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革命》學習心得(精選3篇)
《教學革命》學習心得 篇1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情懷。堅持讀書是每一個老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于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學習化的時代,只有讀書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促進專業發展。 近段時間,讀了蔡林森的《教學革命——蔡林森與先學后教》,收獲頗多,這也為作為新老師的我,在教育行業內的起步發展指出了一條明路,讓我收獲頗多。
書的開篇就記錄了蔡林森的成長歷程,從蔡老師的一生經歷中,不難看出他是從艱苦生活中歷練出的一把寶劍,才能說出“吃苦是福、吃苦才能學會學習、吃苦才能當好老師······”這樣具有感染力的話,讓我們每個讀者,都能從蔡老師的艱苦經歷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與之產生共鳴,真正做到“甜從苦中來”。作為八零后的我,對于老一輩經歷過的那些滄桑歲月多數是我不能想象或者很難理解的,但是讀過蔡老師的書后,我在意的似乎已經不是當時的社會有多慘淡,又多么的不公平,更多的是我對蔡林森老師那種面對艱難困苦仍然堅持不懈努力學習的品質的敬佩。我想,正是因為經歷過,所以才更有發言權,這也讓蔡老師精心研究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更具說服力吧。
《教學革命》學習心得 篇2
作為教師的我,讀了蔡老師的新書后,我開始反思,在以后的課堂中,我嘗試著運用蔡林森老師創造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盡量讓自己少講一些,留給學生的時間多一些,重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突然一下子就活起來了,且真正實現了“讓課堂回歸于學生”的教學理念。從此上課我輕松了很多,學生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一學期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
書讀多了,我們的認識就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學閃爍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奇跡。讀了蔡林森老師的《教學革命》這本書后,我深刻領悟到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作后盾,才能為祖國培養出杰出的人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場教學革命對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太重要了
《教學革命》學習心得 篇3
口語交際是以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與人交往意識和習慣,提高交際能力為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口語交際在社會生活中歷來就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人們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但是大多數農村小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卻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更不用說生動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怎么能與他人很好的溝通、合作呢?究其原因,主要是:
1、學生知識儲備不夠。學生的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句自然就很少,學生想說、有話說卻不能用準確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2、學生“交際”的機會少,創設的交際空間還不夠廣。
3、口語交際存在著隨意性及無目的的傾向,缺乏一定的訓練序列。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相對較差的農村小學。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對相關理論書籍的研究得出:要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必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并開展多種實踐渠道,讓學生在多種口語交際的實踐活動中學會交際,提高能力。
一、在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我一直遵循五個原則;
1、循序漸進。
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一樣,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由讀到說,由說片段到說整段、整篇,由有準備的說到即興說,有計劃地培養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聽說兼顧。聽和說兩者關系極為密切。聽是說的基礎,聽好才能說好,說好為聽提供方便,又促進聽的能力的提高。
在課堂上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除了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人得到練口的機會外,還應注意聽辨能力的培養,盡可能的使大多數人的口語交際能力通過不同的途徑得到提高。
3、體味快樂。
選擇的口語交際的話題或實踐的內容,應當是學生感興趣的或是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的,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新知,在不知不覺中走入習作的殿堂。
4、賞識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培養興趣的途徑之一就是“激勵”,小學生初練口語表達,往往語無倫次,教師要用賞識的目光多鼓勵,因為成功的滿足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表達的欲望。
5、持之以恒。
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持之以恒,堅持長期訓練。“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日久天長,口語交際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教學途徑上,我追求多樣化
(—)抓口語交際專題訓練
(二)立足課堂,滲透口語交際訓練
(三)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應體現在時時處處
(四)注重讀與說、說與寫的有機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