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六一”特別節目《童心筑夢志在未來》學習心得(精選4篇)
2024“六一”特別節目《童心筑夢志在未來》學習心得 篇1
讓人激動的一天——六一國際兒童節,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早早的起了床,洗涮完畢又吃完早飯,以最快的時間趕到學校,就看到有些三年級的小同學來到了他們的教室畫好了妝,準備“上陣”呢!哈哈,等一會兒就可以看“小盆友們”表演了。
來到教室剛一會兒,老師就領著我們搬著板凳來到了舞臺正對面,準備看表演了。而我早已按耐不住了,畢竟這是我的最后一個“六一國際兒童節”。正想呢,突然我被一整強大的聲音氣場震撼住了。哦!原來是學校的管旋樂隊呀,瞧瞧!這氣勢,這聲音,簡直就是一直氣勢滂湃的一支團結一致的軍隊,令人刮目相看。最使我影響最深的還有安老師排的兩個節目,小朋友一個個像一個婀娜多姿的花姑娘在舞臺上翩翩起舞,再配上中國風的樂曲,令人看了呀!草帽,花傘,和國學樂曲充分的展示了我校一大特色——國學教育。對了!還有哪一個“誠信小相聲”,兩個人的對白令人看了哈哈大笑,這不僅讓我們開心了,也讓我們懂得了誠信,這也是另一我校的特色——誠信教育,別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相聲,卻包含了什么是誠信,這樣做到誠信和誠信的好處呢,也讓我么學到了不少。最后還有我們初一幾位多才多藝的女同學給我們帶來了充滿活力的舞蹈,放松了我們的心情。
時間過得總是那么快,不一會兒聯歡會就結束了,我們搬著板凳回到了教室。坐在座位上的我心里卻還在想著聯歡會,過完這最后一個“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就不再是一個“懵懂兒童”了,我是少年了。所以,努力奮斗吧,我已經離心中的理想不遠了!
2024“六一”特別節目《童心筑夢志在未來》學習心得 篇2
當初夏的第一縷陽光映射我們喜悅的面龐,當朵朵絢爛,嬌艷的花兒竟相開放,我們又迎來了自己的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
這天,我們都興高采烈,那一張張笑臉,一陣陣歌聲,都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特別是晚上,中央電視臺為全國少年兒童準備了一臺豐富多彩的晚會,看到舞臺上的同學們各個都像精靈一般,真的好美。
伴隨《大風車》的歡快旋律,歌舞《飛旋的夢》開場。270人參與的演出隊伍,150余把轉動的風車傘,瞬間抓住觀眾眼球。更有陜西省安塞縣第一小學的孩子們帶來的安塞腰鼓,氣勢非凡。歌舞《繽紛嘉年華》堪稱晚會一大亮點。
由青少年自主設計的航模、來自恐龍故鄉常州的仿真恐龍等配以動漫化視頻技術處理,讓小朋友們切實感受到嘉年華的熱潮。特別是恐龍一出現的場景,我記憶猶新,真是太震撼人了,就如同有真的恐龍從遠古走來,和我問一起慶祝我們的節日。
還讓我久久不能忘記的是來自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的六個女孩表演了舞蹈《我的未來不是夢》。她們雖聽不見,但一舉手、一投足都與常人無異,而且始終面帶笑容、充滿自信。節目最后,她們用不太標準的發音高聲呼喊
在這一天里,我相信所有觀看這臺晚會的的同學都是幸福和快樂的。雖然小學六年級的的同學馬上就要畢業成為初中生了,但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會很難忘,因為只是最后兒童時代了。
初中將是美好人生的開端,遠大的理想在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這里萌生,良好的習慣在這里養成,生命的輝煌在這里奠基,希望同學們開開心心,快快樂樂,腳踏實地的過好每一天。
2024“六一”特別節目《童心筑夢志在未來》學習心得 篇3
昨天,在莘城學校禮堂內舉行的匯演非常棒!環境好,氣氛好,節目更沒得說!看到舞臺上的孩子們各個都象人間精靈,好美!
我們每次在電視中、劇場上看到別的小朋友表演節目都是很羨慕的:看別人家的孩子多棒!這回可要輪到咱們自豪了:看我們的寶寶多棒!我相信在場的所有家長都在為自己的孩子在依霖幼兒園而感到高興,這么多才佳藝縱的老師對我們孩子的啟蒙是多么重要啊!
我觀察到浩浩一個可喜的進步。當我家寶寶下了舞臺后會比較安靜地坐在我腿上邊吃東西邊看節目,這可是頭一遭能被團體活動吸引呢!我記得他之前對參加集體活動很不感興趣的。表演節目也是漫不經心的而且根本不懂得欣賞別人的演出,這回除了自己熱情演出節目,還能欣賞別人的節目,更讓我喜出望外的是演出快結束時他竟然對我說:媽媽,我還要演出節目!瞧!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嗎?
啟蒙教育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教育,它可以決定孩子以后成長的路線。我一直在關注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或許有人說,孩子有什么興趣?很多事情必須逼著他們堅持才會有發展!縱不知一個“逼”字到底能逼出多少成績?卻不如一個“引”字來得關鍵,這才是孩子和家長老師雙贏的捷徑!
2024“六一”特別節目《童心筑夢志在未來》學習心得 篇4
“六一游藝節,快樂不停歇!”伴隨著響徹云霄的聲音,六一小學第三屆游藝節開幕了。
在晚會中,既有讓人捧腹大笑的相聲小品,也有清新脫俗的古詩新唱,更有令人驚訝的魔術表演。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五年級幾位同學表演的小品“扶不扶”。
這個小品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因好心幫人提醒卻追尾的青年,推著撞壞的自行車走在街上,卻遇到一位突然摔倒的老年人,老人以為是青年把他撞倒的,一口咬定青年撞了他,青年用了各種辦法解釋,但就是沒法和老人說明白,直至交警的出現,青年靈機一動,往地上一趟,來了一遍“回放”,在“回放”過后,交警正要將他扶起,一見面,原來認識。一個是事故當事人,一個是處理事故的交警。交警解釋完,那老人才相信自己不是被撞了,這才記起自己是正在打太極時摔倒了。最后他們笑著離去。結局皆大歡喜。整個過程以幽默風趣的語言來進行著。
小品“扶不扶”在令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我們當今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
扶?不扶?在沒有充足證據的前提下,貿然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其結果是很難想象的。可難道因為擔心被訛詐,就放棄去救助一個人的機會嗎?就算被誣陷,但要相信,法律總會還我們一個清白。
好人被訛詐,這是一種道德的缺失,這是一種社會的悲哀。作為新一代的少年,難道我們要眼看著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嗎?答案肯定是:不!
“這人倒了咱要是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边@是小品里面的一句話,他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不要被少數的負能量遮蔽了眼睛,要相信:在這個世上,還是好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