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聽課心得范文(精選3篇)
關于大學聽課心得范文 篇1
本學期我們學校為了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組織了一次“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上周我校六位教育前輩做了六節示范課,無論是教師的課前備課、課上對知識點的講授、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對課堂各方面的把握等都讓自己佩服敬畏他們的同時,也從中汲取能量,查缺補漏,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完
首先,我覺得,聽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聽課并不是簡單的聽老師的教學內容而是教學意圖、教學設計,在聽課的過程中更要認真觀察并做適當記錄。聽課不僅要聽,還要看,捕捉授課者和聽課者每一個動作、語言和表情,記下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方法。在聽課之后更要及時積極的思考,準確客觀的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劣,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取長補短。
在聽課過程中,這些老師的教學生動,學生求知強烈。楊文娟老師講的是《坐井觀天》一課,在起初老師用繪圖的形式讓學生清楚井的樣子,同時讓學生貼“青蛙”、“小鳥”來體會哪里是井沿和井底,這個過程直接讓學生參與并快速地理解了井的構造,對以后的講解起到很好的鋪墊。李春杰老師講的是數學《梯形的認識》讓學生看題目說一說自己本節課想學的內容,這種開放式的提問,用學生的語言把教學目標變為學習目標,導課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好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其他的老師也從學生需要、課堂需要讓學生愛學、樂學、好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興趣高漲。一堂課內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操練和交際活動。這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聽了這么多堂課,我覺得要上好一堂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課前準備包括備課、備學生、備教材、做課件等等。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揮灑自如。在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老師們都對本堂課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他們采用圖片、實物、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創設情景,多渠道地給學生提供教學信息,拓寬視野,從而激勵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2、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富老師的示范課,學生預習,課上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從生字、近反義詞、示意圖、課文中心思想等方面讓學生板演,老師也不是完全的防守,而是根據課堂需要適時地引導或提問。富老師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課堂教學要努力達到主體與主導的和諧統一。竭力回避那種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陳舊講課方式,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努力喚醒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自覺,從而點燃他們對所學的興趣,激發出由衷的熱情。
3、必須要有一定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在我聽的這么多課中,但凡是成功的課堂,上課內容皆豐富、現實,教師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面,更重要的是這些老師都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一進課堂便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自然事半功倍。
通過聽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確了今后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任重而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關于大學聽課心得范文 篇2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在舉行的課堂觀摩課活動,這次活動的主題是聚焦數學核心素養,他們的課堂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都浸潤著濃濃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實、樸實、扎實、生活化的數學課堂都是各位執教教師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現。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一、關注問題情境的創設
上課的教師都能根據大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限度地利用大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趣味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
二、課堂教學體現數學味道
這次的課堂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培養學生數感,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每節課都力求體現自主的核心理念,并且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也獨具匠心。
三、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變為“會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幫忙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幾節課,做的都異常號,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只作恰如其分的點撥,創設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運用轉化的數學方法進行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進取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本事,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對自主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像專家們在講座中說的那樣,要讓學生自主首先教師要設計好學習的問題,然后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學生的自主學習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行動上的參與,思想上的參與和情感上的參與。我們在向情感的參與上努力
這次外出學習收獲頗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學習所得的經驗和體會消化吸收,轉化為自我的東西,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融化為自我的特色成分,不斷提升自我。
關于大學聽課心得范文 篇3
4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縣小學語文教學研討觀摩活動及教學講座,期間我聆聽了2位年輕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還有3位教師的語文教學講座。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對于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收獲頗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2位老師的優質課后,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但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蘇靜老師在教學《下雨啦》時,她能把課文從頭背下來有感情真摯朗誦,聲情并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可見對教材的掌握程度,比如崔老師的《再見了,親人》這一課,王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么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這2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點。例如 蘇靜老師在上《下雨啦》一課時,通過問題讓學生想一下雨在外玩怎么樣?引發學生想象力。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并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崔老師在上《再見了,親人》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并找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語句,體會文章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和志愿軍之間雖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開火車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濃濃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在文章最后分別讓學生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口吻對志愿軍的濃濃的厚誼,感情真摯,可以說學生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見學生的功底不是一天兩天達到的。
隨后,又有三位教師進行講座,蘇靜教師講的《我的語文課》主要從四方面來講關于識字教學中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還有楊旭輝的《如何培養中年級學生閱讀理解寫作能力》中,他講提高閱讀質量,弄清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讓讀與寫相結合,習作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培養學生的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陳娜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講了四點。讓我明白了學習每一課重抓住文本,重視積累,進行拓展延伸。作文教學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注重課外閱讀為寫作打下基礎。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于發現、善于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鉆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