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應急預案范文(精選3篇)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范文 篇1
一、感染事故分類
(一)重大感染突發事故是指對人、動物構成嚴重威脅,具有高度侵襲性、傳染性、轉移性、致病性和破壞性的感染安全事故。
(二)一般感染突發事故是指對人、動物構成一定威脅,具有轉移性和破壞性的感染事故。
當發生重大感染突發事故,造成動物疫病傳播危害和人員傷害需要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更多相關部門配合與援助時,啟動本預案。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
(一)按照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工作原則,成立中心感染事故應急小組,負責該預案的啟動和實施,負責組織中心感染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小組成員組成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應急小組各成員具體職責分工如下:
負責預案啟動、緊急決策、總協調指揮,同時為事件責任報告人,負責事件的上報。負責小組內部及與其他部門間的協調溝通。負責應急處置工作,包括及時向組長通報情況。陳麗杰負責后期處置工作,同時由負責協調,包括及時向組長通報情況。
三、預防及管理
積極的預防和嚴格的管理是減少感染事故的發生及減少事故損失的根本途徑。
(一)積極的預防
積極做好檢驗及相關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培訓,要求人員工作前閱讀安全手冊,人員應書面確認已接受培訓,閱讀并理解安全手冊,保證全體人員接受過急救和緊急醫學處理措施培訓,工作人員根據可能接觸的生物進行接種免疫。對應急裝備檢查是否正常,對感染危險物質漏出的控制程度的檢查,對實驗設備定期去污染和維護,對廢棄物進行滅菌的處理處置。
(二)嚴格的管理
強調安全行為,良好的內務行為,嚴格遵守感染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生物安全的標準規程操作。
四、應急處置預案的啟動
發生特大感染事故,應急小組組長在接到通知或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五、應急反應程序
特大感染事故發生后,現場的工作人員立即將有關情況通知應急小組組長。應急小組組長接到報告后啟動應急預案。通知應急小組成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同時向市衛生局做首次報告。
(一)小組成員到達現場后,對現場進行事故的調查和評估。按實際情況及自己工作職責進行應急處置,對潛在重大生物危害性氣溶膠的釋出(在生物安全柜以外),為迅速減少污染濃度,在保證規定負壓值條件下,增加換氣次數。現場人員要對污染空間進行消毒。在消毒后,所有現場人員立即有序撤離相關污染區域,進行體表消毒和淋浴,封閉實驗室。任何現場暴露人員都應接受醫學咨詢和隔離觀察,并采取適當的預防治療措施。為了讓氣溶膠被排走和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1小時內不能有人進入房間。如果實驗室沒有中央空調排風系統,需要推遲24小時后進入。同時應當張貼“禁止進入”的標志。封閉24小時后,按規定進入行善后處理。
(二)在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事件當事人和檢驗科寫出事故經過和危險評價報告呈組長,并記錄歸檔;任何現場暴露人員都應接受醫學咨詢和隔離觀察,并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應急小組立即與人員家長、家屬進行聯系,通報情況,做好思想工作,穩定其情緒。
(三)小組組長在此過程中對市衛生局做進程報告,包括事件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件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經或準備采取的整改措施。同時對首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
六、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置
對事故的場所、廢棄物、設施進行徹底消毒,對感染樣品迅速銷毀;組織專家查清原由;對周圍一定距離范圍內的植物、動物、土壤和水環境進行監控,直至解除封鎖。對于人畜共患的生物樣品,應對事故涉及的當事人群進行強制隔離觀察。對于實驗作類似處理。
(二)調查總結
事故發生后要對事故原因進行詳細調查,做出書面總結,認真吸取教訓,做好防范工作。
事故處理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應急小組組長向市衛生局做結案報告。包括事件的基本情況、事件產生的原因、應急處置過程中各階段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并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范文 篇2
為認真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傳染病防治執法檢查力度,依法糾正、查處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
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監督檢測依據
采樣檢測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院消衛生標準gb15982、1995)
三、監督監測對象
(一)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四、監督監測內容和范圍
(一)醫療機構
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微生物培養)。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
五、工作要求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開展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門加強配合,各負其責,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一)區衛生監督所職責
負責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制定樣品抽樣的范圍、數量、順序、檢驗項目等工作,印制和填寫相關表格和單據。
(二)區疾控中心職責
負責完成現場采樣監測培養并按時出具結果報告。
(三)監測樣品抽檢范圍和數量
1、治療室、手術室、產室、嬰兒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內窺鏡室等科室為監測的重點部位,采樣內容為空氣、工作臺面、無菌物品、消毒液、醫護人員手表面。
2、二級規模以上醫院根據科室設置采樣20—30份,鄉衛生院、門診部以及同等規模的醫療機構采樣5---10份,其它診所采樣2---5份。
六、時間安排
6月~9月。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范文 篇3
一、督導目的
進一步落實《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文件規定,加強和規范醫院感染管理,查找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標本兼治,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全縣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督導范圍
縣直醫療機構和70%以上基層醫療機構(包括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醫療機構)。
三、督導時間
20xx年3月21日至4月1日,具體督導行程安排由督導組提前與各醫療機構聯系。
四、督導方式
本次督導檢查由縣衛生計生局負責制定實施方案,縣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配合實施。根據工作需要,縣衛生計生局成立本次督導檢查工作專班,負責本次督導工作,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組長:縣衛生計生局副局長
副組長:縣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局長
成員:縣衛生計生局醫政醫管股負責人
縣衛生計生局醫政醫管股工作人員
縣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副局長
縣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醫療衛生監督股股長
縣人民醫院院感辦主任
縣婦幼保健院院感辦主任
五、督導內容
本次督導將嚴格按照《省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質量評價標準》進行督導檢查,具體督導內容詳見附件。
六、有關要求
(一)提高認識,強化領導。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對此次督導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嚴格對照標準,制定自查自糾方案,并認真組織落實。縣衛生計生局督導結束后,督查情況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
(二)突出重點,務實實效。各醫療機構要認真剖析存在的突出問題,查找薄弱環節,要認真總結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通過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教育培訓、加大治理力度等綜合手段,切實提升醫院感染管理能力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