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吃魚的心得感想(通用3篇)
關于吃魚的心得感想 篇1
清晨,我來到廚房,正準備吃早點,突然發現盆子里放了兩條大魚,問媽媽才知道原來今天中午叔叔要給我們做他拿手的魚。盆子里的魚一個比一個大,肥肥的,讓人一看就想到吃的時候的香,饞的'讓人口水像瀑布一樣飛流直下三千尺……。
中午叔叔回來了,他向平時一樣給我和媽媽訴說著今天發生的事情,而后便一頭鉆進了廚房。過了一會,魚香味從廚房飄呀飄,飄到我的房間,飄到我的鼻子里。阿……!真香呀。我仔細的聞了聞,突然感覺我的肚子開始咕咕的叫,好像在抗議說:“我餓了,我要吃這香噴噴的魚兒……”。實在忍受不了,我就準備去廚房詢問合適能開飯,還沒有走出去,已經聽到了媽媽和叔叔的呼喚:“小朋友吃飯了”。叔叔一邊端著盤子一邊唱歌,快活的樣子好像打仗勝利歸來的將軍,看到盤子里的魚,色、香俱全,就差我來品嘗味道了。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香、辣、鮮……太好吃了。我一會就吃掉了半條魚,叔叔和媽媽笑著對我說:“慢慢吃,沒有人和你搶,小心刺”。
叔叔的手藝越來越好了,經常做一些意想不到的菜肴,不信你們下回來我家作客時,叔叔一定還會給你們做一道他拿手的“香辣蝦”呢!
關于吃魚的心得感想 篇2
由于突如其來的疫情,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停課不停學”模式。作為新入職教師,第一次遇到線上教學,我意識到,這不僅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機會,可以突破自我的機會。盡管線上教學初期時手忙腳亂,但好在有年級組的同事和兩位師父的幫助,能夠從不足中吸取經驗教訓,逐將面授課向網授課較高效的過渡。
1、備課
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大致了解了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與學習習慣,因此可以基于上學期的課題經驗,熟知課堂聽講時孩子的不同狀態,預設線上教學時學生的狀態,提前做好其應對措施,并在課堂的設置問題上進行相應調整,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前一天作業中所反映的問題,應做好相應統計,以供直播答疑時的針對性。
由于從初期的錄課向直播課轉化,因此其中備課的側重點也進行轉化。盡管轉化,仍始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方式上的轉化也是其最為重要的,錄制微課側重點在于知識的有趣性,以至學生單看視頻時降低枯燥感;直播課側重點在于其互動性,無論是連麥或者評論區的互動性,都應在備課時揣測預設好。
2、上課
隔著屏幕,我們無法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網課初期采取錄制微課的方式教學,直播方式答疑。錄制微課前,提前與數學組其他同事進行溝通,糾正課件中不適當的地方,并通過手機自帶錄屏進行錄制,并在最后用軟件剪輯,呈現出的效果。對于晚上的答疑,利用qq群的直播,因擔心學生網絡問題邊直播邊進行手機錄制,直播結束,再對所錄屏內容進行視頻編輯,最終發到qq群中以供學生隨時觀看。
初期的微課+直播答疑的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對于新授課,觀看微課視頻互動較少,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問題,更不能及時解決其問題。答疑的直播錄制回看視頻,導致很多學生投機取巧,仰仗著有視頻回看,于是找借口不在第一時間觀看直播答疑,后期遺忘回看視頻。于是,年級及時更換教學方式,均采取直播方式教學+答疑。并將同學按照小組劃分,組長進行課前課后查人,實名制進入qq群直播間。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分享屏幕進行ppt講解,及時與學生連麥互動。更改方式,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知識掌握能力也提升了。課堂要求記筆記,并在課后十分鐘內立即上傳筆記。
3、作業批改
教師只有進行了作業批改才可對學生的問題熟知,作業批改是教師教學的驗證反思。線上教學的作業布置要有技巧方法,不在量多,而在質優。作業不適宜布置太多太難,以經典基礎題型為主,拓展為輔。同時也可進行分層作業,因材施教,抓住后進生的基礎,對尖子生進行拓展。利用“小管家”可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標注,選取優秀作業,以供學生觀賞,并對作業劃分等級,利用小紅花進行獎勵。獎懲分明的作業批改制度。還可發布高級作業,讓學生自查自省,統計錯誤情況,習題課講解更有針對性。
4、章末檢測
從開學至今已完成了三章的學習,每一章都進行了測驗,并全批全改統分。不僅能夠通過檢測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還可以讓家長對學生的問題引起重視。對班級優秀率以上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對班級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與其家長_或qq的溝通,了解學生線上學習狀態,分析成績下降原因。比較欣慰的是第一次檢測中成績較落后的學生,他的家長能夠及時重視學生的問題,正視線上教學的弊端,并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督促,及時與老師溝通,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在后幾次檢測中獲得了極大的進步。
5、每日小結
教師的每日小結,不僅是對學生的小結,還有對自己今日工作的反思,起初的小結總覺得措辭不太適宜,當看到其他教師的總結時,我進行了它與我的總結之間的對比,并進行反思。在我強調學生所出現的問題時,詞語有些直接和犀利,但其他教師則是將學生所存在的不足,轉變成了“希望”。這一措辭,讓我獲益匪淺,一方面對學生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表示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表現了對學生的期望及教師循循善誘的品德。當我將我的總結中職責的措辭改為“希望”時,整個總結如沐春風,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看到這樣的小結,會更容易接納一些。
6、反思與學習
在殘酷的疫情面前,我們應與學生共同保持著進步的步伐。在教學之余,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素養進行積極主動的提升。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將反思自查貫穿其始終。不斷吸取經驗,勇于請教他人,不恥下問,化挑戰為機會,將“終身學習”銘于心鑒于行!
關于吃魚的心得感想 篇3
很多人剛接觸堅果的時候,都想認為這有點拔苗助長的感覺,特別是有些育兒知識的家長或者老師們,都有這種感覺,我自己也一直思考著這種問題。
從字面上解釋,用拔苗的方式幫助禾苗成長,我是這樣理解的,幫助孩子的成長我覺得沒錯,而且很有必要,有些認為沒有做任何事情,其實也是讓孩子自然的成長,也是幫助孩子成長,但也很多幫倒忙的,這類我覺得才是沒有幫助孩子成長,拔苗助長我解釋為用錯誤的方式幫助孩子的成長。
上周我還給小孩講過了一個故事,關于一粒谷子怎么成長,然后到米飯的全過程,這故事在美國應該屬于科學的內容,好處就是了解了植物的成長,我們要愛惜糧食,粒粒皆辛苦,堅果特別喜歡。
谷子發芽變成秧苗,第一次就是要拔苗的過程進行插秧,整顆的拔起,移到稻田里,生長才會更加的好,如果不拔苗,那是很難生長,稻穗也會很短,這次拔苗助長是非常關鍵的,而且是真的幫助了稻子的成長。
當然不能整天去拔,如果第一次拔的有成就感,繼續拔,那就出問題了,那就是拔苗助長的故事,但如果這時開始不管了,效果好嗎,這時后秧苗邊上的水草長的更快,它會瘋狂的吸收泥土的營養,長的比稻苗更快,很快就更高進行搶陽光,搶營養,所以還是要干涉,除掉水草,就如我們的小孩,邊上總是有不利于小孩成長的因素,吃的,喝的,玩的,都有不利于小孩成長的,這個時候,還是需要我們的干涉。
秧苗的成長,還需要人們的精心照料,各種害蟲的危害,什么時候需要水,什么時候要放水,只有合理的照料下,產量才會高,我們的米飯才會更香,更可口。
現在我們學習英語,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在小的時候學習,我覺得是關鍵時期,所以進步也快;小孩現在學習舞蹈,操場上的韻律操,都是動作方面的培養;畫畫手工方面的學習,小孩子天生愛涂鴉,讓他盡量的涂著;還有戶外的各種活動,都是小孩子特別喜歡的,從語言,動作的提高,如果用較為正確的方法學習,小孩就會學的特別快,有成就感,從而也讓人有拔苗助長的感覺。
在吃飯的問題上,有些家長喜歡喂飯,有些喂到10歲,長輩喜歡讓小孩長的快些,這我也覺得是拔苗助長,用錯誤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雖然是長的快,但小孩的自理能力,選擇權利都受影響,我們3歲就自己吃飯,吃的亂七八糟,小孩只會吃7分飽,我們也不管了,而且蔬菜水果多,這樣小孩就不能長的很快,我樓上的一個奶奶,家里的孫子吃的胖胖的,奶奶人不錯,對我們說,你們不能虐待小孩啊,她還對我說,幼兒園的食物,只能塞牙縫,幽默風趣的奶奶,因為我們家原來也是奶奶帶的,也比較胖,2歲開始就自己帶了,我就覺得正常的,現在也才37斤,但是精力充沛,頭腦靈活,記憶快。
學習上,堅果也走在自學的道路上,我們很少幫助他學習。英語在自學,因為我們已經沒辦法教的,他與外教的有些對話我都聽不懂,圍棋也在自學中,雖然比培訓班學的慢,但那種自學的過程才是我們喜歡的,學的多少,我們都不在乎。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人們適應傳統的世界,不是著眼于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而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做出有意義的選擇。教育是以人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價值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