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心得(精選6篇)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心得 篇1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疫情爆發之際,正值春節期間,我正好閑在家。起先,我并沒有太過在意,總覺得這場災難離自己較遠,然而,疫情發展迅速超乎想象,患病人數不斷增加,再加上有武漢打工回來的,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就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村村委積極響應上級指示,率先做出反應,有條不紊地安排起防疫工作。一方面對從外地回鄉的村民進行精準的摸底和排查,一方面對人流密集的區域進行及時管控,同時全天各時段地在村里進行防疫知識宣傳和安撫村民情緒,對打算辦婚宴的村民及時勸導其取消或者延遲婚禮,勸導辦白事的村民一律簡辦,并且安排志愿者村民每天沿街道噴灑消毒藥水,由志愿者向村民發放防疫情傳單,讓大家有防疫意識,這一系列的舉動很快取得了效果,村民們的情緒慢慢被安撫下來。
看到村委會的同志積極地投入工作,我意識到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應該主動地站出來參與村委會組織的防疫工作。于是我志愿參加了防疫工作。我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在村里的街道路口設卡排查,對外來車輛和人員進行勸返,對本村的來往車輛進行登記,同時對周邊經過的村民進行防控知識宣傳,也向村民發放防疫情傳單。另外,村委會還組織捐款活動,村民們積極響應,為武漢加油!
雖然說疫情依舊嚴峻,但我們要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勝利終將是我們的。03年的非典都已成為過去,冠狀肺炎也終將遠去!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心得 篇2
“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我們是同海之浪,同樹之葉,同園之花”……這些印在中國企業對外援助醫療物資包裝上的寄語,令人振奮、給人溫暖,激勵著國際社會攜手抗疫,為世界加油鼓勁。
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但境外疫情呈現令人擔憂的加速蔓延態勢。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近期舉行的例行疫情簡報會上表示,許多國家大量需求物資,未來物資短缺將是一個挑戰。“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在這種背景下,從官方到民間,一股援助世界的暖流在中華大地上奔騰流淌。中國企業在保證國內供應的同時,立即協調行動,運物資、派專家、出方案、談經驗……助力國際戰“疫”,向世界傳遞“中國溫度”。
馳援海外,彰顯中國企業道義與擔當。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我們沒有忘記,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候,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向中國伸出了援手。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中國企業也盡己所能,貢獻力量。近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不斷拓展海外業務。不僅技術、標準、裝備出海,企業文化、精神、理念也逐漸在當地生根開花。除了經濟效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融入當地,也成為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標準。基于這種責任和擔當,不少中國企業克服了采購、生產、運輸等環節的重重困難,將緊缺急需的醫療物資及時送往所需地,贏得當地民眾的信任和國際社會的尊重。
馳援海外,凝聚國際社會信心與力量。中國擁有全球規模、門類、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中國企業復工復產正穩步有序推進,醫療物資生產能力也在快速恢復和提升。此外,很多中國企業參與了國內疫情防控,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驗。無論是生產供應物資、提供技術保障,還是選派專家指導、介紹診防經驗,中國企業的加入,無疑會增強全世界抗疫信心,凝聚起國際社會戰“疫”合力。據外媒報道,中國企業“跨界”生產醫療物資的經驗已被多國借鑒。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一些飛機和汽車制造商開始考慮轉型生產呼吸機等醫療設備。
馳援海外,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擴散,再次印證了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也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疫情無國界,身處地球村的人類此刻面臨共同的威脅和挑戰。戰勝疫情,放任、遲疑、偏見都無濟于事,唯有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有了困難一起扛”是中國企業的選擇,他們的實際行動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次生動詮釋。
青山一道同云雨,中企援外共戰“疫”。國內國外兩條戰線,各行各業眾多領域,大疫當前,中國企業送上了愛心與溫暖,帶來的是信任與尊重。疫情對他們而言是考驗,也是磨練。在全球戰“疫”結束之前,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積極參與,與各方一道并肩作戰,迎接勝利曙光。我們更相信,經過此次大考,中國品牌必將愈擦愈亮!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心得 篇3
唯有下足更精準的“繡花”功夫,才能保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齊頭并進”。
基層是防疫的第一線,也是復工復產的第一線。落實精準防疫、精準復工舉措,對基層干部、下沉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居家、戶外,通風良好、無人員聚集時可不戴口罩;在辦公、購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中、低風險地區的人們應隨身備用口罩,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佩戴,在高風險地區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對不同人群在不同場景下如何選擇和使用口罩提出科學建議,及時回答了很多人關注的口罩“何時可以不戴”“何時必須戴”等具體問題。
一份科學詳細的“指引”,符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和復工復產的需要,也有利于更精準地進行個人防護和疫情防控,體現著科學防疫、精準防疫的嚴實態度。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大部分省份已下調疫情應急響應級別,絕大多數地區已是低風險地區。在這樣的形勢下,既不能對不同地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礙經濟社會秩序恢復,也不能不當放松防控、導致來之不易的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像一只小小口罩的摘戴一樣,因時因勢調整標準、分級分類精準到位,才能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同時,推動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有序恢復。
精準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過猶不及。當前,一些地方在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的道路上,還面臨著一些“堵點”“斷點”。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當務之急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讓疫情防控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從而更加科學。如今,不少地方已經根據形勢變化,適時動態調整優化防控措施。比如,山東省規定低風險區域全面放開人員、交通管控,企業和項目開復工無需備案;成都市推動居民小區生活性服務業和裝飾裝修、增設電梯等項目有序復工復產……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打通堵點、清除障礙,有助于提高復工復產效率,促進消費釋放和人氣回升,讓我們的城市動起來,經濟活起來。
當然,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并不意味著放松疫情防控之弦。當下,唯有下足更精準的“繡花”功夫,才能保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齊頭并進”。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商貿流通行業復工營業情況總體向好,但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住宿餐飲、美容美發等領域復工率還有客流的恢復依然偏低,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人們對出門消費、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依然存在著不少顧慮。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一條條嚴、深、細、實的防疫措施落實到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堅決防止疫情反彈,才能真正化解人們的擔憂,讓人們增強信心,盡快回歸正常生產生活狀態。
基層是防疫的第一線,也是復工復產的第一線。落實精準防疫、精準復工舉措,對基層干部、下沉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一些省份選派數萬名干部到企業擔任防疫聯絡員,指導監督疫情防控,為企業解決復工難題;一些省份對企業和建筑工地等實行干部包保,建立“一企一策”“一項一策”等服務機制……扎根生產一線,快速響應訴求,有助于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優質服務。但同時要注意,在讓基層扛起更多責任的同時,也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為基層干部減輕不必要的負擔。
衛星遙感數據顯示,近期中國夜間燈光數據正在不斷回升。是每天數十萬恢復營業的商鋪,是人們復工復產的忙碌腳步,是無數人眾志成城的堅持與付出,讓我們的夜間燈光愈加璀璨,讓中華大地生機勃勃。繼續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我們一定能全面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活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心得 篇4
當前,全球疫情正呈現“大流行”特征。每天查看全球確診病例的最新數據,成了網友們的新習慣。到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每個人都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我們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堅決維護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努力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早在2月20日,習近平主席給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回信時這樣說。
危難時刻顯擔當。疫情發生后,中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兩個月來,我們親歷了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全面嚴格管控的中國力度,見證了十天建好一座醫院的中國速度,感受了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的中國溫度……當前,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轉為實行“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為世界各國防控疫情爭取了寶貴時間,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揚。
危難時刻見真情。中國向來就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傳統美德,在中國防疫的艱難時刻,世界多國和國際組織向中國提供援助,當下,中國在繼續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時,積極向世界提供支持和幫助。防疫物資一批批抵達、專家組一次次馳援、視頻交流會一場場連線……中國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千里同好,堅于金石”的珍貴友誼,踐行了“人心齊,泰山移”的合作精神,彰顯了“道不遠人,人無異國”的大國風度。于是我們看到,意大利羅馬上空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當地人們高喊“感謝中國!”,西班牙網友在網上發起“感謝中國”活動,哥斯達黎加總統在社交媒體發文感謝中國分享應對新冠肺炎的經驗……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病毒不分國界,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在這場嚴峻斗爭中,中國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愿世界攜手,讓合作的陽光早日驅散疫情的陰霾。
《疫情大考中國答卷》心得 篇6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抗疫中彰顯的愛國之情、擔當之志,展現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既有著深沉的歷史厚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強大精神力量。如何理解這一精神力量?
何中華:這場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疫情,對于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來說,的確是一次空前的大考。到抗疫取得最后勝利、“極目楚天舒”重現之時,回望曾經走過的這段刻骨銘心、永志難忘的艱難歷程,不難發現我們的文化底色清晰可辨。這場注定影響歷史、改變未來的抗疫,充分彰顯了中國人民積極而優秀的國民性格和文化品質。例如,新冠病毒讓人感到生命的脆弱,但抗擊疫情的戰斗卻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人民群眾不可戰勝的巨大力量。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群眾是銅墻鐵壁;在和平年代,人民群眾同樣是堅強柱石。在這一極其嚴峻而特殊的歷史時刻,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以其更加顯豁的方式得以彰顯。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民惟邦本”的思想。從古老的民本思想,到唯物史觀的人民主體論,其中存在著某種一以貫之的真諦。馬克思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在革命戰爭年代是這樣,在和平建設時期同樣如此。這些思想資源,在抗疫中發揮了雖無形卻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精神不是過去完成時的,而是現在進行時的;它不是既成的,而是不斷生成的、向未來敞開的。它植根于古老的文化傳統這一原初基礎,積淀著紅色文化因子,濃縮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積極成果,形成了既悠久而又彌新的精神血脈,也正因如此而能夠賦予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剛健進取、樂于奉獻、不屈不撓等品格和氣質。
邴正:兩個多月來,我們經歷了疫情蔓延全國,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局面,也見證了4萬多名醫護人員飛兵湖北、10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壯舉。疫情終會過去,但抗疫中彰顯的精神品格絕不會煙消云散,而會為我們留下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我們感嘆生命的寶貴,不忘抗疫中“最可愛的人”,更應銘記在14億多人共同經歷的磨難中民族精神的砥礪與升華。黨中央準確決策、有序指揮,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強調堅持全國一盤棋做好防控工作;軍地醫護人員聽從召喚奔赴一線,在危難中堅守,在創新中診治,拯救了無數生命;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枕戈待旦,確保社會生活正常有序,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科研工作者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盡快攻克疫情防控重點難點問題;張貼著“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標語的醫用物資馳援國外,打響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抗疫中,人民至上、勇于擔當、萬眾一心、顧全大局、敢于斗爭、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同舟共濟的精神力量充分彰顯。理解這些精神力量,一方面要走進歷史深處,追尋文化源頭,另一方面則要立足現實,把握當代中國文化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