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信仰》體會:堅定信念 做黨忠誠的好干部
觀《信仰》體會:堅定信念 做黨忠誠的好干部
6月24日至25日晚,央視綜合頻道首播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這3集紀錄片以黨的91年光輝歷程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細節”的表現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讓我受益匪淺,體會最深的就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黨性錘煉、提升領導素質、堅持群眾路線,堅定信念,做黨忠誠的好干部。現體會總結如下:
一、堅定信仰,加強黨性錘煉
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革命勝利的信仰;建國初期,無數的勞動楷模把畢生的精力投身如火如荼的社會建設中,為的就是國強民富的信仰;今天,我們要堅定信仰,加強黨性錘煉,把火紅的青春獻給社會主義事業是我們黨的領導干部一生的追求。
增強宗旨意識。
黨員干部要強化宗旨意識,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正確行使手中權力。如何看待手中權力,是檢驗黨員干部黨性強弱的“試金石”。毛澤東多次講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落腳點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更是把“以人為本”做為核心。從這層意義上說,官職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自覺實踐黨的宗旨,才能正確行使手中權力,做到秉公用權,造福于民。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都要牢記黨的宗旨,自覺改造世界觀,堅持為人民管好權、用好權,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樹牢組織觀念。
要時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必須遵循黨的宗旨、紀律、要求。要維護黨的利益,自覺地把自己融入黨的肌體,與黨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敢于同損害黨的利益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關鍵時刻要能為黨的事業作出犧牲。作為領導干部,要注重堅持民主集中制,增強黨內的原則性、戰斗性;要嚴守黨的紀律,這是黨員領導干部應盡的義務。每個領導干部在執行黨的紀律上要有高度的自覺性,按照《黨章》要求,身體力行,做執行紀律的模范;要聽從黨的安排,就是要堅決與保持高度一致,在這個根本問題上,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頭腦十分清醒,態度十分鮮明,行動十分自覺。
樹立高尚品德。
人品官德是一個黨員領導干部思想品質、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綜合反映。高尚的人品官德,既是對共產黨員黨性錘煉的最起碼要求,也是領導干部為官做人的基礎。孔繁森、焦裕祿、楊善洲、沈浩等許多優秀的領導干部,他們之所以能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具有偉岸高潔、人所共仰的道德風范。當官是一陣子的事,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高尚的人格做基礎,無論當官還是做人都容易摔跟頭。作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其人品官德有強大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強化廉政建設。
每個黨員都應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接受群眾監督,就要密切聯系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要認真實踐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做到“五慎”,即:慎初、慎微、慎欲、慎獨、慎終。
二、強化學習,提升領導素質
重視學習,是提升領導素質的必由途徑。革命戰爭年代,我們以先進理論武裝自己,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辟出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和平建設時期,我們虛心學習現代化建設的經驗,在短時間內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政治制度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出過去照搬照抄別國經驗的誤區,在博采眾長中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我們的領導干部要針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實際加強學習,提升領導素質,在學習中提升執政能力,在學習中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
養成良好學風。
學習知識,接受教育,這是提高干部素質的基本途徑。從毛澤東同志提出“用‘擠’來對付忙”,到鄧小平同志告誡“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再到強調“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減少應酬,擠出時間抓學習,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帶動全黨全社會形成良好學習風氣”,領導干部減少應酬、勤于學習,不僅是個人的生活安排和精神追求,也是崗位要求和工作責任,事關社會風氣的引領和干部作風的價值導向。
增強實踐鍛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的30多年中,黨中央始終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全黨同志要以開拓創新精神,投身改革開放事業中,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勇于開拓,積極進取,不怕困難,不怕挫折是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先進性的具體要求,也是一個磨煉過程,即所謂“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都是古人從無數歷史事實和親身體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盡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足以說明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對人才成長具有的重要作用。實踐是個“大熔爐”,可以從中錘煉出優秀的品質;實踐是個“大課堂”,可以從中獲得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每位干部要自覺投身實踐,在實踐中增長才干。特別是年輕黨員干部要主動到艱苦的工作環境中接受鍛煉,不斷豐富閱歷,增強本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