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紅海行動感受(通用4篇)
觀看紅海行動感受 篇1
開年第一個工作日,我們集體觀看了近來口碑頗佳的軍事題材電影《紅海行動》。影片根據在20__年發生的"也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的故事……
觀影的意義并不僅僅是接受視覺的享受或心靈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些光影中獲得自己尚未擁有甚至是自己不可能擁有的人生經歷,得到形形色色的人對待生活、生命的態度,以此形成自己對于世界、社會、人性、愛情等完整、立體的認識。
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必有如出水芙蓉般的魅力、深度以及普世的價值觀。生于今日之中國,戰場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很遙遠,但“紅!币辉~我們在當今社會卻常有耳溫,在行業、商業市場上尤為突出,每一個企業似乎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殺出“紅!,擁抱“藍!薄
教育貫穿整個人類文明史,時至今日,雖形式、側重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教育領域是不折不扣的紅海之地,真正的師者必是對教育事業懷有使命感和敬畏之心的。因此要把教育工作做好,具備“紅海行動”的能力和素養是必不可少的。
事業絕不是一個人的獨行,團隊協作、分工明確、高效執行、目標一致是做成任何事業的必備前提,做真教育,除以上幾點外,更要有自下而上的勇氣和信心,勇敢扛起教書育人這四個字,信心百倍的面對每一位孩子和每一個生命。勇氣,來自于根植內心的責任和使命感;信心,來源于的知識儲備和文化修養。唯有如此,才能在這片紅海中脫穎而出,于混沌處亮一盞明燈。做教育行業中“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紅海行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強于內而勝于外,授以業而傳其道。
勇者無懼,紅海弄潮,蛟龍一出,四海翻騰。愿我們勤勉之、共精進,熙生未來,麓力同行。
觀看紅海行動感受 篇2
最近看了《紅海行動》,每時每刻都讓人驚心動魄,滿滿的正能量。如果說《戰狼》是歌頌個人英雄主義,那《紅海行動》歌頌的是集體英雄主義。影片是根據在20__年發生的“也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的,講述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的故事。與斗智斗勇。與其展開戰斗,蛟龍隊的口號是:勇者無懼,強者無敵。一個信念是一個僑民都不能少,經歷了港站,汽車炸彈等等,血腥,震撼殘酷,蛟龍突擊隊不正是中國海軍的代表嗎?為了祖國浴血奮戰,希望大家珍惜和平生活。
當劫持了中國人和中國僑民時,中國海軍立刻派出部隊營救,當夏楠,知道他的助手已被處決,她崩潰了,她的丈夫和兒子正是20__年的恐怖襲擊中不幸喪生的,于是,她拿起了SA---CR突擊步槍,用鮮血與死磕到底。
他提出要求,讓隊長將所有人質救出,最終隊長被感動了,發動全軍拼死到底。電影有個細節,記者的老板講白話,也就是報社是香港報社,老板,自然也是香港人,電影中對蛟龍突擊隊的刻畫非常立體,有的吃糖,就有勇氣,有的輕松,有的驕傲,黑幫老大成為人之后竟自殺,為了黃餅,這就是的恐怖之處,無論信念的對與錯,只要有堅定的信念,隨時可以犧牲自己,此人無法打敗,只能消滅。
《紅海行動》中,從大國的風范,向全世界宣揚正義,展示國家先進武器裝備,中國海軍的浴血奮戰。讓我們學生看到了正義、拼搏、勇敢、團結、智慧。
觀看紅海行動感受 篇3
世界并不安寧,戰火總是突起,很多時候死亡的威脅不期而至!都t海行動》根據也門撤僑事件改編,真實復刻了我國首次武裝撤僑過程。不同于《戰狼2》結局的皆大歡喜,《紅海行動》呈現了戰爭最真實殘酷的一面,人質救出、恐怖陰謀打破,在迎接勝利曙光的那一刻,我們也接到了死亡的通知單。我們不禁扼腕嘆息,英雄怎會死亡?可這就是現實。
狙擊手羅星被打穿脊柱神經,觀察員李懂一直耿耿于懷,他認為是因為自己的緊張,沒能掃清敵人,間接害了戰友。但他在顧順的鼓勵下,逐漸變得成熟、穩重,終于能獨當一面。我們可以想象,今后他將成為下一個羅星,帶領下一個李懂走向老練,然后下一個李懂又會成為下下個羅星,帶領下下個李懂走向老練……
通訊員莊羽在救援中癱倒在一片尸體中,他說以前那么多的訓練和演習并不是這樣。所以面對血肉橫飛的場景,他害怕了。可當他獨自一人面對恐怖的分子時,他擺脫了自己手指被炸斷的恐懼驚愕,撲向了敵人,將利刃刺向了敵人……其實,當死亡來臨時,他已經戰勝了死亡。
戰爭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正如片中艦長所說:“直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上了戰場,生死豈還顧得?死亡固然使我們痛,但也讓我們觸摸到了真實。戰爭有流血,和平也有犧牲,只是你我處在這些英雄用血與肉鑄就的和平的“溫巢”里還未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死亡沉重,但我們必須接住這份沉重。
一開始我并不理解,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參軍,為什么要讓家人時刻擔心自己,承擔失去自己的風險。但看到最后我明白了,即使他們不成為軍人,也會有別人承擔起這份責任。即使他們不犧牲,也會有別人犧牲,他們寧愿犧牲的'人是自己。他們在決定成為軍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經做出了選擇:我的生命不屬于自己,不屬于家人,而是屬于國家和人民!
他們很堅強,因為他們鐵骨錚錚;他們也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生命。但他們擁有堅忍不拔、鐵血剛毅的內心和信念!
正如他們的口號:勇者無懼,強者無敵!
守衛和平,感謝有你!
致敬中國軍人!
觀看紅海行動感受 篇4
許多人對20__年3月間的“也門撤僑”行動還記憶猶新。當時,由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約旦、蘇丹等其他海灣國家組成國際聯軍,發動了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面臨如此緊張的局勢,連美國都只能勸告本國僑民坐他國船只離開險境,而中國海軍卻為駐外人員和僑民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出動濰坊、臨沂兩艘軍艦,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不但撤出了本國僑民500余人,還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新加坡等各國僑民200余人。此舉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消息傳回國內,激起一片歡騰。時隔三載,一部反映也門撤僑事件的《紅海行動》在春節檔上映了。片子自帶話題性,拍得怎么樣呢?值得關注!
影片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兩個字“火爆”。全片類似《黑鷹墜落》,由五場戰斗戲撐起全片,中間的喘息只夠上兩趟廁所。換句話說,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打”,而且花樣繁多,絕少重復。
影片的序曲部分,是一次?諈f作的反海盜劫持人質行動,狙擊手和突擊隊趁間不容發的時機全殲歹徒,講的是干脆利落,展示了海軍“蛟龍小隊”的超凡戰斗能力和犧牲精神。正片部分,蛟龍小隊第一次上岸執行任務,負責在鬧市區撤離僑民。這一部分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街市拍攝,復雜的地形和敵軍強大的火力一度讓小隊陷入苦戰;鸨膱雒孀屓讼肫饘а萘殖t在《逆戰》開頭展示的耶路撒冷街頭槍戰,驚險刺激。不過直到這一部分,還只能說是國產片已有的水準,談不上驚艷。
從第三場戰斗開始,真正讓人腎上腺飆升的“開掛”打戲才轟然登場。蛟龍小隊接到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深入腹地幾十公里去營救一位被恐怖的分子被俘為人質的女僑民。途中,政府軍遭到伏擊,損失殆盡,只余下小隊和女記者夏楠幸存。這場伏擊戰以迫擊炮襲擊開始,在匪徒的強大的火力覆蓋之下,小隊面臨救人、消滅狙擊手和摧毀迫擊炮陣地三重任務,戰斗殘酷而慘烈。新來的神槍手顧順與敵軍狙擊手之間的較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心的觀眾可以比較一下這場戲與《鬣狗之路》、《拆彈部隊》等反映反恐戰爭的歐美新片中的類似場面,我認為火爆程度猶有過之。
營救人質一段是影片的重頭戲。蛟龍小隊沒有忘記我軍發動群眾的優良傳統,在當地婦女的配合下成功置換了人質,然而層出不窮的意外使得戰斗無法避免。林超賢在這一段的處理我認為是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人質、策應、聯絡、突圍四條線索齊頭并進,卻交代得有條不紊。四個戰場空間關系清楚,而且之間相互呼應,一個個矛盾環環相扣。雖然只是八個軍人對上百恐怖的分子,但拍出了大片的質感。憑借空間關系營造懸念是相當高明的動作片手法,卻也向來是中國電影人的軟肋,這場戲比起以往國產電影中的戰爭場面來說,我認為是一個質的進步。這段戰斗同樣以開掛的`坦克對戰以及沙塵暴奇觀結束,中間還穿插了“臨沂”艦炮轟恐怖的分子陣地的大場面,酣暢淋漓。
最后一場追擊恐怖的分子的戰斗戲主要靠人物命運營造戲劇張力,打女蔣璐霞終于在一場肉搏戲中大顯身手,新一代狙擊手也克服心理障礙,順利成長起來。這一場另外的看點是沙漠奇特地形和蛟龍小隊飛翼潛入。
分析完影片的五場戰斗戲,我們會發現,都是“打”,卻節奏分明。隨著空間的大小、任務的性質、兵器的種類各有不同,雖然是主旋律電影,可是口號不多,全是精準的節奏和奇觀在主導影片。這種類型的戰爭電影不要說國內絕無僅有,就是放眼國際影壇,近年來也很罕見。這既是導演林超賢出色能力的體現,也離不開中國海軍的鼎力支持。
林導以拍攝警動作片起家,早年以《G4特工》、《重裝警察》等反映香港飛虎隊的影片成名,經歷《線人》、《證人》和《逆戰》等各種警電影的洗禮,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槍戰動作戲拍攝經驗,還曾嘗試過《破風》、《激戰》等其他類型的動作題材。20__年他執導了同樣根據真實國際事件改編的《湄公河行動》,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是國內少數有制作戰爭大片經驗的導演!都t海行動》呈現出來的品質再次證明,林超賢確實懂得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國內電影其實不缺投資,缺的是懂得如何“燒錢”有道的優秀執行者。
海軍的支持同樣至關重要,影片中張涵予指揮的軍艦正是曾參與也門撤僑行動的“臨沂”艦,片中的各種輕重型武器讓人大開眼界,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紅海行動》被列為了20__年“龍標”的001號。網上曾有軍事迷指出影片中的武器都不是解放軍制式裝備,不過這一點片中已有說明,是因為我軍不方便攜帶武器登陸,故而接受了所在國提供的歐盟武器裝備。
都是“揚我國威”的主旋律電影,免不了被比較。與《戰狼2》相比,《紅海行動》的制作和氣派顯然都更上檔次。冷鋒帶著各國美女到處冒險的格局,其實還是當年成龍電影的遺風,用弓箭和拳腳殲滅武裝傭兵的設定,也要結合動作片夸張的設定才能理解。與之相比,《紅海行動》投資更大,戰斗場面更多,是更有國際戰爭大片范兒的“重工業電影”,我認為也更有開拓國產電影類型的意義。當然《紅海行動》也有軟肋,林超賢一以貫之地關注人在極端情況下的應激反應,這讓電影的節奏極快,不容喘息,但對普通觀眾而言,或許并不如吊兒郎當的孤膽英雄那么親民和討喜。還有部分臺詞的念白尷尬,讓人有點出戲。
《紅海行動》與《戰狼2》一樣,在結尾擺出了政治姿態。海軍捍衛海域的宣言與勇于出擊的“蛟龍”一樣,標志著大國崛起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張涵予在一次發言中將自己扮演的艦長與李默然在《甲午風云》中扮演的鄧世昌相比較,贊嘆國運日隆。國家強盛自然值得自豪,不過在高呼過“勇者無懼,強者無敵”的口號之后,我們也要記得,老祖宗說的本來是“勇者無懼,仁者無敵”。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強權,缺的是能令“近者悅,遠者來”的價值觀,也就是軟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