責大壩、溢洪道部位的搶險,采取非常保壩措施,保證大壩的安全,盡量減少洪水災害。
5.2.2成立各村群眾抗洪搶險突擊隊。各村書記或村長為隊長、民兵營長為副隊長,每隊不少于10人,當水庫大壩出現險情,配合鄉防洪搶險應急隊共同做好出險部位的搶險工作。當水庫大壩出現可能缺口時,負責通知和支持有關各組做好水庫下游人員、財產撤離,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5.3物資保障5.3.1防汛物資的儲備工作是防汛搶險必要條件之一,要抓好物資儲備計劃,以利防汛抗洪搶險需要。鄉、水庫受益村要做好防汛物資儲備。
5.4通信保障5.4.1水情應急傳遞方式水庫工程在正常運行情況下,水庫安全員通過電話或手機進行水情的發報工作,保證水庫工程的汛情的傳遞。鄉防汛辦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盡職盡責,實行全天24小時監視汛情,及時準確作出洪水預報,收集有關水庫的入庫洪峰、洪量、歷時水位等水情變化,發現情況利用電話、手機等多種形式,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遇災害性天氣預報和洪水預報,應立即向水庫防汛責任人通報。值班人員要把涉及到的通訊電話號碼的準備好,要熟練通訊號碼,做到及時、準確、快速地傳遞汛情信息,指揮調度指令及時下達,隨時做好向有關領導的匯報,為領導對水庫的調度提供決策的依據。
鄉防汛辦汛期堅持24小時值班,保證聯系暢通。(詳見鄉防汛抗旱值班人員名單)各指揮部成員、水庫防汛責任人、搶險隊負責人手機24小時不關機,外出要經鄉指揮長同意并告知鄉防汛辦。
5.5救災防疫保障衛生防疫工作由鄉衛生院、防疫站負責組織,并負責醫療器械、藥品和設施的儲備,由指揮部統一調用,同時做好災區突發傳染病的預防及治病措施。對水源水質進行檢驗和飲水消毒,檢查飲食衛生,防止食物中毒,搞好環境衛生及防疫工作。
5.6宣傳報告宣傳報導工作具體由鄉宣傳干事負責。組織落實災害發生、抗洪搶險救災現場錄像和新聞采訪,向社會各界和報社、電視臺宣傳報導抗洪搶險救災實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社宣傳手段,做好宣傳工作,表揚好人好事,鼓舞抗洪搶險隊伍士氣,安定民心。
六、主要應急措
6.1險情監測和巡視遇到水庫可能重大突發事件,防汛行政責任人即組織水庫安全員、搶險隊員對工程進行日夜巡查,巡查隊分3個組,每組2到3人,晝夜輪流巡查,視水情、險情,交接班必須緊密銜接,接班人提前上班,由當班值班人員到現場交待詳細情況,對大壩的內外坡、壩頂、壩腰、壩腳有無滲水、管涌、裂縫、滑坡、漏洞等險情,同時,做好現場檢查記錄,發現險情及時匯報,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險情。
6.2水庫應急調度方案水庫防洪調度要服從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必須按照汛期下達的控制運行指標科學調度,對于入庫洪水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規律,可實行分期防洪調度.若具備實行預報預泄條件的,可根據預報手段、精度和預見,在不影響對下游防護區防洪標準的前提下,適當提高汛期限制水位,但必須報請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核定,嚴格掌握執行。
6.3工程應急搶險措施若水庫發生如下險情時,由水利員負責技術指導。鄉搶險隊和有關村搶險隊伍具體負責搶險工作。水庫常見的險情及搶護方法如下:
6.3.1、漏洞險情的搶護:
(1)查找漏洞進水口的方法:A、查看漩渦;B、水下探摸;C、利用自動報警器探摸洞口;(2)具體搶護方法:A、軟簾蓋堵;B、軟楔堵塞;C、拋填粘土前戧。
(3)所需搶險物料:棉絮、草捆、麻袋、泥土、砂石等物資。
6.3.2滲水險情的搶護方法:
①開溝導滲;②反濾導滲;③臨河筑戧;
④柴土幫戧。
所需搶險物料:編織袋、草袋、麻袋、砂石等物資。
6.3.3裂縫險情搶護方法:①橫墻隔斷;②縱縫處理。
6.3.4管涌險情搶護方法:
①反濾導滲;②反濾圍井;③蓄水反壓;④導滲臺。
所需搶險物料:編織袋、砂、石等。
6.4超標準洪水應急搶險措施水庫位于超標準洪水時,一定要做好洪水的調度,防止洪水漫頂,必須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6.4.1加強水庫工程的控制運用,制定合理的防洪調度方案。
6.4.2利用已有放水建筑物泄洪,必要時根據下游河道和渠道承載能力,將水庫的所有放水建筑物盡可能地打開,提前降低庫水位。
6.4.3加高加固大壩防浪墻。
6.4.4加寬或降低溢洪道,加大泄洪能力。
6.4.5加強對大壩的巡視檢查。
6.4.6在保證大壩及下游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其它非常措施。
6.5預警應急通訊措施6.5.1預警措施如果出現超標準洪水等重大突發事件,危及大壩的安全時,由鄉指揮部指揮長下達命令,鄉防汛辦通知各有關村、有關村通知各有關組,各組組長及組委鳴鑼示警做好人員財產轉移。緊急狀態應采取以下預警措施:鳴鑼示警,預警鳴鑼為兩秒一鳴,緩慢;緊急撤離鳴鑼為一秒一鳴,急促.。
6.5.2出險標志在險段部位用小紅旗圍住四周,在夜間可采用燈光往四周圍。
6.5.3解除警報水庫潰壩危險解除后,由XX鄉防汛抗旱指揮部授權有關村委會以各種形式,宣布解除警報。
6.6人員轉移應急措施轉移命令由鄉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發布。人員、財產的轉移,由鄉防汛辦通知有關村,有關村通知有關村小組負責撤離。
搶險現場的警戒、安全保衛、非防汛的車輛和人員進入由鄉警務區具體負責,同時負責搶險期間樞紐工程建筑物、財產等的安全保衛工作。
七、應急預案啟動與結束
7.1啟動與結束條件當某水庫出現超標準洪水、工程隱患、上游水庫潰壩、上游大體積漂移物的撞擊事件以及其它原因導致的重大險情,即啟動《應急預案》,預案結束須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同意。
7.2決策機構與程序啟動預案后,鄉防汛指揮機構所有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到崗到位,防汛責任人要及時根據現場情況和預案規定組織、指揮搶險,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