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堂課——參加全區教研活動感想
這次參加了全區“三三三”工程的部分教研活動,雖然是“外行看熱鬧”,但還是認為外行也應積極參與研究,所以決定借這個機會跟大家碰碰思想,如果能讓大家覺得外行的視角也是值得重視的元素,那就是我最大的收獲了。
我一直認為,教研活動的主要價值在于促進教師的成長,所以其重點在“研”不在“教”,“教”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不論“教”得成功或失敗,“研”一定能有成果,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能成為“研”的成果。事實上,一堂課的成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能通過一堂課的研磨,發現舉一反三的規律——我不主張將在教研活動中的表現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依據,就是因為這樣做往往導致在純凈的研究活動中摻雜多余的東西,束縛大家的思維,影響對真理的探究,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我們又扎扎實實玷污了一次學術精神——為避免某些不應有的影響,我不想對所聽的課逐節加以評述,只想圍繞課堂評價標準,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其中列舉的一些案例,也只是為了證明某個觀點,并不代表對整堂課的評價。那么,到底該怎樣評價一堂課呢?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業內也不乏新穎、時髦的理論,而我還是喜歡用最原始的方法對課堂作原生的解剖:
一看角色,講求“美”與“和”,要變“牽!睘椤胺叛颉。角色即人,即教師和學生!懊馈笔切蜗笮詷藴,課堂上教者與學生的儀態、行為、語言,以及留下的其他印跡如板書、作業、作品,乃至營造的場景氛圍,都可以成為美的元素,都是課堂教學藝術性的直接體現,教者應想方設法挖掘、展現一切美的元素。這次活動中,我聽各位優秀教師上課,感覺如坐春風,美不勝收!昂汀笔菂f調性標準,主要看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關系的處理。我主張變傳統的“牽牛式”的師生關系為“放羊式”的關系,關鍵就在一個“放”字,要讓學生盡可能地自主解決問題,自主掌握知識,甚至自行探索、總結方法。生活中,我們看到放羊娃放羊,并沒有給每一頭羊拴一根繩子,但從不會走失一只羊,其中的奧妙至少有三:一是豐草環境的吸引效應,二是羊群集體的同化效應,三是對特殊個體的關注效應,將類似的效應引入課堂,我以為就構成了教師主導作用的應有之義。我個人并不十分欣賞老師像一個強勢的導演來控制情節的發展,我以為教師只是學生的拐杖,拐杖存在的價值是為了最終被丟掉的,在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將孩子們引到一片廣闊的求知天地,激發班級、小組等各種團體的學習活力,并對可能掉隊的一些特殊個體給予足夠的關注。在徐衛老師的語文課堂上,我欣喜地看到了強化學生主體作用的有益探索,但總體而言,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二看道具,講求“實”與“巧”,要變“時裝”為“武裝”。道具即教學設備與技術!皩崱笔沁x擇性標準,即是否從實際情況及需要出發使用合適的設備與手段。這次活動中許多老師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大多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坦率地講,還是有一些老師為了展示圖片而展示圖片,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我認為這就是典型的裝飾做作,甚至是畫蛇添足。“巧”是功效性標準,講的是使用效果。我們曾經用過的道具很多,從最初的粉筆、機械教具,到后來電化教具、多媒體,及至今天的電腦、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設施與手段,形式越來越豐富,功能越來越先進。關于道具的使用,我并不主張見了西瓜就丟了玉米,我認為用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要用得巧,要產生教學效益,不能只是擺設,而應成為“武器”,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克敵致勝的作用,其中的“敵”就是通往教學目標路上的障礙。王璐老師上美術課,巧妙利用多媒體,融入體育、音樂等方面的元素,十分成功。我主張積極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學過程的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學模式的根本變革。通過這次教研活動,以及之前的教育信息工作調研,我非常遺憾的感覺,我們有一些學校,甚至是大家寄予厚望的學校,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比我預想的要淺薄,應用探索也不夠深入,基本還停留在多媒體層面,沒有將網絡手段引入教育教學過程。
三看過程,講求“順”與“活”,要變“捉迷藏”為“破迷宮”。過程即教學活動的推進與層遞,常常表現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我認為教學過程是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的有機結合,其中教應服從于學,學應服從于認知規律。在我看來,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方式無外乎三種,一是“依葫蘆畫瓢”——模仿性學習,二是“想葫蘆畫瓢”——理解性學習,三是“沒葫蘆畫瓢”——探究性學習,其中模仿學習可能最具實效性,理解學習可能最具廣泛性,探究學習可能最具創造性。教學模式的設計需要根據學生、學科、教材等各種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合理安排上述方式的學習活動,我主張要更多地安排探究學習的活動。“順”是流暢性標準,要求教學活動的起承轉合要遵循教學規律,做到銜接自然有序。“捉迷藏”與“破迷宮”都有一個迷字,都有紛繁復雜的意思在內,但有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即前者的目標與方向不明確,后者則反之!捌泼詫m”雖然看起來有點難,卻因為目標明確能引人入勝,“捉迷藏”則可能使人茫然不知所措。這次教研活動中,郭滿花老師上的數學課,猶如帶領孩子們登山,層層深入,最后勢如破竹,一氣呵成,給人痛快淋漓的感覺!盎睢笔巧鷦有詷藴剩蟪浞掷醚菥、討論、競賽、評比各種手段,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合作探究,促進師生互動,熱烈課堂氣氛,突破學習難關。這次活動中,何如老師上心理輔導課,導入方式新巧,很快激發了孩子們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效果很好。許世群老師、廖建政老師、何翠薇老師上英語課,抓住學科特點,在巧妙創設的情景中強化語言能力訓練,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