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讀后感
前些天在重慶的同學在秋游去了歌樂山,她跟我講那可是我們小時候學的課文《小蘿卜頭的故事》發生的地方。還問我有沒有看過《紅巖》。湊巧的是我前幾天去了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并且懷著崇敬的心情仔仔細細地看完了。我欣然答道:“我早就聽說重慶的歌樂山上有一個被烈士鮮血染紅的地方——紅巖。我感嘆到那可是一片震撼我心靈的地方,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的地方。
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革命的道路是艱難而曲折的,革命者對革命必勝的信念是他們堅持下來的最終動力。《紅巖》真實地再現了革命者為了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同國民黨軍警、特務、叛徒不屈不撓地斗爭。尤其突出了共產黨員的英勇氣概、對革命必勝的信念。《紅巖》塑造了許多家喻戶曉、令人欽佩的英雄形象:英勇斗敵,舍己為人的許云峰;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的;天真可愛,但面對敵人卻同成年人一樣勇敢的小的烈士——“小蘿卜頭”……書中的許多情節也令人難忘:許云峰以超人的意志,在敵人魔掌中兩次戰勝死神,在與世隔絕的魔窟中用雙手艱難地挖出一條越獄的通道,留給戰友,自己卻壯烈犧牲。在他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時候,書中有這樣的描寫:“死亡,對于一個革命者,是多么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站立兩旁的特務,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后的特務匪徒,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云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看到丈夫彭松濤的頭顱掛在城樓上示眾時,表現出了不可思議的勇敢,她把刻骨之痛深深埋在心底,把滿腔悲憤化為革命的動力。她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特務們為了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把又粗又長的竹簽釘入她的指甲縫間,面對著這樣鉆心刺骨的疼痛,沒有絲毫的動搖,特務們的嚴刑逼供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成崗在獄中受盡各種嚴刑拷打,催眠術,測謊器,美國新藥誠實注射劑……然而敵人的種種花招依然無法動搖他堅定的革命信念,他居然還在敵人審訊室大聲朗誦“我的自白書”,令敵人驚慌失措。還有很多很多的普通老百姓,他們同樣有著鋼鐵般的意志。胡浩,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學生,他正如同一朵正含苞待放的鮮花,卻被關進了監獄長達十余年。看到前輩們如此堅定的信念,如此英勇的氣概!你還會為生活沒有目的而迷茫嗎?你還會為生活中的挫折而失落悲傷嗎?同學們行動起來吧,有了堅定的信念,還有什么是我們所不能戰勝的呢?
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烈士們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強忍著舊膿新瘡襲來的陣陣裂痛,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然而,他們卻相信,革命終會勝利,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他們,讓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通過《紅巖》這本書,我看到了這場在特殊背景上、特定環境中,革命者進行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也看到了垂死掙扎的敵人的極端兇狠殘暴與外強中干;更看到了革命者在黎明前的最后斗爭中表現的浩然正氣、堅定的信念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有這一切展現在眼前,激動、崇敬、悲憤、感嘆……每一個讀過《紅巖》的中國人都必定會生出這樣的情感,而紅巖英烈們堅貞不屈的精神,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紅巖英烈們身上所弘揚的愛國精神,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之動容。愛國不是革命戰爭年代特有的精神力量,它存在于每一個歷史時期,深藏于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液里。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林則徐的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愛國也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我們的實際行動。在這和平的年代里,雖然我們已經無需再像《紅巖》中的革命先烈那樣為祖國的革命事業而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新的時代卻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內涵。當我們為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而鼓掌,當我們為天宮一號的飛天而喝彩,……“愛國”兩個字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底。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心系中華。而把愛國精神化作實際行動,更是愛國精神最直接的體現。鄧小平說過“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的歷史恰恰印證了這句話。祖國的繁榮富強與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息息相關。作為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為了中國的崛起而奮斗,這就是以實際行動向先烈們致敬,這就是以實際行動來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