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五四精神培訓專班學習心得2023(精選3篇)
弘揚五四精神培訓專班學習心得2023 篇1
青春是什么呢?有人說,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欲向世界展現獨自的風姿;又有人說,青春是一團燃燒的火,燃盡了童年的稚嫩與無知。
在1919年,有一群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青年學生,為了打破黑暗,走向光明,讓自己的祖國獨立、富強,揮灑出了自己生命與熱血。在史冊中譜寫下了感人、壯麗的青春之歌。
光輝的五四運動被記入史冊,但它展現的不僅是一個事件,還展現出了一種精神,一種為民族安危著想,為祖國的獨立、富強作出奉獻的愛國精神的.體現。
對于新世紀的我們來說,理所應當將祖先的精神傳承下去。理應也和那些青年一樣做出點什么。現在我們作為一名學生,首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對各方面的文化知識達到鞏固掌握。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基本知識,尤其作為學生,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我們必須要努力學習,對各方面的文化知識達到鞏固掌握,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基本知識,尤其現在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復合型的人才。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必須保持陽剛精神。健康體魄,而不是萎靡不振,退縮。毫無陽剛之氣,這就是要求我們勤于鍛煉,注意勞逸結合,使自己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毛主席曾對青年人這樣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青年人是朝氣蓬勃的,正如初升的太陽,我們學習多方面的知識,不論自己在什么崗位工作,都應盡職盡責,才能不辱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工作就是學習,只有現在好好學習,才能談得上在未來能為祖國添磚加瓦,為祖國的進步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獻。但好好學習不僅是一個口號,還必須付諸在行動中。如果只說不干,為祖國做出奉獻也就只是空談。
青春,一個充滿著個性與張揚的時代;青春是仲夏的驕陽激情四射;青春是一朵怒放的玫瑰,綻放出人生的酸甜苦辣!作為當代青年,我們一定要勇力潮頭開風氣之先,奮發進取創時代偉業,為建設一個更好的現代社會,作出青年應有的貢獻,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寫下絢麗的青春。
弘揚五四精神培訓專班學習心得2023 篇2
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也是現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端,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青年運動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代又一代先進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進行了不懈奮斗,建立了卓越功勛。
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始終激勵著中國青年,同時,中國青年運動又豐富和發展了五四精神。黨領導全國人民的奮斗實踐,使五四精神不斷升華。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五四精神,就要堅_,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譜寫青年運動的嶄新篇章。
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使命,就要勤于學習,在科技進步的當今世界,更加需要發揚五四先驅們倡導的科學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科學文化的武裝。青年一代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和社會前進的步伐,為此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習再學習。
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使命,就要善于創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在這一偉大實踐中,有大量新課題需要去解決,有大量新任務需要去完成。只有不斷開拓,事業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青年一代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潛力,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在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勇于創造,善于創造,不斷地有所發展、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青年時期是最富有創造力的時期,青年是最具創造熱情和潛力的群體。
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使命,就要甘于奉獻。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是總結中國青年運動的必然結論,也是當代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奉獻是崇高的精神境界,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業的前提。青年只有在為祖國和人民作出貢獻時,青春才更亮麗,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要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自覺服務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社會,艱苦奮斗,不懈進取,在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無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五四以來的中國青年運動史,是中國社會偉大變革的歷史篇章中的一部絢麗的青春史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青年運動必將譜寫更加光輝的篇章。
讓我們緊密團結_,_,唱響新時期的青春之歌!
弘揚五四精神培訓專班學習心得2023 篇3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五四”運動距今快滿一百年了。百年風云激蕩中,很多曾經攪動時局的重大事件,或者曾經顯赫一時的歷史人物,終歸敵不過時間的碾壓,在短暫的掀起陣陣波瀾或些微漣漪后,最后都逐漸消逝在歷史進程的的無盡長河中。然而在其中,有一些精神或價值的傳承,卻是不能也不應該忘卻的。筆者個人觀點,在近代中國百年歷史進程中,最不能忘記,最應該堅守和弘揚的價值觀,首推“五四”精神。而對“五四”精神的認知和解讀,永遠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命題,很多真知灼見是我輩普通人所望塵莫及的。筆者僅嘗試從一個曾經在共青團戰線奮斗過的老共青團員的視角,將個人一些碎片化的膚淺認識,和大家作一些共享。
堅持和弘揚“五四”精神,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意識是一條永續傳承的主線。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場發生于中國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運動,以及包括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__、請愿、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發生,有其深厚的社會現實因素和歷史文化土壤,一般認為,廣義的五四運動,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之后,在1915年中日簽訂《二十一條》至1926年北伐戰爭之間,中國知識界和青年學生反思中國傳統文化,追隨“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探索強國之路的新文化運動的繼續和發展。當時最的一句口號——“外爭國權(對抗列強侵權),內除國賊(懲除媚日官員)”,真切地道出了那個時代有良知、有覺悟的中國人,對國家自主獨立、民族自信自強的迫切愿望。
正因為五四運動開啟了聲勢浩大的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了基礎,直接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階級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條件,最終促進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富足,中華民族一洗近代以來百年屈辱,真正重新屹立于世界優秀民族之林。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撫今追昔,我們更應該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對“五四”精神的堅守和弘揚中,將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意識,代代因襲、永續傳承下去。
堅守和弘揚“五四”精神,必須堅守引導青年、團結青年、服務青年的主旨。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并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正是由于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五四運動對中國近現代歷史走向產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對進步的青年運動采取了關心、支持和引導的態度,使廣大青年作為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重要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但由于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共青團組織近些年來在服務青年的方式、手段和效果上,也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地方,特別是今年2月2日中央第二巡視組向團中央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提到的,共青團“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傾向依然存在,“只當后備軍、不干群團活”的觀念誤區在部分團干部中依然有市場。如何解決這些一針見血、直指要害的問題,既要有破釜沉舟、壯士斷腕的勇氣,又要靠對“五四”精神所涵蓋的引導青年、團結青年、服務青年的主旨的堅持和傳承,無論何時何處,共青團的干部都要能沉到基層、到一線去摔打磨礪,這樣才能從根源上克服團干部只當青年官,不當青年友、不能為青年提供實在有效服務的弊端,使共青團的工作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真正做到黨放心、青年滿意、社會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