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就業指導學習心得(精選3篇)
應用就業指導學習心得 篇1
對于本學期黃老師的《快速成型技術及應用》學習心得,主要從RP技術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主要的RP成型工藝分析和RP技術在當代模具制造行業的應用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RP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技術是由三維CAD模型直接驅動的快速制造任意復雜形狀三維實體的總稱。它集成了CAD 技術、數控技術、激光技術和材料技術等現代科技成果,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快速成型技術已在工業造型、機械制造、航空航天、軍事、建筑、影視、家電、輕工、醫學、考古、文化藝術、雕刻、首飾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RP技術雖然有其巨大的優越性,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可成型材料有限,零件精度低,表面粗糙度高,原型零件的物理性能較差,成型機的價格較高,運行制作的成本高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該技術的推廣普及的瓶頸。從目前國內外RP 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狀況來看,快速成型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開發的方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力改善現行快速成型制作機的制作精度、可靠性和制作能力,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制作周期。尤其是提高成型件的表面質量、力學和物理性能,為進一步進行模具加工和功能試驗提供平臺。
(2)開發性能更好的快速成型材料。材料的性能既要利于原型加工,又要具有較好的后續加工性能,還要滿足對強度和剛度等不同的要求。
(3)提高RP 系統的`加工速度和開拓并行制造的工藝方法。目前即使是最快的快速成型機也難以完成象注塑和壓鑄成型的快速大批量生產。
(4)RPM 與CAD、CAM、CAPP、CAE 以及高精度自動測量、逆向工程的集成一體化。該項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新產品的第一次投入市場就十分成功的可能性,也可以快速實現反求工程。
(5)研制新的快速成型方法和工藝。除了目前SLA、LOM、SLS、FDM 外,直接金屬成型工藝將是以后的發展焦點。
二、幾種常見RP工藝
1、FDM,絲狀材料選擇性熔覆(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快速原型工藝是一種不依靠激光作為成型能源、而將各種絲材(如工程塑料ABS、聚碳酸酯PC等)加熱熔化進而堆積成型方法,簡稱FDM。
2、SLA,光敏樹脂選擇性固化是采用立體雕刻(Stereolithography)原理的一種工藝,簡稱SLA,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快速成型技術。
3、SLS,粉末材料選擇性燒結(Selected Laser Sintering)是一種快速原型工藝,簡稱SLS。粉末材料選擇性燒結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對粉末材料(塑料粉等與粘結劑的混合粉)進行選擇性燒結,是一種由離散點一層層堆集成三維實體的快速成型方法。
4、LOM,箔材疊層實體制作(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快速原型技術是薄片材料疊加工藝,簡稱LOM。箔材疊層實體制作是根據三維CAD模型每個截面的輪廓線,在計算機控制下,發出控制激光切割系統的指令,使切割頭作X和Y方向的移動,最后疊加成型。
三、RP技術在模具制造中的應用
傳統的模具制造方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借助母模翻制模具,另一種就是用數控機床直接制造模具 。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減少模具制造所需成本和時間對縮短整個產品開發時間及降低成本是最有效的步驟,快速成型技術的一個飛躍就是進入模具制造領域,其潛力所在正是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并減少模具開發時間。將快速成型技術引入模具制造過程后的模具開發制造就是快速模具制造。
快速成型技術在模具制造領域的應用主要是用來制作模具設計制造過程中所用的母模,有時也用快速成型技術直接制造模具。因此可以將基于RP的快速模具制造分為兩類,即:直接制模法和間接制模法。(這里就不一一闡述了)
利用RP 技術發展快速模具制造技術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需要解決或者說需要進一步提高。
(1) 表面質量如何滿足模具的要求,否則無法承受如注射成型這樣的高壓。分層制造法不可避免會產生臺階,斜面時更嚴重,后處理是目前通用的作法。
(2) 尺寸精度如何滿足模具制造的要求,尤其是制造較大模具時,尺寸更不穩定。
(3) 用作母模時的強度,耐熱和耐腐蝕性,形狀和尺寸的時效問題。
(4) 塑料或樹脂類模具的導熱性很差,導熱差雖然帶來了可用較低注射壓力的好處,但生產周期太長也必須考慮。
(5) 多數所謂金屬模具都需要最后滲銅,這就造成這種金屬模具的使用溫度不可太高,可能超過500 ℃就不行了。
(6) 使用壽命的進一步延長和使用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7) 目前所能制造的模具的體積都很小,怎樣制造大型模具?
(8) 受不可缺少的后處理工序的限制,目前還不能制造具有很小細節特征的模具,尤其是具有內凹形狀的模具。
(9) 目前快速成型方法所能成型的材料種類及其有限,需要開發新型材料。
應用就業指導學習心得 篇2
學生求職,實際就是求職信息傳播,就是學生通過書信、上網、登門或引薦等渠道,向可能的聘用單位,表達欲求任職的意愿。學生怎樣才能成功求職呢?從信息傳播成功關鍵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自己首先是合格的大學畢業生。也就是,自己本身是有用之才。是才或非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有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外語、計算機等級證書是高或低,有無其他的如編程、會計、律師等任職資格證書或獲獎證書。2是否具備較強的敬業愛崗和開拓進取精神,如為什么向貴單位求職。
專業學習中取得了哪些成果如文章、論文、作品等。3是否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如有何特長愛好,當過學生干部沒有,是否吃苦耐勞,是否是共產黨員、三好學生等。
第二,能夠較準確地找到自己與聘用單位的共同點。即自己的志向、知識、能力、特長、興趣、愛好等與聘用單位有沒有共同之處,自己比較適合的那類單位有沒有聘用大學畢業生的計劃、指標。若要能夠比較準確地找到雙方的共同點,那么,至少應有兩個條件:一要認清自己,個人離自己最近,然而最難以認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認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時,眼界還要放寬些,不宜局限在某個行業或某些單位,以增加成功機率。
第三,要具備一定的求職技能,盡管求職技能多種多樣,錯綜復雜,但對學生而言,最常見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兩會”:一會寫自薦書信,寫出的自薦書信能揚長避短,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措辭巧妙、精辟,能引起閱讀者的重視等;二會說話,面對聘用單位的人員說話時,能夠心不慌,臉不紅,知道哪些該說、詳說,哪些該回避、簡談,說話當中能給人以誠實、謙虛、穩重和成熟之感等。
第四,要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干擾大學畢業生正常求職的因素,目前還不少,如不正之風,設騙欺詐,信息泛濫等等。因此,學生成功求職,還應具備抗干擾能力。抗干擾能力當中,最重要的有兩項:一是能夠較準確地鑒別信息的真偽,防止受騙上當;二是能夠捕捉最佳決策時機,防止因腳踏兩只、三只船等喪失最佳機遇。
然而學生總會陷入幾個就業心理誤區:
誤區一:自我期望值過高。
不少學生自認為學識淵博,從政、經商、做學問不費吹灰之力,伸手就可以出成果。因此,他們在擇業時極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自然擇業困難。
陜西來的陳先生到深圳多年了,他本來在一家合資企業找到一份人事文員的工作,但是他認為這是一個高中生就能勝任的位置,如果讓他屈駕于此企不是“浪費人才”?于是,一個星期不到就主動拜拜了。后來幾經輾轉,他憑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在一家臺資廠找到份做行政主管的“美差”,但由于他沒有大型外資企業的實際管理經驗,不能順利開展工作,試用期一到就被老板炒“魷魚”了。
誤區二:過多的物質要求。
許多學生過多考慮物質條件,不但要求月薪高,生活好,還講究住房、獎金等林林總總的物質享受,如果用人單位稍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便瀟灑地“移情別戀”.一位企業老總說:“企業競爭也是人才競爭,我們公司急需幾個具有經濟管理人才的學生,可是他們太傲,動輒講待遇,眼光這么高,我還敢用他們嗎?”
誤區三:迷戀大型企業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只有到大型企業去干,才能充分發揮出聰明才智。他們的理由咄咄逼人:大型企業具備了實現人生價值的物質和精神條件,機遇好,福利好,工作穩定,而小企業只有那么幾十或幾百號人,獎金不雄厚,更談不上什么發展前途了。其實,有些大型企業里面人才濟濟,競爭十分激烈,而一般的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如饑似渴,事實上近年,大企業里的學生“大材小用”,而小企業卻多“小材大用”.其實,不管在大企業里,還是在小企業里,只要有真才識學,腳踏實地,同樣能干出一番事業來。
誤區四:追求熱門職業。
行政、人事、財會是學生追求的熱門,可畢竟僧多粥少,人才濟濟,用人單位只好“百里挑一”,落選者甚眾。而一些冷門職業盡管急需大批人才,但問津者寥寥無幾。這樣,在人才市場就出現了“熱門難進,冷門更冷”的怪現象。
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誤區,是在社會、個人雙方合力下形成的。其實,作為大學畢業生的我們,此時應該多一點“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豁達”,不要過分計較一時的順逆,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從“零”做起,從基層做起,最終定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應用就業指導學習心得 篇3
這學期的就業指導課上完了,就差這個總結了!整個課程學生的參與度還是不錯,也覺得很有用,畢竟就業指導是一個工具,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大三了,不過我們大部分學生還是覺得找工作、求職、職業離自己挺遠的,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并還不是很清晰,對于就業準備等還不是充分了解,通過本門課程,堅定了大家的方向,讓我們更加明確了目標和前進的動力。所以說,本門課程的開設是介紹是成功的。
我覺得,我們每個同學都是不一樣的,同學與同學之間還是有分類的。第一群人:有想法的,這是大部分人的狀態,要么想法特別簡單,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總之有想法的人非常多,因為簡單。然后第二群人:是能將想法寫下來自己去思考的,這部人比第一群人少一些,畢竟有些人喜歡停留在腦海中或表面的狀態,寫下來說明自己掙扎過或認真思考過。第三群人:是能去執行自己寫下來目標和想法的人,畢竟很多人都是停留在未開始的狀態,做的人是少數。第四群人:做了之后拿到結果了,自然又會少一些,畢竟有一些會拿不到結果或者是壞的結果,或者又放棄了。第五群人:是堅持做了,不管怎樣都在堅持和調整,直至最后的成功,這部分人又會少之又少。畢竟這就是大學里既有自己思想,又有行動,同時有很好調整方向能力的人,最后就會與眾不同!
不管怎樣,就業指導是個理論,是對現實有用的東西,通過輔導員的授課,自己深有體會,深有感觸。現在大學已經過去了近四分之三,有時候感覺作為一名老生了,有些同學還會有后悔。如果再選擇一次,我一定會多參加社會實踐;如果再選擇一次,我一定去做一回深入的實習;如果再選擇一次,我一定換個專業好好讀;如果再選擇一次,我一定鍛煉好實驗技能和操作能力這就是對大學如何過思考的體現。我覺得這階段以來是自己對大學最有思考的一階段,是在不斷與自己斗爭中成長的。
通過就業指導課,我們知道了簡歷,為什么這么寫?一般能寫什么?為什么有的簡歷內容特別多?為什么有的簡歷特別消瘦?找工作都遇到什么問題和難題了?怎么解決的餓?如何去定位?如何平衡自己和家庭的選擇?每一種選擇后面都有對大學的思考,這就是結果導向的路徑選擇。
的確,這樣做和不做的效果絕對不一樣。記得我以前大一大二的時候,都是聽別人說應該怎樣怎樣,很少主動去自己了解,所以聽到的往往都是一部分信息,不會很全面。其實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很多資料和信息可以在網上或者書上可以找到一些答案的。比如說職位的相關信息,一些職業工具書可以看看,還有就是一些職場人力資源或者相關崗位的人也會寫相關的書,這些書就又很好的參考價值,另外就是招聘廣告了,無價的,免費的,可以多看看,甚至不同級別相同職位的招聘廣告,也可以了解一下發展需要的條件,別老想著,一畢業就做個經理。我覺得如果從現在開始,每周研究一份招聘信息,少瀏覽一個別人的空間,我相信今后一定會出類拔萃的。
其實大學里,在就業指導方面,除了輔導員老師,師兄師姐是的人脈資源,特別對于我們在校大學生而言。說不定自己將來的就業可能就是在某個師兄的幫助下找到的理想工作。所以我認為要跟能干的師哥師姐建立牢固關系。需要指出的有兩點,其一,師兄師姐們比我們高兩級,甚至三級的,才是的人脈;而僅僅比你高一級的師哥師姐,在你開始求職的時候,可能自己還沒有渡過職場迷茫期呢?那你們倆很可能要“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了。其二,你的人脈,憑什么樂于幫助你?多和師兄師姐交流,互幫互助,可以提供一些就業信息,幫他們求職,給他們鼓勁,幫助師兄師姐瀏覽招聘廣告,我覺得只用我們用心去做,就一定會贏得信任的。
在職場里永遠要面臨的問題就是你能做什么?一般自己具備比較好的能力,一般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如果還沒發現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那就要好好參加一些實踐和工作,要學會去挖掘自己的潛力和能力,而不是等待,需要勇敢的實踐和嘗試去穿越。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一輩子能拯救你,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出國留學你是個“積極向上”的人嗎?反正,如果墮落,能拯救你的人就是未來,很未來的未來!
就像爬山一樣,在山下我們很難看到這座山后面的風景,也就難以碰到我們喜歡的風景。因此,要做的就是積極地登眼前這座山,爬上去,你會看到:無比美好的風景?赡茉偃サ歉玫纳,就會看到更好的風景。就算一個人真的目標不清晰,你首先可以做到積極向上,在充實的學習和實踐中認清自己!如果選擇低調甚至墮落,別說認識自己,別人都可能不理你!
趁年輕,不要讓自己后悔。心中有夢,敢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