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瑜伽課的心得(通用3篇)
學習瑜伽課的心得 篇1
昨天是我的生日,給自己放假,到中體倍力去上了一節戴老師的艾揚格瑜伽課,也算是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走進教室,發現除了專業瑜伽館里必備的瑜伽磚、伸展帶和小被子之外,還有抱枕、拱橋和墻上的繩索這些不常見的瑜伽輔助工具。課前每個會員都找靠墻的位子放好墊子,再拿兩塊磚、兩個抱枕和一個被子放到身邊。
課程由靜坐調息開始。坐姿與平時課程不同的是大家都背靠墻,臀部后墊瑜伽磚或被子,讓兩個膝蓋盡量下沉。調息這節課采用了瑜伽一呼吸和數息兩種方法。
熱身主要針對肩關節,采用了兩種方法。
接下來做拜日式。這節拜日式的安排和我們平時做的不大相同。比如拜日式中的增延脊柱伸展部分,當身體向后伸展時,采用了半駱駝伸展的方法,這樣更安全;另外還采用了單腿站立伸展式,橋式平衡式、雙肘頂峰式、戰士三變體等。一遍下來,我就大汗淋漓。
拜日式后的站姿體式,安排了加強側伸展、戰士二和簡易三角伸展式這三個串連體式。戰士二中老師強調要在后腿蹬地的同時屈前腿的膝蓋。
按下來大家坐在墊子上,用瑜伽帶固定髖關節,坐在瑜伽磚上,然后躺在抱枕上放松。
坐姿安排了半蓮花腿部伸展、腿尖式、半蓮花樹式三個串連體式。腿尖式對大部分學員較難,大家就把瑜伽磚放在腳跟下保持身體平衡。半蓮花腿部伸展中,老師強調身體向前伸展比向下更重要。
臥姿安排了蝗蟲式、眼鏡蛇和鴿子式三個體式。其中鴿子式是有用瑜伽帶固定住大腿靠墻來做。
躺姿采用了靠墻的肩倒立,先由靠墻的倒箭開始。
最后休息術時,用兩個抱枕把小腿架高,這樣更舒服。最后老師以唱頌結束課程。
上完這節課后,有如下感想:
1、在練習瑜伽時采用輔助工具是很好的方法,值得推廣。
2、輔助工具可把困難的體式變“簡單”,也可把簡單的體式讓你感覺到它的“難”。
3、如果打個比方的話,瑜伽的輔助工具像是字典,可以讓你把一句話當中不會的字認得,好讓你完全理解這句話。也可把你已經認識的字,讓你知道你還不知道的這個字的更廣的涵義。
4、普通的瑜伽館也可充分應用瑜伽磚、繩、墻等,不要讓這些東西成為擺設。
5、輔助工具之所以稱為“輔助”,所以一節課里也只是部分采用而已。
6、對于輔助瑜伽,我們的態度是既不能不聞不問地排斥,也不能沒了輔助工具,就沒法練瑜伽,走入另一個極端。
學習瑜伽課的心得 篇2
本學期,我體育課選修了袁老師的瑜伽課,感覺獲益匪淺。大一時,我學的是健美操;大二上學期選的是形體藝術,這兩門課都很是女孩子們爭相選擇學習的體育課,也很適合女生學習。延續了之前選課的傳統,這一學期,我選修了瑜伽。
近年來,很多女性,甚至是男性都相繼學習瑜伽,瑜伽課報名十分火熱。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對放松身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于對自身氣質的培養,我選擇了瑜伽課,希望進一步加強身體在形體方面的訓練,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同時也彌補小時候沒學跳舞的遺憾。在老師悉心的指導下,我真正感受到了美,達到了最初學習的目的。
瑜伽(Yogi)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動作、穩定的頭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欲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創造
與健美操和形體藝術相比,瑜伽課上做的動作顯得更加專業,做完之后,也會更加放松和舒適。因為動作大都比較緩慢,聽的音樂更為舒緩,每次完成一套動作之后都會感到身心愉悅。瑜伽主要訓練了我們身體的柔韌性。提高身體柔韌性不論對于男生還是女生,都很有益處,我們都可以通過形體方面的訓練使自己行動更協調,身型更勻稱。
開始時,我們學習了瑜伽的一些基本動作。隨著課程的進行,我們動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拜日式”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起初我怎么也做不好這一套動作,更別提像老師那樣既優美又輕松地做好了。當時我特別羨慕老師,能把每個動作都做得充滿美感。對于初學的我們來說,難免遇到困難,但我們都不放棄,盡力做到自己的極限,毫不怠慢。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我們的訓練都很認真,每次上完課,我都感覺全身放松,筋骨也變得更靈活了。
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感受身體協調訓練以及特殊心境、心理體驗、自我塑造的同時,身體與精神雙重感受在音樂的配合以及長期感染下積累成優美的形體、姿態和高雅的氣質。同時也是對內在的自信、自尊和自身的修養。
不知不覺地,一個學期即將過去,我們的瑜伽課也已進入尾聲。短短幾周的訓練讓我有些意猶未盡,真希望今后還有機會進行更多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通過訓練,我知道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靈活性、可塑性在慢慢增強。
我深深地體會到瑜伽的魅力與益處,非常感謝老師這個學期對我們的指導和幫助!
學習瑜伽課的心得 篇3
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并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教給人們治愈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在數千年前的印度,高僧們為追求進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經過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后,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到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于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鉆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伽。
一個學期的瑜伽學習是短暫緊張的,但同時也是豐富快樂的,因為努力,才得收獲,它讓我們流下了汗水,也讓我們收獲了精華。在一學期的瑜伽學習中,老師用心的講解、分析和演示,不僅讓我們迅速掌握了理論知識,牢牢記住了動作要領,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完成許多難度較大的體位動作,還讓同學們不斷增強了領悟能力和自信心,讓大家真正認識了瑜伽,理解了瑜伽的真諦。
瑜伽練習注重呼吸,節奏慢,求自然,求安全。呼吸讓人們更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更細心地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盡可能地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瑜伽練習每次都是以靜坐的方式開始,通過深長的呼吸,調整人們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從緊張、刻板、發條式的生活方式中慢慢脫離出來。瑜伽講求按照自己能夠忍受的最大限度去完成各種動作,并不刻意追求一個最完美的姿勢,它允許人們從最簡瑜伽單的動作開始,隨著能力的提高逐漸完成更難的動作,并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意識力,這便是瑜伽“求自然,求安全”的體現。 其中,我最享受的是每節課前的腹式呼吸的環節,這段時間,伴著空靈自然的音樂,我除了用腹式呼吸法調整自己的狀態,還在這個過程中平靜自我身心,緩解壓力,放松自己。在輕音樂彌漫的瑜伽教室里,沒有任何雜音,我所感覺到的只是身邊流動的氣息,或是窗外明媚的陽光,抑或淅淅瀝瀝的小雨。感覺自己已經拋開了所有的雜念,只是專心于享受此時此刻心靈的純凈。
通過每次的瑜伽練習,讓我從身體到內心都有所改變,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思維和情緒,心靈逐漸變得寧靜而平和,這更讓我感受到瑜伽的魅力之所在。瑜伽,就是這樣,灌注給我們清新、健康和力量。在這紛忙、碌繁的社會中,它是一片凈土,是一片安寧的田園,能夠讓人放慢腳步,重新認識并且善待自己,它讓我知道選擇與堅持并重,讓我懂得要用一顆榮辱不驚的心去與人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