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學習研修心得體會(精選3篇)
出國學習研修心得體會 篇1
為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語師資隊伍、全面提升雙語項目班辦學水平,積極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培養國家級特色專業會計人才,會計學院積極探索與開拓,資助和派送首批教師于20xx年7月-8月前往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多明戈斯山分校進行“會計與財務管理課程發展”培訓,并赴馬里蘭大學進行了考察交流,最后老師們還參觀了普林斯頓大學和西點軍校。該培訓旨在增強會計學院雙語師資的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加深院校之間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推進會計和財務管理雙語教改班的教學和管理,以及在未來如何培養國際化的會計人才。本人參與組織并參加了該次學習,收獲較大、受益匪淺。主要如下:
(一)學習。加州州立大學多明戈斯山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Dominguez Hills)成立于1960年,是一所全方位男女合校的公立大學,屬于擁有23所分校的加州州立大學系統(為全美最大的四年制本科公立大學),被WASC美西學院與大學聯盟認可。學校地理位置優越,從學校到洛杉磯國際機場約20分鐘路程,1小時之內可到達洛杉磯市中心。學校在本科或研究生層級提供豐富多樣的文理科、商科、教育、公共衛生和其他專業,學生和教師的比率為21:1。在美國教育部推出的名為“大學院校費用透明度中心”的搜索引擎中,加州州立大學多明戈斯山分校以學費3663美元、雜費2451美元、本科招生規模14477人、財政援助的新生占76%而名列就讀成本最低的十所大學之一。我們聽取了來自于該校以及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Pomona)的老師們所做的《全球化和企業競爭力》、《會計信息系統》、《會計和財務課程發展》、《會計和財務教學管理》、《學術規劃和學校預算》等講座,對我們有較強的啟示。
(二)交流。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的前身馬里蘭農業學院成立于1856年,成為州立大學,1988年改為現在的校名。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是研究型大學,獲得美國六大區域認證組織——中部各州院校協會認可,是享有很高聲望的美國大學聯合會中的61位成員之一。目前擁有兩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六名普里策獎獲得者以及數十位富布賴特學者等,在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學排名前20位。學校吉祥物的名字為Testudo,屬于“金剛背泥龜”,目前擺放在McKeldin圖書館前。學校遍布Testudo的卡通圖像以及“Fear the Turtle”的口號,增強了學校的責任感、凝聚力和奮斗精神。我們受到該校國際項目學院副主管Scholten博士的熱情接待,他為我們講解了學校的歷史沿革及當前發展,交流了國際合作經驗,回答了我們提出的關于學生和師資交流等相關問題,探討了彼此合作的可能性并指明了可能的合作路徑。
(三)參觀。游覽和參觀美國著名大學的校園也是我們一項重要行程,我們主要參觀了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和西點軍校。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位于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是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全美八所常青藤盟校之一。除愛因斯坦與博弈論大師納什外,其著名校友還包括3名總統和44位州長,以及33位諾貝爾獎得主。學校錄取學生時不僅僅參考成績,還要看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潛能。校方評價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指標包括頭腦質量(智商、學習能力、創造力等)、品格質量(責任感、價值觀、判斷力等)、為學校做出貢獻的能力、未來在本專業和社區中起到領導作用的潛力。
西點軍校即美國軍事學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是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位于紐約州西點鎮(哈德遜河西岸)。西點軍校的正式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其訓條也包括“準時、守紀、嚴格、正直、剛毅”。該校是美國歷史上最悠久的軍事學院之一,其培養了3700多名將軍,其中2人成為美國總統。除軍界外,西點軍校更是培養商界領袖的搖籃,二戰以來該校為美國商界造就了1000多名董事長,5000多名高級管理者。參觀后的總體印象是:美國校園大都綠草成蔭、視野開闊、開放度高,學習氛圍濃厚,建筑和雕塑多樣化,其中蘊含的典故給人于啟迪和思索,催人奮起。
這次培訓,盡管時間短暫,但是內容豐富,值得消化的東西很多,參加培訓的老師不論是在教學、科研和學生管理上、還是在對美國教育與文化的了解上都有很大提高,對我院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發展必將起到強有力的促進作用。
出國學習研修心得體會 篇2
很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這次機會到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進行交流學習。我非常慶幸自己能夠擁有如此美妙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雖然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但是這段經歷對我來說卻是一生最珍貴的回憶。
不同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讓我對這個充滿古樸書卷氣息的大學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俄羅斯的高等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每天穿梭于金發碧眼的俄羅斯人中間,同他們一同上課做實驗,他們的聰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讓我對這個學校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并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現將在學習、生活情況做以下匯報。
在上課方面我僅以這幾門課程作為代表,進行簡述我的學習經歷與體會。同時通過這些課程我也總結一些個人學習方面的見解:
第一,出國要有一定的俄語基礎,最起碼要有口語基礎,我本身從初中開始就學習俄語,一直到大學都是以俄語為第一外語進行學習,并且之前在北京培訓過半年之后才出國的,所以溝通交流幾乎沒遇到太大的問題;
第二,在課堂上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能循規蹈矩的一味的去聽老師的講解,在自己理解并且有自己的見解之后才能證明自己完全明白了理論知識,并且可以應用到實踐當中去;
第三,要多與當地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不僅能了解到我們想要知道的知識,也可以增強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且可以學習到很多他們口語當中的俚語;
第四,要借助電視網絡等工具進行外語聽力的學習,例如電視機里的廣告新聞,收音機,歌曲等等,這樣可以使自己很快的融入到當地的文化當中去,更深的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及文化;
第五,在國門之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走到另一片土地的時候我們就是以中國人的身份出門了,走到哪里他們都會說是中國人,而不是我們在國內的某某某,舉手投足都代表著中國人的形象,所以要給中國人民的形象做代言;
第六,課前一定要預習,并閱讀相關的文字材料,這樣才能保證在課堂上我們能夠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老師經行溝通。
再看一下他們的實驗室建設,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專門實驗室,實驗室的擺設也很陳舊,看似很普通,但是很實用,每門課程的討論課都在專門的實驗室進行,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親手觸碰到各種巖石實體,各種繪圖需要注意的東西都會在實驗室里面找到模型。成本不高,但是非常實用是他們實驗室的突出特點。
教具都很古老,但是特別完整,看上去很有歷史年代感,但是通過這些教具能夠讓學生明白最原始理論,那么以后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再去探究新型的各種教具,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除此之外,這個學校在教輔方面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多便利,學校想到了學生所需要的一切,例如在教學樓里有多個買食品的地方,滿足學生長時間上課,課間休息時吃面包喝咖啡的愿望。整個教學樓里面都是無線wifi覆蓋,學生可以隨時上網查一些資訊。圖書館每天還會清理一些書籍,這些書籍是比較舊的,有些事閱讀量大以至于磨損的,有些是鮮少有人閱讀的,管理員會把這些書籍放到圖書館門口的書架上,當做禮物送給全校喜歡書籍的師生,如果這些書當中有自己喜歡的,那就可以拿走,是免費的,這可以提現出這個學校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可以看出它為了學生很舍得;再有就是這個學校學生不購買教材,每學期的教材都可以到圖書館去借,沒有教材也沒有關系,老師一樣可以給同學們講的懂,這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體現了資源的再利用等等,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再有就是這個學校隨處可以看到由各個系部logo的圖案,每個系部都有自己的logo,類似于我們的知名品牌一樣,于中國不同的是這個學校是由各個出名的系部將學校的排名提升到國家排名前列的位置,然后這個學校是依屬于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成立的,所以在這里上學的學生,每到假期的時候就可以和自己的老師一起到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新西伯利亞分院進行系統的實習,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了解自己未來的發展空間。同時,每當有一位國家科學院的院士要退休的時候都會到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進行一次演講,將自己的研究領域與學生們及老師們分享,并且對其未來的研究方向及要解決的問題經行討論,提出他的意見留給未來的從業者進行分析研究,這可以讓學生們感覺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未來需要靠他們。
對于那個城市來說,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我在看電影,就是所謂的外國大片中的情節,大面積的農場,有收割機在工作。之后到城市里面發現了另一番景象,到處充滿了文化氣息,他們建筑風格,各種廣場的標志性雕塑,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城市的文化氣息很濃,城市里有很多劇院,每個劇院都會在每周的不同時段放映各種芭蕾舞、歌劇、現代舞、馬戲等劇種,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我最吃驚的
是在那個國家的,小孩子很小就被抱到劇院去觀看民族的劇種,從小就培養他們愛國的情懷,增強他們的文化底蘊,并且他們的音像店里買不到劇院上映的劇目,這一點說明他們對傳統劇種的保護非常好,也是我們以后在培養未來接班人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三個月的時間,對于一般的學習培訓來說似乎足夠長了,但是對于這種用另一種語言進行專業系統的學習,個人感覺時間還是有些局促。短時間內既要突破自己的外語口語關,還要將專業課的詞匯與外語親密結合到一起進行理解。同樣,這種方式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多加努力去完成任務,對我們自身的提高是很可觀的,三個月的異國學習生活經歷將是我有史以來的財富,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一定會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各項教育教學任務當中,并加以突破。
出國學習研修心得體會 篇3
在美國的游學歷程中,我用以下五個部分來簡述歸納我的體會。我的選擇是華盛頓大學,在西雅圖。選學校的時候還是一二月份的事情,后來因為《北京遇上西雅圖》的走紅,本來并不算特別的一個選擇,倒成了頗具意境的一個行程,于是我們上演了一次《北大遇上西雅圖》,我也便用這個作為感想的題目。
一、學習體會
我們在華盛頓大學的Foster商學院進行交換訪學,老實說,短期的訪學要學到太多東西是不現實的,更多的是體驗不同的文化、方式、感受。與北大光華相比較,其實國外的商學院從教授、教授內容等方面不一定有質的差別。但是從西方的溝通習慣,教室直接是U字形排布,教授走到學生中間;鼓勵思考鼓勵對話;即時互動積極探討沒有正確答案等等方面,確實是一種不同的文化和方式,很好的鼓勵了大家獨立思考。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體會了國外的MBA教學。課堂中,教授們隨時可能發起互動游戲,讓同學的在參與中體驗和分享,并鼓勵同學們非常獨立的思維,不受束縛,這可能是最深刻的一個感受。
同時,大家用極短的時間,分組完成了美國一個著名服裝品牌A&F(就是那個著名的肌肉男赤裸上身招攬顧客的牌子)進軍亞洲市場的案例。這些案例的分析,沒有對錯,只講邏輯和方法,美國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經歷這樣的思維鍛煉,因此確實更加思維活躍和開放。
二、企業參觀
訪學安排中另一重要內容是企業參觀。西雅圖雖然并非美國最繁華的的城市,但是是美國最宜居的城市,同樣集中了不少美國著名企業,其中最有名的四大企業總部是波音、星巴克、亞馬遜、微軟。訪學的正式安排我們走進了波音、星巴克,還跟隨同學驅車到了微軟的總部。還是那句話,更多的體驗教給你更多的生活。
在波音,我們主要體會了大工業時代,人類挑戰極限的恢弘,而在星巴克,則是一個咖啡文化和星巴克文化之旅,用各種方式讓你體驗其文化內涵。
三、美式生活
既然在美國居住,自然有機會體驗美國人的生活。除了體驗吃、環境、購物外,我最大的收獲來自周三意外發現的一個在University Village舉辦的社區Party,比如美國人那種對生活的積極參與的態度,沉浸在音樂中歡快的起舞,非常自由的享受生活。一場Party下來,美國人對生活的樂觀熱愛體現無余。
四、棒球賽里看美國人
在西雅圖,華大給我們的最后一個安排,是現場看棒球賽。以前對美國體育最直觀的的認識是NBA。但親身接觸才了解到,籃球在美國只能算第三運動。為第一運動的名號爭執不下,不分伯仲的是棒球和美式橄欖球,這兩項運動在美國才是擁有真正最多球迷的。因此能看一次棒球賽無疑是感受美國人的又一最直觀的方式。
西雅圖的球隊叫水手隊,實際上并不算強隊。但這并不影響當地人對他們的支持。當天的比賽中,我終于比較完整的了解棒球賽的流程和規則,也看到了許多美國人對國家的自豪,非常開朗的娛樂態度等等。當天我們的運氣也相當不錯,水手隊竟然打出了4個本壘打,最終8:3輕松戰勝對手,讓我們隨西雅圖人一起享受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之所以把棒球賽作為一個章節來訴說我的體驗,是因為在比賽進程中,有幾個關鍵環節,非常深刻的影響甚至打動我。第一個環節便是在唱國歌的階段,美國的比賽前,是由歌手唱國歌,清唱!那種空靈的清唱十分感人,而全場運動員和觀眾,對國家的那種熱愛的和自豪也是發自內心的。此外,美國人對軍人的尊敬、以及生活的態度的熱情奔放,也再次在這個渠道全面釋放了。
以上是我在訪學期間一些感受和體會,無論學習方式的不同、民族基因的熱情、企業發展的區別,都對我重新理解中西方的差異、企業和學業的異動有很多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