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學習方法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于大學生學習方法心得體會 篇1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大學階段如何更好地學習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至關重要。而《大學生學習方法與心理指導》是一門非常好的具有指導性的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們將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學習對每個人的重要性。
以前對學習的觀念并不太重視,對學習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層涵義上,認為學習就是把不懂得學會,把老師教的記住。自從學習了這門課程后,使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學習是學與習的結合,它不僅要求學懂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學。并且大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更應該學會創造。這樣才能養成好習慣,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且無論學習什么,只要掌握好學習的方法,將會終身受益的。
我們知道一個合格的大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主動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技巧和理解學習的要領,還要能夠將學會學習的知識傳授給他人,幫助他人學會學習。學習是互動的這樣會取得雙倍的效果。下面談一些我個人學習這門課的體會:
一、端正學習態度。
常在學生中聽到這樣的聲音,大學的學習就那樣,學和不學都一樣。因此,對學習也就不在乎,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也無所謂,更本不在乎老師講得東。.其實,這不僅是學與不學的問題,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大問題。是一種自尊與尊重別人的體現。端正學習態度則是相互尊重和責任心的體現,是最起碼的要求。
二、明確學習目標。
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標,有標準,也要有大體的計劃,這樣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習有了指導方向,以至于不浪費精力和時間。生命是有限的,而學習則是無止境的。一個人不可能學會和學完所有的東西。因此,要為自己的學習確定目標,以便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種信息和資源。
三、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和方法。
人各有所好,沒個人都是獨特的,有差異的,這樣接受和適應能力隨之有了差異,因此,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和方法是有效學習的秘訣。比如記英語單詞,有的人適合音標記憶法,有的卻適合誦讀法,有的適合歸納法,或是比較法。再如閱讀,有的人適合誦讀法。無論怎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當然,這就要求每個人對自己有個比較準確地定位,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總結各種有效地技巧和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四、善于從學習中總結經驗,不斷創新。
人不能只學而不回頭去總結歸納,俗話說:“溫故而知新”。這樣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舊的與新的對比,不僅有利于加深對知識地記憶,而且能得出兩者之間本質上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習有了相當的深度。當然,在總結中,隨著新舊知識不斷地融合與相撞,同時也會產生新的東西,啟發人的大腦,從而不斷地創新,豐富學習內容。創新是在一定的學習積累的基礎上的,因此,它不僅要求學生只學會現有的知識,更重要地是創新,這樣,學習才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五、交流互動,利己利人。
不能封閉地學習,否則,將僅限于個人的狹隘的認識范圍內,在相互交流地過程中,彼此間都在為對方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提供著一定的信息,同時,彼此也在相互地啟發,因此,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它可以是你的認識面更廣,知識更豐富。觀點更深刻。當然,這種效果是相互的,尤其是課堂的互動與伙伴之間的互動。在輕松地交流中獲得意外的收獲,有利于自己的學習,也有利于幫助別人學習。
六、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曾有個師姐對我說:“大學重要的不是學會許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能力”。當時,剛踏入大學的大門,一切都很迷茫,她的話無疑讓我很受啟發,且在接觸了《大學生學習心理與方法指導》課后,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培養能力的重要性。能力對每個人來說顯得都很重要,大學就是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地高等學府,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充實地過完大學生活,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更是受益非淺,因此,學習不能只是機械地學,而更應注重能力的培養。
學習,每個人都在學習,卻很少有人來研究如何學,這個新課程的開設無疑使同學們對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老師曾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變我學為我要學,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的去學”。只有當你對一件事情趕興趣時,你才會付出你的精力和熱情去做好它,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其實,無論在生活和工作中,還是在何時何地,人都不能離開學習,學習伴隨著人的一生,而人有時往往需要一些指導與啟發《大學生學習心理與方法指導》就是這樣一門專為大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課程。在潛意識中,我們會發現這門課程的必要性。當然,一個新事物的發展過程總是由未成熟到成熟,相信它會是大學生的得力助手。
總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我對學習的理解有了一種新的認識,確實受益非淺。
關于大學生學習方法心得體會 篇2
些學生進入了大學校門,仍采用中學時期的學習方法,雖然化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但仍事倍功半,成績低下,產生自卑感,有的甚至因此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作為高校教師,要善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在大學里,學生除了要有刻苦鉆研、堅韌不拔的治學精神外,還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何謂科學的學習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如何以有限的學習時間,去掌握無限的知識,這是大學里師生共同探究的題目。筆者從有些學習比較得法的學生中間,深感知識學習本身是一種具有自身合理性的活動,總結幾點,寫成題綱,提出來供探討。
參與意識。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而不是過多地依賴教師的幫助。提倡大學生對教師的講課質詢與分析。
閱讀和思考。大學生需要更多閱讀和思考,對記憶的要求,則不及高中時期。求理解,重運用,不去死記硬背。一個記憶力強的人,最多只能稱之為“活字典”,不能成為科學家或哲學家。
“博”與“深”。知識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一般說來,具有某種專長的個人,僅能對一、二門學科進行深入研究,而對其他學科僅能作一般性的了解。不“博”就談不上“深”,不“深”往往就失之于“博”。古語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就是這個道理。魯迅先生也曾說過,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組織的整體聯系與整體結構。在大學學習中,必須遵循整體性原則,把各種知識作為相互聯系的整體來對待。列寧說:“每一概念都在和其與一切概念的一定關系中,一定聯系中”。對任何知識的理解,總是以已有經驗、知識為基礎的。如果已有知識是各自孤立的,一方面會妨礙對這些知識本身的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將影響利用這些知識關系去理解新的知識。孤立起來去學知識,是學零件而不是學整機的。零件固然要研究,這樣才能深入,但離開整機去研究零件,是研究不清楚的。白色光是由七種不同顏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如果缺少一種顏色,就不能形成白色光。部分與部分,整體與部分的有機聯系,既豐富、又單純,形成統一多樣的整體美。系統有整體統一的結構,便能發揮整體的強大功能。這是整體美的力量所在。將需要學習的多種多樣的知識,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將從多的知識,分層次地組織起來,聯系起來,不僅便于記憶,便于應用,而且,通過知識的新的組合,知識的信息量會激增,走向有序,形成新的概念和方法,認識會進一步發展。
辯證思維。思維是事物的反映及事物的本質、聯系相關系的反映。認識的辯證過程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大學生看問題的方法,應當是“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特殊想到抽象”。抽象思維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抽象思維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大學生要學會運用抽象思維。另一種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也是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形象思維是以形象作思維的運動形式,以感情做思維運動的動力,并帶有想象,聯想和幻想的思維活動。概念,定理是嚴肅、抽象、呆板的,學得活的人,就是把這些定理、概念在他們的心中都是活潑、具體、生動而有感情的。大學生們在學習中萬萬不可被這些定理、概念抽象的外表所蒙蔽,要努力發掘它們內在的、活生生的東西,要從感情上去理解它們。宋人陳善曾說:“讀書須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這是對讀書人的告誡。對大學生來說,這一入一出,都是大學生的主動行為,在這一入一出,都是大學生的主動行為,在這一入一出的反復之間實現學習的目的。因為,任何概念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掌握概念不僅是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而且也包括一般再回到個別的過程。只有經過這樣的反復才能真正掌握概念。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就是概念的運用過程。
假設問題。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善于從大家以為沒有問題的地方作出假設,再用“舉反例”的駁斥方法,一層一層地剝去假象,去偽存真。
判斷力。判斷與邏輯推理及類比推理有聯系。大學生要養成正確判斷事物的習慣,切不可憑主觀臆斷而望文生義。歌德曾經說過,有想象力而沒有判斷力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這句話是值得我們品味的。
對比。表面形式的相似性會引起錯誤的聯想,消除的方法 對比。
時間管理。當你踏進成人高校的校門,你將面臨的新的環境和對學習、工作(或生產)、家務的選擇,可能使你感到困惑。但必須處理好上述三者的關系,從時間上加以管理是至關重要的。
不是熱衷于獲得高分數、而以探求知識為動力去學習。手腦并用,學問思辨行統一。
關于大學生學習方法心得體會 篇3
上學期,通過院黨校的學習,我對中國共產黨黨及其發展前景有了初步認識,通過聽老師們的講解,和黨課學員們的討論,對黨目前的主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這學期,我又參加了校黨校學習。由于甲流的影響,學校主要舉行了兩次大課程,每次打課程又分為兩節小課程——前一節課以觀看教育片為主,后一節課以學員討論為主。通過這次黨校學習,我對黨的歷史,作為一名黨員信念的重要性,黨的指導思想及其發展完善過程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認識。下面,我想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感動在心、行動你我,堅定信念、共同發展,這三方面談談我的心得。
一、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那部關于黨的歷史進程的教育片,帶領我穿越了XX年,簡略而精要的觀賞了黨的艱辛發展歷程。從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過討論,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并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到毛澤東領導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到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到十萬里長征,到十年抗日戰爭勝利,到十年內戰結束,到新中國成立,到十年文革,再到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堅持改革開放,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表,最后到跟著走,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最高指導思想,黨已經歷經艱辛,披荊斬棘,瀝血奮斗了七十八年!期間,難免有磕磕碰碰,走過彎路,但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尋找正確的指導思想、前進路線,朝著美好的未來一步步走近,一步步實現了黨、國的理想!歷史,有苦,有淚,有甜,有笑,但它那振奮人心的旋律,猶如一曲浩蕩激烈的進行曲,激勵著我們前進,前進!
回顧黨的曲折歷史進程,我們看到了黨的生命力是如何的強盛!雖然,目前黨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黨內有些不稱職的黨員,黨的機構組織中存在著某些問題,但是黨的主流的方向是正確而應該堅持的。黨目前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素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是同馬克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把它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是真確而明智的選擇!只有有了正確的指導思想,才能確定正確的發展道路,這樣才能走向美好的未來!回顧六十年來,中國風風雨雨走過來,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xx年的金融危機成為黨的一個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對黨的最好考驗。在全球金融危機四伏,各大工業股票指數一降再降全球背景下,中國沒有倒下,是在金融風暴下經濟維持得最穩當國家。這一次中國經受住了考驗,中國共產黨經受住了考驗!在這樣一個強有力、目光長遠犀利的黨的領導下,我堅信,中國的未來是一片大好的艷陽天!
二、感動在心,行動你我
觀看的一步教育短片,向我們呈現了一幅幅黨員為黨的事業無私奮斗的圖片!那一個個名字,那一張張臉,掀起了我的心潮一波又一波,感動不斷:堅持黨的信念,而為黨光榮犧牲的革命斗士李大釗,為建設黨二嘔心瀝血的石油鐵人王進喜,猝然倒在了為之奮斗不息的公安事業上的警界女神警任長霞……他們的名字永載史冊,他們的故事萬家說千家傳,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而就在最近錢學森老師于10月31號與世長辭的消息,牽動著千萬中國人的心。錢老師把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他忠愛的中國共產黨!從他踏上回國之路的那一刻,中國歷史上注定要為他記上一筆,沉重厚實的一筆!他的悼念會上,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胞們潸然淚下、甚為惋惜!哀悼的同時,向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那些留在海外不愿歸國的學者們,想到錢老,他們是不是該把面遮起來?
感動之后,我們該做些什么?感動無需泛濫,感動就行動!不要說,你只是浩渺宏宇中的一塵,渺小無知;不要說,你只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毫毛,微不足道;不要說你只是好好大海中的一滴水珠,無以掀起千層浪;不要說……只要你行動,小小的一件事也是極具意義的,也許就是因為那么一件事,整個發展歷史出現了轉向!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抱有這種想法,無人愿意為國家出一份力,國將何以堪,人民將何以堪?每一個人每一個小小的行為都是值得重視的,不要輕視你自己!誰又知道,你說的一句話或你做的一件事,將來就成了人們行事準則、模范標準?一顆熱情、系有祖國、人民的心就是最寶貴的!感動,把它付諸行動,才是真正的有心!那些已經或正在書寫歷史的人能做到那樣,我們何嘗不能?行動,你我!
三、堅定信念,共同發展
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動力。只有有信念有理想,我們才能更好的發展!而將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相結合統一起來,才能使整個民族受益,才能獲得最高利益!下面請允許我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實踐活動——參觀韓村河,談談堅定信念,共同發展的重要性及先進性!
