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感恩心得體會(精選4篇)
中秋節感恩心得體會 篇1
一個人。一壺茶。一池荷塘。一輪明月。靜靜地,坐在荷塘邊,披一身白月光。
秋蟲低吟,伴著月色在荷塘流淌。今夜,晚風,秋蟲,月色,荷塘都是我幸福的情人。今夜,你不在身旁。
心跳的聲音在天籟間起起伏伏,如你漸行漸近的腳步。最終一粒螢火蟲飛過,我的眼前閃過一幕幕我們的過往。那是一種被輕咬過的疼痛,那只調皮的黑螞蟻,今夜你要逃向何方。
一列高鐵擦著夜色悄然駛過。掠走風,以及一道銀色的光。那是失聰者的閃電。片刻明滅將你隱藏的身影喚醒,關于我們的那些記憶被瞬間拉長。
綠色的信號燈光在中秋的夜里輾轉蜿蜒。清澈而寧靜,仿佛十年前你看我的眼睛。還有我腳下的那幾對鋼軌,它們不好意思聽我的情話,干脆如蛇一般鉆進了前方。它們的更遠處,夜色一片蒼茫。
其實它們無路可逃——那狹長的軌面上,分明有一種冷靜的白色在時刻追逐,隨月流淌。我在想,剛才那風馳的列車里,有你么?
和諧花園旁的黃山路,沿街的桂花細心地開了兩成。淡淡的清香若有若無,忽緊忽慢,仿佛是在和誰捉著迷藏。
仔細聽,城市的喧囂里也能篩出蟲鳴,它們和桂花的香一樣,羞羞答答,躲躲閃閃,一如第一次見面時你的忐忑和慌張。
這是一座盛世之城。路燈和霓虹都很招搖,它們徹夜地熱鬧著都市人的心事,儼然也把自我當做了另一種月光。
一路向西。十年之后,采一撮花黃放在手心,使勁地聞,我認真地猜想著你今日的模樣。
一池的白月光。一城的白月光。一肩的白月光。
中秋節感恩心得體會 篇2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可是,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經典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中國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先思念、溫柔、完美、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忙,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期望,想到明天的完美。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忙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我的“心月”吧。
中秋節感恩心得體會 篇3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它又稱為團圓節。中秋節這一天,人們要回家看看自我的父母、親人,全家人團聚在一齊,吃月餅,賞月,慶祝中秋節。
今年的中秋節,我和媽媽回到了外婆家,和親朋好友一齊享受團聚的歡樂。每逢佳節倍思親,很可惜我爸爸在北京黨校學習,不能和我們一齊過中秋節。雖然遺憾,但在這一天我還是收到爸爸的節日祝福,我和爸爸用電腦進行一次跨越千山萬水的視頻……在網上我們與他共度中秋佳節。
親戚們都來到了外婆家,家里充滿了溫馨。晚宴開始了,善于烹飪的外婆自然做好了一桌美味的飯菜:又香又酥的烤鴨、味道鮮美的清蒸鱈魚、爽口的藕片、美味的大蝦、濃香的雞湯……光是看到這些花花綠綠的菜,我的口水就開始放肆地在嘴里打轉了,過節真好,心里異常高興,盡情地品嘗著可口美味的飯菜……不知不覺在親人們的歡聲笑語和互相之間的祝福中結束了晚餐。
吃過了晚餐,香甜可口的月餅和水果靜靜地躺在果盤里望著我們。噢,開始賞月吃月餅了,我們全家興奮地來到陽臺,欣賞那圓月。明月如鏡,星斗滿天,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橙黃色的月餅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這時候我咬了一口月餅,松軟的餅皮夾雜著甜津津的餡,那滋味簡直妙不可言!我們邊吃美味可口的月餅一邊賞月,過得別有一番情趣。
中秋節感恩心得體會 篇4
心如夢般的漂泊,情如過眼的云煙,當炎熱還未曾完全退去的時候,金桂卻已飄香,明月悄悄豐腴。獨在異鄉的星空下,久遠的深情如潮而至,點點,都是故鄉的回憶,滴滴,都是思念親人的淚水。
路遠,雙腳踏不上歸鄉的路途,一顆心卻早已飛到父母雙親的身旁。爹呵,您那蹣跚的腳步,踩踏在兒的思念里步步成痛!娘呵,您那滿頭的白發,絲絲牽扯著兒每一個不能入眠的夜晚!多年的漂泊,兒與雙親月圓人不圓,總是隔著千重云,萬座山,總是在這個中秋的日子,兒在明月下淚水成行。
堆積的思念在冰冷的城市一角寂寥的游離,絲絲縷縷放飛在落日的黃昏,那溫暖的夕陽,是母親柔和的臉龐。晚空中一輪中秋的佳月遙掛,夜風輕拂,像是一曲思念的音符,彈奏著牽掛,慰藉飄零在異鄉的魂夢。朦朧的記起兒時的情景,那些個再也尋找不回的歡樂中秋,沒有精美的月餅,沒有豐盛的晚宴,沒有如此多愁的感悟,然而,卻有樂趣卻有幸福卻有滿足的笑容掛在母親甜蜜的臉上。那些溫馨的場景仿佛還在昨日,歲月卻將當年那個青澀的孩童推上了中年的不惑舞臺,將那以往年富力強的父親折彎了腰,將那滿頭青絲的娘親染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
回頭再望來時路,故鄉的記憶依然如此清晰,即便許多地方已改變了太多,但還能記得當初的景物,一座石橋,一條小河,一棵掛滿了金黃色果子的銀杏樹,一輪干凈明亮的中秋月。當時的天真爛漫,與兄弟姐妹圍坐在中秋月下,聽父親打著蒲扇,喝著粗茶,吸著旱煙講過關于月亮里住著寂寞嫦娥的故事,當時母親在月下一臉幸福的樣貌,不時將針在發間擦抹縫補著衣裳,閉上眼睛,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