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范文(精選3篇)
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1
為加強我校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對突發火災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及處置能力,維護師生員工的人身、財產和公共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一、組織機構
總指揮:
副總指揮:
各行動小組分工:
1.通訊聯絡組
組長:
組員:
2.滅火行動組
組長:
組員:
3.疏散引導組
組長:(初中)、(小學)
組員:全體班主任
4.安全防護組:
組長:
組員:全員值日教師
5.醫療救護組
組長:
組員:
6.后勤保障組
組長:
組員:
二、報警程序和接警處置程序
1.無論任何部門(人員)發現火災應立即向校辦公室報警,并直接向公安消防隊報警(119)。
2.報警時要沉著冷靜,要講清楚以下內容:
。1)報警人的姓名、地址、工作單位、電話;
(2)失火的準確地理位置;
。3)能夠了解失火的情況,如起火時間、燃燒特征、火勢大小、有無被困人員、有無重要物品、失火周圍有何重要建筑、行車路線、消防車和消防隊員如何方便地進入或接近火災現場等等;
。4)耐心回答119接警人員的詢問。
3.辦公室接到報警后,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組織義務消防隊員趕赴現場,并及時通知事故發生部位的人員或電工切斷著火部位的電源;
(2)立即通知火災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總指揮、副總指揮和通訊聯絡組,緊急趕往事故現場展開搶險滅火行動,同時核實報警內容情況是否正確,必要時再次向119報警,并派專人到校門前道口引導消防車快捷到達事故現場。按本預案(四)的程序和措施組織疏散和撲救;
。3)門衛值班人員在火災事故期間,嚴格控制出入車輛和人員。
三、應急疏散組織程序和措施
疏散引導組在發生火災時,先疏散被火勢圍困的人員,其次再進行火勢周圍的物資疏散,同時要注意疏散人員自己的安全,疏散后的'物資要放在不影響消防通道和遠離火場的安全地點,并安排人員看護,以確保安全。
1.在疏散時,要先疏散易燃物和貴重物資。
2.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應聽從公安消防人員的指揮進行疏散工作。
滅火行動路線和應急疏散逃生路線同我校防震防災疏散逃生路線。
四、滅火行動組撲救初期火災的程序和措施
1.滅火行動組在接到火警后,應迅速趕往失火地點,聽從總指揮的統一指揮實施滅火。在總指揮未到達的情況下,就近利用消防水源和滅火器材迅速撲救火災,防止火勢蔓延;
2.滅火行動組人員到達火災現場時,如發現有人員被火勢圍困,應先救人,后救火;如發現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受到火勢威脅時,應迅速組織人員將易燃易爆危險物品轉移到安全地點。
3.如起火物為化學藥品或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時,應在確定無爆炸危險的情況下,用干粉滅火器、沙子等物品進行撲救,用水將周圍的可燃物品淋濕,但嚴禁用水撲救化學藥品或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火災;如不能確定有無爆炸危險的,應在安全地點做好準備,等待消防部門的指揮人員的調令和火災現場總指揮、副總指揮的命令。
4.在公安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應聽從公安消防部門指揮人員的指揮,配合滅火工作。
五、通訊聯絡、安全防護、醫療救護和后勤保障的程序和措施
1、通訊聯絡組
。1)通訊聯絡組接到火警后,立即通知各行動小組到達火災現場;
(2)根據總指揮的要求,將停電、供水、車輛調配、滅火措施等指令傳達到火災現場的各行動小組;
(3)將火場的進展情況及時反饋,保障火災現場與外界的信息暢通和尋求相鄰單位支援的聯絡工作。
2、安全防護組
。1)安全防護組接到火警后,應快速趕到火災現場、進行現場保護、控制局面同時控制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校內和火場,并迅速通知有關人員清理火場周圍停放的車輛遠離火場;
。3)火災撲滅后,要全面檢查現場,消滅遺留火種,并派人保護好火災現場,等待公安消防部門的監督檢查與鑒定,并協助對火災事故進行調查。
3、醫療救護組
(1)醫療救護組接到通知后,要迅速組織醫護人員準備好搶救器械、藥品、救護車等,迅速趕赴火災現場,對受傷人員實施緊急搶救;
。2)如有人受傷或中毒,應根據傷勢情況處理,必要時撥打120救護。
4、后勤保障搶修組
對火災現場的水、電、煤氣、鍋爐及有關設施進行及時的控制、搶修,并對校園大環境水、電、煤氣等總體監控,如有必需,及時報請市政、水電、煤氣鍋爐等管理部門前來搶修。
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2
一、活動目的
響應學校實驗班系列活動之加強同學們向上精神,促進健康,生動活潑的班級文化及良好的班風建設。
二、活動宗旨
1、加強同學們之間的聯系。
2、切實推動“全班健身計劃”提高我班學生的綜合素質。3增進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培養我班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和慶祝我班開班一個月。
三、活動時間:
x年10月13號
四、活動地點:
校足球場
五、承辦單位:
湖北xx學院理科班
六、參加對象:
文理科班全體學生
七、參賽單位:
文科班、理科班代表隊(男、女混編各一隊)
八、活動流程
1、行知班將于最短的時間內召集全班所有的學生并選拔能夠參加足球比賽的隊員,并于每天早晨集中訓練,以備戰足球比賽。
2、活動中期集結兩個隊進行正式比賽,各班級活動委員組織好本班足球隊參加比賽,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
3、活動后期對獲勝隊進行表彰,請文藝委員做出展板進行二周的展示,并組織大家對此次活動開展交流會并總結,相關文件材料匯總存檔。
九、比賽方法
比賽時間60分鐘,有上半程和下半程兩個賽段,雙方隊員采取輪換制可以無限制換人。
十、比賽紀律
1.尊重裁判,服從裁判判決。
2.比賽中不得有非正規動作出現。
3.不得有過激言語和行為。
十一、比賽規則:
1、遵照國際最新足球規則,比賽采取兩隊同時開展。
2、其他班委會干部協同體育組織人員維持現場的比賽秩序,出現違規違紀現象應立即處理,嚴重者上交班級管理辦處理。同時應協調文理科班組織人員組織好非參賽同學的“啦啦隊”等其他后勤工作。
3、本次比賽需要主裁判一名,副裁判一名,水、記分牌、秒表等。
4、本次活動解釋權、修改權歸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行知班理科班所有。
學校滅火的應急預案范文 篇3
一、防控工作體系
1、成立黨組織書記或校長為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學校領導班子、相關部門負責人等組成。校長為防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分解、任務落實和督促檢查。有多校區辦學的學校,各校區須指定防控工作責任人。
2、建立學校、班級、師生、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系網絡,及時收集和報送相關信息,隨時關注學生健康狀況。
3、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方案十制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開學前準備工作方案、開學工作方案;聯防聯控制度,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病因追蹤制度,復學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種證查驗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通風、消毒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4、明確屬地管理原則。各學校要加強與地方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就近醫療機構的溝通協調,取得專業技術支持,配合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聯防聯控。
5、建立疫情信息定期報告制度,明確信息報告人,及時按要求向有關單位報送信息。
二、防控工作措施
。ㄒ唬╅_學前
1、學校應在開學前匯總學生家庭住址、聯系方式及家庭成員等信息,逐日收集學生的體溫情況、有無發熱咳嗽等癥狀、主要活動區域疫情狀況等信息并做好記錄。學生如無可疑癥狀,可正常返校。有疫情高發地區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學生,自離開疫情高發地區后,居家或在指定場所醫學觀察14天。如有發熱、乏力、干咳等可疑癥狀,應報告學;蛴杀O護人報告學校,及時就醫,待痊愈后再返校。
2、加強宣傳引導。廣泛發揮學校官網官微等平臺作用,通過微信、短信、宣傳海報等形式,對師生和家長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動員其積極配合學校各項防控措施,提高自覺防控意識和能力,做好個人防護,減少疫情期間外出,規范佩戴口罩,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參加聚會,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展覽館等。
3、開學前要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對全體教職員工進行制度和知識技能培訓。
4、學生應學會正確佩戴口罩,注意定期更換、處理。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全程佩戴口罩,若出現口罩潮濕或使用時間達到4小時,請及時更換并將使用過的口罩放置有蓋垃圾桶內。摘除口罩后,應立即在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時間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紙巾擦拭,時間大約為20秒。
5、學生應保持手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避免接觸公共物品和部位,勿用手接觸口、鼻、眼等部位。當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擋口和鼻或用手肘衣服遮擋,并盡快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
6、學生就餐要吃熟食,不要光顧路邊無證攤點,防止暴飲暴食,注意食品保質期?墒褂孟緷窠韺筒偷男∽腊宓冗M行擦拭消毒。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盡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等)的市場。
7、學生居家應注意加強開窗通風、日常清潔及預防性消毒。
8、建立教職員工和學生假期行蹤和健康監測機制。對本校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全覆蓋排查,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精準掌握來自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教職員工、學生的分布情況,精準掌握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教職員工、學生在校內各年級、班級的分布情況,特別是要精準掌握每一名確診及疑似師生的康復情況,精準掌握每個教職員工、學生返校前14天的身體健康狀況,“一人一案”建立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對有疫情高發地區居住史或旅行史的教職員工、學生,自離開疫情高發地區后,居家或在指定場所醫學觀察14天,達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人員不得上班、上學。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精準安排學生,分年級、分班級、分期、分批有序返校,保證返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全覆蓋的健康監測、健康保護。
9、學校應加強與屬地衛生健康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聯系,解決防控疫情所需設備設施、醫務人員配備問題,做好疫情防控應對準備。在衛生室附近設置相對獨立的觀察室,用以暫時留觀身體不適的師生,優化工作流程、做好環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0、加強校車安全衛生檢查。重點對車內座椅、扶手、安全帶、吊環等物體表面進行消毒,使用化學藥劑消毒后,應晾干并及時通風換氣。
11、做好食堂、飲用水的安全監管。提前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開展安全操作培訓,體檢和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12、學校開學前應按規范配齊配足食堂、公共衛生間等區域的水龍頭數量,保證滿足需求;在校內各公共衛生間配備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張貼“正確洗手圖示”,宣傳指引學生學會正確洗手方法。
13、學校應加強值班值守,及時報送疫情防控信息。
14、開學前一天,學校應全面檢查防疫工作部署的到位情況,再次進行校園環境消毒,做好開學準備。
。ǘ╅_學當日
1、學生返校當天監測體溫和健康狀況,填寫健康卡,不允許帶病或未解除醫學觀察人員上學。嚴控入校管理,建立入校體溫檢測制度,進入校內的所有人員,均需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入校。
2、師生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或乘坐私家車上學。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須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3、返校途中若出現口罩潮濕或使用時間達到4小時等情況,應及時更換并將使用過的口罩放置有蓋垃圾桶內。摘除口罩后,應立即在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時間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紙巾擦拭,時間大約為20秒。返校途中請勿用手接觸口、鼻、眼等部位。接觸水龍頭、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鍵、柜臺、話筒等物品后,應在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時間為15-30秒。
4、師生在教學、辦公區域內應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乘坐電梯時全程佩戴口罩,盡量保持距離,如乘坐時觸摸過電梯部件(如按鈕或扶手等),出電梯后應盡快洗手或進行手部消毒。
5、學校應保持教學區域環境整潔,定時通風換氣(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每日對電梯、樓梯扶手進行清潔、消毒。
6、學生放學途中應規范佩戴口罩,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將使用過的口罩放置有蓋垃圾桶內,立即在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時間為15-30秒。用75%酒精或消毒濕巾擦拭鑰匙、文具、水杯等隨身物品,把外套放到通風處。
7、學校應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如發現可疑癥狀者,應及時上報,同時配合當地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8、學校應盡量避免組織開學典禮等大型集體活動。
(三)開學后
1、上好開學第一課。學校要在開學后及時對所有在校生上一堂公共衛生健康知識宣講課,重點宣傳普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識。同時,在校區顯著位置設置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欄,提升學生和教職員工疫情防控意識。
2、學校應密切監測學生的健康狀態,每日兩次測量體溫,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監測學生健康狀況,填寫健康卡,不允許帶病或未解除醫學觀察人員上學。在校門以及圖書室、教室、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入口處設置手持式紅外額溫儀,有條件的學?稍谛iT入口設置紅外熱成像儀。
3、對出現可疑癥狀的學生,學校應立即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續相關工作。在衛生部門人員開展工作之前,學校應將可疑病例隔離在觀察區域,并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衛生,與他人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
4、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如果學生有恐慌等心理問題,應盡快進行心理疏導。
5、學校應對學生宿舍實行專人負責制,保持學生公寓及公共區域清潔,定期消毒,做好記錄。對學生發放衛生習慣手冊,做好引導;宿舍出入口應安排人員查驗學生信息,控制進出人流。住校學生應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接觸不相關人員。外出應規范佩戴口罩。
6、走讀學生上學、放學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或家長接送。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須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7、師生在教學、辦公區域內應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人員近距離接觸。若出現口罩潮濕或使用時間達到4小時,應及時更換并將使用過的口罩放置有蓋垃圾桶內。摘除口罩后,應立即在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時間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紙巾擦拭,時間大約為20秒。
8、勿用手接觸口、鼻、眼等部位。接觸水龍頭、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鍵、柜臺、話筒等物品后,應在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時間為15-30秒。
9、乘坐電梯時應全程佩戴口罩,排隊乘坐,避免擁擠,盡量保持距離,如乘坐時觸摸過電梯部件(如按鈕或扶手等),出電梯后應盡快洗手或進行手部消毒。
10、師生傳遞紙質文件或資料前后均需洗手,傳遞時應佩戴口罩。接待外來人員時,雙方佩戴口罩,減少握手、擁抱等肢體接觸,及時洗手。
11、加強對集體配餐單位監控管理,尤其督促落實送餐到校人員的健康管理和個人衛生防護。食堂從業人員(食品采購、加工制作、供餐等有關人員)均應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購人員或供貨人員應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時洗手。
12、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不得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嚴禁采購食用野生動物。
13、餐具用品須按照《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進行高溫消毒。熱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紅外線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鐘;紅外線消毒一般控制溫度120℃,作用15—20分鐘;洗碗機消毒一般水溫控制85℃,沖洗消毒40秒以上。
14、學生就餐排隊時應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排隊時應佩戴口罩,進食前摘掉口罩并洗手。就餐時應使用食堂高溫消毒后的餐具用品,或使用清潔消毒后的自備餐具。盡量錯峰就餐、分散就餐,避免扎堆就餐、面對面就餐,減少人員交談,餐后及時洗手。配餐時注意葷素搭配,合理營養。
15、學校應引導師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學生應堅持做好課間操,適量活動,保持身體健康。
16、學校應保持教學區域環境整潔,定時通風換氣(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對教室、宿舍、圖書館、活動中心、食堂、禮堂、教師辦公室、洗手間、電梯等公共活動區域,應加強通風、清潔、消毒,配備洗手液、手消毒劑等。
17、學校應盡量避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必要的小型會議應控制時間,定時開窗通風,全程佩戴口罩,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會議結束后對場地、家具進行消毒。
18、學校及時核查、補充疫情防控公共物資,如體溫計、消毒用品、洗手液或肥皂、垃圾袋等,確保物資充足。
19、學校應加強值班值守,按要求及時報送疫情防控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