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通用12篇)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1
科技現在愈來愈先進,家務活有機器人,出門有汽車,消磨時間有電腦手機……通信方便,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快樂,可是,當天空不在湛藍,當花兒不再美麗,當地球環境越來越差,科技的發展真的給人類帶來好處了嗎?到底,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我在這給大家做一個總結。
今天,每家每戶都跨入了信息技術時代,中國也逐漸因為科技的發展逐漸強大,當神舟五號發射成功,當醫學的腳步快到如光速,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發展太快!
翻開科技進步的史冊,你會發現,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不知不覺,我們一出門就會搭上車子,看著手機,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喜愛的東西,不需費力,便可以知道今天發生了什么事情,隔著十萬八千里,可是一個屏幕就可以輕輕松松與人交流,網上的許多平臺滿足了我們的創造和想象……我們不得不驚嘆科技給人類帶來了太多太多便利和輕松的快樂。
但是,從實際生活來說說,科技的發展,也是帶來了許多壞處。科技的日新月異給小河帶來黑乎乎的臟水,污染了小魚的家,工廠往天空排放的廢氣,汽車尾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早上也會有塵埃撲面而來,不知不覺,樹木差不多被砍個清光……環境在一步一步地惡化,地球一步一步接近毀滅,這就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后果,難道人類會幸免嗎?不會的,環境的惡化也在侵蝕著人類的身體健康。人類是多么的愚昧。
但如果每個人都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里,每個人都做個有心人,那么環境還會惡化嗎?
不是說科技的發展是不好的,而是說,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環境,科技發展利和弊是成比例的,所以說,今天的環境是人類造成的,而“科技的發展”就是人類的借口,逃避最終結果是面對更壞的結果,如果人類不保護環境,那么,很難保證,地球以后會發生什么,難道,僅僅只是全球變暖這么簡單嗎?不,絕對不會。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2
科技創新,體驗精彩。
5月10日,學校組織了初二級全體同學參加一年一度的綜合實踐外出參觀學習活動。我們懷著激動和欣喜的情緒坐上了通往廣州科學中心的旅游巴士,對這次即將開始的探索科學奧秘之旅充滿了期盼和向往。
經過將近一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廣州科學中心。廣州科學中心是亞洲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它造型獨特,氣勢恢宏,側面像一支整裝待發的“艦隊”,正面像一只靈動的科學“發現之眼”。科學中心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結構紛紛讓同學們情不自禁停下腳步,按下快門。
走進科學中心,就瞬間被高超的科學技術建筑風格及設計所震撼。館內設有兒童天地、實驗與發現、數碼世界、交通世界、綠色家園、飛天之夢、人與健康、感知與思維8個常設主題展區;三維巨幕、四維、球幕、虛擬航行4座科技影院分布于大門右側;還有數字家庭體驗館、開放實驗室和多個臨時主題展區。
我們首先參觀了綠色家園館。綠色家園館以環保為主題,嶺南特色為背景的“綠色家園”展館,將美麗大自然展此刻我們眼前,并告訴我們保護環境、珍惜資源。展館分為三個區域:“綠色搖籃”、“綠色危機”和“綠色行動”。“綠色搖籃”表現地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結構,我們了解到了珠江流域幾種典型的生態系統及其資源狀況;“綠色危機”展示由于人類對于的索取和破壞,導致地球的環境破壞,我們在此親身體驗地球母親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傷害;“綠色行動”展示人們為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而開展的行動,號召我們自覺參與綠色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
離開了綠色家園館,我們來到了飛天之夢展館。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迅速,前不久天宮對接震撼世界,飛天之夢館成為了普及我們空間技術方面知識的良好契機。展館分為三個區域:“挑戰天空”、“飛向太空”和“星際探秘”,展館介紹了能使人類自由翱翔于藍天的航空科技知識:如介紹航空飛行的基本原理,航空飛行器的設計與構造,我們了解了航天發射與飛行的基本原理,還過了一把宇航員的癮。此時,我們了解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對航天事業更加向往。
為了挑戰思維潛力,我們來到了感知與思維館,探索大腦的秘密,體驗感知的神奇。展館以人的認知過程為主線,結合認知科學、腦科學的前沿知識。我們進入了鏡子迷宮,混亂的視野讓人不知所措。物體在經過鏡子的反射后,在平面鏡里構成了與事物等大等距的虛像。因此當我們拿著探路道具進入迷宮后,我們就會在鏡子里看許多到一模一樣的影像,從而產生視錯覺,真假難辨。經過反復的嘗試,我們最后走出了迷宮。在迷宮旁我們發現了一副畫,當我們站在遠處觀看前方墻壁上的圖畫,并左右移動我們的腳步時,我們會發現圖畫里的街道和房屋好像也在跟著我們的腳步左右移動。但是當我們走到近處就會發現,剛才站在遠處時看到凹進去的地方其實是凸出來的,而凸出來的地方卻是凹進去的。
最后我們來到虛擬航行動感影院觀看了電影《恐龍島2》,主要講了年輕的女博士為了拯救即將滅絕的恐龍,組織了一支救援隊。在大片的原始森林中去捕獲兇猛的恐龍。在動感體驗廳,動感平臺隨情節發展而改變位置及角度,使人感覺身臨其境,動作幅度大,變化快,給人以緊張刺激之感。
這是值得銘記的一天,我們在這個科學的世界中遨游探索,尋找真理,透過科學的窗戶去打探這個日新月異的多彩世界。科技日益蓬勃發展的這天,我們應當釋放青春,做好自我,為祖國的完美明天貢獻力量。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3
現今,我們硯山天氣炎熱,二氧化碳整天彌漫在我們身旁。環境越來越惡劣,干旱威脅著我們。我們硯山人必須要好好保護我們這天的硯山。為了讓明天的硯山能更加完美!遠離二氧化碳,走進低碳生活。
世博園內,“環保”這個概念幾乎全在世博園內展現出來。不用白熾燈泡,用led節能燈,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就比白熾燈泡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就少幾倍,科技使我們走進了低碳生活。看看此刻的硯山,汽車鳴笛聲把原先寧靜的街道變的亂糟糟,還有汽車尾氣!二氧化碳又緊之后走進我們的生活了。科技制造的交通工具使我們的生活也變得很糟糕。就像前邊的例子。科技到底對我們有益還是有害?科技對我們有益也有害,要使科技對我們有益,而沒有害。就只有讓科技創新,要怎樣來創新?比如說:轎車能夠不燒油,用電來使我們的汽車來發動。還有能夠騎自行車,既環保又鍛煉了身體。電腦能夠使它不產生輻射,輻射對我們身體傷害十分大,個性是對眼睛。
光對我們的傷害也很大,不管是什么燈,都會排放二氧化碳。只有led燈排放的二氧化碳少一些。晚上睡覺時。人們已經十分勞累。那時,人又吸收了燈排出的二氧化碳。危險靠我們更近了。
還要多植樹,好讓它們幫我們吸收有害物質,如有:二氧化碳、輻射、二氧化硫等。但是這天,為什么我們發現我們身邊的植物越來越少了?那是因為有些人發現某一個投資項目而把樹木砍去做家具。錢到手了,危險也離我們更近了,錢能買回永久的健康嗎?
“走進低碳生活,讓科技創新!”讓我們立下這個堅強的意志,保護我們明天完美的硯山!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4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你們知道嗎?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成果的同時,也發現科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新問題,電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觀察一:有一次,我們家的電腦壞了,拿到維修電器的商店去修理。我出于好奇,便偷偷地過去看了看。發現電腦里有許多的導線和引火線……維修點的叔叔在焊接時,我聞到了一股刺鼻的氣味。此外,還有許多的科學依據證明電腦有輻射,輻射對人體有很大傷害。我認為電腦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對我們的健康危害很大。
觀察二:許多的電子廠、化工廠……使用過的廢舊機器、電器等,大多數都采用了十分簡單的填埋方式,會使整塊土地數十年寸草不生;方圓百米的果樹、蔬菜、莊稼面臨生命危機。
結論一:科技是把雙刃劍:使用電腦學習和工作,會給人的視力和身體帶來危害。此外制造一臺電腦需要上百種化學原料,其中許多原料等高科技產品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應該適量的使用電腦。
結論二:我們應采用科學的方式去處理這些電器、電子垃圾……要不然地球上的土地將面臨大面積的損壞。
觀察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化漸漸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已成為我們學習、工作和娛樂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現代社會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可是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也把我們搞得眼花繚亂。直至墜入網絡陷阱,使其不能自拔,甚至造成悲劇的比比皆是。
結論三:游戲只是放松自己和開發智力的工具,不要讓它成為你的主宰。無論在網上多么快樂,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和創造快樂,尋找真正的自己。網上的朋友大多數帶給你的是假象,虛擬的友誼不能取代現實生活真實的情感。
科技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但是科技是把雙刃劍。我們應該合理的運用它。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5
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去科技館游玩。那里的東西很有趣,一進大門口懸著一個大大的地球儀,上下四周都沒有東西支撐,爸爸說這叫‘磁懸浮’;還有一種滑輪繩索玩具能把自己拉起來,叫做‘自己拉自己’。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四樓,那里是活動中心,我們打了會兒羽毛球、臺球,玩了會兒健身器,跑步機等感覺都不錯。后來我們又去了二十層的旋轉餐廳,從上面看到了很多東西。最后,我們來到了動感電影院,放電影之前每人發了一副眼鏡,當放片子的時候我感覺像是飛在空中,不時有急速的空氣和水汽隨著電影的播放撲面而來,好像置身于同樣的世界,真是棒極了。
還有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怎么樣,科技管里的東西是不是很好玩?有機會我還會再到這里來。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6
時光如梭,光陰荏苒,我們的社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像螺旋一般飛速的發展,近幾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上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核彈爆炸的成功、火箭衛星的順利發射、神舟飛船的飛天夢圓,還有龍芯的開發研制等等,這些都說明了中國在世界的科學領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變成了飛速發展的強國。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國人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各種家用電器的不斷創新、通訊工具的不斷進步,都令我們的生活變得極為便捷,這僅僅是在生活的角度來看的;在以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科技使我們中國變得更加強大,挺立于世界中。
比如像克隆。克隆說白了就是無性繁殖,克隆出和被克隆體幾乎一模一樣的個體,可是,這又出現問題了。首先,克隆使人倫關系發生模糊。混亂乃至顛倒,將徹底搞亂世代的概念,進而沖擊傳統的家庭觀以及權利與義務觀。克隆人與細胞核的供體既不是親子關系,也不是兄弟姐妹的同胞關系。他們類似于“一卵多胎同胞”,但又存在代間年齡差。這將在倫理道德上無法定位,法律上的繼承關系也將無以定位。在這種組合的家庭中,倫理的模糊、混亂和顛倒很容易導致心理上和感情上的扭曲,播下家庭悲劇的種子。所以,歐洲國家在法國巴黎簽署了《禁止克隆人協議》,提出禁止用任何技術創造與任何生者或死者基因相似的人,認為克隆人有損于人的尊嚴,違背社會倫理道德準則,因此克隆人是不人道、不可接受的。中國也極力反對克隆人,我認為這項舉措是對的,因為不管怎樣,社會生活總是放在第一位的。
如此看來,科技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科技的利與弊,不能因為它的利而違背道德理念,更不能因為它的弊而盲目迷信,我們需要一個清醒的頭腦,科技在不斷地發展,我想,人類的思維也隨著科技而發展,但是不管怎樣,都不要忘記,道德和倫理永遠是第一位的。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7
在4月20日-24日之間,我們學校舉行了科技節的活動,每個同學都非常開心。科技節的活動豐富多彩,有廢舊物品利用、噴水塑料瓶、可愛的冰項鏈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撲克牌搭高塔的活動了。
在21日下午第三節課時,我們開始了撲克牌搭高塔的活動。范老師為我們講了比賽規則及評獎要求后,我們便投入到了搭高塔的活動中去。一開始,我和金孜宣搭的最高,可沒過多久,我們的塔開始顫抖,這時,一位同學走了過來,撞了一下,我們的塔便倒了。看到我們的塔倒下,同學中便有人歡呼起來。可我們并不氣餒,拿起牌,又重新搭了起來。這次我們把三張牌放在底部,增加它的受力面積,再拿一張牌蓋在上面。就這樣,我們小心翼翼的一層一層搭高,搭到12層時,塔開始重心不穩,突然間就嘩啦啦的掉了下來。
接下來我們又重新按照之前的方法搭了幾次,可成績都沒有超過12層。最后范老師選取了我們的最高記錄,給我們評了一個三等獎。
那天我們既玩了撲克牌,又懂得了搭高塔要找到平衡點,要搭平、搭穩,而且放牌時要輕,上下要對齊,但最重要的還是做事情要有耐心、認真仔細,這樣做事情才會成功。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8
星期天的一大早,我興高采列的起床了,因為媽媽答應帶我去參加科技館。我和我的好朋友李思怡、小樂樂,還有張翔凱一起乘車,一路上大家都非常興奮。
一進科技館,我們首先就去看4D電影《螞蟻》,一個個聰明乖巧的小螞蟻,在電影里面非常逼真活波,它們不斷的遇到各種不同的狀況,戰勝困難。有時候突然起火了,小螞蟻拿了工具去救火,撲在火上的水還會濺我們一身呢。有時候小螞蟻掉到水里去了,我們坐的椅子還真的往下面一沉,嚇了我們一跳哦。
看了電影,我們去樓上參觀科技館,我一到二樓就去坐神舟7號。神舟7號真好玩,在飛船里面模擬起飛的時候,椅子會抖動,看著上面的屏幕降了下來了,看到了美麗的外太空。好象就在宇宙中間翱翔。
科技館里面有很多好玩的項目,有一個“傾斜的小屋”也挺有意思的,你一進去就會感覺什么都是斜的,人會覺得頭很暈。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人是正著走路的,從來沒有斜著走路的經驗,所以不習慣覺得頭暈。
科技觀里還有很多很多好玩的科技體驗項目,每個項目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道理,讓小朋友在玩耍的同時學會很多科技知識。我喜歡來科技館參觀,這里有趣又好玩。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9
科技想必大家一點也不應該陌生,它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時代進步的象征,同樣也是社會發展的腳印。生活在現時代的你,也許沒有特意去感受科技帶來的便捷,那是因為習慣了它的存在。其實我們的生活與科技息息相關,早已離不開它的陪伴,它無時不在為我們服務,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就拿電而言,夜晚由于它的存在使我們不再害怕黑暗。人們在享受它帶來方便的同時,有誰去思考過,它怎么存在的呢?傳統意義上的電都是依靠煤炭燃燒獲得,這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很多的污染,那么有可以替代煤炭的資源么?
記得去年十一,我和爸媽一起回江蘇老家,在他們的建議下,我們一行人來到東臺弶港的黃海之邊,在那里除了看見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還目睹了用于風力發電的一排排設備。剛開始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就看見田野上到處是一根根矗立的鐵柱,在鐵柱的頂端,還有三個葉片,在不停的轉動著,有的轉得快,有的轉得慢,有的幾乎不轉,鐵柱的下端,顯得粗些,還有些不知名的東西安裝在那里。我問爸爸那些是什么。爸爸笑著說這可是好東西,它能給我們帶來光明。我不信,就這個鐵家伙,還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帶著疑惑的眼神,我不依不饒地追問著。爸爸耐心地告訴我,這就是風力發電的設備。它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
原來這就是風力發電,以前只是耳聞,今日算是目睹。因為它的存在,改變了我們傳統煤炭發電的方式,既節省了煤炭能源,又起到了環境保護的作用,使我們傳統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后來我想,既然風能夠用來發電,那些與電有關的用電設備,比如電動汽車、電熱水器、電磁爐等等是不是也可以用風力發的電來替代傳統的煤炭發的電呢?真那樣的話,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們的生存環境那將是一個怎么樣的改觀呢?我相信,隨著時間的變遷、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科技正飛速地發展,改變著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正改變著整個世界,我為科技的進步帶給世界的變化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10
“最美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努力奮斗,書寫精彩篇章。他們中間,有的人瞄準科研空白奮力攻關,有的人根據國家需要確定研究方向,有的人臨危受命奔赴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的功績值得銘記,他們的精神值得弘揚。
細數中國近年來的科技工作者,我們熟知的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還有在這場疫情中沖鋒在前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院士,這些偉大的科技工作者鑄就了我們輝煌的今天,帶動了中國快速的發展。在中國邁向世界的潮流做好了強大的支撐力量,他們的付出是值得我們敬仰的,他們的努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傳承的。
其實,在我國發展的道路上,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挑戰科技的空白,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各自的領域專研,用無數的白天加黑夜,創造出一項項不可估量的成果,他們有的力攻地震,有的發揚中醫的精髓,有的扎根戈壁荒漠研究地下實驗室,有的則穿越太空,探索外星球的世界。一項項成果的背后都離不開這些科技工作者的執著追求,他們用堅定和使命來詮釋科學精神。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他們的額間已爬滿了皺紋,但是那科技的光環照耀著他們,閃出最美的光芒。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11
說起“科技”,大家一定會覺得離我們的生活太遠,比較陌生。可是,如果你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身邊其實有很多的科技,科技就在我們身邊。
就說電動車吧,電動車在十來年前可是個寶貝,那時,大街上電動車寥寥無幾。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動車日益普及,它不僅樣式變得越來越新穎好看,動力也越來越強大,一次充電就可跑二百多里。價格嘛,卻越來越低,所以現在,電動車走進了千家萬戶。
有了電動車,人們出行就方便多了,城市也好像一下子變小了。它不像汽車,不僅價格昂貴,還費油,排放廢氣。電動車既經濟又環保,并且速度適中,不快也不慢。另外,它還簡單易學,易于操控。有的電動車形如摩托車,威猛硬朗,深得年輕人的喜愛;有的則形如自行車,還帶有腳蹬,沒電的時候,可以像騎自行車一樣,蹬一蹬,就騎到家了。嘿嘿,難道說,電動車不是科技產品嗎?
除了電動車,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的科技產品在為我們服務。比如,我們學習累了,可以用MP5聽聽歌,看看影片;外出乘車旅游,GPS系統為我們導航;上酒店吃飯,電子門自動為我們開閉;到銀行取錢,插入磁卡,錢就會自動吐出……在現代社會里,科技真是無處不在呀!
科技就在我身邊,我們誰都離不開科技。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今后要好好學習,力爭將來能為祖國的科技發展添磚加瓦!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動心得體會全部內容,可圈可點一直關注學習資料,為大家提供優質文章,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
關于學習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心得 篇12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淀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筑的發展并隨著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著健康的,電子文檔的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__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著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