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學習心得(通用3篇)
幼兒園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學習心得 篇1
今天是保育實習的第一天,心情似乎比以往見習要激動很多,因為這個次是為期一個星期的實習,我們能夠觀察到更多的孩子,了解到更多老師上課的技巧。在心里,我持續告訴自己,在這次的實習過程中,我一定要帶著頭腦去觀察,不能一味的注重哪個孩子可愛而忘記實習的根本目的。
一天下來,想要了解的孩子很多,想了解每一個孩子到底是個什么樣子的性格,想知道一些不怎么講話的孩子為什么這樣。第一天,我們中四班最主要的是美術課,我們來到孩子身邊,觀察每個孩子的畫,每個孩子畫的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主班老師告訴我們,要讓孩子自己表達,我們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去引導給孩子。而且在上課過程中,老師沒有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老師也以綱要所提出的要求、目標為教育核心。
在這個天里,有一件小事但也是讓我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主班老師放學的時候站在教室門口,等待每一位來園接孩子的家長,然后告訴家長孩子這個天的情況,我覺得這個點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的,有這樣一顆注重孩子心的老師我相信一定是一個好老師。
總之,第一天過下來覺得非常美好,又增加了我對幼師工作的憧憬,非常期待接下來的幾天,也將會用更好的狀態去對待孩子們,不會覺得對孩子笑一整天特別累。
幼兒園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學習心得 篇2
一、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
魏書生在班級管理中曾談到:學生是助手。對此他還進行了詳細的解釋:“班主任其實是專門為學生服務的船工,他們接了一屆學生上船,奮力將船劃向對岸,學生們上了岸,奔向遠大前程了,而班主任老師又把船劃回岸邊,接送下一屆學生。”每一屆學生的情況、素質并不由我們決定,對他們,作為老師,是沒有選擇的余地,就像船員沒有選擇顧客的權利一樣。我們只有接受,而且還要盡我們所能幫助他們教育他們。也正如他所說的:許多事情是沒辦法選擇的,但你可以選擇態度。做班主任不能選擇學生,什么學生進來,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積極面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總有一天,學生會提高,會進步的。
我一直認為,作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只有教師認真地教書,學生就可以學的好,這既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好書的唯一途徑。盡管在素質教育中也提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但是我始終還是認為,作為教師,應盡職盡責地去教書,學生認真地聽老師的話,就是無愧于自己的事業。現在,通過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理論后,才清楚地認識到,這其實是一個教師角色的問題。教師是“船工”,學生和教師既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也是攜手互助的關系。因為在渡河的過程中,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遇到狂風巨浪、險灘暗礁,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只去發號司令,而應把學生視為助手,并且與他們同心同德,共闖難關。我們教師必須從神壇上走下來,不要把學生和教師看成是矛盾的雙方,而是應該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真正讓學生成為“助手”,而不是下屬或附屬。
二、轉變觀念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始終是班委會為核心。每天的日常工作如:擦黑板、打掃衛生、作班務日志等工作都是由值日生去完成。但是,我在學習魏書生是班級管理理論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變換,即他多次提到的一個概念:“值日班長”。盡管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變換。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卻是巨大的。因為,“班長”這個詞,不同于其他的詞,它是核心的象征。這個詞的應用,讓學生在心理上有了一種微妙的變化:它將一切事情變成了“要求去完成”變成了“我應該去完成”。這種變化,增強了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既培養了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意識,同時提高了學生能力。他的班級通過讓學生充分享受“主人”的權利,最終形成了班級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圍。這樣的班級管理經驗,不正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嗎?
三、尊重學生從小事做起
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愛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對學生的愛,也要講究藝術、手段、方法和方式的。魏書生在他的教育理論中提出“以德治教”,要求廣大教師時刻牢記:身教重于言教。想想我們自己,在平時對待問題學生時的做法和態度,動輒就讓他們寫檢查,當著學生的面檢討,甚至采取更為過激的方法。這樣做了,還有給自己開脫的理由:什么“矯罔必須過正”、讓他感覺到痛,他就會改正……豈不知,這樣往往會使學生覺得自己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很沒有面子,因畏懼批評而產生抵觸心理,甚至為了減輕老師的處罰而不誠實,說謊等。這樣很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通過學習,我了解到,魏書生在處理類似事情時,并不是這樣,他不是責罵、體罰,而是寫說明書,寫心理病歷、唱歌、做好事,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學生跳出自我保護的小圈子,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冷靜地選擇改正自己錯誤的方法;做好事,起到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學生犯錯誤的精力,將其導向真善美的疏導作用,起到了使學生發現一個新的更強大的自我的作用。魏老師在書中也談道:“光強調教師要愛學生是不全面的,還應具體,想愛還要會愛。如果不會愛,原來想愛,后來也變得不愛了。”作為教師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樣一直熱愛自己的學生,但對于如何去愛卻未做過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時侯學生一犯錯,就大聲斥責、批評,沒真正試過如何走進他們的世界,心平氣和地用道理去說服他們,沒有冷靜下來想想,如何愛才得法,才能讓這些需要更多愛的殘障學生明白些許道理,懂得怎樣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確的。
幼兒園教育保育評估指南學習心得 篇3
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了,小朋友開始學習自己排隊接水喝,這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可是那條隊總也排不好,孩子們總是你爭我強,你推我擠,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家伙總要去“加塞”,一個頂一個的往前擠,最前面的孩子被擠得搖來晃去,結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對于這樣的現象我提醒了好幾次,可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會兒隊又亂了。這樣的情況在別的活動中也屢屢發生。
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讓我頭痛。戶外活動后我也口渴了想喝點水,忽然我的腦子里靈光一閃,于是我端著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隊伍的尾巴上。孩子們看見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著我,成成問:“老師你干什么呀?”我說:“排隊喝水呀?”他皺著眉頭不解的說:“老師喝水也排隊呀?”我回答:“對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隊,老師喝水也要排隊!這樣才是好孩子呀!我們一起比賽看誰排隊排的好,好嗎?”成成馬上說:“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興的異口同聲贊成,那幾個小調皮也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這我不覺的笑了。回到活動室坐好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孩子們都積極的想辦法,有的說,不推不擠;有的說,誰排的好就給五角星;還有的說,老師當小警察,監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納了小朋友的意見,但不是老師當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輪流當小警察,不但監督小朋友的排隊情況,也監督老師的排隊。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當小警察,因為是孩子們自己想的辦法,所以大家也都很聽小警察的話,我們的排隊亂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也從中體會到了維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樂。
當然,在日常排隊,戶外活動中,排隊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觀。以后,我還要明確的要求,反復的強化,相信會得到更佳的效果。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對幼兒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民主與集中要相結合,不能死守。教師更應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在具體的環境中,通過親身活動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也使幼兒能相對獨立的解決力所能及的小問題,從而最終真正理解行為規范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