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警察職業道德心得體會(通用3篇)
關于警察職業道德心得體會 篇1
警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國家政權產生的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存在的價值是維護統治階級政權。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我們人民警察就是為了鞏固人民政權,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犯罪活動。所以我們要有警察隊伍自身的職業道德標準,那就是:忠誠、公正、敬業、廉潔、服務、勇敢、團結、修養。
隨著法律的日益健全,我們黨的教育日益加強,人民警察的整體素質普遍提高。但是中國人民警察是存在于我們特殊的國情之中的,我們的基本國情就是社會轉型期,社會各方面矛盾突出,人口眾多,經濟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活躍等等。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的社會行為活動的各個方面,社會的各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人民警察的工作,影響部分人民警察的思想道德,加上警力不夠,我們部分人民警察就面對現實顯得很無奈。當然也有極少部分人民警察的思想道德滑坡,作風敗壞,善于打法律和政策的“擦邊球”,游走于“灰色地帶”,以權謀私,以權謀利。我認為要更好的提高人民警察的職業道德,要結合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國的社會現狀,結合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隊伍的現狀,結合我們的歷史,同時借鑒國外的符合我們實際情況的經驗,來提高人民警察的職業道德:
一、首要的一個方面,抓思想政治素養不放松。人民警察是國家的暴力機關,掌握著重要的權力,在民主專政當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就像一把劍,拿好的就能保護自己,打擊敵人,拿不好就會傷到自己。不管什么時候,什么人,思想意識都是最要命的。何況是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我們一定要加強黨的思想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提高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思想意識,提高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道德修養。公安民警的標桿作用樹立起來了,我們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更好的做好公安工作。
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法制建警。不管是做什么事,要想達到全體人員的服從,把事情辦好,達到預期的目標,一定要有嚴密完整的制度和機制,一定要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機制。同樣的道理,要搞好人民警察職業道德建設,提高人民警察的思想政治素養,只有教育和宣傳,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警察隊伍是特殊的隊伍,我們不同于社會其他組織和普通公民,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更要加強警察隊伍職業道德標準的制度建設,制定一套完善的職業道德標準,把它落到實處,按照制度辦事,按照規章辦事,不偏不倚,人人平等,誰違規就要受到處罰。
三、基礎保障,建立激勵措施,獎罰結合。人民警察的工作比較勞累,所以我認為先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人民警察的待遇。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在警察隊伍當中也適用,因為待遇提高,警察就減少去想一些不適當的方式來牟利,少往“灰色地帶”走。同樣,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角度考慮,人民警察的待遇提高,經濟相對有一定保證,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對那些遵守警察職業道德的、有一定貢獻的、為警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或犧牲的、得到人民群眾高度贊許的人民警察,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不同程度的物資獎勵,這樣能實現人民警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認同。相反,對于那些違反人民警察職業道德制度的行為,要在人民警察內部做批評教育,還要向社會公布該行為,甚至要進行一定的經濟懲罰。
四、加強多方面監督。先舉兩個例子來說,一個是坐警車擦皮鞋被曝光的警察,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該警員被辭退;還有一例是公安部暗查酒駕,公安廳高官被處罰。從這兩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加強監督是一個必要有效的辦法。我認為加強監督,首先從群眾的法律法規意識開始抓,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政策法規意識的教育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維權意識的宣傳力度,加大群眾監督取證意識,讓群眾對警察職業道德進行監督。然后是加強媒體的監督,為了讓媒體好地對警察職業道德進行監督,應該制定相關制度,既能有效監督又保證不泄密。然后是公安部或者是公安廳的組織內部秘密監督,這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監督方式。最后就是多方面監督相互結合,形成人民警察職業道德監督的良好體系。
五、樹立典型,爭創模范。真善美始終都是會讓人認可的,不僅認可,還讓人感動,更何況人民警察這種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它會成為榜樣,讓人去效仿,去追隨。因為這是一種精神境界,是物質需求不能及的東西。物質需求滿足了以后,人所必須經過的一個需求階段。所以樹立典型,樹立榜樣,這項工作在警察職業道德建設當中同樣不能放松。我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人民警察的職業道德一定能達到一個嶄新的臺階,人民警察一定成為“忠誠、公正、敬業、廉潔、服務、勇敢、團結、修養”的化身。我們人民警察一定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秉公執法,清正廉明,團結協作,勇于獻身,嚴守紀律,文明執勤。
關于警察職業道德心得體會 篇2
為進一步增強交警職業意識、提升職業素質、強化職業能力、規范執法行為,樹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三清山交警大隊根據省交警總隊下發的《關于在全省公安交警系統深入學習貫徹<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贛公交管[20xx]360號)的部署和要求,組織全隊人員深入學習《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
大隊成立了以大隊長萬良山為組長、各中隊長和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學習領導小組,制訂了學習方案和學習計劃。召開了動員大會,對學習計劃進行了部署落實。要求全隊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新修訂下發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是公安部黨委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實際,深入貫徹落實在慶祝建黨90周年的重要講話精神,永葆公安隊伍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政治本色的重要舉措。學習落實《規范》對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服務人民群眾具有重要意義。要求結合實際,個人訂出一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大隊把學習活動與當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江西公安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與當前正在開展的“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堅持執法為民、樹立良好警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把《規范》要求貫徹落實到“三項重點工作”和“三項建設”,特別是當前正在開展的“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中。大隊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學習。采取個人自學與集體授課相結合,計劃開展組織演講,征文比賽,座談交流,民警論壇,撰寫心得體會等警營文化活動。在辦公室、宿舍張貼《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宣傳頁,每一位民警發一張《規范》學習卡片,確保全體民警熟知熟記《規范》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通過學習教育,使每個成員都能把《規范》要求貫徹落實到價值追求和日常行為舉止之中,努力凈化思想空間,提升思想境界,堅決抵制消極腐敗等不良因素的影響,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做一個情趣健康、道德高尚、談吐文明、舉止端莊、行為得體、執法規范的優秀交警,樹立江西交警“忠誠、為民、公正、奉獻”的良好形象。
關于警察職業道德心得體會 篇3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它是在教師職業范圍內調整教師與社會、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內部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工作,?將師德建設作為教風建設和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不斷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說真的,本書中的案例部分比理論部分更吸引我的視線,那一個個真實鮮活的案例,那一條條誠懇實在的建議,不時地激發起我的一種潛在的意識,引起我的共鳴。“為人師者當自豪,為人師者要自強。”這是隨即在我心頭不斷閃現最終定格的話語。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亞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為總是一再的重復,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他認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正如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所言:“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習慣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意義更大,因為我們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
一、是完善制度,?以考核促進提高。
最新修訂的《新課程:?教師如何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明確了師德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考核的步驟、方法,?細化了學生評價老師、教師自評、教師互評、家長、社會評價老師、學校師德考核領導小組評價老師的具體內容。通過考核?促進廣大教師嚴格履行崗位責任,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
二、是創新機制,?以活動促進提高。
結合學校實際,開展獨具特色的師德建設系列活動,以黨員為主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統一教育思想,堅定職業理想,提高認識水平,以學科組為單位在教師中開展才藝展示、“夸夸我身邊的好同事”征文活動、師德建設先進個人評選活動、教學賽教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思想認識。以傳統節日、重大事件為契機開展政治學習、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師德建設合力,?努力形成學校各管理機構齊抓共管、協調配合、人人參與的工作格局。
三、是公正——教師對待學生的核心原則,對“教師必須學會寬容”和“愛是一種公正”這兩點深有同感。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到,教師要真正做到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德育觀、人才觀和學生觀,要以民主的態度與學生進行協商,不可獨斷專行,做到尊重學生,除塵濾布、信任學生、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強學習,注重個人道德修養,提高個人道德素質,在各方面給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也就是應當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會道德素質要求內化成學生的自我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逐漸凸顯出來,這可以說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大進步。是到底尊重學生到何種程度,而且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學生,應當如何對待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的問題,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我認為不大和諧的問題。一些學校,尤其是一些民辦學校流行稱“學生是上帝”?并把它寫在橫幅上,懸掛在學校最繁華的場所。在我的課堂上,有一位學生坦言“學生是上帝嘛”。其他學生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群起響應。學生是上帝嗎?學生可以自認為是上帝嗎?我認為不然。教師確實應有服務學生的意識。從現實情況看:也有需大力弘揚的必要,但把學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學生自己、教育本身,害處不少。
首先,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中小學生不論是身體方面、心理方面,還是人生閱歷、知識根基、是非觀念、辨別能力等都還非常稚嫩、膚淺、犯點錯誤在所難免。如果教師一味的遷就迎合,絕對服從“上帝”的意志,學生的健康成長就失去了一道強有力的防線。其次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視為上帝,一切迎合學生,取悅學生。這樣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會忽視社會效益,甚至從根本上背離教育規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學校不但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反而會誤導學生,葬送學生的前途。
再次,與國家社會的需要相悖。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是希望孩子們在學校教育中能克服陋習,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文明守紀的行為習慣,鍛煉頑強意志和毅力,在增長知識才干的同時,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而不是請學校幫助他們培養專橫、霸道、自私自利、不學無術、壓濾機濾布廠家唯我獨尊的上帝。
在學校教育中,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縱容學生的缺點錯誤,既要一切服務于學生,但決不能一味地遷就迎合學生。學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們需要千千萬萬個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規律,用正確的思想和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懂得,國家和社會需要學校培養德才雙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養無才無德、高高在上的“上帝”。
四、是踐行“標準”以學習促進提高。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年初,綜合學校實際、家長、社會需求修訂形成《新課程:教師如何提升職業道德修養》,充分體現了全體教師適應社會發展,不斷自我加壓,爭做新時期合格教師的愿望。《新課程:教師如何提升職業道德修養》中的評價內容是教師檢查自身教育教學行為是否適合崗位要求的“標準”。同時,學校大力宣傳學習優秀教師代表霍懋征老師的高尚情操和典型事跡,學習本校“師德先進個人”的事跡,以此轉變教育觀念,加強主觀自律,提高師德修養。當然,師德建設要從思想教育、道德規范、崗位實踐、榜樣示范到行為養成結合而成還需學校、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建設完整的師德建設系統才能不斷把師德水準提高到新的水平,帶動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并進一步帶動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多學習多反思?努力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讓我們教師的好習慣——來營造一種有益于師生工作學習的校園文化吧!
感謝繼續教育培訓給我們教師創造了學習的平臺,同時敬請各們同仁認真對待這樣的學習機會,真正地提升我們自己的專業水平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