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雪專項應急預案范文(精選3篇)
暴風雪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篇1
一、突發事件類型及規模預測
二、應急處置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三、預案啟動方式
四、應急設備、設施的要求
1、掃帚、鐵锨。
2、手推車。
3、黃沙。
4、大功率吹風機。
五、應急處置程序
1、冬季安排行政部文員每日收集災害天氣預報。獲知暴雪災害警告后立刻逐級上報至總經理。
2、總經理接到暴雪災害警告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由各部門領班以上人員參加。安排各部門的防災工作。
1)、公司領班以上人員、暴雪發生時段當值員工及保潔員工提前趕到公司,做好應急準備。
2)、工程部提前做好設備、設施的防凍措施,重點是消防水管、上下水管、水箱等。
3)、客服部提前通知場內各類租戶、商戶做好自用區域內的防凍措施。
4)、行政部落實除雪物資(黃沙、大掃帚、鐵锨等)的購置、貯備工作。
5)、物業部、保安部組織除雪隊伍(不少于2只),確保滿足能在開業前清除外場積雪。
3、暴雪開始后立刻組織除雪隊輪流掃雪。除雪重點是外廣場人行、車行通道。
4、商場開業前由保潔人員負責在門內鋪設防滑地墊。在外廣場人行、車行通道進行防滑處理。
5、除雪期間行政部負責提供熱飲熱食,督促除雪人員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發生凍傷。
6、災情解除后,各工作小組轉入善后處理工作,物業部負責恢復現場原狀。客服部人員組織商戶恢復正常營業。技工應急分隊檢查調試設備設施是否正常。
7、災情解除后,總經理召開救災工作評估會議,就發現的薄弱環節制定擬補措施。并統計受災損失情況、拍攝現場照片、積極聯系保險公司進行賠付。
六、緊急事故后的評估程序
七、培訓及演練要求
1、每年10月前組織預案培訓、并根據預案組織全體人員的現場演練或培訓。
暴風雪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篇2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造成人身傷害事故,物體打擊事故在施工中較為普遍,占有的比例較大,屬多發性事故。物體打擊事故發生的范圍比較廣泛,極易造成人員死亡的嚴重后果。對受傷人員的救助必須分秒必爭,立即采取止血及其他救護措施,并盡可能使傷者保持清醒,同時及早地與當地醫療部門聯系,以保護傷員生命,減輕傷情,減少痛苦,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所帶來的傷害。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按照“安全第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資源共享,應急迅速”的基本方針,利用現場資源自救、互救;切實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物體打擊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網絡圖
3.2應急指揮機構人員職責
3.2.1總指揮職責
(1)本公司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的總負責人;
(2)負責事故現場的指揮和協調;
(3)組織各應急救援小組進行救援活動;
(4)在緊急狀態結束后,指導處理善后事宜;
(5)及時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堅持“四不放過”原則,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
四不放過:
1.原因未查清
2.責任人未處理
3.責任人及群眾未受教育
4.整改措施未落實
3.2.2副總指揮職責
(1)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現場的指揮和協調;
(2)對現場事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采取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
(3)做好消防、醫療、交通管制、搶險救災等公共救援部門的聯系工作:
(4)在緊急狀態結束后,協助總指揮處理善后,并參加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3.2.3通訊聯絡組組長職責
(1)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
(2)確保各小組成員之間的聯系暢通;
(3)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
3.2.4技術支持組組長職責
(1)指導搶險救援人員實施應急方案;
(2)針對救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完善應急方案;
(3)提供防止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
(4)繪制事故現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救援信息資料。
3.2.5搶險救援組組長職責
(1)負責實施搶險救援的應急方案和措施;
(2)尋找受害者并轉移至安全地帶;
(3)搶救事故現場的物資設備,盡可能減少財產損失;
(4)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保證應急救援通道暢通;
(5)及時向總指揮匯報救援活動進展情況,提出應急救援建議。
3.2.6醫療救護組組長職責
(1)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傷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優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
(3)協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
3.2.7物資供應組組長職責
(1)保證應急救援物資的配備到位;
(2)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
(3)為搶險人員提供安全配備;
(4)及時提供后續搶險物資。
3.2.8后勤保障組組長的職責
(1)保障系統內各組人員必須的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質的供給;
(2)負責事故發生時相關單位、新聞媒體的接待工作;
(3)協調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3.2.9各項目的應急組織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公司、分公司制定的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項目應編制針對本項目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建立對應的應急救援組織,各項目應按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必要的搶險救援所需的各類機(工)具和物資材料,建立強有力的搶險后勤供應保障體系。組織開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培訓教育和宣傳工作。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應及時向分公司、公司和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及預防
項目部應根據國家、行業標準,結合實際施工情況,對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作業區的存在物體打擊的危險源進行詳細辯識,并評價出重大危險源。針對重大危險源,采取相應的措施、方案,進行監督控制。
物體打擊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4.1.1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護意識,制定完善的操作規程,作業人員在作業時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4.1.2高處作業應進行交底,高處作業時使用的工具,應放入工具袋或工具箱內或用小繩捆綁于手臂上,防止落下傷人,嚴禁拋擲工具、物品;
4.1.3合理組織交叉作業,采取防護措施;
4.1.4設備設施內吊裝物體時,應編制專門施工方案;
4.1.5經常檢查機械設備的防護裝置,確保其靈敏、可靠;
4.1.6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配戴好安全帽。應在規定的安全通道內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規定通道位置行走;
4.1.7拆除或拆卸作業要有施工方案,有交底,設置警戒區域,有人監護;
4.1.8起重吊裝作業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落實“十不吊”措施;
4.1.9安全通道上方應搭設雙層防護棚,防護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墜落物穿透;
4.1.10材料堆放控制高度,特別是臨邊作業。
4.2預警行動
項目部要針對生產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和突發緊急事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風險分析和安全評價工作,當發現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時,以隱患整改通知、通報等形式傳遞預警信息,并責令責任單位立即進行隱患整改,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復查,督促消除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實現事前預防、降低損失目的。
5、信息報告程序
5.1報告程序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發生死亡、重傷或重大經濟損失事故時,應立即向現場應急指揮部報告,指揮部或事故單位負責人應于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5.2報告內容
事故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發生事故的單位名稱及工程詳細名稱;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四)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五)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六)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七)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和時間。
5.3報警方式
報告事故單位必須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的擴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錄像、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封存內業資料,為事故調查提供原始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隱瞞、謊報。
當自有應急無法保證控制事態發展時,應尋求外部支援。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按安全事故災難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原則上分為Ⅰ、Ⅱ、Ⅲ級。當達到本預案應急響應條件時,事故單位應啟動本預案,并根據事故等級及時上報。
6.1.1Ⅰ級應急響應:
①造成3人以上死亡(含失蹤)、10人以上重傷的事故;
②大面積基坑坍塌、腳手架坍塌等較大影響事件;
③需要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的其他事故。
6.1.2Ⅱ級應急響應
①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蹤)、3-10人重傷事故;
②發生與安全生產有關的,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事件;
③需要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的其他安全事故。
6.1.3發生Ⅲ級(3人以下重傷、其他安全事故)應急響應的安全事故,由事故單位按其制訂的應急預案啟動。
6.2響應程序
6.2.1應急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警后,初步判斷險情和響應等級,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
6.2.2立即向分公司和公司安全監察處報告。
6.2.3通知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做好應急準備。
6.2.4事故現場負責人利用現場資源組織搶險救援行動,并請求當地政府、業主、醫療救護,消防機構等應急支援。
6.2.5分公司領導及相關人員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調動分公司內部資源,組織、指揮、協調搶險救援方案和行動。
6.2.6配合各級政府采取的警戒、治安、救援、消防、環保、交通管制、人員疏散等應急措施。
6.2.7隨時向總公司報告事態發展情況。
6.2.8做好相關人員的思想工作,保持隊伍穩定。
6.2.9做好應急恢復工作。
6.2.10當需要擴大應急時,由分公司應急指揮組總指揮決定,向公司或地方政府部門請求支援。
6.3處置措施
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
6.3.1當施工人員發生物體打擊時,急救人員應盡快趕往出事地點,并呼叫周圍人員及時通知醫療部門,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盡可能不要移動患者,盡量當場施救。如果處在不宜施工的場所時必須將患者搬運到能夠安全施救的地方,搬運時應盡量多找一些人來搬運,觀察患者呼吸和臉色的變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彎曲、扭動患者的頸部和身體,不要接觸患者的傷口,要使患者身體放松,盡量將患者放到擔架或平板上進行搬運。
6.3.2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6.3.3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 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醫院治療。
6.4應急心理輔導
6.4.1在事故發生時,現場管理人員要不停的高聲喊話,快速向安全區域集中人員,避免施工人員在慌亂中亂竄亂跑,勸其集中后能平靜的等待救援;
6.4.2在事故穩定后,對現場人員往外疏散時,管理人員要先對被疏散人員進行心理上的安慰,向被困者說明救援工作馬上開始,要求其安靜下來等待救援,避免其在慌亂中大喊大叫或用力掙扎,造成體力的消耗或加重自己的傷勢;
6.4.3如果被埋、壓人員短時間內無法救出,對被埋、壓者進行心理安慰,使其心情平靜,便于救援者采取合理和有效的措施進行救援。
6.4.4對在事故中造成身體致殘人員做好心理撫慰工作,使其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以便其有良好的心態接受醫生的治療;
6.4.5對有親友在項目傷亡的人員,要調動其工作,由公司安排在其它項目工作或勸其休息一段時間,避免其在同一項目上工作有心理陰影,從而情緒低落引發意外事故。
6.5應急結束與恢復
當事故已得到控制,不再擴大發展,傷員已得到相應的救護,現場險情已排除,現場經檢測沒有危險,現場救援工作視為結束,此時可以由指揮部發布指令,解除緊急狀態,并通知相關單位或周邊社區,事故危險已解除。
項目部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進行現場取證、事故調查和事故原因分析,寫出事故報告,擬定糾正預防措施并組織實施。
應急結束后,經批準,項目部應組織現場清理,盡快恢復生產,并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7、保障措施
應急物資的準備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項目部應根據潛在事故性質和后果分析,配備應急救援中所需的物資器材、救援機械和設備、交通工具、醫療設備和藥品、生活保障物資等。根據建筑工程事故類別、特點以及應急救援工作的實際需要,應急救援物資在施工現場配備,并應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協調好社會資源,以保證應急狀態時的調用和擴大應急之需。
7.1常用物資裝備
7.2社會應急資源
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切割器具、頂升機具、發電設備等。社會資源單位聯系電話:(項目確認應急資源聯系電話:如119等)
公司設應急救援值班室,電話:
施工現場應急救援責任人電話(根據工程確定)
暴風雪專項應急預案范文 篇3
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項目部辦公區用電設備較多、基地生活區使用天然氣、液化氣用戶多,存在火災隱患,易發生火災;建筑工地是一個多工種、立體交叉作業的施工場地,在施工過程中也存在著火災隱患。特別是在施工的高峰期間,明火作業增多,易燃材料增多,極易發生火災事故。
項目部辦公區、生活區、廠區、庫房、施工現場發生火災事故,會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設備被毀、施工中斷、危害環境,甚至影響周邊居民生產生活。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 迅速行動、靈活應對。處理事故險情時,由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啟動本預案并實施;
2.2 以人為本。險情處理應首先保證人身安全(包括救護人員和遇險人員);
2.3 強化防護。迅速疏散無關人員,阻斷危險源,防止次生事故發生。
3.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 應急組織體系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項目部行政主管領導和分管安全生產的領導與辦公室、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安質環保部、財務部、施工單位應急組織機構的負責人組成。
3.2 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 指揮機構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由搶險組、救護組、疏導組、保障組、善后組、調查組和現場應急組織機構組成。
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安質環保部,值班電話:。項目部事故應急自救辦公室應設在辦公室,明確24小時值班、值班人員和固定電話。
搶險組:安質部和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和項目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和應急救援隊伍組成。
救護組:由安質環保部負責人和事故所在地醫療機構組成。
疏導組:辦公室、設備部組成。
保障組:由辦公室、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財務部負責人組成,必要時邀請技術專家參加。
善后組:項目辦公室、計劃部、財務部負責人組成。
調查組:由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 負責人組成。
現場應急組織機構:由現場施工單位有關人員組成。
3.2.2 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A 總指揮的職責:
a 貫徹國家、地方、行業等上級有關安全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程;
b 組織實施單位應急預案,掌握單位事故災害及險情情況,解決應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c 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下令進入相應級別的應急狀態,必要時向上級(相關單位)事故應急救援機構報告有關情況;
d 確保應急資源配備投入到位,組織項目總體應急演練,指揮項目總的應急行動。
B 副總指揮的職責:
a 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位時,代行其職責;
b 組織編制應急預案,監督落實項目應急行動程序,督促檢查主管部門搞好培訓、演習;
c 進入應急狀態時,負責事故現場指揮,并根據險情發展情況,提出改進措施;
d 組織指揮善后現場恢復。
C 應急辦公室職責:
a 掌握項目事故災害及險情情況,及時向總指揮報告;
b 負責項目部應急處置所需資源的統一調配,傳達應急各項指令;根據總指揮指令負責向當地人民政府(相關單位)應急機構報告險情及信息溝通。
D 搶險組職責:
實施應急處置時,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
E 救護組職責:
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做好轉運工作。
F 疏導組職責:
維護現場,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
G 保障組職責:
負責應急救援方案的制訂,并保證應急處置的通訊、物資、設備和資金及時到位及后勤保障。
H 善后組職責:
妥善安置傷亡人員和接待傷亡人員的家屬,按有關規定做好理賠工作。
I 調查組職責:
收集事故資料,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分清事故責任并提出相應處理意見,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意見和建議,寫出應急處置報告并做好相關工作的移交。
4. 預防與預警
4.1 危險源監控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監督檢查落實情況。消防設施的配備、安裝符合國家和行業規定。隨時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掌握火災隱患,對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及時整改。
4.2 預警行動
發現火災苗頭,如煙、油、味、色等異常狀態,即為事故前兆,按照現場處置方案及時確定應對,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根據災情預警,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緊急轉移人員,及時做出必要的預警或向項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提出相應的預警建議。相關單位隨時做好啟動應急預案準備工作。
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等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對可能受到火災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做出災情預警。
5. 信息報告程序
5.1 當發生險情時,現場值班人員立即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并迅速報告應急自救領導小組,應急自救領導小組應迅速評估險情,判斷是否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同時上報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確定等級并上報屬地應急指揮機構。
5.2 現場報警方式采用警報器、喊話或其它方式來疏散人員,并采用電話向值班室報警。
5.3 現場應急自救領導小組應及時與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公安、消防、醫院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聯絡方式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
5.4 現場應急自救領導小組通過上述聯絡方式向有關部門報警,報警的內容主要是:火災發生的時間、地點、燃燒物品及燃燒范圍;背景,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內容。
5.5 應急反應人員以電話向外進行求援。
6. 應急處置
6.1 響應分級
二級火災事故定義為一次可能導致死亡2人以下,直接影響施工、職工生活或對環境造成影響,項目部能自己處理的;
一級火災事故定義為一次可能導致死亡3人以上,直接導致施工中斷或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項目部不能完全自己處理,需上級、地方人民政府救援。
6.2 響應程序
項目部應急自救領導小組獲取火災的險情報告后,迅速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同時報告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信息后上報項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立即對險情進行評估,根據險情評估結果確定應急響應等級并啟動預案。
6.3 處置措施
6.3.1 二級應急行動
A 當發生火災事故時,應急指揮部啟動火災應急現場處置方案,搶險組及時關閉電源,將遇險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
B 疏導組負責維護現場,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
C救護組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立即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處理和做好送往就近醫院救治轉運工作;
D 保障組負責應急救援方案的制訂,并保證應急處置的通訊、物資、設備和資金及時到位及后勤保障;
E 善后組妥善安置傷亡人員和接待傷亡人員的家屬,按有關規定做好理賠工作;
F 調查組收集事故資料,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分清事故責任并提出相應處理意見,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意見和建議,寫出應急處置報告;
G 人員全部疏散、火災撲滅后,根據現場情況,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進行災后恢復。
6.3.2 一級應急行動
A 火災重大事故發生時,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現場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地帶,并同時立即將災情上報項目部、上級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和屬地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B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立即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和專家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配合政府救援指揮機構做好救援工作。
6.3.3 火災事故緊急救援注意事項
A 保證救援人員自身的安全和防止次生事故;
B 在就近安全地帶緊急搶救受傷人員,必要時及時轉送醫院救治;
C 搶救、滅火是緊急搶險的重點工作,必須在嚴密監測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
D 按火災類型,采取不同方式進行滅火。
E 考慮環境保護因素;
F 注意當現場異味為液化氣等易燃氣體時,嚴禁在現場用手機、對講機、電話、警報器報警,應該脫離現場到安全區域后再報警,以防電火花引爆易燃氣體。
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7.1 項目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安排保障組負責組織項目部應急物資、裝備的儲備管理和應急處置時的調配。
7.2 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確定應急物資、設備機具、防護用品的品種、規格和標準,報送需求計劃,由相關專業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后,根據物資、裝備類別報送項目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保障組,保障組對需求計劃再進行審核并組織實施,確保應急所需物資、裝備及時供應、補充和更新。
7.3 各部門、各單位應根據項目專項應急預案的要求,對應急物資、裝備的儲備情況進行檢查和核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