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元宵節心得體會(通用26篇)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馬上來臨。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因為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正月十五有“鬧元宵”的習俗。據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劉氏宗室深感憤慨,呂后病死后,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有了一個普天同慶的“鬧元宵”習俗。
一提起元宵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吃湯圓”!皽珗A”也叫“元宵”,隨著時代的發展,湯圓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由傳統的芝麻的、花生的、豆沙的、到現在各種各樣的水果餡,琳瑯滿目。元宵節吃湯圓也是有著濃厚的傳統意義,民俗專家表示,因為湯圓開鍋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鬧元宵”的鬧法也各有不同。曾經的元宵節,因各地習俗不同慶祝的方法多彩多樣:舞獅子、走高蹺、劃旱船、耍龍燈、送孩兒燈、猜燈謎、走百病、迎紫姑……當下的元宵節,我們丟失了很多這些最珍貴的傳統文化本真。我們并不缺少湯圓,需要的是“文化節禮”來豐富精神生活。小家庭里的一顆湯圓、一只燈籠,大社會里的一次燈謎競猜、一場舞獅表演,所有這些,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共同堅守。
元宵佳節月兒圓,全家團聚過大年。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形式怎么變化,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不會變,老祖宗留下的民族精神、文化財富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過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彰顯文化特色的元宵節,在堅守與傳承中與時俱進地創新“節文化”,讓元宵佳節更富活力,這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也是現代社會的追求。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是春節的最后一天,民間有逛燈會社火表演、辦會、猜謎、放煙花等習俗。
剛出大門就看見了辦會的,他們分工明確,有的敲鼓,有的敲鑼,還有人舞龍、扭秧歌,那種秧歌的舞步太奇特了,走四步,退兩步,手中的扇子也隨之搖擺,別有一番韻味,手中的長絲帶隨風飄舞,美不勝收。一個個敲鑼打鼓的人盡力揮舞著鼓棒,鼓韻齊鳴,動作齊整劃一,完美無缺,舞龍的人并沒有亂了次序,左右左右左,并沒有人指導,腳下的步履整齊劃一,蛟龍翻閱,在空中盤旋。舞龍人精神抖擻用雙臂揮舞著。周圍觀眾不時地發出喝彩聲。
看完半會,元宵節的時候,全家要吃一頓紅紅火火的團圓飯,當然少不了湯圓了,湯圓有黑芝麻、豆沙、五仁、桂花、藍莓、芒果等,我來到市場上購買了黑芝麻、豆沙、芒果餡的湯圓了,一個個湯圓小如玉珠,大如桃核,看上去味道就不錯,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煮湯圓,看那一個個潔白無瑕的小湯圓落入沸水之中,激起了我味覺的漣漪,一會兒過后,湯圓出鍋了,盛出一枚湯圓,正是我最愛吃的芒果味,那粘粘的糯米在碗中一顫一顫的,我狠狠地咬了一口,那芒果的果醬迸發而出,糯米嚼勁十足,我忍不住又吃了許多。
左等右等,終于等到天黑,隨著一支竄天猴破空而入,天空中的過節氣氛也越來越濃郁了,一枚又一枚禮花破空而入,在轟然巨響中爆炸開來,我看的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從天而降,原來是廣場上空倒掛的煙花被點燃了,接著地上的火樹也開出了五彩奪目的花。半空中“疑是銀河落九天”,地上“火樹銀花不夜天”,真是比人間仙境一樣!
歡樂的元宵節,美味可口的湯圓,漂亮十足的煙花,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幸福,帶來了生活的美好,也給我們孩子們留下了快樂的童年。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3
“賣湯圓,賣湯圓,小小的湯圓,圓又圓”這是首民歌,每聽到這首歌,人們就知道元宵節來了,每到著一天,家家戶戶都在一起吃湯圓,看燈會,放焰火!
記得小時候,一到元宵節,親人們都來到了我家,家里變得可熱鬧了,媽媽從冰箱里拿出一個個像小雪球一樣的湯圓,我把小小小的湯圓一顆一顆放進鍋里,剛放進鍋里的湯圓一下就沉了底,過了幾分鐘,湯圓慢慢的浮了起來,媽媽告訴我湯圓熟了。浮在水面上的湯圓顏色變了樣,晶瑩剔透,有點棕色,就像一顆顆大珍珠,真誘人呀!我們忍不住拿起勺子,舀起一顆大湯圓,聞了聞,嗨!真香。我迫不及待使勁吹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放進嘴里,咬了口,甜甜的餡流了我一嘴,回味無窮,真棒呀!
吃完了美味的湯圓,我們來到了街頭去看燈會了,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家手上都拿著各自的燈,整條馬路都變成了燈的海洋,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讓人大飽眼福,有活蹦亂跳的“鯉魚”,有含苞欲放的“荷花”,有展翅高飛的“雄鷹”,還有一只小貓咪正在興致勃勃啃著魚骨頭,這么多的燈真是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見了一只英俊的老虎,它的眼睛炯炯有神,散發著兇猛的光芒,它穿著一身黑黃相間的“衣服”,在老虎張開的嘴里露出了兩顆鋒利的牙齒,幾根胡須非常挺拔,看上去很有精神,它那兇猛的性格,完全符合它的動作,它頭抬的很高好象在向遠方長吼,這種樣子就連老戰士也會被嚇的聞風破膽的。
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下了漂浮不定的光,好像無數的銀魚兒在那里跳動,時間不早了,我該回家了,今天我過的很開心。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4
元宵節是一個熱鬧而又有著悠久歷史的節日。新年熱鬧的氣氛剛剛結束,元宵節又來臨了。
關于元宵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鳥誤落在一個村莊。那時的動物都是很殘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獵人,獵人看見神鳥不知他的來歷,以為是只害鳥,就把它殺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發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燒光。七仙女聽到了就讓一個神仙去幫大家,大家按照神仙的說法,在村子周圍點上篝火,再點上許多燈籠,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從天上看到此景,以為村民自己放火燒死了,也就沒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難。從此,大家每到正月十五就點篝火,掛燈籠,就有了元宵節。
這個傳說是假的,元宵節的真實情況是起源于漢朝,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于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里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彩,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節最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就更熱鬧了。開始演節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臺有8里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制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大家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大家也都提著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著主人,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著香味,后面還跟著成隊列的仕女。大家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的規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很熱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歷史悠久,風俗很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著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們一樣過元宵節。他們會在元宵節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兒燈。走百病就是婦女聚集在一起,沿著墻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橋,這樣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體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他人家的菜園里偷菜,希望自己將來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兒燈也不錯,是長輩或者親友給已婚未育的婦女送燈籠,祝愿早生貴子。
在我們東北,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互相打花臉,誰臉上最花誰就,就有好命運。
啊,原來元宵節真是不錯,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節是中國歷最熱鬧的節日,大家在一起快開心樂很有趣兒,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的大家都在元宵節里得到了莫大的開心。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5
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全家人回家鄉歡度元宵節。
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家鄉雖然偏僻,但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幾乎都回家,所以家鄉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進家片刻后,我隨媽媽去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大,一米多高,而且這一柱香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那條龍栩栩如生,正要騰空而起,真是“神龍盤玉柱”。到了大宗祠,這里早已香煙裊裊,許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們來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見盤在香上的龍張著大嘴,好象要來一招“靈龍吐珠”,又像是對我們說:“主人,你們終于來了,我已經等很久了,快把我點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將桶和香搬到一邊。接著二伯拿出隨身帶著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點著火。頓時,微小的火苗就迅速變大,變成一條火龍。很快油燃燒完,火滅了,“龍香”上不停地升起縷縷煙霧。
點完香,我們又來到二伯家門口,吊上鞭炮,等待歡慶_的隊伍的到來。聽二伯講,村里有個習俗,就是每逢元宵佳節的時候,鄉里都組織迎春_,_的隊伍來到哪家門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_的隊伍所過之處,鞭炮噼里啪啦地響個不停。二伯正談著,_隊伍已經來到門口,只見長長的_隊伍像一條長龍,東不見頭,西不見尾,踏著平坦的村道緩緩向前進。有的吹橫笛,有的彈琴,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著“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我正看著,爸爸已經點響了鞭炮,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鞭炮聲伴著歡慶隊伍動聽的笛聲、琴聲、鼓聲,組成了一首歡慶元宵的歌。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6
過元宵節,怎么少得了吃元宵這一重要習俗。不論是“搖”出來的元宵,還是“包”出來的湯圓,都寄托著人們對于國泰民安、舉家團圓的美好期盼。然而,買元宵得趕早。多家老字號門前排起的“長龍”,超市里火爆的銷售現場,不僅源于市民對“吃”的熱情,更詮釋著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亙古不變。而榴蓮、咸蛋黃、鈣奶味等新口味成爆款,也提醒著商家,要想讓產品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就要不斷在傳承中創新。
此外,做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各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正在如火如荼上演著。細觀這些活動,雖然頗具創意和新奇,但傳統文化元素并沒有缺席。也正因為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才讓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歷久彌新。
事實證明,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不僅為生活增添了一份儀式感,還充分體現了元宵節的文化內涵。吃也好,玩也罷,市民盡享熱鬧歡樂的同時,也讓元宵節的文化底蘊愈加深厚。
在我國很多地方,過了元宵節,才算過完了年。這個特定的節日含義也提醒著人們,要珍視團聚。將要踏上返程路的你,是否已經預約了下次闔家團圓的日期?
元宵節歷史悠久,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節日的意義不會變。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元宵節“鬧”起來,應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7
元宵節,這個春節之后的首個重要節日,迄今已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或出門賞月、或燃燈放焰、或舞龍舞獅,或喜猜燈謎、或共吃元宵,以當地的民俗民風將這個節日推向另一個新的熱潮。元宵節真正的動力,緣于它處在新的時間節點上,人們期許利用它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愿望。正月十五鬧元宵的“鬧”字,道出了這個節日奔放、歡騰、火爆的特性,也道出了人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弘揚。
在過去,元宵節也是未婚男女一年中為數不多的見面機會,緣此有了“情人節”的特征,亦被稱為中國人的“情人節”!叭ツ暝箷r,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睔W陽修的《生查子》即描繪出了元宵佳節男女相約的浪漫畫卷。當然,與元宵節相關的動人傳說故事遠非如此。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元宵節作為“狂歡節”的特質在城市中逐漸淡去,原有的“情人節”等特征也在慢慢消逝。相比過去元宵節的精神性和文化性,有人甚至認為如今的元宵節更像是一場物質化的狂歡。比如,元宵的“外形”和“內容”花樣百出,蒸元宵、烤元宵、油炸元宵等層出不窮,容易讓人產生只重形式而輕內容的感覺,反映傳統文化本質的氛圍卻少了幾分。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8
圖書館閉門謝客、春節和元宵活動取消、賀歲片撤檔……遠離聚會安心宅家,成為這個春節特別的標簽。然而在這份全民的安靜里,涌動著共識,充滿著力量。在這場波及全國的戰“疫”中,沒有一個局外人,面對疫情,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武漢血庫告急,江西啟動贛鄂血液聯動保障機制,不少市民獻上愛心,為武漢戰“疫”出一份力;愛心企業自發向封閉管理小區免費配送蔬菜,得到小區居民由衷稱贊;退休老黨員自發穿上紅馬甲,與鄉鎮社區干部一道,走村入戶排查、參與設卡值守、為湖北返鄉人員測體溫、拿著大喇叭義務宣傳……
信念和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援鄂醫療隊馳援湖北,體現著信念。眾多醫護人員和基層工作者“逆行”的身影里,體現著信心。對更多的公眾來說,愛護好自己和家人,就是此刻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雖是元宵佳節,但目前疫情防控工作仍然處于關鍵時期,防疫工作不能停下腳步。“門雖封禁、人情猶暖,一方有難、八方來援”。封閉管理、減少人員聚集不能將關愛隔絕。自從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之后,廣大基層工作者作為“逆行者”,在絕大多數人元宵節“宅”在家中的時候,他們仍然穿梭在街頭巷尾,傳播著對居民群眾、隔離人員的關愛。他們為居民和觀察人員送來湯圓,讓他們在疫情籠罩下的元宵節同樣感受到暖暖的溫情。街上的熱鬧少了,但人們心中的溫暖沒少。疫情面前,這是一個特殊的元宵節,廣大基層干部舍棄小家團圓,只為贏得大家安康。
去年元夜時,舞龍燈鬧元宵。今年元夜時,你宅家我守候。元宵節不團圓,是為了日后更好的相聚。今年的元宵節在全國上下合力抗擊疫情中度過,病毒無情人有愛,這個元宵很溫暖。相信只要我們心有大愛、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日迎接春暖花開!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9
歡度元宵節,貴在一個“歡”字,在這里“歡”字內涵豐富。有出門賞月之歡,燃燈放焰之歡,喜猜燈謎之歡,共吃元宵之歡,拉兔子燈之歡,耍龍燈之歡,耍獅子之歡,踩高蹺之歡,劃旱船之歡,扭秧歌之歡,打太平鼓之歡,等等。這里的“歡”是從“春節”的小家之歡,過渡到了大家之歡。
展望新精彩,貴在一個“望”字。在這里“望”字蘊含在元宵節的諸多活動中,讓人美麗遐想,浮想翩翩。比如,元宵節,是新一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自然要仰望天空,望月遐想,讓人們從忙碌的春節拜年中走出,自然令人煥然一新;比如,元宵節鬧花燈,盞盞花燈,照亮夜晚,照亮新的生活之路,讓人展望未來;比如,踩高蹺,更是站得高,望得遠;還有,猜燈謎,分明就是引導人們思考,用智慧展望未來;熱鬧的元宵節是對過往的總結,更是對未來的展望,新的一年開始了,新的精彩需要我們用智慧與汗水來打造。
其實,元宵節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個歡度與展望結合的果實。歡度就是大家共享,共同融入;展望就是汲取諸多滋養,勾勒美麗未來。元宵節是一個多種文化融合凝聚的節日。元宵節的形成給我們一個重要啟迪,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不是單打獨斗的,都必須在“歡度”與“展望”中汲取多元營養,不斷升華,不斷打造,這在當下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今天,我們歡度元宵節,展望新精彩,就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望新一年的精彩創造。元宵節悄然告訴我們,春節已成昨天,新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紅紅火火,生機勃勃,開啟新一年打造精彩的嶄新征程。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0
此次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加深對我國傳統“元宵節”的認識,了解元宵節的一些風俗習慣,也讓孩子感受到元宵節的歡樂的氣氛,更是激發孩子門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元宵佳節是快樂的日子,更是熱鬧歡騰的日子,2月14日我們世紀星幼兒園里喜氣洋洋,熱鬧非凡。因為我們團聚在一起舉行“快樂迎元宵”的活動。
在教室里教師向大家介紹了元宵節的來歷,讓孩子們更近一步的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元宵節特殊的日子里,在這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讓孩子們和教師們共同感受民間文化的博大情深。
上午,老師們介紹元宵湯圓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并讓孩子親手搓湯圓。下午,老師們帶領孩子們提著自己和爸爸媽媽制作的元宵燈或者購買的燈籠集體到安海公園進行游園活動。大家在公園游玩、照相,整個公園到處充滿著快樂的笑聲,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過節的喜慶。我們深深感受到:我們應盡量提供給孩子動手、動腦及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孩子們無時無刻地體會到快樂在自己身邊。
這次元宵慶祝活動,孩子們感受到在幼兒園過元宵節的快樂,也學到了不少本領。我們體會到在日后的活動中我們還需要不斷推出更新和新穎的活動內容,創新各個活動形式。相信以后的活動將會越辦越好。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1
當然,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的元宵節,之所以長盛不衰,成為大家十分重視的節日,這是因為含有中國人深深的精神寄托。如今新俗舊俗混雜,就連過年都是如此。網上“春晚”已搞得風生水起,而網上過元宵節也悄然興起。所以,把元宵節“鬧”出更多文化味,讓元宵節成為普天同慶、人人參與的快樂團圓節,在堅守與傳承中與時俱進地創新“節文化”,讓元宵文化更富活力,既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也應是文明提升的展現。
由此,讓我們把元宵節“鬧”出更多的文化味,以更多地展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都在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讓我們在堅守與傳承中創新“元宵節文化”,不負春光起好步,追夢出彩開好局。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2
元宵節期間,市委宣傳部、市文廣體局、市文聯在金沙廣場舉辦了“金蛇迎春鬧元宵”文藝演出,有舞蹈《歡天喜地大拜年》、錫劇《紅花曲》,市空竹協會帶來的.《金蛇狂舞》等精彩節目,整臺演出精彩紛呈,豐富了群眾節日喜慶氛圍。金城鎮翠園等社區開展了元宵猜燈謎會,她們精選了字謎、成語謎、地名謎等多種謎面形式,吸引了眾多老人、小孩參與,活動增進了社區學生之間的交流、普及了文化知識。
慰問走訪暖民心。春節、元宵節期間,全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廣泛開展了節前慰問困難戶、養老院、退體職工,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及過年物品,結對幫扶單位還看望了消防大隊官兵們,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豐富部隊節日生活,市婦聯等部門開展了“愛心媽媽”——對留守兒童、流浪兒童、殘疾兒童進行了幫扶慰問。市新聞媒體通過新聞報道、訪談、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準確的對全市各鎮區的主題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共計報道100余篇。通過欄目“身邊好人”、“他們過年不休假”、“新春特別報道”“文明餐桌”等系列報道,傳播了我市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過年氛圍。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3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各民族的節日風俗不一樣,我們家鄉過元宵節熱鬧非凡,喜氣洋洋。這天的活動內容真是豐富多彩啊,似乎要把所有喜慶都融入這一天。
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他別是舞龍、舞獅最熱鬧,龍是花布做的,有的用十個人舞,龍頭前面有一顆珠子。這個珠子叫“龍珠”,龍舞起來時很好看,像真的的龍一樣,觀眾不斷叫好,有些觀眾去摸龍,他們說摸了龍能治百病,一年都不會生病,舞的人舞的滿頭大汗,觀眾拍手叫好。
說舞龍精彩,還有根有意思的,這天人們都要走出戶外,到處游玩,親戚們一起去游玩,聽他們說,又完了以后一年都不會生病,不過我想人們出去走一走,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春節間吃的好,喝的好,人們出去活動活動,鍛煉身體當然不會生病。過元宵節這天還有個最吸引人的節目——看煙花,6點鐘時廣場已經來了很多人了,都在那里尋找好的位置,7:00了,到處人山人海,只聽見“呯”的一聲,禮花爆開,照亮了天空,接著又放了一個禮花,禮花爆開的時候是紫色的,非常好看,接著把禮花爆到水面上,禮花在水面上跳舞,大家都高興的歡呼起來,我們聞到了許多火藥味,突然,一個禮花爆開了,綠色馬上變成紅色,又變成了黃色,隔了幾秒,又發出了幾發,精彩的時候到了,一個禮花爆開了,像一簾瀑布飛流直下,真是有一落千丈的感覺。焰火晚會結束了,但是人們還留戀在晚會之中。
家鄉的元宵節真是個快樂的節日。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4
元宵節歷經千百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文化張力,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我們歡度傳統節日,保持其中的儀式感,在習俗中感受文化的精髓,恰恰說明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難以抵擋的吸引力。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面對這些輝煌的藝術作品,使我們油然而生自豪之情。無論我們走多遠,都應該回過頭看看老祖宗留下的燦爛文化。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5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那里到處都在放煙花,就是一個煙花集會,你走在路上,從街這頭走到街那頭你就能看見各個地方的個人或團體組織的放煙火。
先從家門口出發,我們就能看見院里的鄰居放的煙花。一會兒就一個響聲,然后在天空中就綻放一朵紫色的煙花,一會兒又一個響聲,天空就一朵亮藍色的煙花。就在院里看了一會兒一會兒的,小小的煙花,慢悠悠的一個個的在黑色的天空里開放。不過這個可是看著不過癮的,所以我們就往廣場上走吧。
正月十五的的日子,路上人可真多啊。走在路上一會兒冬天一個亮火,一會兒西邊一個彩色焰火,看的我可是眼花繚亂的?旖咏鼜V場的人就變得更多了,看來人們都等著廣場的大號煙花呢。真正的煙花宴會可是在廣場上嗯。
等了一會兒,煙花宴會終于開始了。先是一連串的普通的彩色煙花,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黃色的,都是一個接著一個不停地在空中綻放。有的時候那些彩色煙花還會交錯在一起。然后放的就是變色煙花了,在天空中爆開先是金黃色,然后就是綠色的,接連不斷的煙花引起人們的接連叫好。
正月十五看煙花,看完煙花笑哈哈。看完煙花盛宴后,我們就可以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6
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掛彩籠,吃湯圓、踩高蹺、舞龍舞獅齊上陣,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品元宵、享節福最為實際、生動、有趣的寫照。然而,在傳承古老民俗的同時,一些不符合現代社會文明規范的習慣也得以延續,比如燃放煙花,這種行為不但容易形成安全隱患,而且其中的有害煙霾會造成環境污染,令居民生活苦不堪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于20__多年前的秦朝。一開始人們通過吃湯圓賞月來表達去年家人團聚的喜悅之情和對來年團聚的期盼,湯圓表面上樸實無華,內里卻是甘之如飴,甜甜蜜蜜充滿著對新年的美好祝愿!賞花燈逛集市也是鬧元宵的活動之一,從古至今一直源遠流長,就像古代文人墨客詩中寫的一樣,“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描述了元宵節年輕男女們在花燈下邂逅,尋找美好的愛情。如今的元宵節,除了花燈以外,還有舞龍舞獅等節目,大街小巷人潮擁擠,熱鬧非凡,然而在這蜂窩式的人潮中,人們寸步難行,尤其是年邁的老人和稚嫩的兒童,在人群中互相擁簇著,很容易造成踩踏事件,可是人們似乎都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仍然相互推擠著往前沖,絲毫沒有顧忌到周邊人員的安全,這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除此之外,燃放煙花已經成為鬧元宵不可缺少的慶祝品,在人來人往的人群中,人們觀看著舞龍燈,挨家挨戶燃放著煙花,瞬間大街小巷煙霧繚繞,刺鼻的煙霾直沖人們的鼻眼中,這不僅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破壞了環境的平衡,污染了空氣。同時,鞭炮的巨響聲,也影響了周邊學校學生們和小區居民們的生活。道路上火花四濺,很容易誘發火災,對于大流量的人群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雖說元宵節要鬧,可是在鬧過之后,我們是不是應該靜下來深思一下,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我們的行為是否文明得當,如今的社會倡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而我們的所作所為絕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需要找一個平衡點,既要傳承年俗,又要保護環境,比如倡導使用電子鞭炮來代替煙火爆竹,同時倡導人們在鬧元宵時要有秩序,切莫相互擁擠,文明出行,幫助身邊步履艱難的老人們,大家一起文明歡快的過節。
過完元宵才叫過完年,讓我們一起傳承元宵文化,讓文明與傳統節日同行,張燈結彩吃湯圓,遠離煙花和爆竹,文明出行,過一個安全、文明、吉祥的節日,讓元宵節真正的成為一場“文明盛宴”!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7
元宵節歷史悠久,與其他傳統節日的過法稍有不同的是,過元宵節被稱作“鬧元宵”。一個“鬧”字把元宵節的狂歡氣氛表達得極為生動。如果說春節是團圓節,那元宵節則是全民“狂歡節”,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然而,元宵節并非僅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碗湯圓那么簡單,更多在于強調共同享受、傳承的文化氛圍。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形式怎么變化,元宵節的文化內涵、精神實質不會變,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財富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
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表面上是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闔家歡樂,其樂融融,而實質上,卻是中國民間世代相傳的民俗體現出的文化價值。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全民共樂鬧元宵,細品元宵節文化,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過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彰顯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在堅守與傳承中與時俱進地創新“節文化”,才能使元宵文化更富活力和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元宵節的理解,多局限于“吃元宵”的節日。公眾對元宵節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甚至有偏頗。這表明,元宵節的文化傳承還存在不足。應該重視這一現象,利用好元宵這個難得的節日,多組織和引導一些傳統文化活動,讓元宵節鬧出更多傳統文化味。其實,傳統節日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中國民間很在意過傳統節日,這是因為傳統節日里的各種活動,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春節演繹了舉國同慶的歡樂祥和,元宵節則承載了新年新希望。只要元宵節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就一定能為民眾帶來節日的精神福祉,也必將催生新的文化年俗和風尚。這是時代進步的標志,也是現代社會的追求。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8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迎來了。為了慶祝“元宵”全國各地的人都流行放煙花,今年的元宵也不例外,爸爸給我買了一百元的煙花,這一百元買到的煙花可多了,其中有兩個價值25元的“滿天星”,還有兩盒“熒光線”,還有一排“小蜜蜂”,也有三包“小火箭”,還有……
元宵節的夜晚,街道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擁擠得水泄不通;天空中煙霧彌漫,五彩繽紛?粗蠹曳艧熁,我也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滿天星”,點著它的引線,很快看到煙花飛向空中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花朵散開了,周圍的人不斷歡呼“哇!好漂亮哦!”此時我感到非常自豪。
緊接著,人越來越多了,我更加興奮得拿起了“小火箭”,只聽見“嗖”的一聲直沖云捎,“嘣”的一聲就墜落下來。
突然,一盞“孔明燈”緩緩地向上飄去,周圍的人都目不轉睛的疑似著那盞燈,似乎內心都在祈禱:“孔明燈給我照亮前程吧!”
夜深了,街道上的人群漸漸地散開了,我也隨著爸爸,母親回家了。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19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叮咚叮咚”,快樂邁著無聲的步伐悄悄
降臨在人間這個仙鏡,在這繽紛的世界里,我們迎來了元宵節,對了,在元宵節里,“花燈可是主角哦!
站在遠處,連串的花燈好似兩條五顏六色的長龍,直朝街道的盡頭游去,它又像彩鏈,纏繞在兩旁的“圣誕”樹上,發出奪目的光彩,好象照亮了全世界,它還像銀河,望不到尾,而我們只是岸邊的綠葉,靜靜地欣賞著映在河面上閃爍的星星……
小攤邊,馬路兩旁,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人群,欣賞那美麗的畫卷,一只小黃牛闖入了我的視線,定睛一看,這只小;艨蓯蹣O了,藍色的羊毛般的頭發,兩顆烏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轉著,還有那張可愛的嘴,大大的張著,好象什么事讓它開心地合不攏嘴。更有趣的是那一對牛角,金色的,像金色的牽;,不停地打著轉,讓人心曠神怡。
除了小;,別的花燈也不差,一個個都在爭奇斗艷。瞧!那只小老鼠花燈,胸前掛著金色的帶子,咧著嘴,在歡呼我們的到來。長長的耳朵,紅紅的眼睛,白白的絨毛,這一下子讓我們聯想到了小白兔,它們前面露著兩顆大暴牙,耳朵豎的筆直筆直,好象正在思考什么。臉譜燈更是不落后,托著長長的絲帶,隨風飄動,好象展現在我的眼前,一半臉黑,一半臉白,使我一下子沒有回過神來。更惹人喜歡的還是星星燈,它全身金黃,十分耀眼,時不時的閃爍著奇異的光芒,它不禁讓我想起了五星紅旗,它總是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是如此,它總是站在月亮旁,雖然沒有月亮那樣亮,給故鄉照得分外亮,它是純潔的,招喚朋友,一起照亮人間。星星給月亮陪襯出更加絢爛的色彩。
好一個鎮海的燈會,它不僅是一個燈的海洋,而且是個人海,無數的燈和無數的人聚在一起,構成了景色奇異的燈和人潮。這也不正標志著,我們鎮海的經濟在發展,吸引了許多游客。我們在燈的海洋里盡情地欣賞。
我完全沉浸在燈的海洋。漸漸的,天下起了毛毛細雨,風輕輕地吹著,我的心也隨風兒飄向美麗的城堡……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0
“哦--看燈了、看燈了”!車門一打開,我和妹妹便興奮地大喊起來。家里的小狗“虎子”猶如一只脫離鐵籠的小鳥,飛快地奔向草坪。
放眼望去,整個公園到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在公園門口,一個“大棚”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邊信步走過去,眼前的美景簡直把我驚呆了:一串串紅燈籠掛在上空,下面吊著銀色的風鈴,風輕輕地吹著,風鈴發出陣陣清脆悅耳的音符,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一個個小太陽,散發出無際火紅的霞光,風鈴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點點銀光,在紅燈籠的襯托下,耀眼極了!
其它的燈也令我著迷,有象征豐收喜悅的花燈、有城市未來建設藍圖的花燈......,我們走到一個長廊里,我最喜歡一個由玻璃杯做的燈,里面是紅色紙卡折疊出許多千紙鶴燈籠。瞧,那晶瑩剔透的小燈是多么惹人喜愛。走出長廊,一個柱形的花燈讓我十分喜歡,四條色彩不同的大龍攀爬在柱子上,栩栩如生,好像在為我祝福!
傍晚,燈漸漸亮了起來,燈光一閃一閃,五顏六色,美麗極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遠看,那紅紅的燈籠猶如新生的太陽!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1
一個人不是孤獨,思念一個人才會孤獨,思念一個失去的家就會滿懷孤獨——陳樟玙璠。
又是一個蓄滿念想的日子——元宵節。
元宵熟了,漂在鍋里,輕輕一撥打著旋兒,像我撲棱撲棱的心跳,我知道這又是一個心花搖曳思念的時刻。
滿懷柔情,幾絲眷念,花開有聲,落英無語,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節真是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的日子,它是個讓甜蜜和思念、離愁和失落、遙想和回憶占據春幃意鬧的日子。
為了過年的圓滿,今天人們又放響了鞭炮,向年發表最后的祝詞,蔓延高掛的燈籠瞪著紅眼樂淘淘地在春風里微笑,應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個善感的人,總覺著這鞭炮聲在此刻是如此的顫動思念的心,我想此時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會增添幾絲念家戀親的愁思;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更是心頭盤旋縈繞難以下咽的悲苦。
元宵啊元宵從感性上講成了過年的句號,人們的喜悅也將在一天隨著爆竹煙花的鳴響、盛開、飄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歸于灰飛煙滅·····
年啊從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遠一點,從元旦起年就讓人沉迷,沉醉,沉淪,撩撥澎湃著這人們的心潮。因而說每一個節氣里都有約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瀾渲染氣氛,當然屬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畫,春聯,糖果,餃子等。元宵節元宵成了主角,各種口味的元宵代表著人們的飲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來鬧新春,元宵節一過你就算過完了,一切都變得平淡無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美輪美奐的繁華似錦又要歸于平靜。
生活是一個永不停息的輪回。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個節氣里都有一個念想串起人們的共鳴,只因為每個節氣里都蘊含著相似的溫暖,不同的人內心深處里流淌著不同的眷戀。逢年過節闔家團圓才算完滿,節日里你會被寵著,疼著,愛著,念著,幸福著,當然也會被孤單和寂寞包圍著、畫心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癡念、糾結,難過,但無論怎樣日子都得過。
說白了年不過是一個字,元宵節也不過是個詞,一個延展著生命時光與感情沾親帶故的詞,人們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節里看看過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煙花在甜蜜見就變成彼岸的重溫和回憶,人們又開始遙想下一個粘著念想的日子······
元宵節啊,你知道今日又讓多少人感懷吟嘆,編情為經,織愛為緯,細細地密織思念的網,用豐潤暈染的唐詩念你,用豪放婉約的宋詞粘你,用飽滿情懷的丹青妖嬈你,用感人心魄的樂曲縈繞你。
一鍋元宵煮飄搖,一場團聚,一世離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個元宵都有親人的疼愛,粘著血緣親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淺,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著團圓的圓滿。所以我要說,你快樂,天天像過年,你悲傷,日日像末日。
過了今天的元宵節就算過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愛!但絕不是生命最后的疼愛!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2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耍龍燈,鬧花燈的習俗,而耍龍燈這一活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從前,人間風調雨順,王母娘娘趁著天氣好,就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但是,玉帝很愛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這不,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會結束后,他又忙著寫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寫錯了。這下人間可大亂了。有的地方洪水暴發,有的天地干旱…有條青龍知道了,悄悄地飛上天,偷偷改了雨簿。這時,玉帝也察覺到雨簿寫錯了,所以,他打開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馬上派人查找是誰該了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龍改的。他很生氣,所以,他馬上派丞相到凡間去追殺青龍。
丞相來到凡間用盡了各種辦法最后處死了青龍。死后的青龍化作一只神鳥,天天在靈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內疚,明明是自己寫錯了雨簿,還要處死給自己改錯的青龍,所以,玉帝讓百姓們隆重紀念為民造福的青龍。
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老百姓就會用竹子扎成龍燈,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扛著龍燈游街串巷,以表示對青龍的感激和懷念。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現在。
每年的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也要去看耍龍燈,真是很熱鬧。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3
元宵節,這個傳統節日在很久以前就開始盛行了,放彩燈,舉國歡慶。但,我今年在學校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x月x日那天,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學校早已煥然一新,操場上掛著幾個超大號的燈籠,張燈結彩。等到第二節課過去,變化更大了,操場上貼著很多燈謎,以及由許多同學組成的“大!薄
等到上課鈴響過后,猜燈謎活動開始了。我左瞧瞧右看看,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燈謎。再看看別人,都猜對一兩個了,我急得直冒汗。忽然,我看見一個超級簡單的燈謎:雪中送炭(打一歌名)。這也太簡單了吧,不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嘛!我馬上撕下來。可命運總是和我作對,我不知道209班在哪兒。
我以為在老教學樓,可是沒找到。后來我才打聽到原來在辦公樓,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四樓?山淌依锟諢o一人,我頓時感到我的心好累。≌伊诉@么多次,難道最后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就當我要放棄之時,旁邊辦公室里傳來一陣笑聲,這笑聲像是天籟之音,我似乎又看見了希望。只見老師們在里面聊天。我把燈謎給老師看,老師也真大方,一條巧克力飛來,哈!原來我猜對了。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又開始在茫茫人海里搜索燈謎,第二個燈謎很快被我猜對了,一根棒棒套到了我的手里。在歡樂中,下課的鈴聲在不知不覺中響了起來,宣告這次活動圓滿結束……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4
中華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打開這座寶庫的大門,我們認識了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了解了古代神話故事,欣賞了古代建筑和繪畫,知道了中國有許多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是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日,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為“元宵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舞龍燈、觀彩燈、猜燈謎、吃湯圓,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每當元宵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其中有一道必不可收的美食——湯圓。熱氣騰騰的湯圓上桌了,它們一個個圓溜溜的,浮在湯面上,像一個個胖娃娃。我舀起一個湯圓,先吹了幾下,輕輕一咬,甜滋滋的,湯圓的汁都溢到嘴角旁,媽媽笑我像只小花貓。湯圓有黑芝麻陷、花生餡、豆沙餡等。
吃完團圓飯,我們一家人就去上街。街上人山人海,整條街像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來到滿園春,到處是擺滿花燈的小攤,花燈各種各樣,我又看見有聰明的喜羊羊、有懶惰的懶羊羊,除了卡通形象的花燈,還有花型的燈,各種動物形狀的燈……
元宵節的活動真是絢麗多彩,真令人難忘啊……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5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要看舞獅子和吃元宵。
元宵節的時候,爸爸帶我去看舞獅子。來到那里,只見人山人海,我和爸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去。雖然擠了進去,但是戲也快結束了,但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粗粗蝗灰恢弧蔼{子”爬到另一“獅子”的頭上,跳了下來,我嚇得閉上了眼睛。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只見那兩只“獅子”生龍活虎,沒受一點傷。突然,“它們”各爬上了一個很高的板凳上,嘴里吐出了一幅對聯,人們紛紛鼓掌。
回到家后,只及一碗又大又圓的湯圓,正等帶著主人的到來我頓時餓了起來,就連忙吃了一個。啊,是芝麻餡的,不但香甜而且光滑。這種味道,至今還使我元宵節回味無窮。
我盼望著下一個元宵節快快地到來。
過元宵節心得體會 篇26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元宵節吧!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會賞月、猜燈謎、打燈籠、吃元宵……
賞月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會提著花燈籠東跑跑,西跑跑,我小的時候媽媽也給我買過燈籠,我提著燈籠玩的可開心了。這一天,公園里的樹枝上都懸掛著大大小小的燈籠,上面寫滿了謎語,有許多游客都興致勃勃的在猜燈謎,可好玩了。猜燈謎是從古至今人們在元宵節里最喜愛的項目之一。
元宵節這天最重要的當然是吃元宵了!元宵是由糯米面制成的,有豆沙餡、芝麻餡、桂花餡……我最喜歡吃豆沙餡的,元宵吃起來粘粘的、甜甜的。元宵節這一天一定要吃元宵喲!因為它代表著團團圓圓呀!
元宵節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我們要感謝先輩給我們留傳下來這么好的傳統文化,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